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李克用到死都没有消灭朱温,反而他的儿子李存勖却一举灭了朱温!

颜威说历史 2023-09-21 09:47:50

李克用一生都没有除掉朱温,报上源驿之仇,反而看着朱温做大做强,他只能在遗憾中去世。

李克用去世前,留下三支箭给儿子李存勖(xu):

“我此生有三件事引以为恨,一是朱温害我之仇,二是契丹背弃之耻,三是负义之人刘守光的幽州之地未取,儿当为父报仇,完成此三愿。” 意思是他一生有三个遗憾没有完成,那就是手刃三个仇人:朱温、刘仁恭、耶律阿保机。

三个仇人中,尤其是朱温,让他最为咬牙切齿,当年朱温恩将仇报,意欲谋杀他,让李克用很没面子。所以,李克用倾尽一生都在报仇,不过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以至于到死都没有消灭朱温,现在只能把这个心愿留给自己的儿子李存勖了,那么,李存勖能够完成父亲的心愿吗?

此子可亚其父‍

跟许多传奇人物一样,李存勖的出生也存在着神奇的传说。据说他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曾梦见神仙拿着扇子在旁边。等到李存勖出生的那一刻,有一道紫色的光从外面照了进来,在场的每个人都惊呆了。

伴随着如此传说的李存勖长大后自然一鸣惊人,胆子很大,学习能力很强,武艺也高强,舞刀弄枪、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以至于11岁的他已经随父上阵杀敌了。

就连皇帝都说“此子可亚其父”,所以,李存勖得了一个“李亚子”的小名。

而他的父亲李克用去世之际,他的叔父李克宁见李存勖还年轻,意欲“谋朝篡位”,谁知小小年纪的李存勖很不简单,他在托孤老臣的支持下,迅速杀死李克宁等谋乱者,稳定军心,掌握实权。随后他开始为父亲报仇,第一个目标就是朱温。

朱温得知李克用病逝的消息,他更高兴,这个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对手终于一命呜呼了,只留下李存勖这个小娃娃。你老子都不是我的对手,何况你这个娃娃,能干什么呢?

灭李克用的河东集团,安邦定天下指日可待,朱温高兴的手舞足蹈,后梁和晋的对决开始了。

潞州之战——李存勖对朱温的绝地反击‍

潞州是晋梁交界的要冲,也是上党地区的核心城市。朱温只有夺取潞州,才能将战火延烧到北面的晋国腹地。同样,晋如果想避免和梁陷入拼国力的消耗战,也必须占据潞州。

所以说,潞州一战对于双方都至关重要。此刻潞州在李存勖手中,朱温不得不倾尽全国之力夺取潞州。

本来李克用去世对朱温夺取潞州是个难得的契机。但很可惜,朱温没有把握住机会。

其实,李克用在的时候,双方就围绕着潞州展开了一年的僵持战。朱温久战不胜,他在潞州集结了近10万军队,却因为补给问题和之前的战斗损失,造成很多士卒逃亡,留下来的人也是士气低迷,人心浮动。

以至于李克用的突然死去,让他们误认为是诈死的计谋,不敢轻举妄动。李克用去世三月后,朱温才确定李克用的确去世了,并对潞州展开攻击,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攻打潞州最好的时机。

李存勖早就稳定了军心,还降服了掌握晋军权的周德威,周德威表示对李存勖决定效忠。

安定了内部的形式后,李存勖决定乘朱温不备,展开反击,于是4月24从他带领大军从晋阳大本营出发,29日到达黄碾,5月初一埋伏于三垂冈,第二天凌晨发起袭击,历时9天,而朱温这边竟然一无所知。

这注定了朱温的失败,李存勖趁着大雾突然对朱温发起攻击,打的朱温落花流水。此时的朱温的军队根本没有戒备,士兵都在熟睡中,最后的惨败可想而知。

史载“梁军大恐,南向而奔,投戈委甲,噎塞行路”! 潞州之战,李存勖大获全胜,朱温败得相当之惨,以至于让他感受到了虎父无犬子,

“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这一战,标志着朱温的宣武镇集团彻底丧失了征服晋地的可能。不仅如此,朱温的后梁很快迎来了末路。

