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陈赓: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本“前途无量”,为何会选择投身革命

草根也说历史 2023-09-21 08:06:25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国湖南,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在中国近代史上,湖南这片革命热土,涌现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等等一大批伟大人物,他们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不世之功。而开国大将陈赓,也出生在湖南这片革命热土。

开国大将陈赓,曾是蒋介石最得意的黄埔门生,也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周总理曾说他是革命队伍里最会“表演”的将领。而毛主席却把这位和蒋介石颇有渊源的陈赓大将,当成一生的知己。

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将门之后,年少从军参加革命1903年,陈赓大将,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湖南地区,历来有从军尚武的民风。早在晚清时期,曾国藩编练的湘军便已闻名天下。而陈赓大将的祖父曾是湘军里面的高级将领。陈赓虽然生在将门家庭,但父母却希望他成为知识分子文人,于是他很小就被送去私塾念书。

私塾里,陈赓是个活泼、开朗、调皮的孩子,很快他便成了私塾里面孩子王,而且小孩子们都喜欢和陈赓玩。时局动荡,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很多仁人志士选择投身军营,为革命献身。历来有从军传统的湖南,也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感召,很多年轻人都离开家乡,去当兵闹革命。这种情形,也感染着年纪尚小的陈赓。

虽然他从小在私塾学习传统文化,但时常也会听大人们讲述先辈从军打仗的故事。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陈赓也萌生了从军上战场的想法。1916年,13岁的陈赓背着家人从私塾辍学,偷偷跑去军营报名参军。

由于年少,陈赓当时也分不清军阀的好坏,只要能当兵上战场就行。后来湘军的一个小军阀鲁涤平接收了他,并且把它编入到作战部队,还给他发了一杆老式土枪。随后陈赓便扛着这支比自己还高一截的老土枪,跟随部队开赴战场,开启了他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陈赓跟随这支部队,在之后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很多。

陈赓在残酷的军阀战争中慢慢长大。跟随部队五年后陈赓已经长大成人,他也有了自己对革命的理解。他越来越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军阀混战,他觉得军阀之间相互争斗,除了争地盘,就是为了个人利益。这和他脑海中干革命为国家的概念,似乎南辕北辙。

那时候陈赓对革命信念有些迷茫,内心开始彷徨。

相识伟人,加入共产党1921年,由于对军阀革命产生怀疑,年仅18岁的陈赓主动离开了军阀的部队,选择去湖南长沙的新式学校进修学习。他想通过全新的知识学习武装自己的思想,弄明白革命的意义。在学校里,陈赓勤奋学习,思想活跃,他参加了很多新思潮的革命社团,并且积极参加反帝国主义运动。

有一次陈赓逛书店时,书店老板何叔衡发现陈赓这个年轻人,喜欢看一些进步思想革命理论等方面的书籍,于是便和他热情地攀谈起有关中国革命的话题。

陈赓跟何叔衡很投缘,而且两人也能聊在一起,通过这次聊天,陈赓感觉心情畅快了很多,后来二人便成了要好的朋友。之后,何叔衡把陈赓介绍给了毛泽东。

毛主席当时正在湖南长沙周边,开展共产主义宣传。陈赓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便被这位年长他十岁的共产党人吸引。毛主席睿智思想、精彩的演讲,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深深吸引着陈赓。在与毛主席相处的日子里,陈赓的革命思维逐渐清晰,他也深刻地了解到共产党主张的革命理念。

陈赓对共产主义信仰有了高度认同感。而毛主席也十分欣赏陈赓这位年轻人,并且把陈赓招收到了自己创办的自修大学。陈赓在毛主席创办的大学里,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并且跟随毛主席等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湖南地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随着时间推移,陈赓和毛主席越来越熟,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他们二人常常通宵达旦地讨论革命形势,以及共产主义思想等等话题。在毛主席等共产党人的熏陶下,陈赓从内心中对革命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的革命事业,他不再迷茫彷徨,他成了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追随者。

在1922年,经毛主席等人的推荐和考核,陈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陈赓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肩负起了国家生死,民族存亡的责任。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诠释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

