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此人曾大胆向皇帝要妃嫔,皇帝听完后反应令人意外

嗅君葩闻 2023-09-21 09:00:20

我们都知道皇帝自古以来就身份地位显赫,作为九五至尊的他们从来就是想要啥就能有啥,要是有人得罪他们的话,轻则几十大板子打到瘫痪,重则满门抄斩绝子绝孙,可宋朝时候偏偏有个大臣连皇帝也不怕,竟曾像皇帝要女人。

其实如果的确是有功之臣的话和皇帝讨老婆皇帝也会很乐意赐给他们女人的,不过这个人不仅无功,很显然他这么做还有辱皇帝的颜面,因为当时他向皇帝要的女人可不一般,她们可都是皇帝的妃嫔啊!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宋宣和四年,宋徽宗决定伐辽,而这样的军国大事,徽宗竟交给当朝权臣蔡京之子蔡攸,蔡攸毫无军事经验,而在出征之前蔡攸辞别皇帝时见到宋徽宗身边的两位美女时就说出了这样一番轻佻的话。

在《宋史纪事本末》中就记载了整件事的始末,他看到宋徽宗身边这两位姿色出众的美人妃嫔之后便对徽宗说:臣下功成归来,请把她们赏赐给我。仔细读这句话会发现这句话完全是命令式的口吻,宋徽宗听完之后竟然没有生气地去责备他,而是微笑示他。

难怪历史上对宋徽宗的评价都是他怎样懦弱,被自己的臣子侮辱了一番宋徽宗竟然不生气,更显而易见的其实还是蔡攸作为奸臣却得到了宋徽宗如此宠幸,蔡攸其人颇有心计和自己的奸臣父亲蔡京想比起来有过之无不及,父子因为党争而成为了仇敌。

至此,宋朝会走向灭亡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面对臣子的侮辱,一位皇帝不仅没有生气

汉朝后宫的妃嫔和臣子,见到皇帝、太后,是怎样问好的?

在汉朝,后宫的妃嫔和臣子在见到皇帝和太后时,通常会进行以下问安仪式:
1. 妃嫔见到皇帝:妃嫔会在皇帝面前下跪,低头叩首,口中说道:“臣妾给皇上请安。”皇帝则会回答:“起来吧。”妃嫔在得到允许后才会站起来。
2. 臣子见到皇帝:臣子会在皇帝面前下跪,低头叩首,口中说道:“臣某某某给皇上请安。”皇帝则会回答:“平身。”臣子在得到允许后才会站起来。
3. 妃嫔见到太后:妃嫔会在太后面前下跪,低头叩首,口中说道:“臣妾给太后请安。”太后则会回答:“起来吧。”妃嫔在得到允许后才会站起来。
4. 臣子见到太后:臣子会在太后面前下跪,低头叩首,口中说道:“臣某某某给太后请安。”太后则会回答:“平身。”臣子在得到允许后才会站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礼仪只是基本的问安程序,实际上的礼仪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场合、身份、关系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古代的皇帝有没有真心爱过自己的妃子