末路源自于朱温的内部,因为他被儿子谋杀了。

公元912年,朱温的儿子朱友珪一刀捅了朱温,但朱友珪也不是什么拥有大才干的人,登基后不久便被其他兄弟弄死。

后梁经过这番折腾,开始衰落。原属于后梁的魏博、成德全都倒向李存勖。

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很快,李存勖派心腹李嗣源率前锋军直奔大梁。后梁末帝朱友贞只能乖乖投降,接着自杀而亡。李存勖灭了朱温的后梁,为父亲报了仇。

其实,朱温和李克用、李存勖父亲持续多年的征战,表面上看是两个军阀之间为了利益的争夺战,实际上两种不同地缘模式的较量。

李克用的河东军事集团是唐朝边军模式的典型。突厥系出生的他们,通过吸纳内迁的粟特部族,形成了一个更新的军武阶层,奉行着跨越地理分界线的混合结构。

朱温的宣武集团和是典型的中原帝国框架。

模式的不同注定了双方的资源汲取方式、军事组织样式和战略布局上,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双方各有优劣,朱温吃不了李克用,李克用也吃不了朱温,直到李克用和朱温都死去后,河东集团军在李存勖的领导下才击败宣武集团。

李克在和死对头朱温争夺天下的时候,是怎么死的?

晋王李克用是后唐太祖,他开始是唐末五代时的军阀,字翼圣,本来姓朱邪,是沙陀族,神武川新城人,后来被唐朝皇帝赐姓李, 李克用有个外号叫“李鸦儿”,他因为一只眼睛瞎了,又号“独眼龙”,李克用骁勇善战,尤其善于骑射,他早年随父出征,经常冲锋陷阵,冲在最前面,在军中被称之为“飞虎子”,非常了得。

有一次,李克用和鞑靼部族的人射箭比试,鞑靼人指着空中的两只雕说,你能一箭把两只雕都射下吗?李克用二话不说,马上张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双雕,周围的人都看呆了,非常佩服他。

朱温是后梁开国皇帝,他本来是黄巢手下的大将,因为叛变了黄巢,投降了唐朝,被唐朝皇帝赐名“朱全忠”,后来,朱温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实力逐渐做大,最后,朱温废掉了唐朝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后梁。

李克用和朱温两个人是死对头,可以说,两个人打了一辈子仗,谁也不服谁,那么,最后李克用赢了朱温吗?李克用是怎么死的呢?

李克用十五岁开始从军,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率军南下镇压黄巢起义。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中和三年(883年),黄巢兵败,退出了长安,由于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中,立下的功劳最大,因此被朝廷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再自河东南下,击败了黄巢起义军,最终让黄巢兵败狼虎谷,拔剑自刎。

光启元年(885年),朝廷讨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李克用指责盘踞关中的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结交朱温欲灭己,因此进军关中击败二人,唐僖宗逃往凤翔。

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王行瑜及韩建三帅进京挟持唐昭宗,李克用再度率军勤王,败三帅,救出了唐昭宗。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晋王。其后数年,李克用与朱温开始了连年争战,两个人开始争夺天下,成为了最大对手。此后,晋王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势力对峙。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灭掉了唐朝,迫使唐末帝禅让,他自己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晋王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朱温作战。

正史记载,李克用差点死于朱温之手,有一次,朱温与李克用举行宴会,在宴会上,李克用傲慢无礼,朱温非常生气,于是,在夜里派兵想杀掉李克用,当时,正好下了大雨,李克用觉察到了危险,连夜逃走,而其部下数百人却被朱温杀死了。

《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记载:五月甲戌,帝(朱温)与晋军振旅归汴,馆克用于上源驿。既而备犒宴之礼,克用乘醉任气,帝不平之。是夜,命甲士围而攻之。会大雨雷电,克用因得于电光中逾垣遁去,惟杀其部下数百人而已。

