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除了菠萝,台湾到底还有什么

最爱历史 2023-09-21 04:51:40

1661年4月,

37岁的“国姓爷”郑成功

率领2.5万名官兵、数百艘战船从厦门出发,

在向导何斌等人的指引下,

正式揭开收复台湾的序幕。

此前,

这座孤悬海外的岛屿先后迎来了两伙强盗,

西班牙与荷兰。

当他们第一次见到这座岛屿时,

不禁喊了一声福尔摩沙。

福尔摩沙(源自拉丁语Formosa,意思为美丽的),成了这座岛屿的别称。

由于明末动乱,

朝廷始终未有精力兼顾这座东方的宝岛,

因此,收复台湾之事一拖再拖。

垦丁。图源:图虫创意

3.台湾不止南北台湾当地盛传着“天龙打地虎”的说法,

所谓“天龙”,代表的是都市生活较发达的台北,

而“地虎”,则是经济不逊色于台北,

但隐身于南部传统文化地带的高雄。

台北。图源:图虫创意

台北作为台湾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有着台湾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

而高雄作为台湾地区第二大城市以及台湾岛南部最大的城市,

在经济实力上,亦可笑傲群雄。

高雄。图源:图虫创意

对于台湾人而言,台湾大概就两种人,

一种是生活在天龙地虎中的“城市人”,

一种是居于传统,经济稍微落后的“乡巴佬”。

但从族群的角度上讲,这种划分未免太不严谨了。

在台湾,岛内的人口主要有三种:

以泰雅族、排湾族等16个族群组成,统称“高山族”的原住民、

以历史移民为主的“本省人”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退居台湾的“外省人”。

台湾原住民,摄影师:John Thomson。CC BY 4.0

不同的台湾人所创造的文化习俗,

也让宝岛的各个区域展现出不同的风景。

作为当年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的首站,

台南至今仍保留着当初的历史见证。

台湾台南安平古堡。图源:图虫创意

在郑成功及其部下的治理下,

他们的族人也纷纷迁居台湾,在此开垦、繁衍。

由于他们之中大部分是来自广东、福建沿海的闽南人、客家人,

因此,在台湾的宗教信仰中,

妈祖始终是当地信奉的最高神只。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之际,

台湾各地的庙宇总要举行为期长达9天8夜的“疯妈祖”(来自闽南语)活动,

将妈祖像从庙宇中请出,绕行各地,

以表达人们对妈祖娘娘保境安民的虔诚谢意。

妈祖绕境。图源:图虫创意

在此后长达300多年的移民潮中,

闽南人和客家人逐渐分布台湾全岛各地,

成为如今台湾岛内人口数量最大的族群。

除了传统的妈祖文化外,伴随着他们到来的,

极具中国风元素的传统庙宇也一一落户台湾各地。

松山慈佑宫,摄影师:CEphoto, Uwe Aranas,协议:CC BY-SA 3.0

这些庙宇的精湛之处,

在于传统工匠们将中国的神话元素融合建筑雕刻艺术中,

在有限的空间内,将雕龙画凤发挥到极致,

使之成为不逊于西方教堂建筑艺术的宗教精品。

除了妈祖诞之外,

由于早期移民潮的影响,

一些闽南人、客家人的节日风俗也被原原本本地带到台湾,

衍生成特有的节日习惯。

如台北放天灯、台南放蜂炮、台东喜炸寒单、宜兰头城抢孤等。

2013宜兰头城抢孤及烟火,摄影师:陈紫晴,来源:Google

参与者从涂抹了牛油的孤柱开始攀爬,需仰赖团队合作,将1人顶到足以攀上孤棚的高度。图源:Google

当然,

台湾不仅有妈祖,对于南部的台湾人而言,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更是他们世代敬仰的民间大神。

