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嘉庆帝在当天便下旨让和珅在宫中总理丧事,并且让其与死党福长安昼夜轮守梓宫殡殿,看似是相当重用,但到了初八日,和珅就被革职下狱问罪,到了十五日,和珅被定了20条大罪,被勒令自尽,至此和珅这位清朝中叶的权臣就这么被嘉庆帝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除掉。
那么嘉庆帝为什么这么着急除掉和珅呢,怎么说和珅也是他父亲乾隆帝的第一号宠臣,乾隆帝尸骨还未寒,驾崩还没有半个月,他就急匆匆将和珅除掉,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国库空虚吗?
毕竟和珅有钱是众所周知的,而当时镇压白莲教起义用兵才三年,已是耗银七千万两,国库自然是空虚。
国库虽然空虚,而且白莲教起义还是如荼如火之际,打仗就是烧钱,需要大量银两支撑,但其实这并非关键原因,毕竟国库再空虚,也还是有的,还不至于到了让嘉庆帝杀大臣抄家来弥补。
关键原因在于,嘉庆帝不快速杀死和珅,他这个“儿皇帝”哪怕熬死了父亲乾隆帝,也根本去不掉“儿”这个字,根本“转正”不了,很可能还会被架空,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和珅这个权臣拥有的权力太大了。
首先以财政大权来说,和珅担任和兼任的诸多关键职务之中,其中一个就是兼管户部,而他的二十条大罪之七就是他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
这说明户部就是和珅的一言堂,在财政上来说,和珅有着绝对的大权。
再以人事权来说,和珅利用乾隆帝对他的宠信,是大肆收取贿赂,谁给的钱多谁就可以出任要职,在乾隆晚期甚至形成了“和相专权,补者皆以赀进”的局面,可以说当时大部分内九卿,外督抚,乃至司、道官员,不是和珅的亲朋好友,就是向和珅贿赂孝敬过,除却这两类和珅自己人以外,一般人出任要职没点能力或者背景,很可能会被和珅整下去。
像嘉庆帝的老师朱珪,嘉庆帝即位时,他在外担任巡抚,乾隆帝打算将朱珪召进京城做大学士,应该是打算为嘉庆帝提前培养班底,但是和珅害怕朱珪威胁到自己地位,所以嘉庆帝写诗向朱珪表示祝贺时,和珅立刻跑到乾隆帝面前借题发挥的告状,说嘉庆帝是在笼络人心,潜意思是嘉庆帝这个儿皇帝不服你这个太上皇管教,要慢慢起用自己人了。
乾隆帝听了很生气,差点波及到嘉庆帝,幸好军机大臣董诰苦谏说道:“圣主无过言”。乾隆帝这才作罢,但朱珪也因此没有被调进京,直到乾隆帝死后,才被嘉庆帝召回京城任职。
而这件事足以说明和珅在人事权上的巨大影响,可以令得帝师朱珪都在原地踏步,调入不了京城,更不用说其他人了,这也说明在乾隆帝身为太上皇训政期间,和珅这个“二皇帝”与嘉庆帝这个“儿皇帝”的巨大矛盾,可以说是皇权(乾隆帝)和储权(嘉庆帝,即使登基为帝,但乾隆帝只要在一天,他没有实权,实际上就是个储君)的天然对立之延续,毕竟和珅代表的是皇权。
可能有人疑惑了皇权和储权怎么会天然对立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天无二日土无二主,虽然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是皇帝的儿子,但也是皇帝的潜在威胁,不说权力分配问题,就说因为太子是下一任皇帝来说,就会吸引很多人主动向太子靠拢,进而形成一个势力集团,拥有着很大权力,这自然是皇帝不愿见到的,因此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就这么产生了。
再看看历史上那些在储位时间长的太子,大多都是下场都不好,因为时间越长矛盾越容易激化,远的像汉武帝与卫太子刘据,刘据当了31年太子,被汉武帝身边佞臣诬陷,不能自证,于是起兵杀佞臣,更与汉武帝是兵戎相见,最后兵败逃亡,再以自杀收场,近的像康熙帝和废太子胤礽,太子胤礽在储位近40年,最后落得两立两废的下场,所以皇权和储位是天然对立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问题。
和珅这个人精不是没有想过向嘉庆帝靠拢,最着名的就是在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打算册立嘉庆帝为皇太子的前一日,和珅“先递如意”泄露机密,以向嘉庆帝示好。
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被打上乾隆帝宠臣的标签,注定不是那么好清洗,不是那么好让嘉庆帝信任的,更何况乾隆帝禅位以后,依旧训政牢牢把持朝政,而年事已高的乾隆帝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就以宠臣和珅为代理人替其控制朝政,等于和珅就是乾隆帝架空嘉庆帝的急先锋,更是激化了嘉庆帝与和珅的矛盾。
虽然嘉庆帝表面功夫做得好,但是心里肯定恨死和珅了,而和珅这个人精也知道嘉庆帝对自己看似信任,实则拒人千里的意思,既然已经靠拢不了嘉庆帝,所以也就不怕得罪嘉庆帝了,是想尽办法不让朱珪进京。
虽说和珅这个权臣不能与曹操那种权臣相提并论,诸如他在人事权上的巨大权力,只是靠着乾隆帝对他的宠信,才能狐假虎威的安插自己人或者是听从自己的官员,并不等于这些官员会死心塌地的效忠于他,但对于嘉庆帝来说这也是一种巨大威胁。
