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鸦片售价昂贵,为何晚清的穷人都买得起 你看慈禧出的什么馊主意

微博旅者志 2023-09-21 05:41:17

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1936年,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办,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派出140多人的代表团,然而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去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便被淘汰了。中国代表团回国路过新加坡的时候,当地报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名字为东亚病夫。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

从那之后,东亚病夫就成了对中国人的贬称,不过后期许多人对东亚病夫一词的理解是。清末的中国人吸食鸦片,才导致了身体瘦弱,遭外国人歧视。这跟人们所说的鸦片烟鬼是一个意思,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鸦片祸害了当时好几代的中国人。可本该价格昂贵的鸦片,为何在晚清却连穷人都买得起?

人们一向以为鸦片只有清末才有,但其实早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便带回了鸦片。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还有进口鸦片的记载,不过当时它叫阿芙蓉,北宋的《开宝本草》才将其定名为罂粟。明朝年间,亚洲藩属国还曾给明皇室进攻鸦片,不过大明称其为乌香。进贡的量非常少,所以皇室有时还得派人去采购,当时的鸦片价格等同黄金。

据说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便有一定鸦片毒瘾所致的缘故,后来的尸检化验中确实发现其骨头中有吗啡。1600年代,荷兰人通过台湾将烟斗和烟叶传入中国,广泛程度令人恐慌。崇祯为此下令禁烟,不料反而导致了吸食纯鸦片的泛滥,到了清晚期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清廷无法禁止、限制鸦片,西方国家大量倾销,才导致了身体瘦弱的情况。

本来一般情况,这东西只有上流社会能用,也只有上流社会才用得起。清廷为此甚至下令禁止以下越上,可难以奏效,又被追逐利润的国际鸦片贩子捕捉。他们大量走私鸦片,因而价格不断走跌,甚至底层的贩夫走卒都可以吸上两口。可这一吸便会上瘾,从此愈加追逐鸦片,最终无数人倾家荡产。

但晚清年间,普通人能吸得起鸦片,不光是鸦片贩子大量走私导致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清廷导致的,当时慈禧眼看着国外不断销售鸦片来卖,竟然决定向鸦片征税。被朝廷征税的东西意味着会是合法商品,慈禧的这一命令,无疑是间接承认了鸦片种植、售卖都是合法的行为。鸦片未合法前,那些鸦片贩子为了利益走私,那也得是悄悄摸摸提心吊胆的。

可一旦合法,这种约束便会被彻底打破,鸦片贩子们大量进购鸦片。一个东西一旦数量多了,那么价格自然而然的降下去了,鸦片由此泛滥整个国家。价格低了,再进口便不划算了,便开始有人想着自己生产。有的商人甚至将中国本土鸦片出售去西方国家,导致西方国家为此不得不禁止吸食鸦片。

总的来讲,慈禧的这一命令简直是馊得不能再馊的馊主意,相较给自身提供的鸦片。输出的鸦片基本上可以清零不算,如此行为也确实阻止了进口鸦片造成的白银流失,可给国民、农业种植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中国人体质愈发的差,东亚病夫这个牌匾由此而来,可以说她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晚清政府发生了什么使它衰落?

晚清(1840年—1912年),是清朝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开启了晚清时期,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晚清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清朝统治之下的各阶级开始了反抗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严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势力。同时,晚清时期的文化发生了转变,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向西方学习的一步步探索。

清朝在抵抗外患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串的改革与革命,如洋务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气数殆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次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关以来268年的统治。

中文名
晚清
外文名
Late Qing Dynasty
纪年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时间
1840—1912
开始
鸦片战争(1840年)
精品荐读

湘军与晚清国家安全
作者:说文解物

清末,为何大批既得利益者选择叛清?
作者:说文解物
快速
导航
经济

政治

国防

外交

晚清文化

历任皇帝
历史沿革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贸易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前,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已腐朽衰落,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机重重;而英国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英国在世界各地占有许多殖民地(包括中国的邻邦印度),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市场。但英货在中国市场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殖民主义者大量地向中国推销鸦片。道光十八年(1838),竟达4万余箱。清廷曾多次下令查禁鸦片入口,但英国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用行贿和走私的办法继续贩运鸦片。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的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的。”[2]