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病死,终年五十三岁。

据说,李克用死前,拿出了三支箭,他将三支箭交给儿子李存勖,说,第一支箭,我要你讨伐刘仁恭,你不先攻下幽州,黄河以南就拿不下;第二支箭,我要你打败契丹,耶律阿保机与我握手结盟,结为兄弟,曾发誓说一起光复大唐江山,现在却背信弃义,你必须要讨伐他;第三支箭,我要你消灭朱温,你如果能完成我这三个愿望,我死而无憾了。

李存勖把父亲李克用给他的三支箭,供奉在宗庙里。李存勖建立后唐,追谥李克用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朱温篡唐时将李世民后裔斩尽杀绝,最终他自己也被亲子朱友珪所杀

朱温在篡唐建梁的过程中,手段狠毒,几乎将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及忠于李唐的文武大臣斩尽杀绝,最终自己也没有落得好下场,竟死于亲儿子朱友珪之手。是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朱温(后改朱全忠,朱晃)建立梁朝后,使北方黄河流域实现了局部统一,而且,梁太祖朱全忠在称帝建梁之初,为了笼络人心,也能实行一些相对宽松的政策,比较注重恢复农业生产,减轻税赋,与民生息,即使这只是表象,但比起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民变此起彼伏、兵戈不休,毕竟要强些,这使梁朝 社会 比晚唐有了一些起色。

史载,开平元年(907)正月,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唐朝所封)病死,由其子李存勖 继任。当年9月,梁太祖朱全忠亲自率军北上,欲一举平定这一割据势力(后唐), 但李存勖坚壁清野、死守不出,梁军求战不得,无功而返。11月,朱全忠引军撤回洛阳,心中不快,抑郁成疾。

乾化二年(912)年初, 李存勖率河东兵大举进攻幽州,刘守光(自称大燕(史称桀燕)皇帝 )向梁国求救。2月,朱全忠病情稍好了些,决定再次亲率大军北上,讨伐后唐李存瑁。但途中遭到河东军偷袭,大败亏输,朱全忠悔愧交加,病情又加剧起来。 4月,他率残兵败将返回洛阳,因屡次被后唐军挫败,情绪低落,病情急剧恶化,梁朝上下都认为太祖来日无多,纷纷议论嗣君(继承人)问题。

朱全忠长子朱友裕已经病死,另有子朱友珪、朱友贞、朱有敬 ,还有一个养子朱友文。此时老三朱友贞和义子朱友文均在汴州(今开封),朱友珪在洛阳。

梁太祖朱全忠称帝后,尤其是晚年时夫人张氏病逝 ,日益沉溺女色,甚至做出些有悖人伦的丑事,常召几个儿媳妇入宫侍寝,将儿子们的老婆视作自己的嫔妃,干些禽兽不如的勾当。几个儿媳妇中数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貌最漂亮,深得全忠宠爱,因这层不伦关系,抑或因心中有愧疚, 朱全忠对朱友文十分看重,对养子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几个亲儿子,并有意立朱友文为太子,对此,嫡子朱友珪愤愤不平。

5月底,朱全忠病入膏肓,自知不久于人世,令儿媳王氏去汴州召朱友文速回洛阳。当时,朱友珪的夫人也在场,见状马上出宫将此事告知友珪。朱友珪本以为哥哥朱友裕死后自己在全忠嫡子中年龄最长,被立为太子是顺理成章之事,不曾想老爹爱屋及乌、却中意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朱友文,因嫉恨、失意常感愤愤不平。得知这一消息后,直到老爹要将皇位传给朱友文,忙召集左右心腹暗室密谋,商议对策。最终,他们决定铤而走险,篡夺大位。

6月1日,宫里传出诏令,将朱友珪贬为莱州刺史,并勒令他即日出京赶往任所。按当时的惯例,凡是被贬逐的官员,大多在途中会接到赐死诏。朱友珪心知父亲为了友文顺利继位,竟不惜诛杀自己这个亲儿子。他见情况紧急,暗中加快了活动的步伐。

次日清晨,朱友珪易装悄悄进入皇宫卫军——禁军左龙虎大营, 把实情毫无保留地一一告诉左龙虎营统军韩勍,希望他派禁军帮助自己。此时的韩勍也因为亲眼目睹诸多功臣宿将动辄得咎,许多同僚因一些小小过错就被太祖诛杀,常恐不能自保,见朱友珪亲自前来相求,便痛快地满口答应出禁军配合行动。

