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历史上的今天丨一战失败后,短短20年德国军队是如何崛起发动二战的

看鉴 2023-09-21 07:23:53

1.1689年2月6日,英国的“光荣革命”事件

2.1919年2月6日,德国魏玛共和国建立

3.1922年2月6日,侵犯中国主权的“九国公约”在华盛顿签订

4.1938年2月6日,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

5.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6.1978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开学

7.1995年2月6日,电影艺术家夏衍逝世

8.2012年2月6日,王立军事件

文章转载自:地图帝

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以惨败告终。那么,夹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对二战的影响如何?一言以蔽之:这个时期的德国,在为洗刷一战战败的耻辱而努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而希特勒上台是在1933年,这15年的德国,有一个名词——魏玛共和国。

德国皇帝成了历史,但魏玛共和国并没有丢掉日耳曼人的传统——坚韧。

一战后,战胜国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被德国人视为奇耻大辱。复仇的种子,在很多德国人心中生根发芽。这次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清零,本土13%的面积被割走,工业损失极为惨重。

不过,被瓜分后的德国,依然保持(在欧洲)了大国骨架。类似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远不如苏联,但也继承了苏联的大国骨架。

有了大国骨架,至少的德国工业体系没有被摧毁,只要有合适的时机,德国就可以开动这些机器。6千多万德国人,并没有因为帝国的倒掉,就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德国进入魏玛过渡期后,打着产业合作化的旗号,对之前就比较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进行更新换代。

这里要提及一个关键人物——瓦尔特-拉特瑙。

拉特瑙在1919年出任德国的建设部长。他还有三个身份:一,德国着名的工业家,德国通用电气总公司的创始人;二,政治家(担任过外长);三,犹太人。

第三个身份暂时可以忽略。拉特瑙在一战后就说:要不惜代价把德国的军事工业至少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自此后,德国不管是建立新厂,或旧厂翻新,会突显其军事产业功能。尤其是被用于军事上的机床,德国非常可疑地进行大规模生产,截止于1929年,德国生产的军用机床,可以大规模出口欧洲和东亚国家。

当时的东亚国家还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引用德国货在情理之中。可进口德国精密军事机床的,竟还有法国——德国的世仇,一战的胜利者。

法国在《凡尔赛条约》占了德国大便宜,比如占领洛林和阿尔萨斯,还能开采德国的萨尔煤矿15年。之后呢?法国就枕着一战的胜利呼呼大睡,军事工业发展远不如德国,拥有的都是旧式武器。自己生产不出精密军用机床,法国只能放下战胜国的面子,向德国购买军用机床。

法国就不担心德国会报一战的战败之仇吗?法国相信德国没这个能力。何之?《凡尔赛条约》对战后德国的军队人数有严格限制:不允许超过10万人。对超过6000万人口的德国来说,10万人的军队能干什么呢?

法国认为可以高枕无忧矣!

而德国也为只能有10万人规模的军队而苦恼,这点子兵力维护国防都极其勉强,还怎么对外开战?

德国人聪明,有的是办法。

德国并没有违反《凡尔赛条约》,军队人数确实没超过10万人。但是,德国却把这10万人的小规模军队,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只要需要,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部队人数扩充到100万人以上。如果把德国军队比喻成一台军用机床,每一名德国士兵就是一个零部件。生产一个零部件,都能带动下游相关产业。

德国名义上的军队只有10万,可用以训练士兵的军官多达数千人。这些人打着文化部的旗号,混迹于柏林各个目的可疑的研究所……

还有德国的海军。战前德国海军规模就不大,战后只允许德国拥有1.5万名海军。德国深知海军的重要性,1.5万人根本不够用。德国还是那一套,让更多的海军军官,不以海军军官的身份,进入各军事机构。

与德国军队实力不断增强相对应的是,德国的军费每年都在大幅度的增长。1925年,德国军费已达4.9亿马克。4年后的1929年,这个数据已刷新到8.27亿马克。

德国人对一战后遭到的奇耻大辱不能释怀。上至部长,下至普通士兵,都憋着一口气,意图向战胜国进行报复。加上德国缺乏所谓的民主土壤,魏玛共和国和之前的德意志帝国没有任何区别,不过换了块招牌而已。

相比于民主,复仇的口号更能煽动德国人,最终导致了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的上台……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面

朝代:秦朝 | 唐朝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闲谈:苏轼 | 吕雉 | 韩信 | 猪毛 |慕容复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为什么会迅速崛起?

