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曾言古泉州
“濒海通商,风俗错杂”
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
多元文化得以在此交流与传播
在这座“世界宗教博物馆”里
泉州少林寺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
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几度兴废,史迹犹存
泉州南少林寺
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
位于泉州清源山的东麓
沿着山而建,气势磅礴
“寺因武显,武以寺名”
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
当时此寺习练少林南拳武风极盛
并广泛流传民间
泉州南少林至今
拳派远播,影响广泛
南少林武术由五祖拳、太祖拳、
白鹤拳、五梅花拳等拳种
构成了独特而博大精深的拳术系统
古寺依山而建,古雅清幽
各殿沿南北中轴线排列
各自独立,疏密相间
拾级而上
天王殿、大雄宝殿、
观音殿、法堂、藏经阁、
方丈楼等殿宇楼阁层层叠叠
庙宇巍峨、琉璃砖瓦、飞檐翘脊、
显露这一派恢弘的气势
石庭两边分列着多株古树
阴翳蔽日,盆根错节
为古寺增添了静寂、庄严的气氛
观音阁里内供
红木观音圣像-荷瓶观音
在藏经阁还可以远眺
大坪山顶的郑成功雕像
演武场、梅花桩都可以
拍出武侠风格的照片
据传2004年金庸的泉州之旅
为少林寺题下了十六字:
“少林武功,源远流长,
传来南方,光大发扬”
置身寺内仿佛时光未曾流逝
晨钟暮鼓 梵音禅武
历尽沧桑,巍然庄严
这是喧嚣尘世中难得的一片净土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编辑 | 鹿森君
摄影丨土豆
审核 | 柠七、小舒
1. 关于泉州南少林寺诗句
关于泉州南少林寺诗句 1.对泉州南少林寺的描写
泉州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也称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
据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可知唐代泉州少林寺的中心位于东岳山“天坛”之旁。
天坛遗址仍存,即位于现存“东岳行宫”前面20米处。天坛之旁,南少林寺遗址仍依稀可辨。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在东岳山脚的村庄内,原江夏侯周德兴“剪刀剪芙蓉”穴的坟墓稍东,旁通往福州的古大道,仍有一地名叫“山门”,位于天坛东侧约一里。这便是少林寺的山门。
过山门有一条山沟,流水潺潺,名叫“洗脚坑”,传说进少林寺须先在此洗脚,以示清净与虔诚。沿山门而上,可见一片开阔地,是少林寺庞大建筑群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辟为“打靶场”。
当年辟建靶场时,曾发现古井和古建筑群体墙基遗址。自唐龙朔元年(661)前后,“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诏焚少林寺”,一千一百年间,泉州少林寺经历了三兴三废的历程。
少林寺三次被毁 一、始建于龙朔,废于天佑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唐龙朔元年(661年)以前,“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陇田百顷,树林茂郁。”
“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 智空(字道广)系救唐王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其入闽,为闽武僧之始,传十二门徒,有力能擒虎、善挟千斤之鼎者,有能执千斤之弩、能舞百节链锤、飞行迅速者……《闽中记》又说:唐天佑元年(907),“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
南宋施梦说《东鲁诗集》也说:“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亩田圆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 “王藩”即指闽王王审知。
王审知毁泉州南少林寺,是该寺的第一次被毁。 二、兴于太平兴国,废于至元《西山杂志》载,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诏修泉州南少林寺。
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二次兴起。北宋刘昌言诗:“遗迹清源兴国建,泉南到处少林风。”
兴国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年号(976—983)。惠安县东桥镇东湖村保存的张氏族谱复印件载:“仕志,字法义,以石雕名世,工巧绝伦,如泉州少林寺门前之石狮子……”张仕志是宋代人张仕逊的胞弟,说明他参与了宋朝泉州少林寺门前石狮子的雕刻。
北宋文献记载,少林寺有山门、大雄宝殿、法堂、达摩祖师堂、十三堂、罗汉堂、玄女堂、藏经阁、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其他配套设施,占地400亩。2002年复建天王殿时,从地下挖掘出石制寺庙构件40多件,其中塔座1个、塔盖1个、与承天寺应庚塔相似的塔刹7个、石帽4个、柱础4块、石柱6根等,保存完整的直径达1米的榫石就有20块,体现出当时寺庙建筑的宏大规模。
还从现场发掘出大量的瓦片和瓦盖。专家推测,这些构件极有可能是唐宋时期泉州少林寺的建筑构件。