绝对有,估计这个最有个性了

恭肃贵妃(1428—1487)万氏,诸城人。明宪宗朱见深宠妃。野史记其名为万贞儿。万氏于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明宪宗大喜,遣中使祀诸山川,遂封万氏为贵妃。数月后皇第一子早夭。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七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话说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即帝位时十七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两宫太后为替新皇帝选择皇后人选颇费了一番心思。她们在英宗生前亲自替儿子选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认真挑选,选了王、吴、柏三人留住宫中,慢慢考察。
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命司礼监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选定一人为皇后。牛玉对周太后说,先帝在时曾属意吴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当,分不出谁更美丽端庄,比较起来,似是吴女更为贤淑。周太后便作主替宪宗择定吴氏为皇后,钱太后(孝庄睿皇后)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谁知大婚之后,皇帝新郎并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嫔妃万氏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她不明白,自己哪一点比不上徐娘半老的万妃,无论姿色才学还是门第修养?她更不明白的是,比皇帝年龄大十九岁的万妃用什么手段把皇帝的心死死拴住?
原来,早在明宪宗朱见深两岁时,他的父亲明英宗遭遇土木堡之变,孙太后成功地将朱见深立为太子,但她知道即将登上皇帝位的朱祁钰不会罢休,保不准朱祁钰什么时候来一个斩草除根之类的把戏,为确保安全,她做出了一个决定:派出自己的一个亲信去保护朱见深。
她派出的亲信是一个姓万的宫女,从此这位宫女开始无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见深。
那一年,她十九岁,他两岁。
事实证明,孙太后的政治感觉是很准确的,朱祁钰坐稳皇位之后,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不但自己追求连任,还想让自己的儿子也能连任。于是在景泰三年(1452),他买通了大臣,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对于这一变动,孙太后虽然极不服气,却也无可奈何。
此时已经五岁的朱见深自然不知道大人们的事情,他每日只是在深宫中闲逛,由于他身处险境,且地位不稳,大家都认为他被废掉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接近这位所谓的皇太子,对他十分冷淡。
从两岁时起,唯一可以给朱见深带来安慰的就是那位万姑姑。
无论周围的人对他如何冷淡,也无论人们如何排斥他,不陪他玩耍,这位万姑姑却总是一直陪伴着他,安慰着他,照料他的生活,虽然他的母亲周贵妃也常常来探望他,但宫中到处都是朱祁钰的耳目,为了不惹麻烦,每次总是来去匆匆,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这个日夜守候在他身边的人才是他可信赖的依靠。
直到有一天,朱见深被废为沂王。并被逐出宫门!原来就在朱见深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们都离开了他,只有万贞儿继续陪伴着他!
宪宗即位后,唯恋着万贞儿一人。照他心思,真想册立万贞儿为皇后,但以一个年龄比他大十七岁,又是微贱的宫女之身,想坐上皇后宝座,几乎是做梦。迫于礼制,也迫于母命,宪宗只得与吴皇后成婚,而于万氏,只能给她个小小妃嫔的名号。
万贞儿可不甘心。她知道,此时的皇帝,已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认为,只要皇帝下决心,她是完全可能坐上皇后宝座的。仗着皇帝的无比宠幸,她根本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大婚以后,皇帝经常临幸她的寝宫,与她朝夕相处,相亲相爱,这越发助长了她的骄气。因此,她每次谒见吴皇后时,总是板着脸不给面子,甚至故意拿架子,这使吴皇后非常生气。起先碍着宪宗的面子还隐忍着,到后来实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责她无理。可万妃非但不知收敛,却对皇后恶语相讥。一次惹得吴后性起,命宫人将她拖倒在地,亲自取过杖来打了她几下。
这下可不得了,万妃找到宪宗,哭闹不休。宪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评理。万妃是个有心机之人,又故意拦住宪宗不让去闹,说道:
“妾已年长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陛下命妾出宫,以免皇后生气,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宪宗又恨皇后又怜万妃,慢慢替万妃解开衣服,见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肤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从心头起,发誓道:“此等泼辣货,我若不把她废去,誓不为人!”
第二天一早,宪宗便去见两宫太后,说吴皇后举动轻佻,不守礼法,不堪居六宫之首,定要废去。钱太后不便说什么,周太后劝阻道:
“册后才一月便要废去,岂不惹人笑话?”
宪宗坚持要废,周太后溺爱儿子,只得由着宪宗。于是,一道废后诏书下达,命吴氏退居别宫,还把司礼监牛玉罚往孝陵种菜。
万妃觊觎后位,要宪宗替她去向太后说说,但周太后嫌她年长,且出身微贱,始终不肯应允。
过了两个月,周太后下旨,要宪宗册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为贤妃的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生性软弱怕事,知道皇帝宠幸万妃,自己更不是万妃的对手,只得处处谦虚忍让,做个傀儡皇后也就罢了。
残杀人子的魔鬼