在众多原因中,德国自身的主观原因才是根本的原因。德国崛起根本原因还是要从德国自身来分析。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英勇好战的民族。而德国人又有着较高的劳动素质,可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复兴。战争的失败后,无论是对德国还是德国民众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而他们此时因为自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他们变得更加的勤奋。

第二是由于英美对于德国的援助。因为德国战败,各个国家开始心怀鬼胎。法国特别希望德国被压制了,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坐稳欧洲第一大国的位置。但是英国却想着利用德国去压制法国,法国重新掌握权力他们也是不愿意看到的。对于美国来说,更不希望德国灭亡,因为德国是美国最大的债务国家。如果德国灭亡了,那这些债务就会烟消云散。

所以在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加上德国雄厚工业底子,在机器到位之后,他们的人才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仅仅用了20年,德国又成了欧洲的最强国家。当时美国国务,有一段形象的陈述,他们将赔偿摆脱了政治的羁绊。通过强制手段解决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它当做了经济问题来解决。

而且尽管一战德国战败了,但是他拥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众多高素质的人才。在德国当地的一些工业设施。破坏的程度并不是太大。工业基础和工业设施为人才提供了物质条件。德国的恢复和发展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一战德国战败后为何迅速发展成为二战强国?

一战时候属于德国战败,按到限制虽然很严重,但是没有真正打烂德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础,德国依然是主要的工业国,国民人口等还是很多的,一战对德国的处置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只限制了德国的军备发展,但是德国的军事工业没有被完全摧毁,德国依然具备了扩军备战所需的一切条件。

德国在当时属于欧洲第一大国了,工业基础相当雄厚,一战没有在德国本土进行,破坏不大,恢复的底气还是有的,没有伤到德国的骨头,一战之后德国呢,转入低调重新进行储备,限制没有让德国落后于别人,反而让德国在多方面成了可以领先于别人的体制东西,二战之前,德国是重新起步,属于从零起步,虽说还面临许多问题,但是不受约束的地方也多,不会为以前的积累所因,更利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理念,这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德国在一战之后,也在一直在谋求重新扩军备战。德国军队与企业等一直都是在进行这个准备,军方搞了不少计划,企业搞了不少研发项目,可以说,德国复兴的条件从来就没有失去过。

1914~1918年的一战,是德国取代英国世界霸主的一次试探,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一战战败后的德国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重新发展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强国。为什么德国能够迅速从一战的战败国发展为二战的强国?其原因不外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国内因素主要是德国的基础雄厚,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德国具有完善的教育体系,高水平的 科技 发展水平,高素质的工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际因素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平衡政策,英法等国力量的削弱降低了其对世界的控制力,以及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和苏联的存在为德国提供了机遇。

作为一战战败国的德国想要重新崛起,想要迅速发展成为二战强国是极其困难的。那么,为什么德国能够重新成为强国呢?
从德国的国内形势看:基础雄厚。 第一点原因:德国的教育体系完善,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德国的 科技 水平高超,助推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国家最大的发展潜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教育。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必然会发展成一个全面发达的国家。教育意味着智慧的开启,教育意味着全 社会 国民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高度。 德国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国民,高素质的国民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基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 水平越高,就越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德国的 科技 水平高吗?德国的 科技 水平当然高。二战时期的德国制造就是德国 科技 水平的体现。 无论是德国的虎式坦克还是德国的斯图卡轰炸机,无论是德国的列车炮还是德国的导弹,都是德国高水平的 科技 展示。

教育的发展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会推动 科技 的发展, 科技 的发展又会推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越高,德国崛起为强国的基础就越雄厚。
第二点原因:在德国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工人,这些高素质的工人重建了一战后受到破坏的德国工业体系。成熟的工业体系是德国血脉!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崛起,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想要取代英国的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无论是英国的崛起还是德国的想要崛起靠的都是高素质的工人。 为了获得高素质的工人,德国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工人而存在。

