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诸葛亮、周瑜、曹操这三人中谁的综合才能最高呢

嗅君葩闻 2023-09-21 10:22:59

曹操,诸葛亮,周瑜三人都是三国首屈一指的人物,要论综合能力的话,那曹操当之无愧是第一,而其他两位则是各有所长,内政是诸葛亮排第二,军事则是周瑜屈居。

曹操军事上的成功,最主要的中原大战,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以及潼关之战,使得曹操从一个阉宦之后崛起成为了曹魏的奠基者,着有《兵书接要》。人事上任人为才,曹魏集团的人才一直都是三国之中最多也是最全面的。诗词方面更不用说了,《观沧海》,《龟虽寿》一直都是学生必备读物。此外曹操还有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等方面的成就,就不一一详说了。曹操唯一的失误就是赤壁之战。如果不打赤壁之战,而是经营好荆州六郡,孙权被限制在扬州,而刘备仅有江夏郡,然后拼社会、经济和军事的发展速度,孙刘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诸葛亮和周瑜,历史上的周瑜虽然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么鼠肚鸡肠,而是一个气度恢弘之人,才华出众之人,但是其贡献实在是有限。可能也和周瑜的年龄有关,三十多岁就英年早逝。但是,我们来对比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差距了。

军事成就,周瑜最辉煌的就是赤壁之战,这一点诸葛亮没法比。但是,赤壁之战诸葛亮、刘备也是参与者,而且联合抗曹,也是诸葛亮力促而成。周瑜其他的军事成就就是平定江左,而诸葛亮也有平南蛮,五出祁山的战绩。不过,总体上诸葛亮的军事成就稍逊于周瑜,这点是要认可的。

天下谋略,周瑜就不如诸葛亮了。同样是辅佐君主创业,周瑜相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就逊色了很多。《隆中对》为刘备在非常困顿的情况下指明了争霸天下的方向,虽然没能最终统一天下,但能够天下三分,已经实属不易。周瑜并没有能提出东吴制霸天下的策略,仅是偏安江东一隅。

最主要的是诸葛亮还是个发明家,诸葛亮有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八阵图等等发明创造,周瑜没有呀。

因此,综合能力相比而言,诸葛亮要强于周瑜。所以,三人的总排名就是曹操最强,诸葛亮次之,周瑜只能屈居探花了。

三国中的六大谋士,其实力排行都是什么样的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或听过易中天评说《三国演义》,在易中天眼中,三国六大谋士或许与世人的普遍观念并不一样,比如世人都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三国演义》第一谋士,比如鲁肃这么弱菜怎么能上榜?

TOP、6 鲁肃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以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出现,孙权继位后为周瑜推荐,仕于孙权,为孙权谋划战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战时,鲁肃力主抗曹,出使联合刘备,并协助诸葛亮、周瑜说服孙权。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不忍周瑜陷害诸葛亮,多次协助诸葛亮脱险。


赤壁战后,鲁肃在诸葛亮的设计下,成为保人,将荆州“借”予刘备,此后多次讨要不成,处于两难的境地。周瑜去世后,鲁肃代周瑜成为水军都督,数年后病逝。但是鲁肃就真的这么菜吗?其实不然。

鲁肃乃是三国里不弱于诸葛亮的大战略家,大局观极强,纵然暂时失利,但从长远来看却都是对东吴有利的;比如赤壁之战时,只有鲁肃能真正说出为何要抗曹,比如为何要联合刘备?再如为何要救诸葛亮、将荆州“借”刘备等等。


其实只有鲁肃明白,东吴真正的大敌只有曹操,而刘备是一个合作对象,而且关键是刘备够“弱小”,虽然鲁肃并没有为孙权出谋划策指挥战役,但是鲁肃这个谋士却为孙权谋划了一个天下蓝图及接下来发展方向,这可能就是大智若愚吧。

TOP、5?司马懿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以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形象出现的,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起初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曹丕驾崩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魏明帝曹睿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后来司马懿借着诸葛亮北伐之际,借机掌权,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TOP、4 周瑜


小说《三国演义》里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对历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较大的改动,并虚构了较多的情节,如赤壁之战,周瑜的主张不太明确,是战是和踌躇不定,诸葛亮借曹操修筑铜雀台欲夺小乔之事,智激周瑜,坚定周瑜抗曹的决心。

曹操命周瑜同窗好友蒋干劝降周瑜,周瑜设下计策,假装友善,伪造了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让蒋干发现,上演了一出“蒋干盗书”的好戏,为赤壁之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后来周瑜劝诱诸葛亮投吴不成,下定决心必除之而后快。正巧刘备甘夫人去世,周瑜向孙权提出假意要把孙权之妹许配刘备,实则引诱刘备来东吴的妙计。然而在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和吴国太乔国老的“胳膊肘往外拐”的态度下,周瑜的计策被一一化解。诸葛亮三气周瑜,致使周瑜吐血而亡。周瑜死后,孙权厚待他的遗孤。


