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魏忠贤掌权时后金打不进来,为何崇祯一掌权,后金就打进来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23-09-21 06:41:07

魏忠贤时期,后金确实没能打进关来,农民起义军也没有形成大气候。而崇祯当皇帝以后,清军却很快就打进关来,明朝也被农民起义军给推翻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与当时的形势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魏忠贤统治时期,无论是后金还是农民起义军,都没能发展壮大起来,而到了崇祯皇帝统治时期,这两方面的力量已经发展壮大得很厉害。因此,我们不能据此就说明,魏忠贤的领导能力,比崇祯皇帝更强。

虽然不能这样说明,但事实上如果明朝一直由魏忠贤来领导,而不是由崇祯来领导的话,农民起义军不会那么快就推翻明朝,后金也不会那么快就打进关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我们把魏忠贤统治时期的情况,和崇祯皇帝统治时期的情况进行一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位明朝的统治者,他们确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魏忠贤剧照)

一、魏忠贤比崇祯更有威望。

我说魏忠贤比崇祯更有威望,是指魏忠贤在他的部下那里,比崇祯在他的部下那里更有威望。

之所以是这样一种情况,是因为魏忠贤的部下明白,只要他们巴结魏忠贤,紧紧跟随魏忠贤,就会有好的前程。所以他们就很听魏忠贤的话,这也就使得魏忠贤在他的部下那里更有威望。

为什么跟随魏忠贤,就会很有前途呢?因为这就是魏忠贤与他部下的交换条件。只要跟着他干,他必然让你名利双收。否则的话,也就没人跟着魏忠贤干了。

而崇祯不一样,毕竟崇祯是皇帝,皇帝不可能为了一部分的利益,损害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就算跟随了崇祯,听崇祯的话,也不一定有好事。与其那样,还不如坚持自己的看法。那样一来,说不定崇祯把你当成一个直臣,而得到使用。

所以,魏忠贤派大臣去打仗的时候,他们就会卖力去打,这样就能够打胜仗。

(崇祯剧照)

二、魏忠贤集团的人荣辱与共。

魏忠贤的集团是一个小集团。魏忠贤虽然掌控朝政,但是魏忠贤毕竟不是皇帝,所以反对他的大臣非常多。而魏忠贤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必然会不断发展党羽,壮大自己力量。

魏忠贤发展党羽,就是侵占别人的权力,给予自己党羽权力。这也是一种交易。既然魏忠贤给予了你权力,你就必须要完成魏忠贤交办的任务。否则的话,魏忠贤就不会再信任你了。

总之,魏忠贤的人,都是一个集团的,大家荣辱与共。一个人干得不好,就是整个集团干得不好,会影响集团的利益。所以大家都会很努力。

(明朝官员剧照)

三、魏忠贤的手下做事不讲策略

明朝最终失败,有个重要原因是粮草不足。粮草不足,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确实没有什么粮食了,另外一个方面也是那些官员们无法把粮食征集起来。他们征集不起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也认识到了老百姓粮食不足,老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非常悲惨。所以,这些有良知的大臣,他们都不会逼迫老百姓。

尤其是崇祯上台以后,重用东林党人。而东林党人大都是清流派人物,他们更不忍心逼迫老百姓,因此,粮草的征集就更加不足。

而魏忠贤的手下不一样,他们都是一些奸恶之人。他们征集粮草,既是为了给国家增加税收,同时也是为了中饱私囊。如果把粮草征集不起来,他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所以为了把粮草征集起来,他们可以说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做,虽然害苦了老百姓,但是粮食也就有了,打起仗来就容易了。

(明朝武将)

四、魏忠贤用人不疑,而崇祯多疑善变。

魏忠贤有个特点,就是用人不疑。他只要相信某个人,一定会重用他。

前面我们也分析了,魏忠贤手下的那些人,因为他们和魏忠贤有着共同的利益,所以他们对魏忠贤都是很忠诚的。魏忠贤又相信这些人,而这些人又很忠诚于魏忠贤,因此,魏忠贤可以放手让这些人打仗。这样就能够打胜仗。