老蒋器重,却坚定地跟共产党走1924年,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培养忠于革命的武装力量,在苏联的支持下,位于广州市黄埔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学校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应用现代化的军事培养手段,力求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支精锐武装部队。通过大量宣传,华夏各地一批有志青年,纷纷赶往黄埔军校,报名参军。

十三岁便参军的陈赓得到这个消息后,在毛泽东等共产党同志的支持下,秘密赶往广州,去黄埔军校报名。黄埔军校考核十分严格,在大量报名青年中,选择了三百多人,进入黄埔一期培训名单。陈赓十三岁便参军,有着丰富的经验,顺利地通过考核,被黄埔军校录取为一期学员。这批黄埔生,在之后的战争中,尽显军事才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军事力量。

当时黄埔军校,蒋介石担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培养这批黄埔军校的精英。在黄埔军校,陈赓的军事才能有了长足进步,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有专研的精神,根据现代军事理论,陈赓自己还摸索出很多战术,受到苏联专家的表扬。陈赓在黄埔军校优异的表现,受到了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以及校长蒋介石的青睐。

陈赓性格开朗,幽默,积极向上,除了军事学业优秀,而且为人处世也受到同学及老师们的喜爱。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陈赓富含幽默的做派,时常能把同学老师逗得开怀大笑。

有一次,陈赓在吃饭时间,给同学们表演小品。他演绎了一个饿了三天的人,对着那些同学们吃腻的食堂饭菜,狼吞虎咽,动作表情十分到位,而且喜剧效果很好,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

这时周恩来来到食堂,他看了陈赓的表演,非常开心。并且不断赞叹陈赓同学的“演技”。随后周恩来鼓励陈赓说,你这个表演水平,完全不输给那些专业演员。而且还鼓励陈赓在学校里找一些有表演天赋的同学,搞一个小剧团。这样也能给枯燥的军校生活,增加一些乐趣,调剂一下同学们紧张的精神。

陈赓听从了周总理的意见。不久后他便在黄埔军校,弄起了一个小剧团,在业余时间,给军校同学们表演节目,很受同学们欢迎,陈赓也成了黄埔军校的“小明星”。

1925年,黄埔军发起了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军事行动,当时蒋介石担任东征军总司令。在一次战斗中,蒋介石亲临前线指挥,但被反扑的陈炯明部队包围。当时黄埔军慌乱突围,无人理会蒋介石的安危。陈赓突围时,发现蒋介石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屋子里。陈赓当时劝蒋介石赶快突围,但蒋介石说:“突围基本不会成功,与其被陈炯明活捉,还不如一死了之”,蒋介石边说,边准备拔枪自杀。

蒋介石作为黄埔校长,又是当时东征军的总司令,陈赓作为军人,保护主帅是他的本职工作,于是陈赓眼疾手快地夺过蒋介石的枪,并且背起蒋介石就往外跑。他一边还击敌人,一边背着蒋介石转移。后来他背着蒋介石,转移到了一个荒僻的村子藏了起来。把蒋介石安抚好,陈赓化装成农民,连夜奔赴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去搬救兵。

后来陈赓带领援军打退了包围蒋介石的陈炯明部队,救出了蒋介石。这件事情后,蒋介石更加器重陈赓,试图把他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但后来黄埔军校发生了着名的“清党运动”,蒋介石扣押了黄埔军校里的所有共产党人,而陈赓之前是秘密共产党员,蒋介石并不知情。

当时陈赓对于蒋介石的这种做法,非常气愤,他主动公开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并且大骂蒋介石说:“早知道你这么反动,在东征路上,我就不会冒死救你”蒋介石并没有因为陈赓骂他而生气,之后用高官厚禄等手段,积极拉拢陈赓,希望他放弃共产党,跟着自己干。但陈赓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对蒋介石的拉拢毫不所动。

“清党运动”和平解决后,陈赓离开了黄埔军校,跟随共产党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被授予大将的军衔。蒋介石晚年时期,在日记里还时常提起这位昔日最器重的学生。但陈赓对革命坚定的信念,注定只能成为伟大的共产党员,而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也体现出他伟大的政治智慧。

邓小平说媒,赢得幸福婚姻陈赓大将年少从军,在革命队伍中有着很大的威望。而他幽默开朗的性格,也赢得了革命队伍中很多女同志的喜爱。大革命时期,陈赓跟随共产党队伍,来到武汉,召开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赓主要负责大会安保工作。这时有位上海女代表王根英引起了陈赓的注意,年轻的陈赓对这位女代表一见钟情。