虽然德国在一战争战败了,虽然德国军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然而,德国的工人队伍并没有受到削弱。只要这些高素质的工人还存在,那么德国就能够重新建立被破坏的工业体系。 只要德国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那么德国就能够重新武装军队。一个拥有强大工业体系和强大军队的国家也必然是强国。

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崛起依靠的是工人和工业,德国在二战战败后的崛起依靠的也是工人和工业。当然, 工人和工业的意义不在于强大的军队,而在于强大的竞争能力。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的德国怎能不是强国?!
从德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看:秩序崩乱。 原因第一点:美国和英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在欧洲采取了平衡政策。如果德国被完全压制了,那么法国就会控制整个欧洲。一个能够控制欧洲的实力强大的法国是不符合美国和英国利益的。
美国是美洲国家,英国是欧洲的一个岛国。美国和英国都与欧洲大陆没有陆上连接线,这种地理环境就决定了美国和英国必然对欧洲大陆采取平衡政策——让德国和法国互相牵制。德国强大,英国和美国就支持法国;法国强大,英国和美国则会支持德国。 一战后的情况是法国强大,所以英国和美国的政策是支持德国。德国成为二战强国与英国和美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英国是二战前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是想要取代英国世界第一强国地位的潜在强国。在英国和美国的竞争中,需要保持国际 社会 秩序的稳定。国际秩序如何才能稳定?各国力量保持平衡。欧洲的秩序如何才能稳定? 保持法国和德国的力量平衡。所以英国和美国是不支持一战后法国对德国的削弱的,这就为德国的重新发展打开了缺口。

法国想不想成为欧洲的霸主呢?当然是想的。法国成为欧洲霸主后会不会威胁英国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呢?一定会。 成为欧洲霸主的法国会不会与美国产生竞争呢?必然会。如此,英国和美国就实行了有利于德国发展的平衡政策。
原因第二点:英国和法国综合力量的削弱降低了其对国际秩序的控制能力。英国和法国制定的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已经不能有效的控制德国的发展。
在二战之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从巴黎和会的结果上看,英国和法国才是世界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英国和法国为什么能够制定世界规则并维护世界秩序?因为英国和法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然而, 一战后的英国和法国虽然仍然保持了世界强国的地位,但其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控制力已经相对下降了。

二战之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是美国,美国之后是德国,德国又被苏联取代。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和苏联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英国和法国的摆布。虽然英国和法国还是最强大的,但美国和苏联实力的增强决定了英国和法国处于无力状态。 虽然在一战后建立了国联,但美国并没有加入。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国际秩序的分化。

英国和法国不能控制美国,英国和法国能够控制德国吗?当然也不能。 英国和法国的力量在削弱,美国的力量在加强;英国和法国的影响力在下降,德国的力量却在上升。
原因第三点: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和 社会 主义苏联的存在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大萧条让英法等国无暇顾及德国, 社会 主义苏联又吸引了英法的注意力。在经济危机和苏联的影响下,英法没有能力和机会限制德国。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英国和法国才会限制德国的行为?在英国和法国内部 社会 情况稳定的前提下。英国法国内部 社会 稳定吗?当然不稳定。1929年从美国开始了遍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英国和法国不可避免得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英国和法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急剧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法国对于德国的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行为是无法控制的。

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 社会 主义国家苏俄,后改名为苏联。苏联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代表的是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且与资本主义敌对的发展道路。 社会 主义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而资本主义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天然的敌人, 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必然会进行不可避免的斗争。 在英国和法国眼中,德国力量扩张的威胁远远小于苏联存在的威胁 。所以,苏联才是英国和法国控制的重点,英国和法国想利用德国打击苏联。 从某种程度上说,英国和法国的绥靖政策就是故意的放纵德国,以期望德国进攻苏联。

二战前,英国和法国的主要目标在于苏联,而不在于德国; 英国和法国的注意力在经济危机,而不是进行军事斗争。所以,德国获得了发展的战略机遇。

总而言之,一战后战败的德国能够迅速发展成二战强国既是因为自身的基础雄厚,也是因为国际秩序崩坏后出现了对德国有利的国际局势。在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使德国成为了二战强国。任何一个强国的出现都需要自身的实力强大,都需要获得对己有利的国际局势。空有实力而没有机会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强国的,获得机会而没有实力的国家也是不可能成为强国的。一战后到二战前的德国是既有实力也有机会,所以德国成为二战强国。机会和实力是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国家强大的关键;机会和实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感谢希特勒吧!

