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朝(二十一):高丽元宗2
(5)转危为安
林衍废元宗时,世子王谌刚从蒙古回来,走在鸭绿江时听到消息,马上折返蒙古求救。八月,忽必烈派斡朵思不花、李愕来高丽干预此事,林衍依旧声明元宗是因病退位,并辩称自己在高丽百官中排位第八,无权行废立之事。忽必烈不信其言,派国王头辇哥率兵入高丽弹压、以赵璧为东京行省平章政事来招谕高丽,又在十一月派兵部侍郎黑的等来高丽,奉旨召元宗、王淐和林衍入朝,然后又令恢复元宗王位,林衍不敢得罪蒙古,被迫同意,于是元宗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复位。但林衍依旧掌握实权,且拒绝入朝,元宗则在十二月十九日启程去蒙古,这是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入朝。林衍派其子林惟干随从入朝,以防泄露真相,元宗在途中也顺着林衍的意思,称自己因病退位。元宗于翌年二月初一抵达燕京,先前被林衍派去蒙古祝贺节日的李藏用不顾元宗反对,从东京赶到燕京,向忽必烈如实禀告了林衍废立的经过。于是忽必烈逮捕了林惟干,传林衍入朝对质,又在元宗的请求下发兵护送元宗和世子回国,并作为铲除林衍的后盾。与此同时,元宗还向忽必烈请求下嫁公主于世子和设置达鲁花赤于高丽,忽必烈批准后者,对于前者则要求元宗以实际行动报效蒙古后方能应允。二月十六日,元宗和世子在头辇哥所部蒙古兵及达鲁花赤脱脱儿(脱朵儿)和焦天翼的护送下启程返回高丽。二月二十五日,林衍忧惧而死,其子林惟茂接任教定别监,企图做最后的挣扎。元宗在回国途中派大将军郑子玙去江华岛晓谕还都开京,同时派亲信李汾成向对林惟茂心怀不满的御史中丞洪文系(洪奎)、直门下宋松礼传达诛杀林惟茂的密旨,于是他们利用三别抄发动政变,生擒林惟茂并斩首于市,这是至元七年(1270年)五月十四日的事。五月二十七日,元宗抵达开京。林惟茂之死标志着百年武人时代落下了帷幕,高丽的政权终于回到国王手中,而元宗还都开京则意味着高丽对蒙古的彻底屈服。
林衍废立期间,西北面的官吏崔坦、李延龄等以反对林衍为名趁机起事,几乎杀光西北面的朝廷命官,然后以西京诸城投降蒙古,忽必烈接收了这些城池,设为东宁府,高丽的西北疆域遂从鸭绿江退至慈悲岭。元宗请求忽必烈归还这些土地,但被忽必烈拒绝,直到二十年后才归还高丽。
元宗还都开京后,怀疑三别抄会拒命,便派将军金之氐去江华岛遣散三别抄。金之氐取回三别抄的名籍后离开江华岛,将军裴仲孙、别抄指谕卢永僖等便发动三别抄造反,拥立承化侯王温(高丽显宗之子平壤公王基的七世孙)为王,他们担心江华岛守不住,很快就携带公私财货、裹挟无数男女渡海南逃,转进高丽西南端的珍岛。元宗派参知政事申思佺配合蒙古兵追击不及,江华岛反倒遭到蒙古兵的洗劫,元宗阻止无效,这是至元七年(1270年)六月的事。随后元宗派金方庆会同蒙古兵进攻珍岛,遭到三别抄顽强抵抗,到至元八年(1271年)五月才攻下珍岛,裴仲孙失踪,王温被杀,余党金通精等亡命耽罗(济州岛)。至元十年(1273年)四月,耽罗终于被元丽联军攻破,金通精等被杀,三别抄之乱宣告平定,高丽蒙古战争从事实上结束。元朝看到耽罗适合牧马,便将耽罗据为己有,在岛上设置了达鲁花赤。
(6)东征前薨
元宗出水就陆后,开始落实蒙古(后改国号为大元)所要求的“六事”,他命世子王谌率衣冠子弟去蒙古,代替高宗时所派的永宁公王綧做秃鲁花(质子),又听任蒙古所派的达鲁花赤干涉高丽,达鲁花赤不仅代表蒙古监督高丽,还设置巡马所,负责治安与侦察,渗透到高丽的司法权。不过元宗在位时的达鲁花赤如脱脱儿、李益等都还算善抚之官,没对高丽有过分的要求。
