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好书一起读(456):俄国革命史简短笔记

安静的书桌 2023-09-21 09:23:48

在1917年之前的三十多年里,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活动包括办报纸,搞罢工,建政党,闹革命。他们组织过革命,但是失败了。列宁、托洛茨基流亡海外,斯大林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沙皇俄国虽然自身也在改革,但工业底子实在太差,又在1914年爆发的一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耗,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很苦。

在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这是资产阶级革命,主导者是下一段中提到的几个政党。推翻沙皇政府罗曼诺夫王朝后,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府——第一届临时政府。

第一届临时政府以立宪民主党(资产阶级政党)为主,他们执政得不好,他们下台后,上台的是第二届临时政府,组成者为社会革命党(社会主义政党)和孟什维克(社会主义政党)。

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政党,后来的苏共)的苏维埃也成立了,他们的职责是监督政府,他们有着底层平民、士兵的支持。刚回国的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他先考虑的是和平方式。但在七月,临时政府镇压和平抗议,数百人死亡。

十一月,按当时历法是十月,在列宁、托洛茨基等人的领导下,着名的十月革命爆发了,起义军占领了冬宫,推翻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领导克伦斯基逃跑。

新生的无产阶级政府受到内外敌人的巨大压力:外部,在一战的东部战线上,俄国已经无力和德国继续作战;内部:试图复辟的白军又声势浩大。

领导人们先与德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终于与德国停战。

决断此事的是列宁,谈判并签字的是托洛茨基。

忍辱负重,他们可以专心打俄国内战了。

“红军之父”托洛茨基率领着他一手创建的红军,与负责保卫察里津的斯大林并肩作战(尽管他们两人关系不好),经过艰苦的战争,终于战胜了白军。

苏联建立了,不久后列宁去世了。斯大林通过政治斗争战胜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一位天才的理论家)等对手,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

与此同时斯大林推动工业化,搞工农业剪刀差,以农民受苦为代价,大力发展重工业。

后面就是二战了,在二战中,苏联的重工业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附: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短笔记

为读俄国革命史,把一战也了解了一下,简单记记。

和二战一样,一战也是分两个阵营,这次“同盟国”是战败的一方,包括德国(又是你)、奥匈帝国、意大利(它后来叛变到对面了)、奥斯曼帝国,“协约国”是战胜的一方,包括英国、法国、俄国等。

战线主要分三条,西部战线是德国打法国、英国,东部战线是德国、奥匈帝国打俄国,另外还有南部战线,奥匈帝国攻打巴尔干半岛上的协约国成员塞尔维亚、希腊,战争就从这里开始。

众所周知,一战导火索是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于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很快德国、俄国、法国、英国都卷入战争,德国两面受敌,于是采用先西后东的“施里芬计划”,希望能先打垮法国,再集中全力打俄国。

这时法国并不像后来二战时那样不堪,没有迅速沦陷和投降,反而在英国的帮助下在正面死死顶住了德军。与德国背靠背的盟友奥匈帝国却战斗力不强,虽然最早宣战,却连小小的塞尔维亚都无法拿下,还是后来有了保加利亚和德国的帮忙才终于取胜。于是德国只能二线作战,东面打俄国,西面打英法,很像是二十多年后二战中的情景。

武器的发展,导致了谁进攻谁吃亏,就进入了堑壕战,长期对峙,战线基本不动,却有几十上百万的青年白白送命——被对方的机枪割草,或者在战壕的恶劣环境里丧命。凡尔登绞肉机的惨烈景象不是孤例。仗打成这样,所有参战国都骑虎难下,虽然国力已不堪继续,但谁先退缩谁就会被泰山压顶地击溃。

终于,到美国因舰船被击沉而参战,战争终于将要分出胜负——又是和二战很像的情况。与二战不同的是,国力孱弱的沙皇俄国首先崩溃,二月革命终结了古老的帝国,在十月革命后俄国更是向德国割地赔款而退出了一战。这一次没有东西对进,英法美国在西线取得了胜利,但德国仍坚持到了最后,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在它之前投降。

德国投降了,一战结束了,德国签订了他们根本承受不起的凡尔赛条约,这就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0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