可以说即使乾隆帝驾崩,但是有着和珅这么一座大山,嘉庆帝也不会真正顺利亲政,甚至可能矛盾明显化,所以嘉庆帝自然要快刀斩乱麻,以秋风扫落叶一般快速除掉和珅。
因此乾隆帝一死,和珅就被留在宫中看似是委以重任,实则是被变相软禁,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嘉庆帝轻轻松松就将其收拾了。
虽然嘉庆帝这位守成之君治国理政水平一般,但就除掉和珅一事来看,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是相当果断,趁其不备直接将其除掉,如果不在当时迅速除掉,那么之后再想除掉,就很麻烦了,甚至稍有不慎,就是一场巨大的人祸。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和珅在乾隆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然而在嘉庆上位之后,和珅就被处死了。后世之人对于和珅的评价是好坏各有,说和珅好是因为和珅救过很多百姓,说和珅坏是因为和珅是一个贪官。但不管怎么说,和珅能被乾隆看重就足以说明和珅身上有常人没有的优点,但为什么嘉庆一上位就迫不及待的杀掉和珅呢?其实还是因为杀和珅的好处多。
和珅与前朝的一些权臣还不太一样,虽然也曾权势熏天,但他并没有达到废立皇帝的地步,也没有建立自己的集团,他并没有篡位的野心。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完全靠得是乾隆,一旦失去了乾隆这个靠山,可以说和珅就成为了案板上的肉。
清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决定了皇帝个人权利对朝局的影响。所以和珅不可能有什么行动,他也不可能造反,只能等着嘉庆收拾了。
可即便和珅的家产再庞大,也有花完的一天。只要导致财政危机的问题没解决,十个和珅的家产也救不了嘉庆。或许嘉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继位后再也没有干过巡幸江南这种烧钱的事情,甚至每天吃饭都很节俭,早上天不亮就起来上班,还废除了乾隆时期进贡奇珍异宝的传统,算是铁了心想挽救大清的财政危机。
然而纵使如此,嘉庆遇到的危机依然十分严峻。比如嘉庆时期产生了人口大规模增长,全国人口超过三亿,直接导致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无数无地可耕的人成为饥民和流民。
杀掉和珅可以缓解国库的空虚。乾隆时期虽然有乾隆盛世的美称,但当时各地都有天灾爆发,到了嘉庆上位之时,由于年年发生天灾,这使得国库已经拿不出银子了。后来嘉庆杀掉和珅之后把他的私库充了国库,用于救济百姓。由此可见,嘉庆杀掉和珅是能缓解国库空虚的,如果当时真的没有杀和珅,或许连年的天灾、国库空虚,会惹出更大的乱子。
所以说,之所以嘉庆着急杀和珅,还因为杀了他能缓解国库压力。总的来说,嘉庆之所以杀掉和珅是因为好处多。一方面杀掉和珅可以让嘉庆展现出自己的威望,而另一方面杀掉和珅可以把和珅的钱财用来弥补国库的空虚。
这一时期世界格局日新月异,西方国家正经历着工业革命,而嘉庆带领下的东方古国,却错过了这一腾飞的历史机遇。后来清王朝被外国列强的船舰利炮打开国门,签下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祸根,就在这一时期埋下了。
在历史上的大贪官是数不胜数,就在开国的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的贪官,比如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尤为著名。但是最为著名的当数为大清朝的和珅。据不完全统计,在查抄和珅家的时候,初步统计有银八万万两。
这在当时是多少钱呢?也就是当时嘉庆年间二十年的国库总收入,已经远远超出富可敌国这四个字了。而且古玩字画也还没有统计,只是钱两,可见和珅乃是华夏第一贪。
那么和珅在乾隆年间如此得宠,而在嘉庆主政时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法办和珅呢?这是为什么呢?嘉庆是担心和珅贪污还是怕他谋反呢?我想都不是。
这是乾隆留给嘉庆的一笔财富。因为在嘉庆上台的时候,俗话说首先应该要立威,也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么把和珅依法查办,就正好是嘉庆帝立威的一个好机会。其实乾隆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他在任上,大清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那么他就应该想到他的下一代皇帝是如何,那么在这时候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和珅发展,其实乾隆心里心知肚明的。他不知要给自己的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嘉庆皇帝留下一笔物质财富,更是一笔精神财富。