成化二年,万妃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进她为贵妃,又派出使者四出祷告山川诸神。谁知偏偏天不从人愿,未等满月这位龙子竟是短命夭折,万贵妃也从此不再有娠。但是夺取皇后之位的野心并未放弃,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嫔们生子,如知道哪个妃嫔怀胎,她就千方百计逼令喝药打胎。迫于万贵妃在宫中的权势,妃嫔们只有含泪服从。
几年过去了,宪宗一直没有子嗣,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为之忧心。大臣们屡屡奏请,要皇帝广施恩泽,宪宗也为之愁眉不展。到成化五年,柏贤妃生下一个皇子,宪宗高兴非凡,大事庆贺,取名佑极,并立即立为皇太子。第二年二月,皇太子突然生起病来,病势来得凶猛,令御医们束手无策,一天一夜后竟夭折了。宪宗哭得死去活来,宫人太监们觉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访下来,果然是万贵妃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谁也不敢去告发。
光阴似箭,一晃又过了六年。此时的万贵妃不但仍宠冠六宫,而且是威行朝野,连宪宗也制掣不了她了。她内连宦官,外结权臣,太监梁芳、钱能、郑忠、汪直等,俱诌事贵妃,以宫廷采办为名,大肆搜刮,动用内帑无数,宪宗也不敢多问。
这天,宪宗思念亡子,百般无聊中召大监张敏替他梳理头发。对镜自照,忽见头上已有数根白发,不禁长叹道:“朕老了,尚无子嗣!”
张敏一下伏倒在地,连连磕头道:“请万岁爷恕奴死罪,奴直言相告,万岁已有子了!”
宪宗大吃一惊,忙问道:“此话怎讲?朕哪里还有什么子嗣?”
张敏又叩首道:“奴一说出口,恐怕性命难保。万岁爷可千万替皇子作主,奴虽死无憾!”
站在一旁的司礼太监怀恩也跪下奏道:“张敏所言皆是实情。皇子被养育西内密室,现已六岁了。因怕招惹祸患,故隐匿不敢报。”宪宗又惊又喜,怀疑自己在做梦,当下传旨摆驾至西内,派张敏去领皇子前来见面。
这个皇子是谁呢?原来,成化三年,西南土族作乱,朝廷派大将前去征讨,平夷之后,将男女俘掳解入京城。其中有一纪氏女,本是贺县一名士官之女,长得美丽机敏,被充入掖庭。宫中见她性情贤淑,又通文字,升为女史。不久,王皇后看中了她,命她管理内府库藏。
一天,宪宗偶尔来到内藏,问及内藏现有多少金银钱钞,她口齿伶俐对答如流,使龙心大悦。又见她生得明眸皓齿,妩媚动人,宪宗便在纪氏住处召幸了她。过了几个月,纪氏怀了孕。
这事被万贵妃知道了,妒恨异常,派了一名宫婢去内藏打听实情。那宫婢是个好心人,不忍皇帝子嗣又遭残害,回去禀报贵妃说,纪氏不过是生了鼓胀病。万贵妃半信半疑,不太放心,便勒令纪氏退出内藏,移居同自己住处相近的安乐堂,以不时监督她。
几个月过去了,纪氏生下一个男孩。对这样的喜事,纪氏却忧愁万分,她知道儿子一定逃脱不了万贵妃的魔掌,假如不设法弄死,只怕自己的性命也难保。她咬了咬牙,把孩子包好,命令门监张敏把皇子带出宫去溺死。
张敏接过皇子,好生不忍,他想皇上年纪越来越大了,几个儿子不是胎死腹中,就是急病夭亡,至今没有子嗣,我怎能做这种对不起社稷,对不起皇家的事来呢?他冒着杀头的危险,把皇子偷偷藏入密室,取些蜜糖、粉饵之类的食物喂养。由于张敏行事小心,一次次躲过了万贵妃的耳目。不久,废皇后吴氏知道了这件事,便把皇子接到自己居住的西内,悉心予以照料,皇子才安然活了下来。
再说纪氏听得宪宗召见儿子,抱着儿子放声大哭,说道:“今日我儿一去,我恐怕性命难保!儿去,若见一穿黄袍,有胡须的人,便是儿的父皇,儿拜见他吧!”她替儿子换上一件小红袍,抱儿子上了小轿,由张敏等护着,离西内而去。
这时,宪宗正眼巴巴地坐在堂上等候,忽见宫门前一顶小轿停下,一个身穿红衣,胎发披肩的小孩子跳了下来,直奔堂前,一见到他,便双膝跪地,口称:“儿臣叩见父皇”,向他请安。他悲喜交集,不由掉下眼泪,一把把儿子抱入怀里,放置膝上,仔细端详。良久,才喃喃说道:“这孩子长得真象我,确是我的儿子!”
宪宗派怀恩去内阁报喜,并说明原委。大臣们皆大欢喜,第二天早朝一齐向宪宗道贺。宪宗命内阁起草诏书颁行天下,并封纪氏为淑妃,移居西内。因六岁皇子尚未取名,又命礼部会议,替皇子定名叫佑樘。
大学士商辂仍担心这位皇子会重蹈皇太子佑极的覆辙,但又不敢明言,只说让皇子母子住在一起,便于照料养育。宪宗准奏,命纪淑妃携皇子居住永寿宫,他自己也常常驾临永寿宫,同纪妃欢聚。不仅如此,宪宗还大胆地同其他妃嫔交欢,陆续又生了几个儿子。
喜庆的皇宫里,唯有万贵妃一人恨得咬牙切齿。她日夜怨泣,说是群小们竟敢欺我,我决不同你等干休!
这一年的六月,好端端的纪妃竟暴病而亡。是被毒死的,还是被勒死的,谁也不敢过问,但谁都心中有数。宪宗也不追究,只是下令予以厚葬,并谥纪妃为“恭恪庄禧淑妃”。张敏见淑妃被万贵妃害死,料想自己也难逃毒手,便吞金自杀了。
万贵妃还想除去眼中钉朱佑樘。可是她也不是那么容易下手的。周太后为了保护孙儿,命宪宗将佑樘交给她,放在仁寿宫抚养。不久,朱佑樘被册立为皇太子。一天万贵妃请佑樘到她宫里去玩,周太后知道她不安好心,叮嘱孙儿,去了之后不要吃任何东西。到了贵妃宫中,贵妃劝佑樘吃饼,佑樘回答说,已吃过饭了。贵妃又劝他吃羹汤,机灵的孩子反问她:“这羹中有毒吗?”气得贵妃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防备我,记恨我,将来他一旦登上皇位,我不就死在他手里吗?”她觉得非下决心逼宪宗易储不可。
这以后,她一有机会,就向宪宗吵闹,要求废掉皇太子朱佑樘,另立邵宸妃的儿子兴王朱佑杭。尽管此时万贵妃已年近六十,可宪宗对她又亲又怕,根本离不开她,怎敢不听从她呢?太监梁芳等人勾结万妃,大肆侵吞内府钱财,害怕将来太子即位后会惩治他们,也帮着万贵妃一起攻击太子。宪宗只得答应了。
第二天,宪宗找司礼太监怀恩商量,怀恩连连说不可,惹得宪宗很不高兴,竟把怀恩贬到凤阳去守皇陵。正想再召集群臣们商议废立之事,忽报东岳泰山发生地震,钦天监正据天象所测,说此兆应在东宫,宪宗以为废太子会惹怒天意,不再提易储之事,这才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万贵妃费尽心机也无法动摇太子的地位,不免肝火攻心,不久便得了肝病于成化二十三年春死去。万妃一死,宪宗好似失了主心骨,凄然说道:“贵妃一去,朕亦不久于人世了!”他主持贵妃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并辍朝七日。这年八月,郁郁寡欢的宪宗果然也得了重病,追随万贵妃而去。
万贞儿以一个卑微的宫女,半老徐娘之身,竟一举夺宠,宠冠后宫,做了二十多年无名有实的皇后。个中原由,无人能晓。至于宪宗的两个皇后吴氏和王氏,一个是新婚伊始便守活寡,一个是当了一辈子的傀儡。
历史上对万贵妃多少有些贬低之词,这自然是因为她的嫉妒之心和占有之心!但是万贵妃并非一个妖媚惑君的女子,朱见深之所以过于宠幸这个比她大17岁的女子,在他幼年那孤独无助的岁月里,只有万贞儿守护在身边,陪伴着他,走过无数的风雨,始终如一,不离不弃。使得本来性格柔弱的朱见深对万贞儿有着极强的依赖心理和爱恋。这是那些著史的官员们所不能理解的感情!