诸葛亮设计,假装主动为周瑜吊丧,从而给众人留下诸葛亮宽厚大度,周瑜小气不能容人的印象。这是小说里的情节,虽然脍炙人口,但终是虚构事件,与历史不符。

TOP、3?郭嘉


郭嘉出生于颍川,后投奔“四世三公”的袁绍,但是和袁绍见面后觉得袁绍并不是一位雄主,于是就离开了袁绍,赋闲了六年;后来曹操因为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是曹操麾下洞察力敏锐的谋士,深得信赖,自身也曾经推举过参谋刘晔。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增加遗计定辽东的剧情,成功让公孙康斩杀二袁并降曹,使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兼领辽东。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很多人认为郭嘉才是三国第一谋士,觉得“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多少有一点盲目崇拜的因素,毕竟诸葛亮更擅长的是内政。

TOP、2 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

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虽然在小说中,诸葛亮作为真正的主角,拥有“无敌”主角光环,其智堪称妖孽,但是在易中天先生眼中,仍然仅为第二,估计会有很多诸葛粉丝不服了。

TOP、1?贾诩


但是若要论三国中,智谋最妖孽之人,还是非贾诩贾文和莫属;可以说三国乱世就是贾诩一手造成的,首次登场就是建议李傕、郭汜等人召集西凉人马入京攻打吕布,结果成功驱逐吕布;后又以一人之力瓦解了李傕势力。


后又去辅佐张绣,在贾诩的操作下,张绣先是与刘表结盟,成为曹操南方的大患;后来在曹操来征的时候又建议张绣投降;但是曹操睡了张绣的婶婶,张绣忍无可忍,贾诩唯有献计让张绣引军围攻没有戒备的曹操,此役令曹操几乎失陷,并折损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儿曹安民等。这是曹操一生真正败得最惨的一次。


曹操击败袁术后,再议征讨张绣。贾诩以将计就计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损兵马,将领于禁、吕虔亦受战伤。后来曹操退兵,张绣、刘表议欲追袭,贾诩认为必败,果如其言;然而贾诩又劝二人再次起兵追袭,张绣听从其计,结果大胜而还。此回尽显贾诩料事如神的本领。


后来曹操无可奈何了,劝人许以高官厚禄并保证不追求以前责任来招降张绣;也是贾诩从大局观出发,让张绣投降,结果张绣过的果然很舒畅,充分体现了贾诩对人心的把握,他知道曹操恨张绣恨得咬牙切齿,但他也知道曹操不但不会杀张绣,反而要更好的对张绣。


马超兴兵讨曹操,贾诩随军西征,并献离间计,致抹书予韩遂令马超疑惑,使马超与韩遂失和相攻,曹军因而得胜。曹操征张鲁,欲得猛将庞德归顺,贾诩献计透过贿赂杨松,离间庞德与张鲁之间的关系,亦成功令庞德降曹。不论是李傕、张绣,还是曹操、曹丕,都将贾诩视为心腹。可见其人善于交际,亦深晓乱世自保之术。

大家认为三国中谁的军事才能最高

太可笑了。郭嘉,郭嘉指挥过什么战斗。后世说三国军事能力最强的,不外乎两种答案,曹操或者诸葛亮。曹操统一北方,诸葛亮在逆风局的战术表现历史上都少见,郭嘉,他不是军事家,甚至曹魏第一谋士都不一定是他,贾诩比他狡猾的多。

三国演义中谁的军事才能最高?诸葛亮?司马懿?周瑜?武将武力排名前五?马超排第几?第二还是第三

司马懿不会和诸葛亮会打架?我只听过军事指挥特别厉害,唯一会打仗的是周瑜,能文能武,但因为他的才智比他的武力突出遍未能体现的明显。至于马超,蜀国五虎将之一,按武力排,可以勉强第四,但仅仅是第四名也可以虐的当时曹操军,当时张合这些不够五虎将杀。黄忠和赵云的话不好说,比智谋黄忠远远不如赵云,比武力两个差不多,张飞在五个里面武力可能会是最高的,但智力拙计…… 典伟的确厉害,当年曹操贴身护卫,但是我认为最多和魏延这货打平手…… 最后说吕布,吕布乃是三国时期武力最强者,没有之一,三英战吕布都知道,关羽张飞两个都干不过,加个刘备打平手,可想而知的恐怖,所以经常看到一些三国类的游戏,把吕布设置成攻击力最高的……
补充楼主说的诸葛亮 司马懿会武力之说。 你看的是三国演义对吧? 如果楼主真正想了解事实,取看三国志。三国演义是小说,可以自己编的……
纯手打,无粘贴,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三国中的著名谋士按照实力排名,第一应该是谁?

三国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个势力之间的人才都得到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在这些人才中,有五个人从众人中脱颖而出,他们都为自己的势力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和周瑜。那么,他们实力高下又该如何排名呢?

