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一代抗金名将宗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赵氏宗亲 2023-09-21 09:40:36

“”

投稿

编辑 | 赵英雄

这首诗是宗泽67岁的时候,退休返聘回来,宋钦宗任命他为磁州知州,他不管部下大都逃逸,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抗金第一线。他慨然回应质疑,国难当头,我愿意做中流砥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宗泽老帅横刀立马,效命疆场以前我一直质疑曹孟德的《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一直以为是他自卖自夸,但是在宗泽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民族英雄,老帅出马,群邪辟易,他在人生的最后三年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大宋的未来。

虽然他并没有迎回二圣,没有完全收复中原,但是他是抗金前线的一面旗帜,让大金一统天下梦碎开封,他拖着年迈老躯,十三次对抗金兵屡战屡胜,使得大宋得以喘息,大宋的国祚得以延续,他确实是中兴大宋的功臣。昏聩的宋高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和意见,让他孤掌难鸣的同时又悲愤难当,临终之际还高呼“渡河”,如是三次。

后人评价:“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可谓是对他的刻画入骨三分。

引子:

靖康之变发生之前,中原北方局势进一步恶化,汴京第一次保卫战胜利后,李纲就被宋钦宗贬斥走了,勤王大军也被遣散,钱粮犒赏也取消了,李纲辛苦筹划的抗金政策都被全盘否定了。等金兵第二次两路大军南下,太原已经被屠城,开封城下是金兵铁骑,这回响应朝廷号召的勤王军寥寥无几。

张叔夜等勤王军风尘仆仆赶来宋廷这时候才慌了神,派人向金人求和。金人已经受够了宋人的废话连篇,直言等你们讨论完了,我们也过河完毕了。 对宋朝的蔑视姿态显露无疑。

磁州保卫战打响了,宗泽出力甚多,打破了金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等到宗泽到达磁州的时候,心里就凉了半截。这个小城破败不堪,对于能否抗住金兵的凶悍进攻连当地的胥吏百姓都不抱任何希望。但是宗泽不信邪,他认为朝廷把他调任这里,那他就要像一颗钉子挡住金兵的攻势,为汴京保卫战赢得时间。

金兵煞气咄咄,气势汹汹而来宗泽不顾年老体衰,招募义勇,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出面招降辽国汉人王策,以至于磁州附近的抗金力量都齐聚宗泽老帅的旗下。 补充阅读:冰箱万万不要放此物,一旦犯了忌讳,容易把霉运带回家 ‍

10月,磁州保卫战爆发。宗泽老帅披坚执锐,在城头指挥若定,甚至还出城追击,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打破了金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河朔军民抗金斗志。

宗泽乐观的向宋钦宗上书:“邢、洛、磁、赵、相五州,各屯兵精锐二万,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也。”

宋钦宗正在焦虑的时候,宗泽的奏疏就像是久旱甘霖,舒坦。立马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朝廷给了政策,宗泽自募兵马,自筹粮饷,朝廷等着你的好消息。

宗泽阻挡康王赵构“羊入虎口”,救驾有功

11月,金兵再次南下的消息到了开封。

宋钦宗任命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帅。康王的任务是出使金营议和。走到磁州的时候,被宗泽阻挡拦截,宗泽苦口婆心的劝说康王不要被金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金人这回的胃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议和就能解决的。

康王赵构从谏如流,明哲保身,转身就去了山东济州(巨野)猫着躲着,顺便收集溃兵和勤王军,丝毫不敢去触碰金人的霉头, 赵构已经开始蜕变成了投机政客,逐渐成熟起来了。

汴京第二次保卫战失败,靖康之变,二帝被掳

金兵第二次到达开封城下,这回可是东西两路大军同时合围,上回6万东路军缴获颇丰,各部落跟着二太子斡离不(完颜宗望)吃的满嘴流油,让西路军粘罕(完颜宗翰)所部羡慕嫉妒恨,这回说什么14万西路军也不能空手而回。于是西路军憋着一股劲,就是要“刮地皮”,金银财宝才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宗泽代表着大宋朝廷,在中原收复失地,当地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宗泽孤军奋战,从磁州到开封,十三战屡战屡胜,金兵畏惧他的旗号,尊称他为“ 宗爷爷”。宗泽屡次邀请康王赵构和其他勤王军会师开封府,夹击金兵,还不停的鼓舞士气,声称“ 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由于宗泽孤掌难鸣,开封府主和投降派占据上风,宋钦宗和宋徽宗亲自出城和谈被扣留,随即开封府被攻破,纵火焚城,烧杀抢掠,多少汉文化孤本典籍被毁,金人将带不走的统统破坏,剩下的打包带走, 以至于宋朝皇族宗室除了康王基本被一网打尽,统统拉到草原地界的时候,“男十存四,女十存七”,可谓是悲惨命运,大宋的耻辱洗刷不掉的。