一战后的德国作为战败国,混得却是不怎么样。

割地、赔款、军事制裁这三座大山压得德国喘不过气来。

首先,一战的失败导致德国领土以及殖民地权益大幅度丧失。

比如,德国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了法国。这是普法战争过程中,德国前身普鲁士从法国强占去的领土,一直被视为法国人的耻辱,都德的《最后一课》也就是讲的那个时期的事情,所以这也被称为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此外命运类似的还有,北石勒苏益格回归丹麦。西普鲁士、波森省归属波兰,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等等。几乎德国周边的国家都从德国身上吃到了肉。特别是波兰,占据着曾经条顿骑士团的故乡。

这些都为日后德国的疯狂报复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是欧陆领土。其在海外的殖民地同样也纷纷换了主人,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比如在山东的权益被日本拿掉了。当然,按理说这本该属于我们自己,因为当时中国参加了协约国阵营,属于战胜国。但“二十一条”将权益出卖,并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中国和德国没有了殖民地上的冲突,使得上世纪三十年代,双方度过了一个资源换武器的密切合作期。

此外还有萨摩亚分给了新西兰、东非给了英国、喀麦隆给了法国,马里亚纳给了日本等等。

殖民地的丧失,导致德国失去了廉价的原料采集地,这也是其后来选择和中国合作的重要原因。

当然,对于德国发展来讲,除了领土丧失,更为严重的是经济损失。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这笔钱来源于德国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换句话说,德国几乎的所有税收都得要拿去赔款。

这笔钱,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压在德国身上,使得德国喘不过气来。

此外,为了防止德国再生事端。协约国对于德国在军事上也给予了极大的限制。按照条约规定,德国不能拥有海军,不能拥有空军,不得进出口武器,甚至于连取消义务兵制来现在德国军事训练人数的招数都想到了。

当时的德国,仅仅只被允许拥有10万陆军部队,即咱们所熟知的魏玛共和国时代的十万国防军,那是日后二战中盟军的噩梦。

总之,海外利益瓜分,领土被割让以及难以承受的战争赔款,极大的限制了德国的发展,使其在后面三十年代席卷西方的经济危机中,举步维艰。

当时的德国国内经济面临崩溃,通货膨胀高得吓人,马克疯狂贬值。据说当时为了节约印刷成本,钞票已经变成单面的了,且面值大的吓人。

此时的德国民众陷入了绝境,他们需要希望,需要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时候,纳粹和希特勒站了出来,他们打着“生存”的大旗,走上前台。

而纳粹上台后,利用民众对于纳粹政府的信任废除了黄金与股票交换,只进行货货交换。换句话讲,当时纳粹政府利用空头支票来代替了当时非常需要的真金白银。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其意味着政府可以在暂时没有硬通货支撑的情况下,来维持 社会 的一个经济运转。

特别是强制性的以物换物,完全就规避掉了货币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当然,这里面门道很多,又是发行债券,又是控制物价等等,这里就不多讲了。

当然了,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不足以从根本上去解决德国的经济颓势,毕竟资源就那么多,再怎么换,大家还是吃不饱饭。

所以,接下来便是第二步,也是国家面对金融危机最常用一种办法,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让大家有工作可做,进而创造出更多的资源。

当时希特勒政府弄出了一大片基建工程,比如修路,建楼等等。德国建筑工人的数量从66万人急剧增加到200多万人。

此外,政府还鼓励制造业,因为一战虽然失败,但德国的工业体系尚存,人才技术都在,只是没有订单。而为了刺激内需,政府再次干预,民用消化不了就政府来,转为军用。就算用不了,那也先造着。

这也使得德国的军工业非常发达,为日后德国发动战争打下了基础。

不过,说这么多,大家估计都会有疑问。难度希特勒恢复德国经济仅仅就是靠开空头支票吗?

当然不是,光开空头支票也不行,毕竟老百姓要吃饭,工厂原料也要进口,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需求,要拿钱的。

那么钱从哪儿来?