“皇后”的身份在清朝是无比尊贵的,那么一位得宠的妃子还需要忌惮皇后吗?

众所周知,“皇后”的身份是无比尊贵的,那么一位得宠的妃子还需要忌惮皇后吗?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清朝的皇后手上有哪些特殊权力,她又是如何统领六宫的?

孝贞显皇后对兰贵人的一次惩罚据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集《清稗类钞》中记载,在叶赫那拉氏诞下载淳(即日后的同治)时,她还只是一名贵人,而咸丰皇帝曾一度十分宠爱她,在她的储秀宫终日流连,连临朝听政都荒废了。

叶赫那拉氏,乳名兰儿,时封兰贵人

这让时任皇后的慈安异常恼怒。一天清晨,慈安头顶祖训来到储秀宫,命人请皇帝晨起上朝;而兰贵人则随后被带到坤宁宫杖责受罚。咸丰帝下早朝后得知此事,虽心痛不已,但也无法争辩,爱莫能助。

为什么皇帝在某位妃子宫中流连,皇后就有权持祖宗家法来惩罚此妃嫔,即使是宠妃,皇帝也要让皇后三分呢?因为满清祖训中有“子孙不得迷恋后宫而荒废政务”的明确规定,那时的兰贵人正是犯了此条大忌而受到皇后慈安的惩罚。