随后陈赓便开启了猛烈的追求,他时常给王根英送点好吃的,并且配上一张幽默风趣的纸条。陈赓文笔很好,写的内容让王根英非常喜欢,一来二去两个人互生情愫,后来结为夫妻。但在1939年一次和日本人的作战中,王根英为掩护同志突围,壮烈牺牲。

陈赓得到这个消息后,宛若晴天霹雳,曾经开朗幽默的陈赓变得沉默不语,妻子的离世,对他打击很大。当时邓小平是陈赓的部队领导,作为政委的邓小平,时常关怀开导陈赓,时不时地就找陈赓谈心。在邓小平的帮助下,陈赓逐渐从妻子离世的悲痛中缓了过来。后来在一次部队文艺演出时,陈赓结识了第二任妻子傅涯。

陈赓和傅涯,两个人彼此都有好感,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想法。但是陈赓作为高级将领,结婚对象要经过严格审查。而傅涯曾经被人诬陷为有“特务嫌疑”,这让陈赓很苦恼,好不容易走出心理阴影,又遇上这么个事情。当时邓小平知道这件事后,便和陈赓说:“你只要想和这个姑娘结婚,至于她的被人诬陷的政治嫌疑,我帮你搞清楚”,陈赓十分感激邓小平。

后来邓小平政委彻底搞清楚了傅涯被诬陷的事情,并且澄清了傅涯的政治嫌疑。随后邓小平作为媒人和陈赓夫妻政治上的担保人,给他们举办了婚礼。在邓小平的帮助下,陈赓开启了人生第二段幸福的婚姻。他们夫妻二人,彼此相伴共同勉励,直到后来新中国成立,白头偕老。

英年早逝,呕心沥血为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通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获取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陈赓大将从十三岁开始从军干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他心情非常激动。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派出志愿军参战,当时在越南作战的陈赓没有开赴朝鲜战场。

但后来朝鲜战场的总司令彭德华,由于疾病需要回国几个月治疗。当时中央高层根据情况,任命陈赓为志愿军副总司令,并且派遣他去朝鲜全面主持抗美援朝战役。陈赓马不停蹄地从越南战场赶到朝鲜战场。陈赓在朝鲜战场,根据当时的情况,积极调整志愿军战术,利用深挖“坑道”的办法,打得美军节节败退,而他创造“坑道”战术,也为后来朝鲜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2年,彭德怀元帅康复后,去朝鲜替回了陈赓。他回到国内后,中央考虑到陈赓文化水平很高,是将军中为数不多能文能武的将领。于是便派他去哈尔滨组建一所现代化的军事工程学院,为新中国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

筹备之前毛主席还亲自陈赓说:“这所军工学院,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军事人才发展,也关系到新中国的国防安全,意义巨大,不比打仗简单,你身上的担子很重,干好了国家和人民感谢你,如果干不好,就对不起国家和人民啊”,陈赓听了毛主席的嘱托很受感动,并深感责任重大。

随后他又片刻不停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哈军工”的建设当中。从建设学校大楼,到寻找聘用教授,诸多事情,都是从无到有。陈赓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陈赓创办的这所军事学院,为后来我国的国防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55年大授衔时,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当时很多人觉得以陈赓在军事战争中的贡献,应该授予元帅军衔。但陈赓觉得大将军衔,已经是国家对他重要的表彰,他心中只想着为国家多做贡献,对于荣誉他不是特别看重。授衔授勋完毕后,他马上就投入到工作中。

1957年12月19日,从苏联访问归来的陈赓大将,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心肌梗塞突然发作,后经抢救陈赓脱离了危险。但这次大病也是身体给他的一个警示。

身体稍微恢复后,陈赓大将又开始忘我地工作,他心中不断惦念着国家工作,就在他去世之前的几天里,他还给“哈军工”院长写了一封调整军事教育意见书。1961年3月16日,陈赓大将突发二次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他永远地离开了人民。

陈赓大将光辉灿烂的一生,永远照耀着共和国这片热土。他那种为国家呕心沥血的工作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路前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8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