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有饥荒,天下之常也”,饥荒是古人经常经历的灾难,因为以前都是农业经济,重农抑商的思想重压下,人人靠天吃饭,天愿意多给一点,那就多一点,少一点那就都饿着,所以百姓往往因为各种自然灾害苦不堪言。
造成饥荒的自然灾害一般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旱灾。中国旱灾要是记录起来,应该也是一部历史,从公元前206年~1949年,中国的旱灾多达1056次,受灾范围遍及全国,受灾年限有的甚至是6年的程度,死伤者的数字更是庞大,河南大饥荒时多达数百万。
其次就是蝗灾。蝗灾的发生频率非常恐怖,而且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距离越来越短,比如说秦汉时期是每8.8年一次,但到了清朝就是2.8年一次(源自《中国救荒史》),而且大规模的蝗灾甚至多达804次,整个黄土高原一片狼藉,百姓是“睹蝗至相顾而泣”。
然后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战争。战争和饥荒几乎是并存而行的,一旦战争爆发,那么人们流离失所,百姓没有地方能安稳种田,那么国家的粮食储备就会下降,但是战争又需要粮食,于是会进行强征,强征的后果就是农民起义,又是新一轮的饥荒。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饥荒的年代人体最有存在感的就是裤头上的肚子了,所以谚语说穷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大家都把那里扎得紧紧的以物理的方式来遏制饥饿感,但是没有用,肚子还是咕咕叫,这时候他们能吃些什么呢?其实古代人能吃的东西本就不多。
即便是盛世,他们都是两餐制,上午9点吃一次,下午3点吃一次,而且3点吃的这一次,如果是早上还有剩的话,那么一般就不会再重新准备食物了,而食物无外乎就是一些粥或者野菜馒头,肉是很少的时候才会有的吃食,
所以饥荒的时候整个大地都会秃掉,凡是能够看到的绿油油的东西,都会被他们啃食个干净,这一地吃完了,就会换下一个地方,然后到最后只能吃土——观音土,这大家应该听过很多次,它其实是一种建筑用的材料,因为绵软细腻,所以很多人拿它和野菜蒸,但消化不了。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不捕鱼?其实深思一下就明白了,这和上山打猎原因差不多。能上的山基本上都被打完了,能捕鱼的塘自然也会空,所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是他们不捕,而是填不满这么多的肚子,而且还会引来争抢和血光之灾,你能抓到,不代表你能吃到。
而且前面说到过,饥荒一般来说都是干旱引起的,干旱的情况下——烈日炎炎,河道断流,湖塘蒸发,早就很难找到水源了,所以没有水哪有鱼?没有鱼去哪里捕?自然也就不存在为什么不捕鱼这么一个问题了。
而假设一个鱼塘有鱼却没有被捕,那么很有可能是当地多为老幼病弱,很多人没有捕鱼的基本技能,再一个就是他们早就因为饿肚子而体力大幅度下降,捕鱼只会消耗为数不多的存活可能性,所以有鱼也不能捕。
以上就是饥荒年代百姓的艰辛之所在了,因此我们不得不为如今的生活感到满足和幸福,毕竟随着科技的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还有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中国的饥荒已经消失无踪,而脱贫攻坚的伟大道路,也取得了全面胜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5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