宋高宗成了最后人生赢家,称帝后召回李纲、宗泽述职,汴京第三次保卫战即将来临

北宋灭亡,人心混乱。这个时候亟需一个领袖出来振臂一呼,不然大宋国祚就真的是明日黄花,金人就真的一统天下了。

宗泽等人一合计,劝进康王,让他称帝。宋哲宗的皇后孟太后由于出家为尼躲过了兵灾,在她的见证下,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商丘)称帝,改元建炎。

宋高宗赵构称帝有一定的偶然性为了稳定新政权,赵构也为了树立威望,启用李纲为相。同时召集抗金前线的宗泽回朝廷述职。宗泽面见赵构,故人相见一番唏嘘。宗泽将自己在磁州的工作和未来的展望计划都简明扼要的陈述了一遍,对大宋北方百姓的苦难老泪纵横,连旁听的宰相李纲都为之动容。

其实当时新朝廷在中原影响力还是要远远大于金人。东京开封府已经成了抗金第一线,许多官员都不想去,赵构和李纲沟通了一下, 李纲掷地有声:“绥复旧都,非宗泽不可。”

开封府在第二次汴京保卫战失败后,就处于 “无政府状态”,破败不堪的城垣,盗贼蜂起,人心惶惶,百姓缺衣少食,饥民遍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宗泽开始准备迎接第三次汴京保卫战的到来。

宗泽收降义军,整军备战,却后院失火,李纲75天罢相,汴京第三次保卫战胜利后前景一片灰暗

宗泽赶赴开封府就任东京留守,修复城墙,整修库房兵器,募兵筹饷,开封府城内实行战时军管制度,有投机扰乱秩序的统统按照军法处置。开封府逐渐恢复了平静,物价平稳,街市正常运转, 宗泽屡次进谏宋高宗赵构回銮汴京,希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早日安定民心,恢复中原。甚至还赌咒发誓“臣若有毫发误国大计,臣有一子五孙,甘被诛戮。”但是昏聩的宋高宗已经沉迷于江南的花花世界,宗泽的奏章基本被奸臣黄潜善等人阻隔,宗泽的雄心壮志还被嘲讽为狂妄,“车驾还阙”的提议也就石沉大海。

李纲因为屡次违背赵构心意,在黄潜善等人攀诬下,赵构也认为宰相把自己当做了小孩子,自尊心受挫,李纲随即被罢相。朝廷大权被主和派掌控,还在前线的宗泽失去了朝廷支援,成了真正的孤军奋战。

宗泽老帅麾下小头目岳飞金兵还是第三次到达了开封府城下,他们还以为旦夕城下,就像第二次围城一样顺利。没有想到这回,开封府最高军政长官是主战派宗泽,开封府已经成了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金人没有得到任何便宜,只能悻悻而归。 但是站在城头的宗泽老帅丝毫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忧愁满腹,没有朝廷支撑的开封,没有后援的开封究竟还能走多远呢?

感天动地的一代民族英雄宗泽老帅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默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最后回光返照,高呼三声“渡河”而卒

宗泽在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局势下,一股子精神支撑的劲头在第三次汴京保卫战胜利后松懈下来,身体立马就垮了,忧愤成疾,病倒了,背部生疽,他自知时日无多,就积极安排善后事宜,希望下属勿以自身为念, 为国捐躯效命疆场才是男儿本色。

宗泽老帅为了抗金事业耗尽心血宗泽遥望江南,心心念念的宋高宗一直没有回銮汴京旧都,赵宋皇室都不在意家国天下,我们的这些坚持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神志昏迷的时候嘴里仍然迷糊不清的念叨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许这个时候他对诸葛亮的心情感同身受了吧。

宗泽自知即将离开人世,回光返照的时候,他脸色稍微好了点,没有挂念家事私事,反而高呼三声“渡河”,众将都眼泪不止,大宋的擎天一柱塌了,开封府家家户户都挂着皤,太学生撰文祭奠,商人罢市哀悼,大家都悲伤的送一送这位大宋老英雄,希望他一路走好。

宗泽派去应天府行在的是儿子宗颖,赵构打开奏疏,只见上面写道:“属臣之子,记臣之言,力请銮舆,亟还京阙,大震雷霆之怒,出民水火之中。夙荷君恩,敢忘尸谏!”

古往今来,“尸谏”这样的事情十分罕见,赵构心里有震撼无奈,也有苦涩私心作祟,五味杂陈,也许这个不受朝廷控制的汴京旧都丢弃就丢弃了吧。

小结:

宗泽一死,开封府义军立马就如一盘散沙,继任的杜充不过是赵构的亲信心腹,才具不足,不久开封府守军就分崩离析,宗泽的心血化为乌有,开封府再一次失守,金兵开始“搜山检海捉赵构”……

宗泽作为抗金大业的一面旗帜,不仅仅让大宋得以喘息,宋高宗得以顺利登基称帝,南宋新政权建立和巩固,可以说宗泽功莫大焉。

宗泽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都让我们动容,年逾七旬的老年人尚且如此,大宋青壮男儿何在?

这里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0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