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如果关羽投靠曹操,在曹军中能排第几 看郭嘉程昱如何评价的

历史谜谈 2023-09-21 03:49:54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英雄豪杰无数,能被推崇为“x圣”的少之又少。一个是儒家之先祖,被后世推为“文圣”的孔子;另一个就是三国蜀国忠义勇将,被后世推为“武圣”的关羽。二者民间威望之高,无出其左右的。

民间拜关帝庙、关帝像成风,香港电影中经常看见帮派成员拜关帝的。那为什么“武圣”关羽如此受欢迎?首先,“武圣”肯定武艺得高强。曹魏谋士郭嘉和程昱对关羽的评价是“万人敌也!”这可是很高的评价,在此之前只有霸王项羽能得此评价。

关羽是蜀国“五虎将”之一,跟刘备闯荡多年,为蜀国立国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勇武、智勇双全是得到整个三国认可的,除了郭嘉和程昱,吴国大都督评价关羽是熊虎之将。能让对手都赞扬、崇敬的武将历史上真是没几个。

关羽是如何一步步立下武将威严的呢?关羽初为箭手,随后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后随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在白马阵前一人斩下袁绍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绍大败。历史上的名将不少,但是名将斩名将的很少,关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羽襄樊一役,围困曹军大军,连大帅曹仁都被困城中,最重要的是他还水淹七军,活擒于禁,斩杀庞德。这一战,关羽威震华夏,牵制住了曹军大部队,影响了他的进程。他的勇武真的勇冠三国,是名副其实的万人敌。

其次,关羽忠义,是他被推崇的另一大原因。关羽下邳被擒,降了曹操。曹操赐吕布赤兔马,铸青龙偃月刀,金银珠宝无数,却未能动其归蜀之心。相约如果有刘备信息,他马上离开,曹操答应他。后来,曹操实在舍不得,沿途设卡,但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他知关羽对刘备是真的忠义,便不再阻拦,成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后来,曹操兵败华容道,诸葛亮设伏,关羽拦截住了,他知道放走曹操无疑于放虎归山,但是当年不杀之恩,关羽不得不报,所以还是放走了他,此也为忠义的表现。

这么强悍的能力,有人就问关羽若投靠曹操,在曹营能排第几?曹魏将领分为两部,一个是以曹氏嫡亲夏侯氏和曹氏为主要掌权者。曹仁,荆楚地区最高军事长官;夏侯渊,关中地区最高长官,曹纯曹魏禁卫军虎豹骑首领,这是曹魏的势力根基、大权,外人动不了。

另一部分就是以魏“五子良将”为主的外姓将领,他们当中职位最高者为于禁。于禁跟随曹操多年,且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在治理军纪方面相当有一套。而他们当中以张辽最猛,张辽斩乌桓单于。关羽的能力比他们都突出,无论是勇武,还是智谋,关羽如果投靠曹操,他都是外姓将领中最高的,肯定能凭此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封魏国车骑将军,成为顶级大将一员。

