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发了疯似的,带着十多万大军直奔南京而来。他临走前将经营多年的武昌烧杀抢掠了一遍,随后又跑到九江城抢掠了一遍。结果把自己弄死在了九江。可是左良玉的大军在他儿子左梦庚的带领下,依旧准备东进南京。
史可法在这个时候彻底乱了方寸,他永远都想不到,除了大顺军以外,原来左良玉也是一股非常有威胁的力量。无巧不成书,将大顺军收拾的差不多的满清大军,此刻也调整了战略,分三路大军朝南京扑来。
多铎、阿济格、固山额真准塔三路大军一起进军南京。
史可法连虏平寇的想法并没有实现,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南明先派出了以陈洪范为首的议和使团前往北京,随后又对山东河北等地放纵不管。这都是希望能够让清军看到南明政府的态度,他们只是想要跟清军联合在一起对付大顺集团,可不想与清军为敌。
这种想法恰好给了满清充足的时间来对付大顺军,可是史可法没想到的是,满清的胃口可没那么小。伴随着汉奸越来越多,在洪承畴和范文程的建议下,多尔衮逐渐开始将视野看向了整个大明的天下。
第一路大军是多铎从陕西这边带来的人马,他们从潼关出发,通过洛阳和商丘,直奔泗州和扬州而来。多铎一路上所面临的对手,主要是高杰的部下(当时高杰已经牺牲)、刘良佐和黄得功的人马。
第二路大军是阿济格在击溃大顺军后,顺江东进,从武昌到九江,与左良玉大军交锋后,直奔南京而来。所以阿济格所遇到的对手,主要是大顺军的残余部队,还有左良玉的军队。
第三路大军是固山额真准塔率领,从山东出发,途径徐州、宿迁、淮安、兴化等地,从北面通过南通南下。这支军队索要面对的对手是刘泽清的人马。
史可法方寸已乱,五路藩镇兵马投降大半。
这个时候史可法的方寸已经乱了,他不知道该如何调度手里的这几路大军,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的人马也是一方面敌人。这个时候到底要不要防守左良玉,这也是史可法所犹豫的问题。
整个南明朝廷都已经发生了震荡,因为史可法决策上的失误,导致连虏平寇的方针变成了幻想。更让人气愤的是,就连自己的部下左良玉,现在也成为了对手之一。
结果不等史可法调度五镇兵马,这五路人马大多数都已经做好了投降的打算。4月11日史可法刚刚抵达天长,盱眙的守军已经投降了满清。到了这个月的17日,他退守扬州,吩咐各路人马前来支援,因为满清大军距离扬州只有20里地了。可是没有任何一支人马,是前来支援史可法的。
4月19日,高杰的部下提督李本深带领大军投降了豫亲王多铎,同时广昌伯刘良佐全镇投降了多铎。4月21日,张田福、张天禄部也投降了多铎,而且跟着多铎一起进攻扬州城。4月21日,扬州城内大批军民出城投降,史可法已经不想阻拦。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也带着大军投降了满清。
所以史可法并没有等来援军,这些援军已经全部投降了满清大军。据说当时投降的兵马足有23万人之多,比多铎、阿济格带入关内的满清大军还要多。
史可法以身殉国,扬州城的百姓被屠杀八十万之多。
这个时候的史可法并没有阻拦出城投降的军队,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们不出城投降,在城内肯定会引起内乱,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全都出去。这样一来,城内剩下的可都是打算死守扬州的人了。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荒谬的做法,如果将这帮人跟自己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难道他们会选择坐以待毙吗?当然有谋反的可能,但是如果能力足够,绝对是可以镇压住这帮人的。
4月24日夜里,因为多次催促投降无效后,多铎命人抬上了红衣大炮,开始攻城。仅仅半天时间,到了4月25日早上,扬州城就被多铎攻破了。守将刘肇基本人战死,而史可法也遭到俘虏,因为始终不肯投降最终遇难。扬州城中,被屠杀的百姓多达80万人左右,一时间成为人间炼狱。
史册流芳,虽未灭奴犹可法;洪恩浩荡,未能报国反成仇。
史可法的英勇就义无疑是值得称赞的,也是后世忠臣良将的楷模。不久之后投降满清的前蓟辽总督洪承畴,被满清朝廷委任为招抚江南大学士的时候,曾经南下。在乌龙潭看到了这副对联,不仅面红耳赤:
对联里所讲的两个人便是史可法和洪承畴,史可法虽然没有剿灭清军,但是他将名垂青史,值得后人效法。而洪承畴受到了崇祯的厚待,却依旧投降了满清王朝,将会被后世所唾弃。
那么史可法真的有对联里面所描绘的那么伟大吗?之所以史可法被如此多的文人所赞扬,主要是因为这么两个原因,第一,他是南京的兵部尚书,是南明王朝最后的支柱。第二,他宁可选择死也没有投降满清政府,是大忠臣。洪承畴的地位不比史可法低,但是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
反思:史可法对抗清有功劳吗?我认为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史可法之所以没能够抗清成功,主要原因是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抗清。从派遣左懋第作为使团领袖前往北京议和开始,史可法就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议和。他希望能够做到跟当年南宋局势一样的结果,所以史可法从始至终都没有将满清当成敌人。
身居高位不是史可法就义以后被人吹捧的资本,身居高位之人所承担的责任也会随之增加。史可法处于南明官员的巅峰,但是指挥水平却差到连一个总兵都不如的地步。
甚至连全国的局势他都没有完全看清楚,大顺军在武昌被击败以后,史可法这帮人居然还感到庆幸,认为自己连虏平寇的想法终于得到实现了,殊不知,下一秒钟,满清大军的长矛大刀便朝着南明砍杀了过来。
如果在南明成立最开始,史可法便能够将矛头对准满清。即使收复山东、河北等地区,那么南明到了后期的局势,将会完全不一样。只能说史可法是南京的兵部尚书,并不是全国的兵部尚书,他只是后补官员,所以水平眼界,自然也比不了当时北京的官员。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史料揭秘?满清兵的性暴行?
诸如扬州十日记,《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这类笔记记载的满清暴行,大家或许都不陌生。
而下面,我主要列举满清官方资料,以及第三方叙述的满清暴行。
第一部分:满清官方屠杀文告
首先,满清自己发布过大量屠杀文告,其中最著名的,是满清官方资料《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顺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记录:
?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并宣称:
?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爝火录卷四)
满清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口气也非常类似: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满清另一份官方史料,《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则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镇江知府告示则是:?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并将反抗者的人头,集中起来恐吓人民。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江宁巡抚土国宝宣布:?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在以上满清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的凶恶威胁。而下面列举的资料,则证明,满清的公开威胁,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