皇后,即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如同天子之于天下,后妃们的一切生活品行、言谈举止,均须受到皇后的约束和管理。

《孝贞显皇后像》之璇闱日永,由同治题

后宫真正的主子仅有太后与皇后清代后妃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当册封皇后、妃、嫔等高位份的后妃时,均要颁发册宝,以证明其身份。皇后的册宝为一枚宝玺,外呈金质交龙纽方状,龙后腿附系着绶带,印文为满汉双语的阳文篆书“皇后之宝”,只有在举行了皇后的册封大礼后方起效。

“皇后之宝”的金玺会一直放置在皇后的宫中,成为皇后地位与权力的凭证。皇后在统领后宫时凭借手中的“后玺”所作出的决定,即便是皇帝也无权干涉。

皇后统领后宫的身份凭证“皇后之宝”

从此,除太后外,皇后在后宫中的地位最高,是真正的“主子”,而妃嫔则只是“小主”而已。例如,据清代的《宫女谈往录》记载,在光绪皇帝时期,只有隆裕皇后才被称为“主子”,而珍妃无论如何得宠,也只能被称为“珍小主”。

也就是说,皇后才是后宫真正的女主人。

皇后贵为后宫之尊,怎能容许“宫斗剧”发生每天清晨,妃嫔梳洗更衣后都需要到皇后的寝宫请安,伺候皇后梳洗。日常,皇后可以与妃嫔闲话家常,但不得有过于亲热的肢体接触;若皇后驾临妃嫔的寝宫,妃嫔接到通报后就要到宫门外迎候,其情形如同皇帝驾临一般。

慈安,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

当皇后根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要对后宫的事务或人事作出主张时,只要在“中宫谏表”上加盖了“皇后之宝”金玺,皇帝也将无权令其更改。

《宫中现行则例》由乾隆帝钦定,从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对后妃各个等级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是成套的后宫管理制度,也是皇后对后妃成群的后宫进行管理的依据。一旦嫔妃犯了过错,皇后便可依祖制施行处罚,因此在野史小说中所描述的后宫嫔妃间如何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等“宫斗戏”是很难发生的。

后宫等级权益依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

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如何宠幸?关于清代后宫妃嫔的侍寝制度,民间有许多传闻。例如在每天晚饭之后,敬事房的太监会把写有妃嫔名字的绿头牌呈递给皇帝,皇帝想要哪位妃子侍寝,便将哪位妃子的绿头牌翻过来,称为“翻牌”。

上图为流落民间的一块绿头牌

被选中的妃嫔,有传闻说会先沐浴熏香,用白绫包裹,再由太监背到皇帝寝宫的暖格龙床等候,这种说法在《清朝野史大观说》上有记载;也有传闻说,侍寝的妃嫔梳洗打扮后,在太监的引领下,自己来到皇帝后寝殿的围房内,以待招幸。侍寝完毕,妃嫔因应不能在皇帝寝宫留宿的祖制而要及时离开,但此时宫门已关,妃嫔又无法回到自己的寝宫,那么此前等候的围房便是侍寝妃嫔的临时住所了。

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位于乾清宫正后方

皇帝与后妃们私生活的细节,如侍寝妃嫔如何应召、如何离开等甚少记录于正史,诸如种种传闻野史,大多来自后人的推断。但可以确定的是,皇后作为后宫的主子,一方面拥有皇帝每月定期亲临寝宫探视,且可整夜陪伴皇帝的特权;另一方面皇后对皇帝的私生活拥有绝对的知情权和管理权。

椐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通过翻牌招幸某位嫔妃,宫中有太监专门负责定期向皇后呈报翻牌情况的汇总册子。册子上明确记录着皇帝在某一时期内招幸妃嫔的名单,若有不符合后宫制度的情况出现,皇后就会杖责相关人员,以示警戒。也就是在后宫生活中,即便是贵为皇帝,也是不能时时遂愿的。

皇后有权知晓并管理皇帝的私生活

当然,母仪天下的皇后在享有各种特权之外,还要凭借着自己超凡的人品与能力,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后宫内种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

东宫太后慈安真的是软弱无能?回到一开始谈到的那段“孝贞显皇后惩戒兰贵人”的野史,足见慈安并非一些文学作品所渲染的那样老实无用。

影视文学作品通常过于强调慈安的内敛

相反,慈安出身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亲厚大方,端庄谨慎,以“嫔”的位分入宫,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便破格晋封为皇后,时年仅十六岁。可谓是清宫内晋封速度最快的一任皇后。