唐、宋鼎盛时期,寺内曾住有武僧数千人。 《西山杂志·统志》又载:“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
少林寺长老元妙……俗称赵孟良……(元兵)追至少林寺……先行奇握温斯也,凶残成性,挥令冲少林寺,激起千僧之愤也。刀光剑影,以一当十,元兵尸横清源城东,枕骸遍野。
唆都至,发矢,千僧毙焉,存者百人……亡入德化(戴云寺)。”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第二次被毁。
明中期,安溪富翁兼善人李森(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钱购买东岳山大片荒地作为义冢用地,供泉州人免费埋葬尸骸。这些义冢用地,似乎也是少林寺南宋末千僧抗元后被毁的荒地三、兴于洪武,废于乾隆《西山杂志》:明洪武十年(1377年),玄妙观法本(宋末千僧抗元之后逃至德化的少林寺僧人,高龄百三十有五)劝募州官黄中立“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
僧人传技击于泉南。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三次兴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载:“镇国东禅寺在仁风外东湖畔……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后废。僧人修其旧址十分之一,兼祀知县彭国光,以彭曾为僧复寺田也”。
嵩山少林寺德虔法师《少林武僧志》(北京体院出版社,1988年)称:“《少林寺内传》载,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受到(明)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的嘉奖。当年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师曾受命带领30多个打出山门的武僧,到福建泉州平倭立功,并在那里建立一座南少林寺,做了该寺的方丈。”
可知北少林寺的《少林寺内传》明确记载明代泉州有个南少林寺,至于说是新建,则为误传。时至今日,闽南仍流传着北少林武僧平倭的故事。
清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担心南少林武僧与郑成功(参见《泉州人名录·郑成功》)的党羽勾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从兹无复敢修者。”部分寺僧避于南安一片寺。
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第三次被毁。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反清复明。
至善、洪熙官及其弟子传至广东。
2.对泉州南少林寺的描写
泉州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也称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
据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可知唐代泉州少林寺的中心位于东岳山“天坛”之旁。
天坛遗址仍存,即位于现存“东岳行宫”前面20米处。天坛之旁,南少林寺遗址仍依稀可辨。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在东岳山脚的村庄内,原江夏侯周德兴“剪刀剪芙蓉”穴的坟墓稍东,旁通往福州的古大道,仍有一地名叫“山门”,位于天坛东侧约一里。这便是少林寺的山门。
过山门有一条山沟,流水潺潺,名叫“洗脚坑”,传说进少林寺须先在此洗脚,以示清净与虔诚。沿山门而上,可见一片开阔地,是少林寺庞大建筑群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辟为“打靶场”。
当年辟建靶场时,曾发现古井和古建筑群体墙基遗址。 自唐龙朔元年(661)前后,“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诏焚少林寺”,一千一百年间,泉州少林寺经历了三兴三废的历程。
少林寺三次被毁一、始建于龙朔,废于天佑 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唐龙朔元年(661年)以前,“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陇田百顷,树林茂郁。”
“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 智空(字道广)系救唐王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其入闽,为闽武僧之始,传十二门徒,有力能擒虎、善挟千斤之鼎者,有能执千斤之弩、能舞百节链锤、飞行迅速者……《闽中记》又说:唐天佑元年(907),“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
南宋施梦说《东鲁诗集》也说:“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亩田圆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 “王藩”即指闽王王审知。
王审知毁泉州南少林寺,是该寺的第一次被毁。二、兴于太平兴国,废于至元 《西山杂志》载,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诏修泉州南少林寺。
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二次兴起。北宋刘昌言诗:“遗迹清源兴国建,泉南到处少林风。”