第二部分:满清(后金)入关前的大屠杀
首先,满清入关前,其对辽东 *** 的大屠杀,也大量见诸于原始文献,以下列举诺干:
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 *** ),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满语之谓 *** )?。这是公开的种族灭绝!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又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村庄的 *** ,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作为第三方的朝鲜史料,《李朝实录》光海君十三年五月,也记载了辽东 *** 的悲惨遭遇:
?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
第三部分:满清入后的大屠杀
1、满清官方资料和第三方资料
满清入关后,对自己大屠杀最 *** 裸的供认,就是顺治七年十二月清宣大山西总督佟养亮揭贴
?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
满清档案:顺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宣大巡按金志远题本《明清档案》第十一册,A11??20中,更是由于?城破尽屠?,只好请求释放剩下的5个?无凭究拟?的犯人。《朔州志》也承认:?城破,悉遭屠戮?。
广州大屠杀,得到中立的第三方资料证实。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在《鞑靼战纪》中记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 。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记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司徒琳著,李荣庆等译《南明史》1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远离世俗的出家人,则记载了这次大屠杀的具体规模。
《广州市宗教志》:?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广州,?死难70万人。?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70万人遇害这个数据,应该是由当年负责收尸的和尚们记载下来的,可是说是直接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至今还记录在广州大佛寺的网页上。我佛慈悲,出家人果真不打妄语。
经过满清的大规模屠杀后,?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官方档案中记载如下:
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卫周元,痛陈民苦疏,皇清凑议,卷1),河南是?满目榛荒,人丁稀少?(李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皇清凑议,卷4),湖广?弥望千里,绝无人烟?(刘余谟,垦荒兴屯疏,皇朝经世文编卷34)。
满清最高统治者参与大屠杀的铁证:
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扬州十日的大刽子手豫亲王多铎,将屠杀中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满清最高酋长。
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亲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济格等各一名。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第一九七页。)
2、各种时人笔记和地方志的记载。
昆山大屠杀,?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兵纪),?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研堂见闻杂记罚》)
南昌大屠杀,?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三伏溽炎,或旬月不得一盥拭。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所食牛豕皆沸汤微?集而已。饱食湿卧,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是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徐世溥《江变纪略》)
广州大屠杀,?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 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
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同为一区。?(《祭共冢文》王鸣雷),?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
南雄大屠杀,?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清军文书陈殿桂,《雄州店家歌》)
嘉定大屠杀,?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嘉定乙酉纪事》)
潮州大屠杀,?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常熟大屠杀,?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通记不下五千余人,而男女之被掳去者不计焉。??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海角遗编》)
扬州大屠杀,这个就不多说了。除了著名的《扬州十日记》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初,高杰兵之至扬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偎信e室沦丧者。及北警 *** ,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等资料。
各地为剃发的分散屠杀:?去秋新令: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陈确集》卷三十)
还有著名的《江阴城守纪》:
?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
前清的罪行罄竹难书??