历史的三国 评价下郭嘉

郭嘉在历史中的面目(转载) 一、人品 郭嘉行止不端,《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载:“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合着这位整个一“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怎么着吧,老子就是不治行检,你能奈我何?曹操和郭嘉是一丘之貉,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居然越发和他臭味相投,但是毕竟世界上还有“正义”二字,曹操也不得不欣慰于还有陈群这样的人能主持正义,否则魏国所有人要都和曹操郭嘉人品一样,早亡国了。 二、受曹操的重视度 这是郭嘉迷们津津乐道的地方,曹操说过什么“唯奉孝为能知孤意”,“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最重要的是赤壁惨败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均见《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好像很强啊,可是,先别高兴的太早。 曹操这人,可不光是夸郭嘉一人,对别人程度可丝毫不逊色啊。 对荀彧:“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这个是实质性问题,好像比空口无凭强,(以上均见《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对荀攸:“是时荀攸常为谋主”(《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仍然是实质性问题,“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教诲曹丕)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均见《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太祖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注引《魏书》) 郭嘉得到的夸奖显然没有“子房”这么强。 至于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纯粹是曹操赤壁打了败仗后的遮羞布,贾诩没劝过曹操不要轻举妄动吗?“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三国志,贾诩传》曹操明明是自己不听贾诩良言,事后竟然去赖什么没有郭嘉,岂不荒唐! 在三国志中,二荀贾诩这三个人是一传,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等等一大帮子人又是一传,并且程昱的排名还在郭嘉之前,这说明什么?在曹营中,郭嘉的地位在二荀贾诩之下,比程昱还要稍逊,所以说,什么“曹营第一谋士”实在是无稽之谈。 三、郭嘉的功绩 郭嘉究竟干了些什么?好像真的没什么。 首先是那个“十胜十败论”,这个又让郭嘉迷们念念不忘,可惜啊,我就是因为这个才觉得郭嘉怎么也比不上荀彧的。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看看吧,人家荀彧总结的多好,比起郭嘉那个前后重复车轱辘话来回转拍马屁第一出计策第二的东西是强多了。 还有,(贾诩语)“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这“十胜十败”根本不是郭嘉的专利,荀彧的全面详细,贾诩的概括简炼,郭嘉的呢?极尽诋毁袁绍捧曹操臭脚之能事,把打仗说的比儿戏还轻松,嘿,厉害啊。
郭嘉最厉害的地方大概就是算准孙策的死了,简直象耶稣一样是个预言家嘛!那么三国志的注者裴松之对此是怎么说的呢?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三国志,郭嘉传又本传称(自)嘉料孙策轻佻,必死於匹夫之手,诚为明於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三国志,郭嘉传注很显然,裴松之说的有道理,郭嘉又不是孙策肚子里的蛔虫,能猜到孙策不得好死,怎么能把什么时候死都算的那么准呢?巧合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 最奇怪的就是,郭嘉这么优秀的人,怎么官渡之战这么好的表现机会这么关键的时刻一个字也不说呢?是吃了哑药呢,还是没话可说呢?这个时候,荀攸是:“后从救刘延於白马,攸画策斩颜良。语在武纪。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於官渡。军食方尽,攸言於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荀大}锐而轻敌,击可破也。”太祖曰:“谁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馀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太祖自将攻破之,尽斩琼等。绍将张郃、高览烧攻橹降,绍遂弃军走。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荀彧是:“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五年,与绍连战。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以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淳于琼等,绍退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荀立了如此大功,贾诩程昱也各有表现,郭嘉呢?郭嘉干了些什么?莫非是陪着曹操打牌?最后郭嘉又出了个计策--劝曹操征乌丸,这个计策居然成功了,不得不说曹操的运气无人能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云:“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可见当时形势之险,郭嘉先生出的计谋要求的就是超人的运气,这也叫神算?还有,这事的主要功劳好像也不是郭嘉的而是人家田畴的,《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载:“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馀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要是田畴在这件事上没大功劳,能封亭侯??郭嘉先生自己也不过是个亭侯而已。可见郭嘉这个计策出的究竟是怎样的

曹操对军师郭嘉的评价如何

曹操对郭嘉的评价

郭嘉是曹操最宠信的一个谋士,他足智多谋,帮助曹操打赢了多场战役,被曹操誉为不可缺少的一位谋士。在郭嘉过世之后,曹操的人生从此一落千丈,再也没有赢取很大的胜利。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输之后曾经对郭嘉评价,如果郭嘉还在世,这场战役的结局不会是如此。

曹操画像

大家都知道郭嘉是当时曹操麾下的第一谋士,甚至说在三国时期也是最厉害的一位谋士。郭嘉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郭嘉的预测能力非常的强大,帮助魏国也打赢了很多次的战争。所以,曹操特别的器重郭嘉,并且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郭嘉。郭嘉这个人特别的会说场面话,每次见到曹操都会奉承曹操,这也让曹操很是高兴。

曹操对郭嘉的评价里,也曾经有多句赞美郭嘉的话语,他表示,只有郭嘉可以明白自己的意思。每次有战争的时候,有时候曹操不能决定,但是郭嘉可以帮助自己做决定。在郭嘉死之后,曹操经常追思郭嘉,并且表示,郭嘉的功劳是被人都无法超越的。

郭嘉从小聪颖过人,开始跟了袁绍,但是一直没有被重用。郭嘉在家闲赋了几年之后,被荀推荐给了曹操。从此被曹操所重用,郭嘉这人确实有勇有谋,帮助曹操多次出谋献策,赢取多场战役。虽然很多历史所说郭嘉这人品行有问题,经常欺凌百姓,其他官员告知于曹操。但是从曹操对郭嘉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曹操过于宠信郭嘉,并且很器重他,对于其他官员的话语一概不理。

郭嘉评价孙策

孙策是东汉末年孙坚的大儿子,历史上的孙策性格开朗,善于采纳其他人的意见,知人善用,并且长得非常的俊美,还有幽默感。孙策的父亲孙坚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孙策在十七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父业,并且率领了他父亲的旧部去投靠了袁术。但袁术的言而无信让孙策对他很失望,后来他就与袁术决裂了。