近代前夜的世界形势
鸦片的大量输入,损害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健康和意志。吸食鸦片的大部分是剥削阶级的人,也有一部分劳动群众。从官员、绅士、幕僚、胥吏、兵丁,以至皇宫里的太监,都有吸食的。鸦片战争前,吸食鸦片者达200万余人,吸食地区从“滨海近地”扩展到十数省。鸦片是一种慢性的杀人毒药,对吸食者健康和精神生活都有严重的损害。魏源指出: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3] 。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也说:“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 抗争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由16艘战舰、4艘蒸汽军舰、28艘运输舰船以及4000余名士兵组成的英国舰队,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命来到中国。战争的阴云密布。1841年1月7日,丧失谈判信心的英军突然袭击虎门炮台,正式打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战争期间,以八旗、绿营为主体的清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清军的致命弱点被暴露出来,面对英军时一触即溃、闻风而逃,甚至直接投降。最终,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之下,清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又割地又赔款,体面扫地。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时,南方的太平天国也闹得如火如荼,即便如此,朝廷在北方仍然集结了20万大军,英法联军不过一万多人而已。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通州八里桥,此战中,僧格林沁集结了近六万部队,其中包括一万多满蒙骑兵精锐;英法联军八千人投入战斗。

八里桥距离北京只有八公里,是京城最后一道防线。清军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构筑战壕,准备在此与英法决一死战。清军分设南、东、西三路截击敌军,按原定计划,由西路主力冲击敌军,但胜保所统帅的南路率先打响了战斗,此时僧格林沁才知晓。

南路的清军骑兵,手持弓箭长矛英勇向敌军冲击,一个多小时过去,最远的也只冲到离敌人四五十米远的地方,胜保重伤退场。僧格林沁主力投入战斗,他试图分割敌人再包围歼灭,但是没能成功,只能与敌正面拼杀。

满蒙骑兵准备充分,士兵英勇不畏死,但是武器水平相差太大,骑兵根本无法承受大口径火炮和密集弹雨的打击。清军也有白刃战的机会,但是英法联军燧发枪前面的刺刀,威力同样强大,清军骑兵占不到便宜。

3、甲午战争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影响:思想的改变。甲午战争的惨败,导致中国人的想法改变,国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被曾经是自己小弟的日本打败是无法忍受,于是,中华民族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民族感和愤怒情绪。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倾全国之力,终于把有着号称亚洲第一强的北洋水师送入了海底。至此,日本终于进入列强之一,成功把清王朝踩在脚下。这一战让日本有了资本和世界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本钱。

中国割让给日本的有辽东半岛(因其他列强干预未能得逞),台湾岛和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还赔给日本2亿两白银,还开放一些重要城市的特权给日本。甲午战争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步,中华民族的危机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至于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看她失败的原因就明白清政府此时的情况,缺乏远见、战略的失败、装备上的劣势、内部的党派斗争严重。这些原因导致战争的失败,而清政府并不是一个团结整体。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年~1901年。

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沦落为洋人统治国人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聂士成率部守卫天津杨村一带,阻止企图入京的联军先遣队。当时,义和团民由于在战争中死伤惨重,对所谓的神功护体失去了信心,不敢与八国联军直接对抗,一旦义和团失去约束,难免出现了四处焚掠了乱象。

聂士成情急之下,下令先镇压义和团,再抗拒八国联军。义和团视聂士成为仇雠,清廷对聂士成镇压义和团的行为大为恼怒,下令革职留任以观后效。聂士成看形势以至于不可逆转,遂决定一死一报国家。

日军对八里台发起攻击,聂士成全身朝服,甚至连最珍视的花翎也戴在了顶戴上。坐上高头大马,与日军以死相拼。日军见一人穿着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前后指挥作战,便集中火力猛烈杀向聂士成。一时之间。

聂士成身遭四面环击,枪炮势如雨下,他先是两腿被打得血流如注,紧接着脸上连中两枪,腮帮子都被打穿了,随后,脖子、脑门又中数枪,肚子上被炮弹炸开,肠出数寸,终于阵亡。

扩展资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这场战争与传教有关,战前日后封圣的传教士马赖被杀。但欧美从未认定这次战争是宗教战争,而是毫不怀疑的认定为毒品战争。英国签订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全优地位。

但英国并没有获得预期中的利益,事实上,英国从未在中国获得预期中的利益,这缘于英国人的贪,也缘于包括英国人在内列强,彻底破坏了中国可能实现的工业化。没有谁能从一个沦落的农业国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次要的起因:

法国天主教,此时已经获得了在中国部分地区的传教权力,法国想扩大这个权力。事实上,自1500年前的南北朝,直至清中叶,中国对外来宗教都是持开放态度的。这个也可以自己去查,关键词:景教,南怀仁,汤若望。

此时中国对传教士说不,是这帮货实在是惹了太多麻烦,已经和单纯的宗教关系不大了。自清末以后,传教士在中国涉及了太多的非宗教事务,惹起了一个又一个重大事端。无论从清庭还是从老百姓角度,这帮传教士不来,日子至少不会更坏。

中国没用传教士当顾问,也有了现代警察体系。非得给中国人洗脑不可,这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次要的起因。

甲午战争的起因: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扩大在华的利益;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清政府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5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