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光绪皇帝实行百日维新,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导火索竟是

十万个历史为什么 2023-09-21 04:05:08

“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跟康有为的急功近利是分不开的,因为他的好大喜功,不仅导致变法同仁的牺牲,也使得光绪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1898年6月9日,光绪前去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的同时,正式向这位大清帝国的实际掌舵者提出了自己的变法计划,慈禧表示同意。

6月10日,光绪命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交给慈禧审查,慈禧看完后,批准。

6月12日,光绪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

变法一开始,光绪便连续颁布了二百四十多道最高指示,涉及帝国的方方面面,大小事务,变法的规模之大,决心之强,世所罕见。

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却在一百零三天之后戛然而止。同时,变法的主要负责人光绪被软禁,“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所有新政措施中,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均被废除。

这样的一个变法结果,事实上,是由康有为一手造成的。

那么,康有为是如何造成这样一个冤案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围园劫后”计划的失败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的“戊戌政变”的主流版本如下: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变法的英雄,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是变法的阻挠者,而光绪则是这场变法中的受难者。

但事实并非如此,康有为在这次变法中不应被称为英雄,而是导致这场变法失败的罪魁祸首。

1898年9月14日,也就是变法的第九十六天,这一天,康有为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围园劫后”。因为在康有为看来,变法的进度实在太慢了,虽然光绪已经下了几百道旨意,但却遭到了保守派极为强烈的反对,正儿八经被执行的政策却寥寥无几。于是,康有为在这一天酝酿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计划:兵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杀掉一切阻碍变法的大臣。

事实上,康有为的这种想法在此前就已初露端倪,他曾说过:只要有皇帝支持,再有一位手握重兵的人支持,杀掉几个一二品的大官,我们的改革就成功了。

什么是书生之见,这才是真正的书生之见,纵观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但凡变革,哪一次不是腥风血雨,如果都像康有为这样想,何谈变革。

然而,康有为不但这么说,他还真就这么做了。

1898年9月11日,康有为上奏光绪皇帝说:我们应该把袁世凯召进京,把他拉入我们的阵营。

光绪同意,立刻召袁世凯进京。

在康有为看来,要得到一个手握重兵的人支持,这个人非袁世凯莫属。当时的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手握七千新建陆军,且距离北京非常近,如果“围园劫后”计划实施,袁世凯是最佳人选。除此之外,康有为选择袁世凯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在筹办强学会的那段时间里,得到过袁世凯的赞助,袁世凯不仅自己为强学会捐赠了五百两银子,更是主动加入强学会,为强学会跑前跑后。

总体而言,康有为对袁世凯充满了期待。

但是,与“老油条”袁世凯相比,康有为在政治上显然是稚嫩了些。有时候,理念上的差别,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致命性的,而康有为也将为他的选择付出惨重的代价。

9月15日,变法第九十七天,袁世凯到达北京,下榻法华寺,准备觐见光绪皇帝。

这时候的北京城已经显得不同寻常,谣言四起,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而这次变法的主角光绪,同样也坐立不安。因为他最近一段时间改革幅度太大了、太激进了,改革期间几乎是一天下一道命令,一下子任命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四人参与新政,又在关键时刻召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进京。

光绪帝的这一连串动作,自然一下子触动了顽固派敏感的神经,他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因此,顽固派的领袖刚毅以及徐桐等人,便联合起来到慈禧跟前告了光绪一状,慈禧也觉得光绪皇帝最近步子迈的太大了,也想要敲打敲打他。因此,她把光绪叫过去狠狠地训了一顿,大意是你给我安分点,如果再跟着康有为、梁启超胡闹的话,那么这个皇帝你也就不要做了

光绪一老实孩子被慈禧这么一吓,极为惶恐,立刻写了一封密诏,命杨锐带给康有为,大意是缓和事态,让改革变得温和一些。

但光绪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不幸正是因为这封密诏开始的。因为这封密诏到了康有为手中之后,被他精心篡改了,篡改后的密诏版本部分摘录如下:

朕屡次极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可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与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 这份经康有为篡改过后的密诏,就差将造反两个字写在纸上了。所以,这份密诏必然是伪造的,光绪虽然政治才能差些,但断然也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那么,真正的密诏去了哪儿了呢?一直在杨锐的手里,因为当十年后,光绪和慈禧同时去世的时候,杨锐之子才将密诏原件交给了都察院,密诏的内容至此真相大白,光绪的原话是让康有为去上海避一避,改革的事情先缓一缓、放一放。