而和珅就是乾隆留给嘉庆最好的礼物。不仅嘉庆的国库得到了充实,而且由于新皇帝一上任,法办和珅也就在百官面前树立了威望。所以有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话谣。还有一点就是和珅由于在朝里党羽众多,基本上很多的都是他的门生。
那么如果和珅一旦有反叛之心,嘉庆又是刚刚登基,地位还不是多么的牢靠。所以和珅的存在就会危及到嘉庆的统治地位。但时候嘉庆如果在想法办和珅就不会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趁现在和珅还没有防备之心,是法办和珅的最好的时机。
其实法办和珅之前,在乾隆驾崩的时候,就已经秘密的和嘉庆说了,在自己死后,首先第一要务就是要法办和珅,因为在乾隆在世的时候,和珅心里有顾忌还不会怎么样,待自己死去之后,和珅的野心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在自己死后一定要惩治和珅。
其实在那时候,大清的国库里还是很充实的,尤其是康乾之治之后,嘉庆在位的时候,国库情况一定比较好,所以也就不怕和珅贪污,就要的就是担心和珅谋反。
和珅,这个大名可谓家喻户晓。官居清朝要职军机大臣,权倾一时,又是乾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和珅因贪污而闻名于世,堪称史上第一大贪官。
据说和珅因长相酷似乾隆皇帝之前的一个爱妃,因此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二人因貌结缘。和珅又聪明机智,嘴也会说,因此没多久就成了乾隆皇帝身边的宠臣。其实和珅的贪,不是一朝一夕了,因乾隆皇帝对他的器重,和珅更加的肆无忌惮,后来就连乾隆对他的贪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一样。这样就助长了和珅的嚣张气焰,以至于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人一旦有了动了贪心就控制不住了。谁不稀罕钱啊,是不是,所以和珅贪得无厌最终俨然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成了大清朝的第一巨贪。
可是就算你和珅有乾隆皇帝做靠山,可是乾隆爷不会保你一辈子吧!乾隆总有老的时候吧,就在乾隆五十九年,乾隆皇帝为了不超过祖皇帝康熙执政的年限,决定立太子。当时老奸巨猾的和珅深感事情不妙,于是执意要求乾隆不要急于立储。拖一天算一天,这样只要乾隆一天不退位,自己就逍遥自在一天。
没想到和珅的这个主张,一下子把乾隆皇帝盼着当皇帝的二十几个皇子全都得罪了,其中这里面就有后来的嘉庆皇帝,也就是乾隆帝的十五子。
乾隆六十一年,乾隆皇帝终于从龙椅宝座上走了下来。三十六岁的嘉庆登基做了皇帝。在位六十年的乾隆虽然从皇位上退了下来,可是他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而且做了太上皇,继续掌控着大清江山。乾隆不倒,和珅就继续被倚重,所以说这时候的和珅依然很嚣张。嘉庆在位的前三年,狂妄自大的和珅根本不把有名无实嘉庆皇帝放在眼里,而且当时嘉庆还处处受和珅的掣肘,所以那时候嘉庆就与和珅成了仇人。对和珅是恨之入骨,不除之不快。可是由于乾隆的庇护,嘉庆很难下手。所以嘉庆皇帝是一直再忍着。
和珅这老贼是被权利和地位蒙蔽了双眼,他也不想想,自己是谁,你一个皇室的奴才,怎么可能斗得过嘉庆皇帝,乾隆终究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到时候嘉庆皇帝就可以实权在握,收拾你和珅不是小菜一碟的事。
和珅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就在嘉庆四年正月初三那天,乾隆皇帝驾崩。嘉庆报仇的机会来了,就在乾隆死后第二,三天,嘉庆皇帝就公布了和珅多达二十项罪名后,下令抄了和珅的家,十天后令人送去了三尺白绫。就这样和珅在乾隆驾崩才短短半个月之内,就被嘉庆皇帝赐死。就这样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随乾隆爷一起驾鹤西去了。
后来人们在考证嘉庆皇帝给和珅定的二十多项罪名中发现,致和珅与死罪的并不是他的贪污受贿罪,而是和珅对皇帝的大不敬之罪。因为和珅一生除了贪污没别的大事,他即没有预谋造反,也没有滥杀无辜。所以要想治他于死地,就必须找个合适的理由。毕竟和珅仰仗着乾隆的倚重,确实做过不守君臣礼遇之事。所以对皇帝大不敬,就是杀头之罪。
况且在嘉庆当皇帝的时候,和珅表现的也是特别狂妄,对嘉庆皇帝也是不屑一顾。所以嘉庆早已有了除掉和珅的想法,另外搬到和珅,嘉庆不仅可以起到震慑群臣的作用,而且还能得到和珅这些年贪污受贿的巨额财产,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坊间不是盛传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吗?
因此,和珅“必须死”。最终和珅没有逃过一劫,被嘉庆皇帝以大不敬罪论处,葬送了自己的狗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4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