当日深夜,韩勍派500龙虎营军士随朱友珪闯入皇宫,众人见他们全副武装,气势汹汹,不敢阻拦,旋即突入朱全忠的寝宫。朱全忠病的昏昏沉沉,恍惚间见有人手持兵器闯将进来,便强撑病体喝问道:“ 反者是谁 ”?朱友珪答:“ 非他人也 ”。朱全忠定睛一看,竟是亲儿子朱友珪,厉声责骂道:“ 汝悖逆如此,天地岂容汝乎 ”!朱友珪闻声反骂老爹道:“ 老贼 (碎尸) 万段 ” 。命自己的奴仆冯廷谔持刀向前刺死全忠。朱友珪令人用一床破毯子将朱全忠的尸体胡乱裹起来,秘不发丧。他马上派一亲信供奉官星夜驰往汴梁(开封),命亲弟朱友贞带人将朱友文杀害。

6月3日,朱友珪谎称朱全忠下旨命自己权主军国大事。6月5日,奉命去汴梁的供奉官返回,说朱友文已经伏诛,朱友珪才宣布太祖朱全忠病逝,由自己即帝位。

朱友珪杀父继位后,将朱全忠葬于伊阙县(今河南伊川县)宣陵,谥号“ 神武元圣孝皇帝 ”,庙号“ 高祖 ”。朱全忠死时61岁。

朱友珪弑父篡位后,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元风历。朱友珪后被亲弟朱友贞所杀,并被逐出宗籍,贬为庶民 。史称梁冥帝。

【插图源自网络】

唐朝灭亡后,朱温占尽优势,为何不能消灭李克用,统一中原?

作者:长乐夜未央。

从黄巢之乱结束,开始群雄争霸,到北宋统一,经历了近100年时间,完全可以和三国鼎立相比肩。而乱世拖的如此之长,一个关键点是乱世群雄第一代人,如朱温、李克用等人,别说统一天下,连统一北方都做不到,李存勖和朱温儿子第二代之争,又以诡异的同归于尽先后败亡而告终。

如果换个局面,无论李克用还是朱温第一代人就统一北方,然后第二代上台后横扫南方,如此北宋开国边疆形势,未必是后来的劣势吧?为什么这一次天下群雄割据,会持续如此之长的时间?

黄巢之乱结束后唐中央威权已经荡然,如唐昭宗那种做法是早死,但是就算换个老成的,多半也是等死,除非真有神武之主,然而这对末年王朝长于深宫之主,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则可以不论,而有唐中央在关中,则关中各镇兼并受到很大影响,则关陇无能为力在意料之中。

而河北三镇在唐中后期割据已久,暮气已深,所谓自守之贼也。而巴蜀偏安有余,进取不足,江南高骈作死把大好局面赔了出去,杨行密苦战而统一南方,先手尽失,自己又早死导致内部动乱。如此 历史 乱世争鼎的四大地理主角,关中河北江南巴蜀,这一次都成了配角。

金交银边草肚皮,四边角成了配角,四边之地,湖广被黄巢之乱和之后秦宗权之乱搞的一团乱麻无力整合,汉中地小而窄。则天下争雄实际是由两大主角,是河东这个银边的李克用,和草肚皮起家,兼并了山东这个银边的朱温争霸的大戏。

这两人一个属于黄巢余党,一个则是李氏父子之乱失败后,以勤王为名东山再起获得了河东镇,倒是棋逢对手。

从表面来看,李克用势力和战力远强于朱温,河东形势也远胜于朱温的宣武镇,晋阳天下雄城,更远胜于无险可守的汴梁,李氏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然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朱温善于得人,对内善于抚民,对外善于合纵连横。相比之下李克用缺乏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又因为势力强大而被各方忌惮合纵以对,以至于李克用多年战争毫无作为,入关中勤王而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又不能控制关中,和河北三镇战争多年,能兼并而不能凝,被李克用一度控制的河北各镇先后又叛之。