3、清军的性暴行(扬州十日和江变记略中的常见资料,以下不列入)
顺治二年7月30日,清军至沙镇,?见者即逼索金银,索金讫,即挥刀下斩,女人或拥之行淫,讫,即掳之入舟。??遇男女,则牵颈而发其地中之藏,少或支吾,即剖腹刳肠。?(《研堂见闻杂录》)
顺治二年,清军实施扬州大屠杀后,至无锡时,?舟中俱有妇人,自扬州掠来者,装饰俱罗绮珠翠,粉白黛绿。?(《明季南略》卷4)
顺治元年(1644)4月,清兵到达盩厔县境内,生员孙文光的妻子费氏被掠去,?计无可托,因绐之曰:?我有金帛藏眢井中,幸取从之。?兵喜,与俱至井旁,氏探身窥井,即倒股而下。兵恨无金又兼失妇,遂连下巨石击之而去。?(民国《盩厔县志》卷6)
清兴安总兵抢夺妇女达100多人,?淫欲无厌?。制作长押床,裸姬妾数十人于床,?次第就押床淫之。复植木桩于地,锐其表,将众姬一一签木桩上,刀剜其阴,以线贯之为玩弄,抛其尸于江上。?(《平寇志》卷12)
清军江阴大屠杀,抗拒清军奸淫被害妇女,按照满清地方志统计为101人。(道光《江阴县志》卷20《烈女》)
清军扬州大屠杀,抗拒清军奸淫被害妇女,按照满清地方志统计为100多人。( 雍正《扬州府志》卷34 )
清军围困嘉定城时,在城外,?选美妇室女数十人,??悉去衣裙,淫蛊毒虐。?
嘉定沦陷后,清军抢掠?大家闺彦及民间妇女有美色者生虏,白昼于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妇女不胜其嬲,毙者七人。?(《嘉定屠城纪略》)
清兵在江阴的观音寺?掠妇女淫污地上,僧恶其秽,密于后屋放火。兵大怒,大杀百余人,僧尽死。?(《明季北略》卷11)
顺治二年(1645)江阴城陷时,有母子3人,?一母一子,一女十四岁。兵淫其女,哀号不忍闻?,后兵杀其子,释母,?抱女马上去?。又有一兵?挟一妇人走,后随两小儿,大可八岁,小可六岁?,兵杀二子,抱其母走。(《明季南略》卷4)
顺治二年(1645)5月9日,南京失陷时,当涂孙陶氏被清兵所掠,?缚其手,介刃于两指之间,曰:从我则完,不从则裂。陶曰:义不以身辱,速尽为惠。兵稍创其指,血流竟手。曰:从乎?曰:不从。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明史》卷303)
昆山县庠生胡泓时遇害,其妻陆氏21岁抱着三岁的儿子,欲跳井,被一清兵所执。?氏徒跣被发,解佩刀自破其面,??氏骂不绝口,至维亭挥刀剖腹而死。?(光绪六年《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36)
4、满清掠夺虐杀汉族奴隶
崇祯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军在畿辅、山东一带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余人,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军又?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清太宗实录》)
满清入关后,继续劫掠人口。 顺治二年八月辛巳日谕兵部?俘获人口,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清世祖实录》)
*** 奴隶遭受非人的虐待,大量自杀。康熙初年,?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清史稿》),由此推算,仅自杀的 *** ,在满清入关前后几十年间,就不下10万人。被虐待致死的,更不在少数。
由于满清的疯狂虐待,大量 *** 奴隶逃亡,?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清世祖实录》)
满清统治者为了制止逃往,强化其1626年颁布的《逃人法》,顺治皇帝,?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顺治六年又改为?隐匿逃人者免死,流徙?、?再行申饬,自此谕颁发之日为始,凡章奏中再有干涉逃人者,定置重罪,决不轻恕?(《清世祖实录》)
甚至投靠满清的大汉奸靖南王耿仲明,由于收留了逃亡 *** 奴隶,也被迫自杀。
5、满清迁海暴行:
康熙三年(1664)三月初六,清军大队兵船入东山,?尽驱沿海居民入内地,筑墙为界,纵军士大淫掠,杀人山积,海水殷然?(《台湾郑氏始末》)
?一时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背夫弃子,失父离妻,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台湾外志》)
福宁州,?州地以大路为界,南路以州前岭为界,松山、后港、赤俺、石坝近城亦在界外。道旁木栅,牛马不许出入。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越界数步,即行枭首?(乾隆二十七年福宁府志卷四十三)
