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知中 2023-09-21 07:46:46

无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侠是否全是正面积极的形象,但后世加诸侠身上的却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人格想象。这种想象在古代传奇话本、近现代武侠小说中被不断继承和发扬,并成为侠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在武侠小说里,人们对侠的武艺加入了很多超自然的想象,甚至还出现了玄幻与仙侠题材,但总体来看,人们对侠的道德观念的关注还是要大于对其武艺高低的关注。

金庸先生曾借郭靖之口定义「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个人英雄式的救世者,就是经典的、中国人所推崇的大侠形象。

梁启超说 :「有势位者,益不得不广结材侠之民以自固,故其风扇而弥盛,名誉誉此者也,爵赏赏此者也,权利利此者也,全社会以此为教育,故全民以此为生涯,轰轰烈烈真千古之奇观哉!」

正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任侠之风的赞美。太平时代尚且有许多仰慕侠的人存在,遑论民族存亡之际了。 近代每遇外敌入侵,侠之人格就会被文人志士所推重,成为启民智、救国家的精神武器。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曾说:「人相偷安,士无侠气,则民心弱。」表达了侠可振奋国民心性的观点。梁启超写《中国之武士道》,也是旨在以尚武之道救亡图存,希望侠的深明大义、古道热肠能重现于国人精神中。「愿以颈血刷污政」的谭嗣同,他的慷慨赴死,更是侠之精神意志的体现。抗战时期, 急赴国难的英雄事迹同样数不胜数,他们同样担得起侠的称谓。

△战国四公子

但纵观古今,侠多数时候都是作为社会制度的破坏者而存在的。他们独立自由、蔑视规则,是体制的反叛者。他们心怀自我认可的正义,并以此为旗,替天行道,追求天下为公的格局。

不过虽然侠所追求的公平与正义是以自己的内心为标尺的,但相比中性且更为普适的法律规则,侠的裁决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毕竟每一个侠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是非善恶观念,他们对于对错的评判,差别很大。

中国人在引进西方影视作品时,很喜欢将超级英雄们翻译为「侠」,例如将 Batman 译为「蝙蝠侠」, Spiderman 译为「蜘蛛侠」,Iron Man 译为「钢铁侠」,从这里也同样能够看出当下的国人心中的侠形象是怎样的。

△蝙蝠侠

记得电影《蝙蝠侠前传 3 :黑暗骑士崛起》的结尾,戈登(纽约警察)的儿子问,他(韦恩) 为什么要跑,戈登说 :「因为我们不得不追捕他。」即使韦恩(蝙蝠侠)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因为他是哥谭的英雄,却不是我们此刻需要的那种英雄。我们追捕他,是因为他需要承担这些。」

哥谭是一个黑暗的城市,犯罪事件遍及每个角落,仅仅依靠法律已经无法维护正义,所以戈登和蝙蝠侠韦恩,虽然是两个不同「阵营」的人,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承担着社会责任。而韦恩,他虽然背负骂名,却是哥谭真正的英雄,这个在黑暗中守护心中正义的人, 一直古道热肠,解人困厄,不仅「万死不辞」,甚至还会「不请自来」。

这也是侠的人格魅力所在,他或许已经丧失对社会、对制度的信任,但始终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对自己认定的事与理,自己决心效忠的人,不惜舍弃生命去维护。

鲁昭公六年(前536),郑国的子产将刑法明文刻在大鼎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虽然在春秋尚「礼」的环境下,子产的这一做法受到了时人的强烈反对,但是却成了历史的最终选择。法律与规则,确保了社会的秩序,而这种安定的秩序,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但没有任何一种规则制度能够永远地适用于这个世界。当一种制度变得陈旧,成为人们进步的脚镣时,就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去打破它。所以,侠虽然具有破坏性,但也同样存在积极向上的一面。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说:「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十分有趣的是,在封建社会里,侠作为游离于体制外的自由个体,还「反骨」得有几分「前卫」色彩。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不受伦理纲常的束缚, 对自我的评价,并不来自外界,而是来自自身,这种强大的自信与主观能动性无疑极具感染力。而他们的自由、民主及反抗精神,也使得他们成了封建社会中,那些不满于现实的人们的精神偶像。

如果说,武士与骑士是因为被内化为贵族阶级的一部分才被人们渐渐所接受的话,为体制所不容的侠,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武侠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创作、游戏动漫数不胜数,这些都是侠文化在 21 世纪的延伸,但如果想要了解和继承侠精神,单单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距离侠最为灿烂的时代已经太遥远了,那些在历史节点上孤独地与混乱秩序相抗衡的人,不应该只是作为一种传说而被不断地娱乐消费。至少在面对困境和苦难的时候,面对不公与专制的时候, 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010特集 《以侠之名》

撰文 | 陆沉

图 | 继琼、Scarrie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中国音乐正式起源,与《诗经》有什么关系?

点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8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