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秦朝几个的大工程,一个比一个大,真难想象古人的毅力

小明说历史 2023-09-21 06:39:09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然毋庸置疑。不过,《史记》中的记载也并非完全靠谱,其中有部分内容可以说让人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史记》以及其他正史资料中关于秦朝一些数字方面的“硬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2年在龙首原(今西安市龙首村未央区、新城区和莲湖区三区交界处)西侧开始建造新的宫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描写阿房宫的中央大殿:“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要解释这段话的意思,首先就要说说秦朝的度量衡。秦朝时期的一步为六尺,一尺等于今天的0.232米,“东西五百步”就相当于696米。秦朝的一丈等于今天的2.31米,“南北五十丈”就是115.5米。按这样来计算的话,阿房宫的中央大殿面积就是80388平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是故宫中的太和殿,它的建筑面积为2377平方米。阿房宫大殿比太和殿大出三十多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秦朝另一项大型工程是“驰道”。秦始皇在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通俗地说,驰道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汉书·贾山传》中描写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树。道宽五十步相当于今天的69米,而如今的双向八车道,道路宽度也只有30米。所以,驰道69米的宽度显然令人难以置信。可能当初班固在写作《汉书》的时候,直接引用了历史资料,而没有详细思考过这个问题。另一种可能就是单位出错,将五十尺误写成了五十步。即便是五十尺,驰道的宽度也达到了11.5米,这样的宽度在古代来说,完全可以做到畅通无阻了。

正史资料中关于秦朝的还有一处“硬伤”是各地贵族迁移到咸阳的人口规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原来六国的贵族造反,就下令将这些人举家迁移到咸阳。《史记》中给出的数字是12万户。用最保守的数字假设一户为5人的话,12万户就是60万人。这还不包括贵族家庭中的大量姬妾、仆役等人员。如果这么多人都迁移到咸阳,那还不得把咸阳城给挤爆了。而且古代的生产、运输条件落后,光是粮食这一项就限制了城市的人口规模,根本不可能容纳的了那么多人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因此,12万户这个数字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当然,话又得说回来。虽然《史记》、《汉书》等正史资料中有部分不合常理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这些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当时的情况而言,要完成这样的鸿篇巨着,出现少许瑕疵也是在所难免的情况。只是后人在解读的时候如果遇到类似“硬伤”之处应当理性和客观的分析,而不是认为正史上说的就全对。孟子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7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