“六事”的其余诸事都是围绕征讨日本展开的。早在至元二年(1265年),亡命蒙古的高丽人赵彝对忽必烈说高丽以东有个日本国,汉唐以来时常朝贡中国,建议忽必烈通过高丽招谕日本。忽必烈于翌年派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出使高丽,令元宗协助招谕日本。元宗派枢密院副使宋君斐、侍御史金赞陪同黑的等去日本,他们来到巨济岛,只见“大洋万里,风涛蹴天”,高丽方面便劝蒙古使者返回,并向忽必烈奏报高丽与日本并无官方往来,还发誓道“圣恩天大,誓欲报效,如有可为之势而不尽心力,有如天日”。事实上,高丽不仅夸大了去日本的难度,也隐瞒了他们两年前才派洪泞、郭王府(郭预)去日本的事实。忽必烈不吃高丽这一套,继续派黑的、殷弘督促高丽联络日本,元宗被迫派起居舍人潘阜携带忽必烈诏书及高丽国书,于至元五年(1268年)正月抵达日本太宰府,由于日本对蒙古的警惕,潘阜没得到任何回复,便在半年后返回高丽。潘阜滞留日本期间,忽必烈就打算对日本动武,命令高丽“备兵一万、造船一千”,以助蒙古征讨南宋或日本。同年十一月,黑的、殷弘第三次来高丽,元宗派申思佺、潘阜等陪同他们去日本,在至元六年(1269年)春抵达对马岛,由于日本人拒绝他们入境,他们便抓了两个对马岛人去燕京。同年秋,林衍当权的高丽派金有成、高柔护送两名对马岛人回日本,并携带要求日本臣服的蒙古中书省牒状及高丽国书,日本京都朝廷虽起草了返牒,但在镰仓幕府的指示下没有送出,金有成等滞留多时,无功而返。元宗还都开京后,忽必烈加紧催促高丽造船以征伐南宋或日本,又派赵良弼两度经高丽赴日招谕,除了带回一批日本使团去元朝外,没有实质性进展。至元十年(1273年),南宋重镇襄阳失守,元朝无须通过高丽攻打南宋;不久后盘踞耽罗的三别抄余部被剿灭,高丽顺理成章地成为元朝专攻日本的基地。
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忽必烈派洪茶丘等督促高丽造大船三百艘,正式将征日计划付诸实施,元宗命金方庆等负责高丽方面的工作,一共动员了30500余名高丽工匠与民夫,史称“时驿骑络绎,庶务烦剧,期限急迫,疾如雷电,民甚苦之”。五月,一万五千名东征元军来到高丽,同月世子王谌在元大都与忽必烈的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结婚,作为强化元丽关系的措施。五月三十日,高丽所打造的大小战船900艘完工。元宗还没等到东征之役打响,就在六月十八日薨于开京堤上宫,享年五十六岁。死后庙号元宗,谥号顺孝大王,葬于韶陵。至大三年(1310年)在其孙高丽忠宣王的请求下,元朝赐谥“忠敬”。
33.高丽英宗
高丽英宗(朝鲜语:고려 영종/高丽 英宗 Goryeo Yeongjong;1223年8月-1274年后),名王淐(朝鲜语:왕창/王淐 Wang Chang),初名王侃(朝鲜语:왕간/王侃 Wang Gan),是高丽国的安庆公。死后庙号英宗。
高宗薨后,林衍在1269年6月11日废元宗,立王淐为王,同年11月蒙古遣使诘问权臣林衍并废王淐,复立元宗,后追谥为英宗。
恭让王三年(1391年),礼曹上奏王淐是林衍篡立,不应该上庙号及致祭,恭让王从之。
34.高丽承化侯
王温(?-1271年),高丽王朝的一位王族,封承化侯。
王温是清化侯王璟的长子,也是平壤公王基(高丽显宗子)第七世孙。1270年,高丽元宗在元朝的授意下欲解散三别抄军。这引起三别抄军的强烈不满,发动叛乱。三别抄军的首领裴仲孙在江华岛拥立承化侯王温为王,公开与高丽朝廷对抗。不久放弃了江华岛,改以珍岛为据点。
1271年,蒙古、高丽联军一起进攻珍岛的三别抄军。当时王温的弟弟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2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