兴国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年号(976—983)。惠安县东桥镇东湖村保存的张氏族谱复印件载:“仕志,字法义,以石雕名世,工巧绝伦,如泉州少林寺门前之石狮子……”张仕志是宋代人张仕逊的胞弟,说明他参与了宋朝泉州少林寺门前石狮子的雕刻。
北宋文献记载,少林寺有山门、大雄宝殿、法堂、达摩祖师堂、十三堂、罗汉堂、玄女堂、藏经阁、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其他配套设施,占地400亩。2002年复建天王殿时,从地下挖掘出石制寺庙构件40多件,其中塔座1个、塔盖1个、与承天寺应庚塔相似的塔刹7个、石帽4个、柱础4块、石柱6根等,保存完整的直径达1米的榫石就有20块,体现出当时寺庙建筑的宏大规模。
还从现场发掘出大量的瓦片和瓦盖。专家推测,这些构件极有可能是唐宋时期泉州少林寺的建筑构件。
唐、宋鼎盛时期,寺内曾住有武僧数千人。《西山杂志·统志》又载:“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
少林寺长老元妙……俗称赵孟良……(元兵)追至少林寺……先行奇握温斯也,凶残成性,挥令冲少林寺,激起千僧之愤也。刀光剑影,以一当十,元兵尸横清源城东,枕骸遍野。
唆都至,发矢,千僧毙焉,存者百人……亡入德化(戴云寺)。”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第二次被毁。
明中期,安溪富翁兼善人李森(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钱购买东岳山大片荒地作为义冢用地,供泉州人免费埋葬尸骸。这些义冢用地,似乎也是少林寺南宋末千僧抗元后被毁的荒地 三、兴于洪武,废于乾隆 《西山杂志》:明洪武十年(1377年),玄妙观法本(宋末千僧抗元之后逃至德化的少林寺僧人,高龄百三十有五)劝募州官黄中立“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
僧人传技击于泉南。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三次兴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载:“镇国东禅寺在仁风外东湖畔……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后废。僧人修其旧址十分之一,兼祀知县彭国光,以彭曾为僧复寺田也”。
嵩山少林寺德虔法师《少林武僧志》(北京体院出版社,1988年)称:“《少林寺内传》载,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受到(明)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的嘉奖。当年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师曾受命带领30多个打出山门的武僧,到福建泉州平倭立功,并在那里建立一座南少林寺,做了该寺的方丈。”
可知北少林寺的《少林寺内传》明确记载明代泉州有个南少林寺,至于说是新建,则为误传。时至今日,闽南仍流传着北少林武僧平倭的故事。
清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担心南少林武僧与郑成功(参见《泉州人名录·郑成功》)的党羽勾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从兹无复敢修者。”部分寺僧避于南安一片寺。
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第三次被毁。 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反清复明。
至善、洪熙官及。
3.泉州南少林寺
据泉州少林寺释常定监院介绍,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据清代晋江某学者撰于嘉庆年间的“西山杂志”载,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十三空之智空入闽所建。
中国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誉。而少林之中,又分南北,世传“天下少林有二,一在中州,一在闽中。”南北少林同源一宗。北以嵩山少林为正宗,南以泉州少林为代表,南北少林,相互辉映,齐誉于天下。
泉州少林寺,建于唐,址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素为我国南禅及南少林武术之中心,声名远播,影响深广。自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一千多年来的文献文物以及史料,凿凿可证。
南北少林分开则是因为中国的佛教是以禅宗为主,在五祖宏忍之前禅宗的教义是讲究渐悟的,但到了宏忍的上座弟子神秀和六祖惠能时就在教义方面产生了分歧。因此禅宗就被分为南宗禅和北宗禅,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禅讲究顿悟,不拘于形式逐渐替代了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被绝大多数佛教信徒所接受。今天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由南宗禅的教义演化而来的。那个曾被人们引用多次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典故也是这场南北分歧的明证。
中国目前最正宗的是北域河南嵩山少林寺,其成就以及世界影响力较大.