9月18日,变法的第一百天,康有为见到了杨锐托人带给他的光绪密诏,看完光绪的原话之后,康有为失望了,但他也不想就这么算了,为了变法成功,他决定铤而走险,于是就开始了上述的一幕,他将光绪的密诏进行了篡改,他要通过光绪的这份“密诏”,让他的“围园劫后”计划变得正大光明。

随后,康有为找到谭嗣同,让他去袁世凯下榻的法华寺,说服袁世凯起兵。与此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康有为找到了一个叫毕永年的人,告诉此人,一旦他的计划失败,就让此人带人进入颐和园捉拿慈禧

康有为表面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事实上却漏洞百出,先不说袁世凯会不会起兵,单就是第二份计划,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叫毕永年的人,可能连颐和园都没有进去过,指望他去捉拿慈禧太后,无异于天方夜谭。

巧合的是,这天晚上七点左右,御史杨崇伊在庆亲王奕匡的带领下来到了颐和园,他给慈禧上了一个五百字左右的奏折,请求慈禧撤销戊戌新政。他给慈禧的理由是这样的:康有为这帮人把大清朝搞的乌烟瘴气,等他们修理完我们这帮老臣之后,就会对太后您不利,如果再放任他们这样胡闹下去,会威胁到我们大清朝的根本。

听杨崇伊这么一说,本来就对戊戌变法不看好的慈禧再次动摇了,在她看来,一旦变法成功,他作为大清帝国的掌舵者的地位将会不保,她正是依靠这些顽固派的人来统治天下,如果这些人都被整下去的话,那么她的地位也将不保。权衡利弊之后,慈禧选择相信前者,在顽固派与维新派之间,他选择了顽固派。

随后,慈禧答应杨崇伊,第二天就从颐和园回宫,主持大局。

晚上九点左右,带着康有为使命的谭嗣同来到了袁世凯下榻的法华寺,让袁世凯举兵勤王、杀荣禄,软禁慈禧。但根据事情最后的发展情况来看,袁世凯并没有答应谭嗣同的请求。

9月19日,变法第一百零一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宫,打了维新派一个措手不及。慈禧回宫,意味着康有为的“围园劫后”计划已经彻底失败了。

慈禧回宫后,直接告诉光绪,你从明天起迁居瀛台。这时候,事情还尚有挽回的余地。

9月20日,光绪帝亲政最后一天。这一天,见势不妙的康有为逃往天津,后在英国人的帮助下逃往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逃亡生涯。

康有为这一走,只留下了一个被他坑了的孤苦伶仃的光绪皇帝,光绪的政治生涯在这一天彻底终结。

9月21日,政变当天,沉寂了三个月之久的慈禧重新临朝,发动了他一生之中的第三次政变。

这天早朝,慈禧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颁布了两道重要的命令:

一、从今以后,大清帝国的一切还是由我说了算,光绪皇帝以后说话不算数了。

二、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着革职查办,并其弟康广仁,均着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

9月29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罪名是“大逆不道,妄图劫持皇太后。”

那么,在这场政变中,是否是因为袁世凯的告密而导致政变发生的呢?事实上,袁世凯确实告密了,但他告密的时机实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后,也就是说,袁世凯的告密不是慈禧发动政变的起因,而是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

这也是为什么“戊戌六君子”在犯了妄图“劫持皇太后”这样的大罪之后,八天后才被处决的原因。因为在这八天时间内,袁世凯害怕事情暴露,自身受到牵连,于是在九月二十日回到天津后,便向荣禄坦白了所有的来龙去脉。

袁知事不谐,乃大哭失声,长跪不起,跪求荣为做主。 之后,荣禄将袁世凯的密告带到了北京,慈禧知道“围园劫后”的阴谋后,怒不可遏,下令抓捕所有参与此事者,因为政变之初慈禧并没有抓捕谭嗣同等人的命令,只是下令抓捕康有为以及其弟康广仁,所以谭嗣同他们并没有跑,当慈禧知道“围园劫后”的阴谋后,他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抓了,之后,“戊戌六君子”被残忍杀害。

至此,这场维新变法宣告彻底失败。

结语戊戌变法之所以落得这样一个结果,康有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本人仅仅是一个六品小官,光绪在政治上又缺乏历练,缺少政治经验,并无实权,而他们的对手则掌握着大清帝国的所有政治、军事力量的顽固派。在这样的环境中,康有为却天真的想要“围园劫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终的结果是他不仅连累了光绪皇帝,更连累了整个维新派。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3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