孙策剧照

孙策平定了江东,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孙策大开杀戒,杀了当时很多的英雄豪杰和名门世家。建安五年的时候,孙策出门去打猎,由于他骑的马是上等的宝马,速度很快,他的随从根本跟不上。正当他在肆意策马飞奔的时候,突出旁边的草丛中出现了三名刺客。刺客搭箭射向孙策,孙策在慌乱中躲避不及,中箭后不治而亡,年仅二十六。

曹操的得力部下郭嘉曾经评价过孙策,说孙策性子急躁,计谋较少,是一个普通的勇夫,日后孙策必将死于小人之手,不足为惧。孙策在死后,将他的权力交给了他的二弟孙权,为日后吴国与蜀、魏两国鼎力打下了基础。

历史上关于孙策遇刺的事情众说纷纭,根据记载,那些刺客原本是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由于许贡曾上书给汉帝,说应当将孙策召回京师,控制起来避免后患无穷,此事被孙策得知后,孙策就将许贡杀死了。许贡被杀后他的门客就隐藏在民间中伺机为许贡报仇,最后得手了。

郭嘉师傅

想必大家对于郭嘉这个名字都不陌生,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郭嘉是曹操的得意军师,曹操称他是自己的奇佐,因为在郭嘉的帮助下,曹操屡屡战胜。郭嘉具有不凡平人的战略计谋和火眼金睛的洞察能力。想必很多人心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对于郭嘉这样的传奇性的人物,郭嘉师傅是哪位呢?

郭嘉师傅剧照

其实,郭嘉对每场战争的目标和时期的把握都非常精辟,当曹操成功把袁绍和吕布以及其他几个实力相当的军阀彻底剿灭的时候,这其中的郭嘉出了不少力。可是郭嘉之所以能军事上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郭嘉背后其实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师傅,就是他的师傅在背后不断指点和教导,郭嘉才能有这么出众的谋略,后人很多时候会把郭嘉和诸葛亮相比,这个人的才华可见一斑。可是郭嘉的师傅是谁呢?其实,他就是著名的水镜先生。

其实,水镜先生这辈子最得意的门生就是郭嘉。水镜先生除了教给郭嘉做人处事的方法之外,还教给了郭嘉很多军事及兵法方面的知识。其实,郭嘉的聪明才智也有天生的因素和自己的努力,但是功不可没的是他的师傅水镜先生。郭嘉通过自己打战的经验总结出来一些心得,使他完成了对后人影响深刻的作品《十胜十败》,这其中其实有很多水镜先生的功劳。所以说,只有像水镜先生这样德才兼备的师傅,才能教出一个像郭嘉这样才华横溢,处事谦卑的学生。

历史上的郭嘉

郭嘉是一个东 *** ,他是一个谋士,原本他是在袁绍手下工作,后来转去投靠曹操。在历史上郭嘉是一个出色的谋士,他在追随袁绍的时候发现袁绍难成大业,所以才转去投靠曹操。郭嘉足智多谋,才华横溢,曹操对其极为赞赏也极为信任。但天妒英才,郭嘉的英年早逝导致他没能被人们铭记。

郭嘉剧照

郭嘉在他的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它在与长者的交谈中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郭嘉对朋友十分真诚,只与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结交朋友。他在朋友的鼓励下前去投奔到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袁绍帐下,但不久后他就发现袁绍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于是他毅然在袁绍十分风光的时候选择了离开他的阵营。

郭嘉在家赋闲了六年,六年之后他经朋友的介绍被曹操招揽到自己的账中,忠心为曹操效力,在曹操帐中他屡建奇功,更是帮助曹操擒杀了吕布。200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后大败袁绍。郭嘉作为三国时期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本能在历史的天空里发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天妒英才。

在郭嘉为曹操献计平定北方后,在从柳州回去的路途中患病去世了。曹操的谋士有很多,但是他最为器重的就是郭嘉,曹操与郭嘉就像朋友一样,虽然曹操比郭嘉大了二十多岁,但郭嘉对曹操的志向了如指掌。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但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两擅长的领域有不同。

郭嘉剧照

郭嘉对于军事是十分擅长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业达到了巅峰时期,成长迅速。其官渡之战死后,曹操的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一统天下,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确实比不上郭嘉,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自己比不上郭嘉。但是其外交和治国方面的才华确实很厉害。易中天老师也说过在三国中只有诸葛亮的城府才是真正的城府,比如司马徽的评价说,凤雏卧龙只要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凡品,他的才华已世人皆知。

对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很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也无从证实,都是大家的一些猜想罢了,其实不用纠结这个问题。这两人都是当时的人才,郭嘉有鬼才之称,诸葛亮有卧龙的称号。他两各有千秋,如果非要选的话我还是觉得郭嘉略胜一筹,毕竟他是曹操都言听计从的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3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