但是崇祯不一样,崇祯一直对大臣们猜忌不已。他几乎不相信任何一个大臣,他觉得这些大臣们,只要手中有那么一点兵权,就可能反叛他。

但是这个仗又必须打下去,崇祯又必须把军权交给他们,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我们看到,崇祯不断地把尚方宝剑散给他手下的大臣,同时又不断地夺取他们的兵权,并且杀掉他们。所以最后,大臣们都害怕崇祯,和他离心离德。因此,就不敢放手打仗,这仗也打不赢了。

以上四点,就是为什么崇祯当皇帝以后,反而没有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对清朝的胜率更高的原因。

(参考资料:《明史》等)

魏忠贤掌权9年,后金为何打不进山海关,他干了什么事情?

魏忠贤掌权期间后金没有办法打进山海关是因为他做了两件对事,第一件就是他对袁崇焕所需要的资金毫不吝啬,而且也知道不能贪污这一部分的钱。第二件就是虽然他很想换掉袁崇焕,但是他自己心里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这个岗位。正因为他做的这两件事情,让他在掌权的九年期间一直打不进山海关。

提起魏忠贤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大奸臣,但是这个宦官也有办的比较靠谱的事情。他在掌权的九年期间,后金一直打不进山海关。并不是他自己有多么牛逼,而是因为虽然他比较奸诈,比较狠毒,但是他知道他现在的地位完全依靠他身后的这个明朝,所以只有明朝不亡他才能够继续享受着现在所有的一切。

魏忠贤在位期间并没有收拾袁崇焕,有人会说这和后金打不进山海关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其实是有的,因为后金不能攻进来最大的原因就是袁崇焕守住了边防。魏忠贤非常贪,什么样的钱都想收入囊中,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克扣边关的银子。虽然说边关实在是太烧钱了,但是魏忠贤却会通过提高税收来把这部分钱发放给袁崇焕的军队。

魏忠贤和东林党人属于势不两立的两派,他知道袁崇焕和东林党人有关系,他也曾经想过把袁崇焕辞职掉换成自己的人。但是后来他才发现没有一个人比袁崇焕更适合在那个岗位上。所以他就又让袁崇焕去镇守边关,也是因为他的决定让后金九年的时间都没有打进山海关,所以他才能有九年的人上人的生活。

魏忠贤掌权期间,强大的后金为何攻不进来?

明末年间,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世人只知九千岁,不止还有天下王,这里的九千岁就是只著名的宦官权臣魏忠贤,这天下已经发展到人人都知道魏忠贤,忘记了还有一个大明王,可见魏忠贤的权力有多大,自1618年他巴结上客氏。

到1627年整整九年时间,朝政牢牢的掌握在他手里,可以说这九年时间是明朝在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然而此时的大明朝这么混乱,为什么后金部趁虚而入打进山海关呢?只因魏忠贤做了这两件事!1568年魏忠贤出生在河北沧州,家里十分的贫困,从小他就混迹在街头。

不过人虽然穷,但是魏忠贤的脑子十分聪明,很会找来钱的路子,因此偶尔能赚点小钱,然而他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嗜赌,因此这些钱几乎都被输完了,有一次他赌过头了,欠下了一屁股债。

眼看就要被找上了,魏忠贤只好找到熟悉的宦官,带自己净身入宫,虽然魏忠贤进宫的时间短,但是他十分恩能够察言观色,不仅顺利进入甲字库接触到贵人,公元1620年朱由校继位后,魏忠贤的地位直线上升,到最后几乎可以用只手遮天来形容,搞得大明乌烟瘴气,但是他做了这两件事,反而保护了大明王朝。

第一件事,每个朝代国家的稳定其实并不是取决于君主有多仁政,而是边防有多衷心。边防的将士效忠,国家才会稳定,然而培养咋样的军队每年所消耗的军饷就要几百万银两,君主仁政,国库发不出来也没用,或者国库发了,中间又被贪污了,一样没有什么作用。

