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这位相亲会脸红的将军,腿被炸断时表现出铮铮铁骨

年代回意 2023-09-21 05:08:29

八年抗争胜利后,有一位几乎参与正面战场所有会战的将军还是单身贵族。看着心腹爱将独身一人,国民党高层决定当一回月老,为他介绍了一位长沙的名门闺秀。当时,抗日名将42岁,小姑娘17岁。年龄差虽然有些大,但是爱慕英雄的小美女看着眼前“眉如远山、目似朗星”的将领,瞬间就爱上了。

介绍人看懂了女方的神情,也看明白了女方家人的心思,认为再填一把火就成了。他半开玩笑的说:“这位将军出名早,其实今年才32岁”。一句话把男方的年龄缩小十岁,女方竟然坚信不疑。

可就在这个时候,见惯大场面的抗日名将却脸红了。最终,常胜将军和绝代佳人走到一起,并创造出一段佳话。

相信大家都猜出这位将军是谁了。国民党内名将不少,但是长得如此帅气、历经沙场还如此年轻的人,也只有张灵甫一个了。

他出生于陕西长安普通家庭,初中时期一手好书法就赢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称赞。当时酷爱文学的他考入北大历史系,希望可以成为一名历史学家或者书法家。但是国家早就乱了,北大也不能幸免,高额的学费亦是全家的负担。有才华有胆识的张灵甫毅然退学,后来在于右任先生的帮助下,成为黄埔四期的学生。

张灵甫有“文北大武黄埔”的学历,还写得一手好字,并且长相英俊,很多人都喜欢这个年轻人。但也有一些人并不看好他,毕竟战场上不看颜值不看笔力,军事能力重于一切。面对质疑的眼光,张灵甫用赫赫战功为自己正名。

黄埔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名将胡宗南的麾下担任排长。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不怕死的精神,他在30岁时就升为团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灵甫带领51师305团投入到淞沪会战中,并依靠勇猛和睿智打出知名度。接着到来的嘉定战役,张灵甫面对疯狂的日军毫无惧色,即便武器落后,身边的同伴不断倒下,他依然跃出战壕冲向敌阵,一把普通的机枪在他手中,也能发挥出雷霆万钧之势。

战场上的张灵甫一直把生命置之度外,但他也是血肉之躯,在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中,受伤几乎成为必然。1939年3月的南昌会战中,张灵甫右腿被炮弹击中,伤势严重。随行军医认为想要保命,必须要锯掉受伤的这条腿。面对死亡威胁,张灵甫态度异常坚定,他语气严厉的对副官说:“不允许医生在我昏迷的时候锯腿,这条腿,上战场要用的。”

有时候,坚定的意志真的能战胜病情。在张灵甫的坚持下,医生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张灵甫竟然平安度过了危险期。可是这时他又闲不住了,“外寇未扫,军人怎能卧床养伤?”最后,张灵甫在伤势未愈的情况下再次投入战场。

两年之后,这条受过重伤的腿在上高会战中再一次被炸断。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亲自派飞机送张灵甫去香港治疗,还为他请来英国着名外科专家做手术。因此伤势虽重,张灵甫这条腿还是保住了。但是这时他再次不听医嘱,或者说心系家国的人都不是好病人。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就私自跑回战场,加入到抗战第一线。

没有谁的身体是铁打的,无论意志多么强大也是骨肉之躯,张灵甫多次不听医嘱,最终得到“破腿将军”的称号。面对外界或同情或鄙视的眼光,这位儒雅的硬汉坦然说到:“吾张某人腿虽废无以站立,然中华民族得以站立,不为倭寇所欺,吾之腿值也。”

张灵甫在战场上的表现无可挑剔,但是许多人并不喜欢他,因为他曾经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张灵甫才能在抗争胜利后依旧独身一人,并与长沙女子王玉玲走到一起。他为何要亲手杀害结发妻呢?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张灵甫当时的妻子吴海兰偷拿他的文件,张灵甫知道后自然要盘问,结果吴海兰沉默无言。当时张灵甫正在胡宗南的麾下与川陕一代的红四方面军激战,在这样的紧张环境中,他很自然的怀疑妻子已经通共,于是毫不留情的开枪杀人。张灵甫多年的部下刘光宇以及他后来的妻子王玉玲都认可这种观点。

另一个版本是张灵甫在外行军打仗,绝大多数时间不在家。他的妻子吴海兰在家闲极无聊进而与其他男子发生关系。张灵甫在部队听到消息后马上赶回家逼问妻子,可是吴海兰三缄其口。看到妻子还在为奸夫保密,张灵甫彻底失去理智,直接开枪打死对方。

虽然才过去不到一百年,但是张灵甫杀妻的真实原因已经不可考了。后人只知道这件事发生后,张灵甫并没有逃跑或者狡辩,他干脆利落的承认了杀害妻子的罪行,并且亲自到南京投案自首。按照当时的判决,张灵甫要在南京的监狱中服刑十年。后来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手下缺少良将,张灵甫才得以提前出狱,戴罪立功。

无论当时的真相如何,一代名将早已随着历史而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唏嘘。张灵甫去世后,妻子王玉玲带着独子随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来定居美国。如今,张灵甫将军的后代在商界和演艺圈发展,已经与军政两界彻底断了联系。

