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明末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的时刻,他挺身而出,以一名文士身份请缨抗敌,督师辽东,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屡败强敌于边关,被誉为“辽东长城”。最后,却因阉宦谗言,被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以“通敌叛国”罪,处以惨无人道的“磔刑”。
而关于袁崇焕从出生到考中进士的36年时间,史书竟无任何记载,野史笔记也各执一说,莫衷一是。
成年后的袁崇焕初赴乡试落选后,在县学又攻读了3年,继续赴考,却再次落榜。他觉得气馁,顿生不求功名之念,但父亲坚决要求他继续再考,并常来县学督促。时值边事频仍,袁崇焕主意已定,一边研读四书五经,一边学习兵书,暗下决心:事不过三,若第三次再考不中,就投笔从戎。
但是就是这样的压力下,袁崇焕屡战屡败,终登金榜。中了进士的袁崇焕十年连升十三级,累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
当时辽东危急,袁崇焕以文人身份请缨抗敌,实行“关外守关,主守而后战”,“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且战且守,且筑且屯;守为正着,和为旁着;以实不以虚,以渐不以骤”等军事思想,使边关转危为安,整个辽西形势稳定下来。而袁崇焕也因此受到嘉奖,升为兵备副使,再晋升右参政,并被列为预储巡抚。
然而袁崇焕功高却遭魏忠贤一党的妒,被迫罢职回籍。崇祯帝登基,阉党和东林党力量的消长,袁崇焕也被重新起用,赴边关任职。然而此时的边关情况早已变化,任凭袁崇焕浴血奋战,也未能保卫京城。同时崇祯帝指责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等事,将袁崇焕逮捕投入锦衣卫大牢。
最终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市米盗资”等十大罪状的罪名遭“诏磔西市”,伏刑之惨状,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的百姓不明真相,受到奸臣阉党宣传的蒙蔽,都相信袁崇焕通敌卖国的说法而恨之入骨,“见磔崇焕,时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乃止。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5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