我们看这五个人,属于曹操阵营的有司马懿和郭嘉,属于刘备阵营的有诸葛亮和庞统,属于孙权阵营的有周瑜。如果从他们对三个阵营的贡献来说,我认为贡献最大的是诸葛亮、司马懿和周瑜。那么,剩下的两人就是庞统和郭嘉了。



庞统和郭嘉之所以排在末尾,主要是他们对自己阵营的作用是在战术上。他们为自己的主公出谋划策,在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各自的阵营战略发展上,则没有那三个人大,所以先把他们两人选出来排在最后。

那这两个人中的实力谁又排在前面呢?如果按照能力和贡献来说,应该是郭嘉强过庞统。郭嘉是曹操手下的得力谋士,他给曹操出了很多的奇计。最著名的计谋就是他临死前给曹操出的那一条计策。

当年曹操北伐袁氏,袁氏兄弟被迫逃往辽东去投奔公孙康。在大家都一致要求讨伐公孙康的时候,曹操采取了郭嘉的计策,按兵不动。不久,公孙康就送来了袁氏兄弟的首级投降了。曹操这时才说出郭嘉的计策,郭嘉说袁氏兄弟和公孙康,如果急攻他们就会齐心协力对抗进攻,如果缓攻他们就会发生内讧。因此曹操按兵不动,就等到了公孙康送来的袁氏兄弟的首级。



等到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之后,想起了郭嘉当年的计谋。他深悔自己骄傲轻敌,没有重新运用郭嘉的计策,因此失声痛哭。如果郭嘉还活着,曹操不会在赤壁失败得这么惨。

而庞统虽然被说成凤雏,可是他当年只是周瑜手下的一个主簿。在周瑜手下的这段时间里,也没有看到他有过什么突出的表现。在投奔刘备后,刘备在刚开始也没有重用他。让他担任耒阳县令还因为不称职给免了。后来在鲁肃的举荐下,刘备才开始重用了他。

庞统为刘备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向刘备进言,夺取西川,以西川为最终的落脚点。在随刘备入川后,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战死。庞统虽然受到刘备的重用,但是他的作用没能完全发挥出来就战死了。他的实际作用,还不如法正。因此,他排在郭嘉的后面。



如果从军事能力来说,应该以周瑜为首,司马懿次之,诸葛亮为尾。剩下的这三个人,都是三个国家的统帅。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帅,赤壁之战的实际指挥者,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成就了三分霸业。周瑜气魄广阔,能力超群,深为刘备和曹操忌惮。在周瑜活着的时候,曹操和刘备都不敢轻举妄动,被他压制得死死的。周瑜有着争夺天下的雄心和能力,他对刘备要采取的就是吞并瓦解的策略。

可以说,如果周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三国的形势走向还很难说。周瑜去世后,失去主心骨的孙权只得放弃了争夺天下的想法,转而加强和刘备的联盟,希望能够凭借刘备的实力来加强自己。结果反而得到了刘备的冷眼。孙权曾经叹息道,周瑜一死,我失去了夺取天下的机会了。



而司马懿的用兵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他在襄樊战役中,劝阻曹操迁都,让曹操借用孙权的力量除掉关羽,也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在他掌握兵权之后,在许多战役中都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比如在和孟达的战役,抗拒诸葛亮进攻的战役,讨伐辽东的战役,都能够因地制宜的指挥作战。

而诸葛亮虽然以管仲乐毅自比,可是,在白帝城托孤之前,他很少带兵打仗。在接管蜀汉政权后,他开始了独立带兵打仗的生涯。他先发动南征,在平定南方的叛乱后,又连续发动了五次北伐。在这五次北伐中,他除了第一次北伐中错用马谡吃了败仗,其他的战役都没有失败过。最终,诸葛亮病死在第五次北伐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但是,仅仅以军事实力来评价这三个人是不够的。因为这三个人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不但是三军统帅,他们还是政治家。因此,还要加入政治能力的因素。

如果从政治能力来衡量,排名应该是诸葛亮,司马懿和周瑜。首先是周瑜,周瑜是东吴的都督,他的主要能力是在军事上,没有看到他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而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相比,则是从两人的政治成就来比较。

在这一方面,诸葛亮的成就是司马懿无法相提并论的。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前,刘备兵不满千,将不满十,手下根本就没有出色的文臣。是诸葛亮加入后,建立了刘备阵营的文官体制,招徕了大批的人才。而且诸葛亮发挥自己在治理政务和外交上的特长,对外建立了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对内征调赋税,扩大实力。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尤其是在白帝城接受托孤重任后,蜀汉政权在当时接连遭受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是诸葛亮力挽狂澜,使蜀汉政权转危为安。不但如此,诸葛亮还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对曹魏发动北伐,重振了国威。

而相比之下,司马懿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最终他还发动政变,掌握了曹魏的政权。可是,他面临的情况要比诸葛亮好得多。因此,在政治方面,司马懿是比不过诸葛亮的。

因此,综合政治和军事实力后,三人的排名应该是诸葛亮,司马懿和周瑜。如果再加入前面的两人,最终五人的综合实力排名应该是: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郭嘉和庞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1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