莆田县,?着附海居民搬入离城二十里内居住,二十里外筑土墙为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武兵不时巡界。间有越界,一遇巡兵,顿时斩首??每出界巡哨只代刀,逢人必杀。??截界十余年,杀人以千记??(《清初莆变小乘》
(广东香山县)?初,(广东香山县)黄凉都民奉迁时。民多恋土。都地山深谷邃,藏匿者众,平藩左翼班际盛诱之曰点阅,抱大府即许复业。愚民信其然。际盛乃勒兵长连埔,按名令民自前营入,后营出。入即杀,无一人幸脱者。复界后,枯骨遍地,土民丛葬一埠,树碣曰木龙岁冢,木龙者,甲辰隐语也?(道光七年《香山县志》卷八)
四、对于屠杀规模的估计
笔者对明清之际,人口变迁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明代中国人口,最后的全国官方统计,为5,165。5459人,时间为明光宗泰昌元年。(明熹宗实录卷4)。
以上人口数字,当然是不完整。因为人口被大量隐瞒。通常认为,明代人口,实际上仅是官方所掌握的赋税人口。
很多人口学者(包括海外学者)认为,明代实际人口,大约在1亿到2亿(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和葛剑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尤其是人口学权威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强调:?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有1。97亿人。万历二十八年以后,总人口还可能有缓慢的增长,所以明代的人口峰值已接近二亿了。?
而有些乐观的西方学者,则估计在1600年左右,明代人口为2。3亿人,甚至还有峰值2。9亿的估计,但明显偏高了。综合来说,认定明末人口在2亿左右,已经成了人口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与明代人口相比,在官方统计上,满清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1,063。3326人(比明光宗泰昌元年减少了4000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清实录世祖卷61)。
而在满清控制全国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关后第4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1,943。2753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
诚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清初人口,在雍正朝前,同样存在严重的缺漏现象。学者们对1650年前后的中国人口,同样做出了估测,但数值差异很大,在4000万??1亿左右。
其中,1亿这个最高数字,是何柄棣根据他对1650??1700年的人口增长率估计数字平均推算的。从满清对人口统计和赋税制度加以变化后的全面人口统计看,何柄棣的估计明显偏高,而且他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在1650??1670年之间,大陆上的残酷战乱和满清的屠杀,并未停息,换句话说,这个时期的人口增加率,不可能是1650??1700年的平均水平,而应该是大大低于这个水平。
由上述情况分析,在1660年左右(满清基本控制大陆),中国人口的最高数值,不可能高于5000??8000万人。与明末公认人口相比,减少约1亿2000万到1亿5千万以上。如果考虑到新增人口,则损失总数更是巨大。
其中固然有大量死于灾荒的人口,但由于满清控制全国,所以因为迁外迁减少的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考虑了上述因素的情况下,推定有几千万甚至超过1亿人口,遭到了满清的屠杀,是有充分依据的。甚至可以说是极端保守的。
历史上的满洲人和现在的满族人是不同的,每个人也不应仅因其出身或血统而承担罪责。
激奋的心情俺也有,但种族主义并不是俺赞成的,更反对暴力。
贴这个出来是想和大家一起更全面客观的看待历史和现实。
一百年来几代国人不惜自毁自残来狠挖深批的所谓造成中国落后挨打贫困的根源?中国人的劣根性?或是?中国文化酱缸论?是否正确呢?满清屠掉一半中国人的大屠杀又怎样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未来?
