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司马懿留遗言:子孙不许为我扫墓,1769年后才发现他真是老奸巨猾

今日生活视角 2023-09-21 04:58:38

《晋书》载:“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一如遗命。”

司马懿家族显赫,高祖父司马钧是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担任过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则是三辅之一的京兆尹,而司马防的八个儿子有“司马八达”的称号,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

而司马家族与曹家,则曾是互利共赢的场景,曹操担任司空时,派人去请司马懿到自己府上任职,司马懿一看这人,其父曹嵩不过是宦官的养子,靠着贿赂中官,成什么气候?因此以风痹症拒绝了征辟。

不过几年过去,曹操官至丞相,地位与以往又多有不同,曹操对司马懿也不再客客气气,表示司马懿要是再不愿出仕,那就把他抓了,司马懿也清楚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他能够得罪起的,于是就成了曹操的“手下”。

并且除了司马懿,司马防的另外七个儿子也都进入了曹魏为官。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是“司马八达”中最为长寿的,活到了272年,临终时仍以魏朝忠臣自居。

但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时,协助司马懿控制住了京师,从而诛杀曹爽一党。

曹操曾对曹丕说过“司马懿不是一个甘为臣下的人,日后必会干预我们家族的事情。”不过司马懿做事谨慎,恪守职责,又没有完全掌握兵权,他于曹丕而言是有用的,后来曹操封魏王,曹丕与曹植存在竞争关系,司马懿则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了胜利。

因此司马家并没有被曹氏连根拔起,司马懿甚至在曹叡登基为魏明帝后,步入了权利中心,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大概已经将司马懿看成了第二个诸葛亮,临终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放眼望去,曹魏政权中,再无人能和他匹敌,曹操当日之言,一语成谶。

不过司马懿并没有活到孙子司马炎(司马昭嫡长子)篡位那天,嘉平三年(251年)八月戊寅,司马懿在洛阳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临终留遗言:子孙不许为我扫墓。

司马孚也是秉承司马懿的遗愿,丧事简办,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这不禁让人想起,曹操在220年病逝之时,留下遗命: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曹操位及一时,丧事也是简办,因为在当时,盗墓之事实属常见,曹操既担心盗贼盗墓,也担心子孙后代作为不大,那么孙吴、蜀汉之人,未必不会找到曹操之墓,做出挖坟鞭尸的事情,所以曹操并没有想着风光下葬。

司马懿同样有这样的顾虑,并且《晋书·宣帝纪》中还记载:“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司马懿当时挫败曹爽,诛杀的可不只有曹爽及其党羽,还有三族,甚至与曹爽相干的姑姑、姐妹以及女儿,这些弱女子都没能活下去。司马懿做出这般赶尽杀绝的事情,可谓是丧尽天良。

因此司马懿也惧怕几百年后,自己遭受掘坟鞭尸的事情,因而距离司马懿离世过了1769年后,曹操的墓都被找到了,众人还只是清楚司马懿葬于河阴首阳山,但不只其具体位置,也不得不感叹司马懿的老奸巨猾。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4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