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8位顾命大臣,为何斗不过年仅26岁的慈禧 3大错误,注定一败涂地

拾文客栈 2023-09-21 08:36:14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相信对于清朝的历史很多人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清朝十二帝中,其中有两位皇帝几乎是慈禧太后控制的傀儡皇帝。他们便是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而慈禧之所以能掌权,还要从发生在1861年的“辛酉政变”说起。

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后,立了年幼的载淳为帝。因为载淳年龄尚小的原因,咸丰帝册立了载垣、肃顺等八大托孤大臣,还有新皇帝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以及慈安太后,代为摄政。

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虽然掌握着咸丰所赐的两枚印章,但在热河行宫全部都是辅政八大臣的势力,因此慈禧和慈安几乎是没有话语权的,而8大顾命大臣又都是老奸巨猾的旧臣,慈禧想要和他们斗,几乎是毫无优势的,那么为何最后胜出的却是慈禧呢?原因是他们犯了3大致命的错误。

实际军权不在自己手上

咸丰皇帝移驾热河后,清朝的政务中心也便集中在了热河,与此同时在热河也布置了许多的兵马,但主要都是为了保护皇帝安全的。而咸丰皇帝驾崩后,热河的兵马大权掌握在八大臣的手中。可是清朝的实际兵权,却在兵部手中。

也就是说,如果京中有人在慈禧的受益下疏通了兵部各官级,那么顾命八大臣压根就翻不起大浪来。而八大臣天真地以为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怎么可能和留京官员联系上,但他们还是小看了慈禧。

忽视了在京的势力

在京的势力是慈禧唯一的翻身牌,但要如何打好这张牌却是要计划好,否则一步错便永远难以翻身了。很显然慈禧心中早已有了人选,此人便是咸丰的亲弟弟奕䜣。

奕䜣,为人机智、练达,很有才干。并且是一位非常有抱负之心的人,可惜因为咸丰皇帝猜忌奕䜣,因此并不受重用。但这一次如果奕䜣能掌握机会,帮助自己嫂子慈禧打败顾命八大臣,毫无疑问将来必定能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自然是指日可待。

慈禧算准了奕䜣必然会帮助自己,因此派出了心腹回到京城,与奕䜣取得联系。

在接到慈禧的求援信息后,奕䜣便联合文祥开始准备这场改变清朝历史的政变。在咸丰皇帝的灵柩回京的时候,灵柩兵部侍郎胜保率军前往避暑山庄,并且收拢和调整天下兵马部署。在慈禧和八大臣护送咸丰皇帝的灵柩回京时,发动政变。

其结果相信不少人应该都知道了,载垣、端华在宗人府空室被逼自尽,肃顺处斩,其余人革职流放,慈禧彻底地掌握了军政大权。

小看了两名女子

其实归根到底,终究是八大臣都小看了慈禧好慈安,尤其是慈禧心狠手辣的程度。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像慈禧一般手段强硬,做事果决的女子确实少。但假若八大臣能早做布局,恐怕也不至于输得这么冤。

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重臣,为何斗不过才二十多岁的慈禧太后呢?

虽然当时慈禧才20多岁,但是她是名正言顺的太后,再加上她在咸丰帝后期便开始接触朝政,自己也有些势力在前朝,所以当时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重臣,才会败给不过才二十多岁的慈禧太后。

慈禧可以说是后宫中最幸运的女人,咸丰帝的后宫可以说是佳人无数,可是咸丰帝偌大的后宫只有慈禧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皇子便成为了咸丰帝的独子,所以慈禧一个咸丰帝的妃子,到了咸丰帝去世的时候,便成为了大清两宫太后之一的西太后。咸丰帝去世的时候,为同治帝留下了八大顾命大臣,慈禧与慈安太后其实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可是后来慈禧与慈安太后临朝听政后,与这八大顾命大臣处处都有矛盾。

慈安太后虽然是正宫东太后,可是慈安太后不懂朝政,慈禧太后在咸丰帝后期,就因为咸丰帝身体不好时常代理咸丰帝处理朝政,因此,慈禧在朝政上面也有几年的经验,所以她也有些势力在前朝之上。当时两宫太后与八大顾命大臣的矛盾日益加深,慈禧便说服的慈安太后,她又联合了宗室恭亲王奕?。这样的话,慈禧无论在后宫还是前朝都有了非常合理且合适的理由向八大顾命大臣发难,因此,她才能除掉八大顾命大臣。

八大顾命大臣其实是输在一个伦理上面,无论八大顾命大臣如何忠心或是有实力,他们都只是大清的家臣,但是慈禧不一样,她是大清的太后,她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维护儿子的帝位,所以她有名义讨伐这些顾命大臣,再加上她当时联合了宗室恭亲王,这样朝堂上还有支持她的势力,所以她才能斗得过八大顾命大臣。