朱温则一方面对内善于安抚民众控制军队,一方面对外善于合纵连横,明明处于四战之地却能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周边强敌。先联合消灭秦宗权这个最强的竞争对手,然后苦战灭掉朱氏兄弟,至此则黄河淮河之间,朱温已经一家独大稳坐中原霸主。而且由于李克用的强势和幽州的威胁,反而让河北中南部各镇都站在了朱温一边。由此开启了朱温的颠峰时期,从几次围攻晋阳到夺取河东崤函西进关中击败李茂贞,再到兼并淄青和南下夺取湖广,朱温的胜利达到了顶点。

然而朱温失败的隐患已经埋下。在朱温决心平定幽州的关键时刻,以潞州丁会投奔李克用爆发了出来,这之后的夹寨之战等的失败以及刘知俊叛乱,只是终结了朱温死前确保对河东和幽州绝对优势的努力,但是考虑到朱温的寿命,平定北方的大局早在潞州丁会投奔李克用,朱温从河北撤军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那么纵观朱李之争,可以说,李克用确实是不如朱温的,如果说一代更有可能统一北方的,实际是朱温,那么朱温终究功败垂成的转折点在哪里呢?

个人觉得,关键在于朱温入关,从事后看可以说朱温入关之日,就是他注定不能统一北方之时。为什么这么说?

在朱温入关之前,他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淮河以北,也就是唐河南道),对河北中南部实现了羁縻,重创了幽州,正在围攻河东,之前两次围攻虽然功败垂成,但是已经重创了李克用,晋阳天下坚城,河东表里山河,一鼓而下是不现实的,但是不断蚕食李克用的地盘,最终以关东围攻孤城一隅之地的李克用,迟早能把李克用耗死。

李克用才是朱温之坚敌,打垮了李克用,则全局皆活。在朱温后期,河东和幽州虽然矛盾重重,但是在朱温的围攻下,也是互相抱团取暖的,当时幽州刚被朱温重创,短期无力支援河东,这个时候入关则是让李克用死灰复燃。事实上从事后看,正是因为朱温入关,导致其战线拉长,面对新的敌人(秦蜀联军),有事于四方,则河东可以休 养生 息,终究在丁会倒戈后重新开始崛起。

而且,对朱温来说,入关能获得什么?当时关中残破,关中强镇唯有李茂贞,其实力其实不足以争雄中原,还面对巴蜀王建的牵制,朱温上策是诱使王建和李茂贞互斗,自己只要控制好河中和崤函即可。

而且挟天子令诸侯说起来是曹操之策,其实当时唐朝天子的影响力已经完全不能和汉末天子比,朱温本来又是黄巢余部,受唐羁縻,完全是独立势力,这种情况下搞挟天子令诸侯,反而是把一堆唐中央官僚给引入自己体制,徒然造成体制内部矛盾和混乱,而唐帝在朱温手里并不能号令四方,反而是给其他势力指责朱温危害天子的口实。

从事后看,对朱温来说,仿效汉高帝汉光武帝,让唐帝被李茂贞挟持甚至死于李茂贞之手,等关东皆定,先称王再直接称帝,再以为唐复仇为名灭关中更合适。

朱温这边集中全力继续打太原,大不了五围太原,有限迁移河东人口,削弱河东战争潜力,最后攻克晋阳彻底解决河东。

然后先如 历史 一样靠屠杀解决魏博,然后围攻幽州,幽州河东皆下,则成德易定之类的势力完全被夹在中间随手可平。如此关东皆平,就算李茂贞一统关中也挡不住朱温了。

以朱温的寿命来说,不一定来得及统一全国,但是在死前如果能打垮李克用,彻底平定河北三镇,平定关中,简单说达到李存勖灭后梁后的版图,统一北方应该可以做到,而如果朱温死前能做到这些,那在契丹还没完全崛起的情况下,横扫南方不是问题。

如此,一个提前统一的中原王朝,则局面应该大不一样。五代那种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随便几个军官就敢发动兵变博取天子之位的情况,也是日积月累而成的。这样可能提前15年,北方完全统一,那就根本没契丹辽国去肆意扩张和兼并的空间了。

一念之差,遗祸千古,憾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0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