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而不是争吵和漫骂。
结合现在的现实,只有我们充分地尊重人权,走上民主的道路,形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这种血的教训才不会重新出现。
?
过去做的坏事,不管是杀人还是 *** ,让谁承担责任也不可能,也没必要。把他归到种族的优劣上大可不必。 (摘自网络)
这些都是有的,不同的是“扬州十日”的元凶是满人多铎和八旗兵,嘉定三屠的罪魁却是汉人李成栋和他所率领的原南明军队,尤其是后者,其残暴较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第二次屠城时,李成栋的军队于夜间突入嘉定城,将城中还在睡梦中的百姓杀尽,而后积尸成丘,放火焚烧。
清军进入江南以后的屠杀几乎都是由前明朝的降兵降将完成的,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率兵攻破广州城,屠城半个月,根据幸存者和当时在广州的西方传教士的记述,被杀者达六十万人,与“扬州十日”不相上下。曾服务于康熙朝宫廷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其《康熙皇帝》一书中写道:“事实上,鞑靼人(指满洲人)在征服(明)帝国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是汉人互相残杀,汉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去为鞑靼人反对他们本民族而战。”这是明王朝的最大失败,也是汉人的悲剧。
在明末清初的大变局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舍生忘死、百折不回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事迹气壮山河、可歌可泣,值得后世永远称颂。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卖主求荣、臭名昭著的汉奸,他们的行为令世人唾弃。
这些大汉奸为了博取功名富贵,不仅甘当清廷的鹰犬、奴才,有些人甚至还对抗清军民大开杀戒,手上沾满同胞的鲜血。其中,“嘉定三屠”的罪魁元凶李成栋,便是典型代表。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李成栋屠戮嘉定城十万同胞,擒杀南明两帝,死后却被南明永历帝追封为王,受到极为隆重的纪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嘉定三屠”,李成栋阴狠刚戾、嗜血如命的性格暴露无遗,但却也因此得到清廷的青睐,被委以扫荡东南的重任。李成栋不负清廷重托,接连擒获被杀害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并屡屡把永历帝朱由榔逼到绝境,真可谓清廷忠实的“走狗”。等到清军占领广州后,李成栋因战功显赫晋升为广东提督。
李成栋“反正”后,对永历帝异常忠心,并亲自率军进攻信丰、南安、赣州等地,意在抵御南下清军、支援金声桓,以期扭转战局,但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接连战败。永历三年(1649年),李成栋在信丰被清军击溃,逃亡时溺死于河中,结束自己颇富争议的一生。李成栋死后,永历帝为表彰他的功绩,便追赠其为太傅,追封宁夏王。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 。
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屠杀。
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扩展资料
扬州十日历史背景
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直至扬州。
史可法收兵退保扬州。
刘泽清、刘良佑以入卫南京为名,率部南逃扬州抗清的史可法扬州抗清的史可法。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十八日,南明降将李成栋,率清兵南下包围扬州城,史可法急令各镇赴援,均无响应。
降将李遇春到城下劝降,史可法命令放箭射回。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十九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水陆各军重围。
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孤城,同时,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应,扬州告急,四月二十一日,南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歧凤欲劫史可法出降,史可法以大义叱责之,二人遂拔营降清。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试轰扬州城,形势危急,史可法用血书告急朝廷,未得回音。
南明的各镇兵马不听史可法调度,从军事上讲,孤城扬州已难有作为。
史可法知其不可而为之,决定抗战到底,一死以报国。
嘉定三屠历史背景
提到“嘉定三屠”,还需从“剃发令”说起。
对于让汉人剃头从满制,清王朝本是相当谨慎的。
弘光朝投降,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之后,曾有这样的公告: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
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
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
然而,不久之后,这项政策却发生了180度转变。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局出人意料地进展迅速,江南半壁臣服,除了东南西南,满清基本已控制了整个中原,安抚之策已达到目的;二是汉人官员的推波助澜,一些业已归顺的官员们虽换了主子,倒也不甘寂寞,或自动剃发,以示忠心不二;或上书建议,以媚上谋取赏识。
满清感觉名正言顺地推行满制的时机已成熟,疑虑之心消除。
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3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