关于巴顿将军的评价

该影片一部史诗式传记片,讲述了巴顿将军一生的经历,影片中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链接:/s/1PrjwRzUkmX2Gs8UOjozz4Q

?pwd=hc02 提取码:hc02 ? ?不知道该片传达的是不是一种悲观,但巴顿将军的浪漫主义、他的一点点大嘴巴甚至是对于世界和政治的冷嘲热讽,都和他的复古主义情怀一样,从来都不属于20世纪。一个属于16世纪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却能够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大战中享受荣誉和成就,这本身就是上帝赐予的。(光明网评)
该影片堪称经典,讲述了巴顿将军辉煌的一生,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将巴顿将军一个美国军事强人的典范的形象在银幕上演活的活灵活现。(新浪网评)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做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南海网评)

拿破仑手下的有哪些将领

拿破仑将领: 路易斯·亚历山大·贝尔蒂埃, 纳夏泰尔和瓦格拉姆亲王,瓦伦金公爵. (1753年 - 1815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若阿尚·缪拉, 帝国亲王,贝格大公, 1808年获封那不勒斯国王 (1767年 - 1815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邦·阿德里安·让诺·德·蒙塞, 孔内利阿诺公爵。(1754年 - 1842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让-巴普蒂斯·儒尔当, 儒尔当伯爵 (1762年 - 1833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安德烈·马塞纳, 利沃里公爵,埃斯林亲王。(1758年 - 1817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皮埃尔·奥热罗, 卡斯蒂维耶雷公爵(1757年 - 1816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让·巴普蒂斯·贝尔纳多特, 蓬特-科沃亲王, 1818年以卡尔十四世·约翰名即瑞典王位 (1763年 - 1844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纪尧姆·玛丽-安内·布律纳, 布律纳伯爵 (1763年 - 1815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 达尔马提亚公爵 (1769年 - 1851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让·拉纳, 芒泰贝洛公爵 (1769年 - 1809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爱德华·阿道夫·卡西米尔·约瑟夫·莫蒂埃, 特雷维佐公爵 (1768年 - 1835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米歇尔·内伊,埃尔欣根公爵,莫斯科亲王(1769年 - 1815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路易·尼古拉·达武, 奥尔施泰特公爵,埃克米尔亲王 (1770年 - 1823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让-巴普蒂斯·贝西埃尔, 伊斯特利亚公爵 (1768年 - 1813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荣誉元帅弗朗索瓦·克里斯多夫·凯勒曼, 瓦尔米公爵 (1737年 - 1820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费弗尔, 丹泽公爵 (1755年 - 1820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荣誉元帅多米尼克·凯瑟林·德·佩里尼翁, 佩里尼翁侯爵(1754年 - 1818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荣誉元帅让-马蒂厄-菲利贝尔·塞律里埃, 塞律里埃伯爵(1742年 - 1819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荣誉元帅克劳德·皮尔林·维克托, 贝卢诺公爵 (1764年 - 1841年), 1807年7月13日晋封法国元帅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 塔朗托公爵 (1765年 - 1840年), 1809年7月12日晋封法国元帅尼古拉·夏尔·乌迪诺, 勒佐公爵 (1767年 - 1847年), 1809年7月12日晋封法国元帅奥古斯特·德马尔蒙, 拉克萨公爵 (1774年 - 1852年), 1809年7月12日晋封法国元帅路易·加布里埃尔·絮歇, 阿尔布费拉公爵 (1770年 - 1826年), 1811年7月8日晋封法国元帅洛朗·古维翁-圣西尔, 古维翁-圣西尔侯爵 (1764年 - 1830年), 1812年晋封法国元帅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 (1763年 - 1813年), 1813年10月16日晋封法国元帅埃曼努尔·格鲁希, 格鲁希侯爵(1766年 - 1847年), 1815年4月15日晋封法国元帅另外还有朱诺、热拉尔、旺达姆、雷尼埃、劳里斯顿、德鲁埃(戴尔隆伯爵)等指挥军团的将领,埃格泽尔芒、拉萨尔、阿里希、克勒曼(不是克勒曼元帅)的骑兵将领。 与之对抗的将领: 意大利战役前期为博利厄(奥地利),后期为维尔姆泽(奥)、阿尔文齐(奥)。 马伦哥战役为梅拉斯(奥)。 乌尔姆战役为麦克(奥)。 奥斯特里茨战役为库图佐夫(俄罗斯)。 耶拿战役为霍恩洛厄(普鲁士)。 艾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为本尼格森(俄)。 阿尔佩斯-埃斯林战役和瓦格拉姆战役为查理大公(奥)。 斯摩棱斯克战役为巴克莱(俄)。 博罗迪诺战役为库图佐夫(俄)。 萨克森战役为维特根斯坦因(俄)、本尼格森(俄)、巴克莱(俄)、施瓦岑贝格(奥)、布吕歇尔(普)、贝尔纳多特(瑞)。 法兰西战役同上。 利尼战役为布吕歇尔(普)。 滑铁卢战役为阿瑟*韦尔斯利(英,即威灵顿公爵)、布吕歇尔(普)。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4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