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王朝的时候,百姓是需要避讳的。跟皇帝有关的字,老百姓是不能使用的。这样才能显示出皇帝的高贵。春秋战国时期,“朕”是所有老百姓都可以用的称谓。而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朕”这个字就一直被皇帝所独用。在封建时代,如果地名或姓名和皇帝的名字有重复的话,这样就犯了大不敬的罪。因此那些地名或姓名都需要重新选字来替代的。
在中央集权愈发集中的明王朝,百姓和官员又会因为要避讳而发生什么样的轶事呢?就拿徐辉祖来说,朱棣的小舅子,他的父亲就是跟着朱元璋走南闯北立下赫赫战功的徐达。徐辉祖起初起名叫允恭,名字文雅恭顺不识大体。只可惜九岁的时候,朱允炆出生了,无奈“文”这个字的音被一个奶娃娃给占了,这才改成了“辉祖”。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而且他还有一个字巧妙化解了,朱元璋就想,他总不能不让自己的子民避讳自己的姓氏就不吃猪肉吧,
朱元璋可是个狠人,当皇帝手段很辣,就是真的不让吃猪肉又能怎么样。结果没想到,这老朱是个粗人,并不忌讳这个东西,不过不立点法度总归是不妥,所以朱元璋修大明律,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可以说,对百姓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律法。当然了,为了避讳国姓,朱元璋下令民间形容猪肉,需使用“豕”字,这个字出自于《诗经》,也是形容猪的,所以大家也都习惯了这样的表达。
由此可见,明太祖朱元璋既很看重几千年所传承下来的礼仪,也很注重名讳的重要性,但同时他也把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琐事放在心上。也正如大家所听闻的一般,关注民生的皇帝才是一个好皇帝。这样说来,明太祖也是一个注重民情的温情皇帝了。不然又怎会从一个平民百姓一下子跨越到管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6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