4.泉州南少林寺的东禅少林寺
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位于泉州泉州东门仁风街东禅村凤山,是南少林庞大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道光《晋江县志·镇国东禅寺》记文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外寺观·镇国东禅寺》载:
“镇国东禅寺,在仁风门外东湖畔。
唐·乾符(874—879年)中,郡人郭皎、卓怿建,僧齐固者居之。
广明元年(880年)赐今名(镇国东禅寺)。
(南)宋·德祐(1275—1276年)、元·至正(1341—1368年)(县志作至元)两遭火,寻复建。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后废。
僧人修其旧址十之一,兼祀知县彭国光,以彭曾为僧复寺田也。” 唐·乾符间(874—879年)郡人郭皎、卓怿所建,僧齐固居之。广明元年 (880年)赐名镇国东禅寺,为泉州少林寺之一,又称东禅少林寺。据史载,乾隆二十八年秋诏焚少林寺后,泉郡董事会于咸丰年间在少林寺遗址上重建的纪念性小寺,它只是历史上三兴三废的南少林寺之一的小部分遗存,与古少林寺的规模不可比拟。
现“东禅少林寺”,是泉州文物部门按照旧址遗留下来的唐代构件,于1992年重新修建的。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其题“东禅少林寺”匾额。寺内,还有部分保存完整的唐代柱础、墙体,以及至今仍能打出清水的少林古井。 寺的周围,还散有古代的大石槽、练武的石板凳、金刚池、刣狗池等,现已被建为东湖新村了。
已故的泉州文史界专家陈泗东认为:“东禅寺有两个名称,一是正式的,名为镇国东禅寺,……另一个是俗称,叫少林寺。”(见陈泗东《泉州少林史迹考》)东禅寺即南少林的说法在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始建时原称“护安功德院”。
据《武荣傅氏宗谱》 收录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十二月积溪尉杨拯文撰的《扑射招讨公泉州护安功德院记》载:
唐·僖宗朝,傅实官拜威武军节度招讨使,甚得唐僖宗器重,命他入闽辅助赵国公镇八闽。傅实临行前,僖宗亲将一幅唐太宗的御像赐给傅实,以示恩宠。傅实到泉州后,整饬吏治,鼓励耕织,安置游民,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泉人称善。皇帝晋封傅实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敕赐银青绥,后来傅氏自称“银青传芳”,即肇源于此。(参见《泉州人名录·傅实》)
傅实受封后,择凤山南麓兴建府第。文载,该地在“郡之郊东,俯郊之翌,揖照湖湄,坐抵林秀,沧溟一盼,阡陌四冲。”
五年后,妙逢禅师在泉州一带弘法,有意筹建护安功德院,看中傅实的尚书第。他对傅实说,宅第所处之地,虽风景优美,但形势险要,扼泉城之入口,乃兵家必争之地。若在此兴建禅院,可防挡北方南来之寇,使泉城免遭战乱之苦。请以社稷及百姓安宁为重,易地另建贵第。傅实慨然应允。
后傅实在武荣州(即今丰州)莲花峰下,另建尚书第。傅实的子孙便定居于此,蕃衍生息,蔚成大族,即今日丰州桃源傅姓。以后并兴建祠堂,奉傅实为开基始祖。
当傅实建好新府第后,妙应禅师就将傅实尚书第改建为护安功德院。护安功德院有五堂一殿。文载:“曰法,曰祖师,曰十三,曰罗汉,曰玄女,其堂五焉”(即法堂、达摩祖师堂、十三武僧堂、罗汉堂、玄女堂);一殿即大雄宝殿。此外还有庑廊、厨库等附属建筑,俨然一大丛林。此后改称东禅寺,即东禅少林寺之前身。
今南拳尚有罗汉拳、玄女拳诸名目,则护安功德院应为少林寺之一部分,当属事实。
5.泉州南少林寺的介绍
近代著名少林学者唐豪《少林拳术秘诀考证》(1941年上海国术协进会本)载:“真少林共七个,一个在登封(河南),一个在和林(今蒙古),一个在蓟州(河北),一个在长安(陕西),一个在太原(山西),一个在洛阳(河南),一个在泉州(福建)。拥有最多赞同者的还有莆田市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莆田南少林寺,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大师,赠送了“南少林寺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三百多年的寺院遗址。至今存在争议。
元代时,嵩山少林寺主持褐裕还曾在和林、蓟州、长安、太原、洛阳分建五座少林寺,现均已不存。还有一座,就是位于泉州府城仁风门外、东岳山麓的泉州少林寺。[1]
6.泉州南少林寺的简介
泉州南少林寺,公元495年创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泉州少林寺经历过了“三兴三废”:唐天祐四年(907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诏修;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康之降元,在东门外,格斗元兵三万,元唆都(元兵攻泉州将领)遣胡骑冲少林寺”,少林寺再次被毁;明洪武十年(1377年),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少林寺第三次被毁,“从兹无复敢修者”。
自小就听说,我的祖上有一位为了保护自家安全,就受他的母亲吩咐,带来许多银子到泉州南少林去学艺。可是三年过去了,他感觉一点也没学到。于是,就回到了家。母亲见了,问他:三年了,你学到了什么?他回答到:什么都没学。听到这,母亲又爬上阁楼,拿来了许多银子,让他再去学几年。后来,我的祖上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代大师。
你说,南少林在泉州,还是在莆田?
