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常遇春都对兵法极其精通,在战场上对时机把握十分准确,能抓住敌人片刻破绽,毕其功于一役。如果说这两位将军都是名校毕业,经过专业学习培训,那估计也就不会那么惊世骇俗了。实际上,徐达、常遇春都得野路子出身,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什么后台势力也没有,更别说什么学习培训。
自古以来,特别是冷兵器时代,打战并不难。不会纸上谈兵的人,不一定不会带兵打仗。军事说白了就是打群架,不需要储备太多的知识,只要兵强马壮,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加上有伟大统帅运筹帷幄掌舵,带兵打仗真不需要多少文化知识,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唐代的尉迟恭、秦琼,明朝的徐达、常遇春,都没有什么文化。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关键是跟对了人,大的方向有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决定,当手下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
会打仗的人一定是天生就有这方面的才能,他如果能够系统化的学习,那么当他看到那些精湛的战争艺术理论时就会会心的说一句果然如此,当他看到那些与现实已经不相适应的理论时也能够详加分别并使之能够指导实际作战。或者即便没有机会系统的学习只要是有需要他也能或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通过对现有操作的观察飞快的成长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徐达是朱元璋发小,常遇春也被朱元璋认为忠厚老实,因此对他们非常信任,没有发生过刘邦直接闯进军营中,夺了韩信兵符这样的事情。于是朱元璋很信任徐达和常遇春,因此他们的仗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也因此打得非常顺。仗只要大顺了,打起来自然就很厉害了。而获得朱元璋信任的徐达和常遇春,自然也就成为明军的最高统帅了。
没有谁天生就精通某项技能,天才都是后天学习到的。
徐达小时候确实是农村的庄稼汉子,每天在田里抛食。可元朝太给力了,直接让大部分的老百姓活不下去。
徐达只好就近参加了起义军,虽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仗,可只要不死,总有一口饭吃。
他从小兵开始,一刀一枪的杀人、立功。对这个世界逐渐的不再抱有天真的幻想,他彻底明白了:“战争,不是他杀你就是你杀他。”
小兵的战争,就是对阵厮杀。
徐达运气不错,在无数次的战争中只受了点伤,他还活着。
因为勇敢、机灵,在厮杀中徐达立了不少功劳。在一次战斗中,徐达的上司不幸战死,由于平时表现良好,他顺其自然的顶替了这个位置。
徐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基层军官。
这时候,他手下有了几十个战士。从此以后,在战争中徐达要考虑的不再是自己的勇敢,而是怎么把手下的战士凝聚起来,执行好上级交代的任务。
在战役中,他们就是一支螺丝钉,哪里需要到哪里去。
打穿插、敢死队、拔旗帜,徐达带着他的小分队左冲右突。由于经常能够圆满的执行好上级交代的任务,徐达逐渐升级为军队的中层领导。
这时候,有个叫朱元璋的人在招兵买马,徐达决定:跟随朱元璋,从此为他效力。
他们打虎跳涧、攻驴牌寨,逐渐的收拢了2万人马。徐达由于之前的基层历练,已经能够很好的统帅这支部队。
注意:这时的徐达,还没有能力统领几十万大军。
随着朱元璋攻占南京,徐达作为头号大将而分兵作战。在常州、泰州、镇江、池州,他血战无数次。
在每一次的战役后,他都很好的总结了“为什么赢、为什么输”这样的问题。所以,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徐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日俱增。
朱元璋的地盘在扩大、人口在增加、军队也在膨胀。
徐达早已不能只考虑一支部队的存亡,他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元朝。
要跟陈友谅的水军作战,就必须具备水战的知识,学呗。
要跟张士诚作战,就必须明白攻城战书,学呗。
要跟元朝作战,就必须懂骑兵战术,学呗。
有了一定的地位,眼界必然更加开阔。徐达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学习、调度、指挥。
直到徐达辅佐朱元璋横扫天下后,他还在学习怎样防备蒙古南下。
总的来说,没有任何人是天生掌握某项技能的。
必须从一个台阶开始起步,逐渐的掌握了当前地位所需要的能力,在上一个台阶......由此类推。
不经过脚踏实地的积累经验、学习技能,是不可能成就大事业的。
赵括就是直接担任大将军,结果你也看到了:40万人全被白起坑杀。
这里只是拿徐达来举例,任何将军的成长路径都差不多,当然包括常遇春。
草根出身并不代表徐达不会学习,草根出身只能代表他们童年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没有办法把精力专注在学习上面,所以他们学习兵书甚至文化的几率要比其他人少。但是他们长大之后,肯定会因为工作需要去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因此徐达作为将军自然是要学习兵法的,如果他学习好的话,那么他就是所谓的精通兵法,其实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而且并不是只有徐达朱元璋也是,朱元璋同样是草根出生,但是他的文化水平还真不低。
一、实践出真知再说了实践才是唯一的真理,徐达从军的时间说起来比朱元璋都要长,所以他在行军打仗这一方面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元老级别的人,见过的事情多了,那么他积累下来的经验也就多了,因此徐达即便是没有在书本上看到过某些兵法,他可能在某些实际场景当中见到过真实的情况,所以自然而然的也会应用兵法。
二、性格使然而且更加可贵的是徐达在记载当中就算一个喜欢学习的人,其实个人认为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徐达的性格是比较沉稳的,所以能够耐下性子去抱着书本学习,所以才能够力压常遇春、王保保等人成为明朝第一名将,尤其是被朱元璋称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王保保碰上徐达基本上就没赢过。
三、百战百胜便是精通兵法还有的时候所谓的精通兵法,不过就是在战争胜利后对主将的一些赞美的话语,而徐达能够百战百胜的原因却不只是精通兵法,还有很多,例如受到属下的爱戴,徐达曾经立下规矩士官包括自己要在士兵开饭后才能吃饭,这种小事都能体现徐达对士兵的关爱,又例如上司对他的放心,而朱元璋对徐达的评价就是?忠贞无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8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