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袁世凯真有一套,不费一枪一弹,轻松亡了大清朝

山川社 2023-09-21 07:22:55

努尔哈赤三代人为了开创满清基业,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可清朝国祚的终结又用了多久呢?一百二十五天。自1911年十月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1912年溥仪逊位,立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满清王朝在短短的四个月里土崩瓦解,大厦倾颓。

在此期间,最忙碌的就要数身居要职的袁世凯了。

袁世凯一方面借助满清最后的力量压制南方革命,另一方面又开始养“敌”自重胁迫隆裕孤儿寡母,最终将溥仪赶下了政治舞台。值此之际,从双方周旋的袁世凯荣升为中华民国首位总统。

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在古人回忆录里看过一些当时的情况,明明袁世凯对隆裕太后、溥仪皇帝的态度十分谦恭,为何说是胁迫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在这一百二十五天里清廷内部发生的那些事。

武昌起义的爆发,让清廷的大臣们纷纷看到王朝的命运,那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为了尽最大可能挽救即将走向终结的社稷,清廷不得不重新启用有一定军事力量的袁世凯。1911年十月,袁世凯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前往武汉进行节制。

在清廷的调令传来的一开始,袁世凯是拒绝的,他以身患重病为由回绝了清廷的要求。不过,袁世凯此举,只是为了获取一些筹码。他向清廷提出的妥协内容,就是设立国会组建内阁、解除党禁宽容党人、总揽全国军权等。在朝廷接受了这一系列近乎胁迫的要求后,袁世凯这才同意上任。

当时,隆裕太后还为袁世凯拨付了白银一百万两,作为武汉官兵的军费。后来,汉口地区的清军击败了民兵,让清廷眼里袁世凯的分量变得更加重要。没过多久,袁世凯便被任命为总理大臣,并由他来主理组建内阁的大小事务。11月16日,袁世凯内阁正式组建,自此袁世凯一手遮天,总揽朝中军国大政。

11月27日,清军于汉阳再次取胜,击败了三千多名民兵。当时的官兵将领冯国璋打算乘胜追击,将武昌打下来。没想到,袁世凯竟致电冯国璋,命令他停止进攻。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以袁世凯手中的兵力完全能够将革命镇压下来,逆转局势。然而,袁世凯的用心十分奸猾,他压根没想成为一名国家元勋,而是想取清廷而代之。

12月28日,袁世凯启奏隆裕太后,确定国家体制。《绍英日记》中记录了袁世凯求见隆裕太后时两人的一番对话。

隆裕太后两眼热泪,询问袁世凯道:

“汝看着应如何办?即如何办。无论大局如何,我断不怨汝。即皇上长大,有我在,亦不能怨汝。” 袁世凯的回答则是这样的:

“臣等国务大臣,担任行政事宜。至皇室安危大计,应请上垂询皇族近支王公。论政体本应君主立宪,今既不能办到,革党不肯承认,即应决战。但战须有饷,现在库中只有二十余万两,不敷应用。外国又不肯借款,是以决战亦无把握。今唐绍仪请召集国会公决,如议定君主立宪政体,固属甚善;倘议定共和政体,必应优待皇室。如开战,战败后,恐不能保全皇室。此事关系皇室安危,仍请召见近支王公再为商议,候旨。” 从这里我们能充分看出袁世凯的狼子野心,他以“保全皇室”作为要挟,借此来完成自己的篡国大计。这一点,《袁氏当国》这本书里讲得非常明白。

作者唐德刚指出,袁世凯在这场政治风波中使用了一套连环计,分别为养敌、逼宫与摊牌。袁世凯心知肚明,革命成功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所以革命派是万万剿不得的。即便他在短时间内平定了革命,那么,他亦会成为清廷兔死狗烹的鹰犬,没有什么好下场。

此时,满清的国祚已经进入倒计时,就像蜀汉的刘禅一样,烂泥扶不上墙。即便清统还有那么一丝复兴的可能,袁世凯也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在袁世凯的规划里,不论将来是皇帝当国还是总统当政,他都要坐上万人之上的宝座。

那么,袁世凯是怎么对付隆裕太后的呢?