分布在福建的这三座南少林都位于沿海城市,分别是 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南少林寺和莆田南少林, 这其中福清南少林寺存在感最弱,可能跟过去缺乏大力宣传有关。而关于正统南少林寺之争争的最激烈,也是最高调的就属泉州南少林寺和莆田南少林,那么这里面哪一座才是正宗的南少林寺呢?
我们先来说说三座南少林各自的 历史
泉州南少林寺: 又名镇国东禅寺,位于泉州清源山南麓,相传是曾救过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创建。泉州南少林寺始建于唐,兴盛于两宋,到清末已经荒凉破败,泉州南少林寺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缺乏有力的 历史 证据来这名这座寺院与嵩山少林寺之间存在的关系。近代著名少林研究学者唐豪所著《少林拳术秘诀考证》中提出“七个真少林”的说法,指元代曾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六座少林寺分寺,其他五寺皆不存,只有泉州南少林寺保存了下来。泉州有东南佛国之美誉,古人有云“此地本是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福清南少林寺: 福清南少林寺的起源与泉州南少林寺如出一辙,也是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后,唐太宗李世民谕旨在全国各地建十座少林寺分寺,福清南少林寺就是这十大分寺之一。而且福清南少林寺的文物佐证也较为丰富,如“少林院”、“少林”等石碑铭文,还有瓷器、铜镜、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福清南少林寺所在的地方就叫少林自然村,所在的山也叫嵩山,福清南少林寺与嵩山少林寺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福清南少林寺缺乏有效的宣传,知名度相比其他两座南少林寺偏低。
莆田南少林: 在三座福建南少林寺里面,莆田南少林寺的 历史 最悠久,其前身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其起源同样是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后御旨修建的全国十大分寺之一。由于莆田南少林寺的 历史 最悠久,且得到嵩山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方丈德禅大师和已故中佛协赵朴初的认可,在对林泉院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重修后,1998年莆田南少林寺重建落成,德禅大师手书“南少林寺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峰下”,赵朴初居士题写“南少林寺”寺名,使得莆田南少林寺的声誉完全盖过了其他两座南少林寺。
三座南少林寺的共同特点:禅武结和,以发扬少林功夫为己任
少林功夫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有“南拳北腿”的说法。作为少林功夫在南方最重要的发展地区,福建的这三座南少林寺都深得少林功夫禅武结合之精髓,南派少林功夫的精华不少。比如莆田南少林寺的“三十六宝”传统拳术、还有鹤鸣二十八宿、飞鹤拳、咏春拳等少林拳术,在重兴莆田南少林寺之后都得到了发扬光大,莆田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自唐代武则天开举武考以来,莆田共出过十二位武状元,莆田南少林寺是南拳发祥地,也是东南沿海的武术活动中心。
而泉州南少林寺,承沿海人民彪悍耿直之气,武风也是承盛。南宋景炎年间,有南少林寺千僧反降元的蒲寿庚,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回传少林剑技棍法到嵩山少林寺。乾隆年间一代武术宗师洪熙官入泉州南少林寺拜至善禅师习武,将少林拳术带到广东,培养出了著名武术宗师黄飞鸿。南少林拳术此后传至南洋,美国等地。泉州南少林拳是明、清时期中国少林拳术的中心。
禅武结合是少林功夫的重要特点,少林功夫在过去不仅仅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在重要关头还能保家卫国抵御外辱。以禅为本,以武强身,在禅中开悟,在武中精进。
关于三座南少林寺的正统之争,我觉得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可以说,在福建的这三座南少林寺,都很好的传承了嵩山少林寺一直以来的所注重的禅农结合、禅武结合的特点,而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福建南少林寺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少林文化,与少林祖庭嵩山少林寺南北交相辉映,共谱新时代的少林精神!