后在两宫太后于同治幼少时期垂帘听政的二十年间,慈安在大是大非上从不含糊,例如在诛杀西太后心腹太监安德海一事上,就显示出坚守原则底线的强硬态度;而在抚育幼年同治时,又能突破成规,让西太后同居一宫共同教养,以避免“奸人居间搬弄”生出两后间的嫌隙。

可见,慈安是一位目光长远、胸怀大局、深谋远虑的女性政治家,为开创同治中兴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求几个古代君王宠爱妃子的事列

1.明孝宗与张皇后:且不论古代,在法律保障下的现代,如此的夫妻都很少,更何况那可坐拥有天下任何女人的皇上,后宫竟只有一个女人,一个他爱的女人——张皇后。无论如何评比,他们这对独一无二的帝后理所应当成为第一。2.光武帝和阴丽华:她是他一生的梦想,就算成为皇帝的他,后宫仅三人,一个无宠,一个为政治利益,终被废。而她——阴丽华,幸运的女人,当他望着人到中年的她时,就像田舍老翁用充满爱的一切情感望着她逐渐衰老的容颜,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她的爱。3.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最佳帝王与千古一后的结合缔造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大唐盛世,武则天一生无法战胜的两人,便是此对绝配夫妻。她享受他终极的爱恋,“霸占”他永恒的怀念,她的死带走了他的爱情与温柔。而他是她的全世界,生死相许。之所以没有评为冠军,只因唐太宗的专情度不如前两对。自从知此二人,别人再无法使我心动。4.东汉明帝和马皇后:无子的皇后通常命运是可悲的,但她却是例外。她终生无子,为了她,他将其他女人的孩子过继于她并且享受他终生的宠爱。当然,她的善良与贤德使他爱她一生。他死后,她成为太后,抵制外戚,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郭威和柴皇后:一个娇贵仕女,一个起自贫寒,荒村茅店中,撞击出了爱情的火,这是天意的安排。他成为了九五之尊,而她已命丧黄泉。但他又怎能忘记她?力排众仪封她皇后,收她的侄儿柴荣为养子,以慰她的九泉之灵,柴荣后继位为帝,这是怎样无法割舍的爱情!6.顺治和孝献皇后(董鄂妃):她走了,他虽生犹死,痴情至极,竟使民间传出他为她出家之说,无论真或假,他们真正的爱情在那个时代堪称传奇。把他们放在后面,是因为在我看来,抛弃孤儿寡母让幼弱的他们去独撑大清江山,他们爱情于国于家都显的过于自私和狭隘。感动他们的爱情,但我却从不欣赏。7.汉宣帝与许皇后:他无法忘记自己的贫贱夫妻,抵制住所有的危险,将他心爱的妻子扶上后位,继续他们的恩爱生活。但是他还是无法保护妻子,她被人毒死,含恨九泉。她死后,两件事情成为他今后生活的重点,一是报仇,二是抚养他们的儿子。都只为她。数年后,他实现了他对她的承诺。为他们的爱情画上完美的句号。8.朱元璋和马皇后:很多人不喜这一对,但就恩爱夫妻来讲,他们是有资格进榜的。他和她共创大明天下,同甘共苦。他将她比喻为长孙后,而她也却如长孙后一样,用她的温柔贤德去平复他的猜忌与残暴,为他挽回了一定损失。她的帮助造就了他的成功。他终失去了她,而为追念爱妻,他不再立后。9.乾隆和孝贤皇后:他们的爱情有些类似唐太宗与长孙后。她的衣服是后宫中最朴实的,他给她最朴实的爱情;她送他的荷包是最简单的,他独将她的荷包珍惜收藏。他多情但专情。她贤惠简朴,为他那奢华的帝王生活带来一丝清凉。10.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他怕她一生,怕之深,爱之切。新婚之夜,他发誓爱他一生,不纳妾,他的儿子全部是她所生。随之,他成为皇帝。他上朝,她送他;他下朝,他接他,依旧恩爱无比。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铁腕政策使他怕她要比他爱她更甚。其实,她也没有错,只为守住那份誓言。如果她大度一些,他们将会更恩爱幸福。但女人在爱情面前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甚至迷失方向。为妃子开心而做的事情:妹喜:夏桀为了她撕扯布帛,建造瑶台 妲己:纣王为妲己造鹿台,设酒池肉林、造炮烙虿盆 褒姒: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 张皇后:明孝宗为张皇后不设一嫔一妃 杨贵妃:野史上说,唐玄宗独宠杨贵妃一人,遣散所有妃嫔出宫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