就是从军费入手。

虽然隆裕太后拨付了充足的军费,但袁世凯就是一口咬定钱不够。即便隆裕太后已将自己的“小金库”内帑全部奉献出来亦无法解决问题,因为袁世凯就是个填不满的黑洞。在隆裕太后最后的利用价值被榨干,只能将一切希望放在袁世凯身上时,袁世凯便开始进行最后一步——摊牌。

之后,袁世凯以皇室的处境相要挟,并给出一定的承诺,如:一年四百万两的“优待费”等,胁迫隆裕太后赞成共和。至于清朝宗室方面,对袁世凯威胁最大的无疑是主战派。在这段时间里,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矛盾空前激烈,庆亲王等人力保袁世凯,而载涛等人则始终处于观望态势,唯镇国公载泽、蒙古王那彦图、满族中之升允、铁良、良弼、恭亲王溥伟等人始终站在袁世凯的对立面,支持开战。

在民国成立前夕,恭亲王溥伟曾与袁世凯手下的赵秉钧等人进行过一番激烈辩论。在这场内阁会议里,狡猾的袁世凯以身体有恙为由拒绝出席。

恭亲王溥伟义正言辞地说道:

“总理大臣邀余等会议,究议何事?请宣言之。” 按照袁世凯的要求,赵秉钧拿出一副拖延时间的对策:

“革命党势甚强,各省响应,北方军不足恃。袁总理欲设临时政府于天津,与彼开议,或和或战,再定办法。”

显然,这样的说辞是于情于理都无法服众的。面对袁世凯一派的说法,恭亲王溥伟给予了有力回击:

“朝廷以慰庭为钦差大臣,复命为总理大臣者,以其能讨贼平乱耳。今朝廷在此,复设一临时政府于天津,岂北京之政府不足恃,而天津足恃耶?且汉阳已复,正宜乘胜再痛剿,乃罢战议和,此何理耶?以前发捻之乱,扰及畿辅,用兵几二十年,亦未有议和之举、别设政府之谋。今革命党之势,远不及发捻,何乃辄议如此?若用兵筹饷之事,为诸臣应尽之责,当勉为其难。若遇贼即和,人尽能之。朝廷何必召袁慰庭耶?” 从这里可以看出,袁世凯力主求和,但宗室给他造成了莫大的阻力。不过,袁世凯早在心中想好了一套针对主战派的策略。

袁世凯绕过外廷,直接找上隆裕太后,以缺乏军费作为借口,说服隆裕太后下旨,号召所有宗室倾尽家财购买国债。在这,就体现出人性的劣根性了。让这些满清贵族为了国家大业纾难,那是无可厚非的。但若让他们为了国家捐出自己的家底,那就是人所不欲了。

在整个四九城里,根本没有几个八旗贵族响应这一号召,这也正中了袁世凯的下怀:既然不肯为国出资,那自然不配享有话语权。经袁世凯的这番操作下来,主战派的嘴巴便被堵死了,再没人敢站出来主张对革命党宣战。

仗打不起来,可事情总要解决。此时的清廷已到了最后关头,待到孙中山先生对清廷给出优待的承诺以后,可谓只欠东风。1月16日,袁世凯拿出一份内阁成员联名所写的“秘奏”,呈上隆裕太后,请求溥仪逊位。

清帝逊位,意味着满清国祚至此而止,隆裕自然不可能妄下结论,于是,便召集了王公大臣再做商议。

这次御前会议的内容是皇帝逊位,是以大臣们自然群情激愤。主战派再次站出来,以冯国璋此前战胜为由,请求隆裕太后发兵。然而,隆裕太后却指出此时的国库中已无饷银,无力应对战争。各大臣请求太后拿宫中的金银器皿暂充军费。然而对于隆裕来说,到了这个当口,军费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

“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吗?” 隆裕太后此言既出,群臣哑口无言。至此,清帝逊位被敲定,成立民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在袁世凯最后一次面见隆裕太后时,他呈上了逊位诏书,催促隆裕太后加盖御玺。随后,他还向太后允诺了民国政府给予皇室的“优待费”,一年四百万两。在做完这一切之后,袁世凯依旧挤出一副泪眼,对太后说道:

“请皇太后好好教皇上念书,将来还有还政之一日。” 袁世凯的种种行为,就是让隆裕太后仍念着他的好。

这天下朝时,隆裕太后还对近侍提到:

“袁世凯的确是忠臣呀。” 然而,就在翌日清晨,隆裕一如既往地来到大殿上等待袁世凯面圣,哪知这位军机大臣竟迟迟不来上朝了。

只不过,隆裕太后不论如何都没想到,这位军机大臣再也不会出现,而溥仪亦等不到还政的那一天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袁氏当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8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