南少林到底是在泉州还是莆田,两地一直在争论,争论之余,两地各自建设发展南少林,都初具规模。
泉州一直有火烧少林寺的传说,现在的南少林禅寺位于少林路的北边,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泉州南少林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 历史 。经历几度兴废,史迹犹存。
1992年,泉州少林寺开始复建。2004年,金庸大侠泉州之旅,为少林寺题下了:“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十六字,随后的金庸先生新版武侠小说里的南少林皆改为泉州南少林。
莆田南少林寺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1989年重建。
其实,在福建还有一座南少林寺,位于福清市东张镇少林自然村。
以上三地的南少林寺都重建于现代,众说纷纭,以表自己是正宗,各念各的经,不过,论名气、规模还是泉州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距离市区约17公里。
唐代初期,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唐朝皇帝特敕北少林寺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至清朝初期,因反清复明,少林寺被朝廷派兵夷为平地,直到1986年,经过考古学家挖掘发现遗址,90年代才重新建造,南少林寺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于 历史 的南少林寺的真实位置究竟在哪里?民间众说不一,有人说是在泉州,有人说在莆田,必竟泉州和莆田相距不远,现在都有少林寺,但泉州的是称:少林禅寺,而莆田的则称:南少林寺。
但莆田南少林寺里面现在也看不到有什么值得考古的东西了!全部都是新建的,只有在练木桩场旁边放有几个好像有些年头的石槽,这可能是可以证明的物品吧?
南少林寺的原址在哪里?我想当地的 历史 肯定有记载,因为被烧时距今也不多3百多年时间。泉州和莆田两地民间之争,也不过是争某些利益而已!至于在哪里?九十年代的有关南少林寺电影就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了。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
亲你好,比较难,关于少林。建议选择看破红尘。虽然一开始练习比较垃圾的罗汉拳。但打赢南少林砸场子的以后可以得到般若掌,比较强。出师前练满罗汉拳就一直去低三个地方刷悟性。出师以后迅速刷到十级(要快否则会赶不上少林比赛)然后回少林过木人阵。再找师傅可以得到五级易筋经。之后就回南贤居找木头人刷野球或者般若。争取把易筋经刷到7级(所以说悟性要高,建议答题时选疯子)这样不久后师傅会找你参加比赛。比较难,但是有易筋经应该能过。之后得到拈花指。开始搜集队友并刷天关得到拈花指和易经经的残章(简单难度无法得到),到一定程度可以先去做胡斐线路的侠客岛剧情得到腊八粥并学习太玄经(难得打过,建议存档一份)准备就绪后可以再去找师傅进行接下来超级困难的剧情(有一场非常难的单挑但你如果能过能得到洗髓经和高级易筋经,这也是少林最大价值所在)如果少林线路全通,就基本无敌了
降龙秘籍可以通过刷天关获得,也可以通过走段誉阿朱线获得,不建议后者,收获不大而且还是九级的。
泉州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泉州南少林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经历几度兴废,史迹犹存。
1992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及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少林寺开始复建。2004年,金庸大侠泉州之旅,为少林寺题下了:“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十六字,随后的金庸新版武侠小说里的南少林皆改为泉州南少林。
泉州南少林寺的开发时间:8:00-18:00,可以开车去,少林寺附近有停车场,十分方便。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