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过去的七十年里,身为这场战争的受害一方的人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与愤怒之中。然而,在众多回忆中,人们往往过于重视自己的感觉而忽略了对这场灾难源头的探寻和省察。而这本《躁动的日本:危险而不为人知的日本战略史观》的作者小代有希子却注意到了这个为大多数人所忽视的问题。在作者看来,如果不正视这段历史,那么我们就不能真正地了解过去,也就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当然,对这个问题之所以被大多数人忽视,一是因为结果已经板上钉钉,关注一个战败国的意图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二是日本军方销毁了大批的文件资料和相关证据,试图掩盖事实。也正是这两个事实的存在,使得作者的研究弥足珍贵。
作者通过对各种遗存下来的资料的梳理,使得二战前后日本的野心和战略意图逐渐变成清晰而明朗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的五大工业化国家之一,也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化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无疑推动了日本在主导亚洲方面的野心。同时,近代日本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后,各种新思潮在日本交汇,更加促进了日本扩展的野心,这种经济加文化的膨胀,无疑成为了催生日本对外扩张战略的温床。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前很少见到的关于日本共产党的活动,可以看到虽然经历了日俄战争,日本人在情感上的近俄远美的倾向,也可了解到俄国艺术家在日本的发展的事实。在这些大背景下,“占领亚洲的蓝图”逐渐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中慢慢形成。为了达到“联俄拥亚”的目的,日本在对中国的分析和研究上,没有少下工夫,钱穆先生就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见过到中国来“求学”的日本人。但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却不是正常的。他们的研究态度大多是建立在“极端鄙视”的基础上的,而在意图上,则希望把中国困住,让中国永远不再有翻身之地。
1937年,中日战争的爆发,的确是日方处心积虑的结果。因为他们已经大致可以估算出,当时的中国政府绝对无力与日本军队抗衡。而战争初期的走势也初步证明了这一点。日本人也甚至已经打算好,进一步联合苏联,挟制伪国民政府,遏制美国在亚洲势力的扩张的计划。不过,百密一疏的是,他们忽视了一个当时并不起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
虽然,1939年,伊藤武熊的《关于中国抗战能力的研究报告》已经指出:国民党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是日本人所期望的),但中国共产党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是日本军政界所忽视的),“日本在军事上不可能战胜中国,只能从政治方卖弄寻求出路”,但是,直到1944年,日本军政界才正式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政权,而这一切是在经历了众多来自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挫败感”而不得不面对的是事实。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多线作战,已经无法从美方获得支持,所以他们更重视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在日本方面看来,苏联一旦对日宣战,对日本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但此时的日本依然没有放下对亚洲的野心,这一点体现在日本对朝鲜采用的双重策略上(一方面要抵抗美国,另一方面则要抵抗苏联)。由此可见,此时的日本虽已经病入膏肓,但依然怀着虚荣无比的帝国梦。
在正式宣布投降的前夕,日本依然试图取得对自己最好的结局,向苏联投降而不是向美国投降。然而,这个天真的想法随着两枚原子弹的爆炸而不得不以流产告终。
最终,满怀着帝国梦想的日本,却成为美帝国的附庸。这个出乎日本意料的结局,颇具讽刺意味。不过,回首日本的帝国梦想,我们可以看到,当它脱亚入欧时,它深受老牌殖民主义帝国的影响,走上了一条以小占大的武力殖民的道路。而当世界霸权由新兴的经济帝国主义接手时,日本反而得到了另一种殖民思路。日本会不会在这种新思路上走下去?这种新思路会不会再次激起一些日本人压抑在心底的“帝国梦”?这两问题的答案恐怕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后才能准确作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20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去湖南省博物馆,探寻印加帝国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