首先,赔款这方面虽然压得德国喘不过气来。但好在压得不算太久。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德国并不是没有帮手。首先死对头英国为了保持“大陆均势”,并没有严格限制德国。而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更是成了德国的救命稻草。为了不让德国因为经济崩溃而还不起赔款,协约国以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这使得以美国为主的大批外国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德国,杜邦、美孚、摩根、福特等财团和公司都跟德国签订了巨额订单。

此外,纳粹还将犹太人洗劫一空,以补充内需。

如此一来,钱的问题,不再那么严重。

但这些还不足以让德国称雄欧洲,毕竟《凡尔赛条约》还在,经济、军事上限制依然很大。

所以,接下来最主要的就是冲破限制,而这就得感谢英法了。1935年德国恢复普遍征兵制,英法没管,此后莱茵事件,英法等国又没有管。最终德国得以成长为军事大国,并凭借着强大军事实力去开启掠夺式经济,比如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其实力愈发膨胀。

最终成为了欧洲的噩梦!

一战德国战败后,本国未遭外敌进入,(除了一次法国进入德国工业区,后又退出。)割去的土地,也非精华地区。德国的工业和技术工人、工程师也得以完全不受损失,可以说,德国元气尚在。在军事方面,由于有军官团的存在,虽常备军只保持10万,但都是精英,在军事训练方面,和苏联的合作,让其军人有了充分的训练。经济方面,有美国的贷款和“希特勒新政”,使德国经济大有发展,又利用当时的反尤趋势,获得了大量的硬通货。而德国民间充斥着对“一战”的不服和复仇心里,有了民意基础,可以说战争的三个w,何时、何地、何人都已解决,第四个w,为何,早已不存在问题——那还等什么?又何能不强?!

第一德国本土没有遭受战争破坏,第二美国提供了大量贷款及技术支持,第三日耳曼人坚韧团结和强烈的复仇心。

1. 德国本土没有遭受战争破坏

一战结束时,德国本土受到的打击根本不值一提,虽然死伤无数(相较英法已经好很多),但工业机器和工业人口都得到了保留,这就为日后的崛起留下了基础。只有有合适的时机这些工业机器和人口就能创造出巨大的威力。

2.美国提供了大量贷款及技术支持

由于德国经济低迷,饭都吃不饱,还通货膨胀,战争赔款一直很难缴完的,就造成了英法能正常的还美国人钱了。美国为了这笔钱,就搞出了一个道威斯计划,来主动贷款出钱扶植德国经济。这就导致了本来应该德国给钱出去的,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钱往德国流。这就是德国能够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为德国二战打好了经济基础。

3.德国人的团结和复仇心

一战后,战胜国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被德国人视为奇耻大辱。复仇的种子,在很多德国人心中生根发芽。这次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清零,本土13%的面积被割走,使得德国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全国都有着这样坚定的复兴德国的目标,注定发展会更加迅猛。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点评。

一战和二战为德国储备了很多科学家,可谓人才济济,尤其 科技 一流。又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做为后盾,想不发展都难。

第一次世界大时间(1914~1918)年,随着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在经过四年多的残酷战争中,欧洲有3000多万人死伤,有200多万妇女无法再组建家庭,不能不说和平对我们来说真是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当下。众所周知好战必亡,德国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虽然英法取得胜利,但元伤也大伤,唯有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成为战后世界上第一的金融强国,印证了一句名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相对短暂的和平时期出现了,德国实力得到迅速恢复,毕竟德国还是欧洲大国,当时还坐拥6000多万的人囗,德国科学技术仍然高度发展,经济潜力依然巨大。再者一个得益于是美、英资本的扶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英统治集团企图将德国变成为反对 社会 主义苏联的反动堡垒,所以多方面支持德国,就这样德国在政治上取得了和战胜国平等的权利。德国在恢复经济的同时,也采用种种手段重整军备,使德国一步一步地变得强大起来。

领导人是关键

技术再那里啊

1、德国的工业本来就很强,即使在二战中被摧毁严重,但整体技术基础摆在那儿了。

2、德国完备的教育体系,人才充足,虽然在战争中有的逃跑到了外国,但留在国内的还是大部分。

3、由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德国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

4、日耳曼人团结尚武的民族特性,即使输了一次,也不会让自己输一世。

德国受到一战的制裁,为什么在短短几年内就能再次发动二战?