肃顺等「 ”顾命八大臣”为何惨败于慈禧太后?全是自己作的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逃到热河避暑山庄躲避英法联军的咸丰皇帝驾崩,大清皇位传给了唯一的皇子,年仅6岁的载淳,是为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年幼,咸丰皇帝便任命肃顺等八人为「 ”顾命八大臣”赞襄政务,但不甘于后宫生活,极具权力欲望的慈禧太后在恭亲王奕的帮助下,随即发动著名的「 ”辛酉政变”将「 ”顾命八大臣”处死的处死,罢免的罢免,夺得最高统治权,开始了对大清王朝长达48年的统治。那么,握有重权、辅助朝政的肃顺等人为何会败给毫无实权、居于后宫的慈禧太后呢?仅仅是恭亲王奕的功劳?其实,肃顺等人自己的做法借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惨败,将慈禧太后推上了权力巅峰。 慈禧太后 1、咸丰皇帝死后,未能及时抓住实权 咸丰皇帝临终前,除了给予「 ”顾命八大臣”赞襄政务、处理朝政的权力,但为了控制和平衡肃顺等人的权力,防止出现恃权凌主的情况,又专门赐给了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每人一枚印章,规定凡诏旨和上呈奏章必须经过两枚印章盖章后方能生效。咸丰皇帝的这一安排,实际就将最高行政权力交给了两宫太后。 咸丰皇帝 肃顺等人认为两宫太后只有负责监督和查看的权力,并没有更改谕旨和奏折的权力,但是两宫太后却坚持按照大行皇帝的意愿,坚持将权力抓在手中,并不认为这是干预朝政。这还不叫干预朝政?肃顺等人可能觉得两个寡妇还能翻出什么风浪,朝政大权还是在自己手中,便不再坚持了!殊不知,肃顺等人的大方和轻敌直接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肃顺剧照 2、让恭亲王留守北京,才是肃顺等人最大的败笔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胆小如鼠的咸丰皇帝面对马上就要攻入北京的英法联军,怆惶逃窜,躲避到了热河避暑山庄。在亲信大臣肃顺的建议下,让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同英法两国交涉并处理朝政。看见了吗?又是这个肃顺,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让恭亲王奕?远离权利中心,最好是能借英法两国之手将恭亲王奕?除掉。殊不知,被称为「 ”鬼子六”的恭亲王奕?不但同英法两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将朝政处理的妥妥当当并借此机会拉拢了一大批朝中大臣,弄得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慈禧太后政变能够成功,离不开奕?的鼎力支持,奕?的成功却是离不开坚持让自己留守北京的肃顺。这就是命啊!这就是肃顺生生将自己作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恭亲王奕? 3、同意恭亲王奕?前往热河奔丧 就算前面两个错误都犯了,如果肃顺等人能够隔断热河和北京的联系,等自己牢牢掌握了朝政和军队以后,再进行大行皇帝丧仪的安排,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变故了。但是,肃顺等人又在此时犯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奕得到慈禧太后密信,准备发动政权以后,奕?立马上了奏疏,要求前往热河拜谒大行皇帝灵位。哥哥死了,做弟弟的来哭丧原本天经地义,可是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两宫太后虎视眈眈,「 ”顾命八大臣”对权力的掌握尚未稳定,更别提对军队的掌握了。可是盲目自大、自信满满的肃顺等人竟然同意了奕的奏疏,为奕和慈禧太后直接联系打开了方便之门。 热河避暑山庄全貌 4、同意恭亲王奕?和两宫太后见面 就算肃顺等人同意了奕?的奏请,碍于压力让奕?前来奔丧,可如果不给奕?和慈禧太后见面的机会,恐怕政变能够成功的几率也会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呢?我们这八个脑残的顾命大臣,在简单的阻拦以后,竟然同意了奕?觐见两宫太后的要求!肃顺等人怎么就不想想一个小叔子在这个时候要求觐见太后干嘛?有什么大事需要立刻见到两宫太后的?允许叔嫂见面,是肃顺等人犯下的另一个致命的错误,这让他们之前千方百计阻止热河和京城联系的意图前功尽弃,等于白玩。也就说,肃顺等人亲手为慈禧太后创造了发动政变的理由,亲手将那把鬼头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慈安太后 结果我们都很清楚了,在肃顺等人的「 ”倍加努力”下,终于让自己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回到北京的慈禧太后立即下令清除「 ”顾命八大臣”,肃顺也是得到了最为严厉的处罚。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刚刚在两个妾室怀中睡下的肃顺被拉出被窝,押送至宗人府入狱。十月初六,两宫太后用自己手中的印章下令,将肃顺斩立决,两人自尽,四人革职,一人流放。「 ”八大顾命大臣”制度彻底瓦解! 你认为肃顺等人败于慈禧太后的根本原因何在? 你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发动的「 ”辛酉政变”? 欢迎关注评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9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