走在台湾南部的街头,郑成功的身影无处不在,

就连小小的一碗牛肉面,它的来历也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关。

郑成功像。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中,

生活在台湾南部的人们并非没有地域上的骄傲。

作为南台湾的文化中心,高雄的实力不弱于台北。

以近代工商文明起家的它,虽身处南部,

却有着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传统+现代”文化底蕴。

打狗英国领事馆遗址,公有领域

身处台湾北部,

以“天龙人”为代表的台湾人,

传统的气息似乎就没有那么深了。

在台湾北部生活的人们,

其祖先基本为近几十年移民台湾的“外省人”,

到台湾岛上的时间也不过三、四代。

在他们的文化中,都市的快节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

台湾新竹绿草湖鸟瞰。图源:图虫创意

尽管台北在岛内经济是绝无仅有的NO.1,

但放眼全中国,台北与其他大都市相比难免相形见绌。

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逐渐另辟蹊径,

开始打造繁忙生活中的“小确幸”。

无论是在写字楼还是低矮的生活区,

咖啡、手摇饮(奶茶)、芋圆糖水填充了人们内心的幸福感。

比起祖国大部分地区,

台湾喝奶茶的方式五花八门。

既有像京、津一带茶楼听书就奶茶的,

也有在街头随便支起小摊直接手冲的。

开在台北松山文创的春水堂。图源:图虫创意

春水堂人文茶馆卡片。图源:图虫创意

常年生活在大都市圈的台北人,

似乎没有像居住在南部的人们那样以传统文化串联。

但纵观台北城市道路规划,

会惊奇地发现,每条道路的名字都包裹着浓厚的华夏风韵。

台北。图源:图虫创意

台湾北部并不像南部,

保留有大量相对原始的史迹。

但中国大地上的另一座故宫,

台北故宫所藏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精品,也堪称无价瑰宝。

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图源:图虫创意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翠玉白菜。图源:图虫创意

相当于台北后花园的阳明山,

在取名上亦尽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阳明山原名草山,阳明之名,取自明朝理学大家王阳明。

台湾阳明山绣球花开。图源:图虫创意

台湾内部的南北划分,

让生活在中西部以及东部地区的人们有些无奈。

毕竟,他们哪都不沾。

尽管在地域文化上,

他们或许是被无形中遗忘的一群人,

但大自然对他们的恩赐,

足以让他们放下南北差异的偏见。

台湾嘉义县阿里山茶园。图源:图虫创意

由于台湾地区山脉多在东部,

西部除了北部和南部因文化差异暗自较量外,

生活在中西部的人更热衷于回归农林。

而自然形成的中西部冲击平原,

又为回归农林的人们带来肥沃的土地,

使其得以耕种出各种填饱全岛人民的水稻等农作物。

同样,在台湾东部生活的原住民,

尽管土地不如中西部肥沃,

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在面朝太平洋的一边,原住民除了能享受丰富的水产资源外,

像夏天啤酒泡沫的海浪也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风光。

花莲东部七星潭。图源:图虫创意

当然,在台湾岛之外,澎湖、金门、马公等岛屿,

也未曾加入南北“内斗”中。

作为距离祖国大陆最近的金门,是全台湾唯一种植高粱的地方。

因此,它的支柱产业也与岛内差异较大。

在这里,由于过去的一些历史因素,

以炮弹外壳制成的钢刀,堪称一绝。

4.市井台湾今天,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人们经常能够买到手抓饼、热狗等小吃。

实际上,这些小吃最早都诞生于台湾的夜市中。

在台湾,夜市承载了数代人拼搏、奋斗的精神,

夜市文化长盛不衰。

台湾夜市。图源:图虫创意

台湾的夜市最早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

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台湾当地就业紧张。

于是,越来越多的“外省人”走上街头讨生活。

卤肉饭、肉羹汤、蚵仔煎、臭豆腐等便宜又热销的食物

瞬间占领了街头,久而久之,形成了繁荣的台湾夜市。

台湾夜市小吃。图源:图虫创意

在这场长达数十年的夜市发展历程中,

夜市文化也逐渐生成。

今天,台湾的夜市文化所承载的不只有沿街摆卖的小摊小贩,

它更像是一个融汇多方人文的生活圈,

更是当地人们生活所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如今,台湾夜市从北到南比比皆是。

每当夜幕降临,

台湾各地都会有那么几条相对集中的小吃街被封闭起来,

不准汽车通行,让人们尽享夜市摊贩间的烟火之气。

台湾夜市。图源:图虫创意

当然,在台湾市井烟火中,

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一个元素:人。

虽然台湾的族群决定了他们在生活风俗和习惯上的不同,

但讲究人情味,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不会轻易引起冲突。

因此,在台湾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

就是“谢谢”。

无论是简单递个东西还是消费后结账,

亦或是问个路,在顺利指明目的地之后,

台湾人总会发出内心中真诚的“谢谢”。

台湾夜市。图源:图虫创意

除了“谢谢”之外,

在通行捷运(地铁)的台北,上下班高峰,

大都不会见到人们挤车厢的情景,

即便人们时间很赶,

但看到车厢差不多满之后,

仍然忍住前进的脚步,安静地等待下一列车。

台湾路口。图源:图虫创意

站在前路茫茫的十字路口上,

台湾,始终牵挂着亿万人心。

今天,不论往事今人,

笑看岁月红尘,

只为品读,最美的台湾。

你好,台湾!

阿里山小火车。图源:图虫创意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4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