然而魏忠贤虽然祸乱朝纲,但是他也十分注重对军队的培养,因此他会如数并且及时将军饷下发到军队,并且亲自监督,确保饷银到账,这就保证了大名边防军队强有力的战斗力。

第二件事,就是他没有为难袁崇焕。公元1624年,魏忠贤被弹劾二十四大罪,随后东林党争开始,而袁崇焕的好友几乎都是东林党人,因此一开始其实魏忠贤也想除掉袁崇焕,在督师一职上放上自己的亲信,但是魏忠贤深知,自己的手下并没有能够胜任的。

而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和谋略都是上等的,最后他还是把退休在家的袁崇焕重新请出来守卫辽东。这是因为魏忠贤既保障了军饷的供应,又为大明留住了有能力的将领,才导致在这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仍然打不进山海关。

为什么魏忠贤独揽朝政的时候后金打不进来,励精图治的崇祯就不行了呢?

李自成一直被明廷视为小小毛贼不加重视,将国家主力安排在直接威胁帝国首都的后金势力。而明王朝在东北的掺败使其失去了大量的主力部队和优秀将领。后来不得不无奈由积极剿灭转为守势。


明后期天灾不断,百姓纷纷起义,而东北战事不利直接牵制了明朝军队,明军无法尽全力平定关内起义,关内起义又牵制了明朝对清廷用兵使其无法尽全力镇压,而朝廷内部党派斗争却异常激烈,经常有身兼要职的将领由于某个派系的垮台受到牵连同时皇帝由于即位之初受制于人过,使其自然多疑,将领亦无法全心迎战。明王朝的全面衰落以使其无力面对两线作战的巨大军费开支和士兵需求。加上崇祯皇帝的自负心理严重,北京沦陷后毅然殉国,固然可敬。


但此举使南迁的明廷直接陷入皇位之争。就更不用说指挥军队收复北京了。后来八旗入关,明廷本来就一直再靠山海关天堑勉强维持对清的作战,现在失去天然屏障的明廷军队不堪一击,很快彻底失去北方全部领土,仅靠长江天堑勉强维持对峙局面。

好景不长,明廷内部发生分裂,出现几个皇帝,很快被清军各个击破,南京失守,南明覆灭。永历帝和南明朝廷一路难逃,最后逃入缅甸境内后落入吴三桂手中,被清帝下令勒死。至此统治中国长达两百多年的明王朝及其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不复存在。

魏忠贤掌权祸乱朝廷金部队为何攻打不下来

魏忠贤掌权祸乱朝廷 后金部队为何攻打不下来

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什么清军无法攻破明朝?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可谓是民不聊生,由于宦官祸乱朝政,再加上内忧外患,大明江山可以说岌岌可危。

都说魏忠贤专权时期朝廷动荡,不正是外族入住中原的好机会吗?为什么后金迟迟没有起兵?明朝为什么还能压着女真打?

魏忠贤专权时期,治理能力却是比崇祯还要强,魏忠贤在富裕的东南地区主张加收赋税,以此来充盈国库,保证军中的粮饷到位,在天灾的西北地区主张减免杂税,保障百姓的生活的。

魏忠贤虽然在当权时作恶多端,但在外族入侵上,丝毫没有给敌人机会,在边疆的戍守很是看重。

打仗需要花费的军费,魏忠贤都设法的填满国库。

魏忠贤到是生活美滋滋了,但东林党可就不舒坦了。要知道明朝末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库空虚,最后穷到连军饷都发不出,主要问题就是之一就是江南富商拒不交税。

而东林党最大的支持就是他们在背后支持,崇祯上位后,铲除了魏忠贤这个最大的威胁,倒是东林党一家独大,利用祯帝正忙于清剿魏忠贤余党,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等税负。

这就使得朝廷的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单一,缴税压力到了农民身上,农民日子越过越难,最终揭竿而起。

最后女真来袭,李自成起义,内忧外患把明朝直逼末路,崇祯帝无奈于景山自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7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