一战德国战败,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由于在一战中,法国伤亡惨重,致使500万军民死亡,因此对德国实施的条约具有极端的复仇情绪,甚至作为当时的战胜国英国都觉得处罚过于严厉,当时美国则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主张恢复到战前状态就好。

随后各方经过协商通过了《凡尔赛条约》,条约的内容同样很严厉,包括解散德国总参谋部,废除义务兵制度,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许建立空军,不许拥有坦克,飞机,重型火炮,甚至连重机枪都不可以(后来德国创造了MG34/42这种通用机枪算是玩了个擦边球)除此之外还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致使德国国内的复仇主义情绪空前高涨,为二战的爆发卖下了种子。当时的法国元帅福熙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后来证明的确事实就是如此。

1933年希特勒上台,此时德国经济趋于崩溃,近一半人失业在家,在温饱线上徘徊,希特勒在随后的讲话中宣称要消灭失业,到1938年德国的失业率狂减到1.3%,同时期美国的失业率为1.89%,不得不说希特勒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说,不怕装比就怕曾经装过的比都实现了。

由于当时英法经过一战,国内普遍产生的畏战的情绪,于是对德国建立空军,恢复征兵制度,各种突破《凡尔赛条约》的种种举措,也仅仅进行了口头抗议,绥靖政策的实施,更加助长了希特勒的嚣张辟谣。

当时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于是和当时的苏联签订秘密协定,苏联同意德国可以在自己境内研制新式武器。

没有钱怎么办,犹太人有钱,抢犹太人的,石油没有怎么办?买 煤炭炼油,还不够就在战争中抢,以战养战。就这样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从一战战败国逐渐成长为二战时期最强的国家之一。

一战德国战败后为何迅速发展成为二战强国呢?

在世界历史上,德国可谓是一个传奇,因为德国这个国家,是几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国内被炸的稀巴烂不说,还要赔付巨额的赔款。但是,战争过后,德国的国家实力和军事力量却能够迅速的恢复,并且很快再次成为军事强国,这一点很让人不理解,那到底为什么呢?

在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军事力量被极大的限制,而且国家赔款较多,军事费用也不多。但是战后短短10多年,德国军事力量却爆发性增长。在二战时期,更是让世界胆寒,很多国家的灭亡在德军的打击下,基本上几天就解决问题,强大的法国不到40天就彻底投降。

而二战结束后,德国军事力量再次遭到重创,但是到如今,德国仍然是世界军事大国,强国。其实,德国军事力量之所以能够快速的恢复,崛起,主要在于这一群人。那就是极高素质的军官团体,这个军官团体是继承普鲁士时期的传统,以容克贵族为基础,可以说是世界上综合素质最高的军官,直接打破了军人都是大老粗的传统。为何说军官素质高?主要是三点。

一是,高等教育。

德国即使是下层级别的军官,也接受了非常高层次的教育,他们精力充沛,又学富五车,用中国一句话就是“就怕流氓有文化”。

二是,军事素养。

德国的军官有着良好的培养传统,他们或者出生于军人世家,或者都系统接受专门的军事战术,军事思想的熏陶。所以从战术素养来看,也是无人能敌,而且还是一代代军事经验的精华传承。

第三,文学艺术。

德国的军官,文化艺术修养也是十分的了得,而且德国的建军思想认为,文学艺术的造诣和灵感有利于作战战术的发挥。因此可以说,德国的军官个个都是文学艺术家。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在二战时期,美军俘虏了一名德国少校军官,而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将军即兴演奏了一曲,本来感觉很是完美。

而这位叫做施密特的德国军官立刻指出,美军将军弹奏的过程中所犯下的系列错误。而且,还亲自上去重新弹奏,果然非凡,在场的人无不惊叹。询问其出自哪一所音乐学院,而这位施密特说,在德国所有的军官,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已。而且对于这些德国军官来说,不仅拥有极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而且还保留了最传统的欧洲骑士精神和献身精神。

因此,在战场上德国人表现十分的顽强,有为国捐躯的光荣传统,因此,每一个德国的军官都是优秀的统帅。所以,在几次世界大战中,虽然德国军队损失也是十分惨重。但是只要德国的军官保存下来,那么很快在他们的带领下,一只强悍的军队就能诞生,这是几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无论遭遇何种的损失都能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8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