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连载8)

探秘桂北 2023-09-21 03:36:10

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蒋咸喜 文摄 唐国辉

《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共29期,本平台已连载发布了7期,本期是第8期。

前7期介绍了上古史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自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零陵”作为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在夏代以前就出现在广西全州。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纪念舜帝崩葬于全州九疑山,先后在舜帝葬地全州设置了零陵县和零陵郡。古籍《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的方位是在湘水源(湘江源)西北的全州和赤水(夫夷水的古称)东面的全州,我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定论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

………………………………………………………………………

本期第8期推出:从秦置五岭之戍“九疑之塞”,可知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广西全州而不在湖南宁远

《淮南子》有两处关于九疑山的记载,一是《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始皇派兵南下平百越对岭南用兵的情况:“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二是《淮南子·原道训》对九疑山之南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的记载:“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

从上述记载的秦始皇“一军守九疑之塞”和“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史料中,可以得到九疑山位置所在的以下历史信息:

一是“九疑之塞”能够驻军十万,那这个九疑山所在的要塞是有交通要道通过的,可谓是通衢大道。

二是“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这说的是秦始皇在征服岭南时,见秦军运输线太长,接济不上,于是下令由监御史史禄开凿灵渠,驻扎在九疑山要塞上的秦兵“三年不解甲弛弩”把守要塞,参与在今兴安县境内的灵渠开凿。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大军顺漓江、桂江而下。

三是“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说明了九疑山以南的民众,从事陆地的活少而从事水中的活多,所以这里的民众剪发文身,模仿鱼龙形象;同样只围短裙不着长裤,以便于涉水游渡,着短袖衫或卷起袖子,以方便撑船,这些是由水上生活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以上历史信息,可否判断九疑山是在广西全州呢?

在全州到兴安灵渠之间有湘桂走廊,是中原通向岭南的最好通道。郦道元就考证了今广西兴安到全州的越城岭湘漓走廊是秦置五岭之戍的“守九疑之塞”:“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故治在今广西区兴安县溶江;一说在桂林市区)阳海山,即阳朔山也。应劭(注:东汉学者)曰:湘出零山,盖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陵(注:今广西全州)之南部也。魏咸熙二年,孙皓之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罗君章《湘中记》(注:亦说为《湘川记》)曰:湘水之出于阳朔,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东北过零陵县东,越城峤水,南出越城之峤,峤即五岭之西岭也。秦置五岭之戍,是其一焉。”(《水经注》卷三十八)

秦军为向前方转运粮饷,当时是“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秦军征集大量军民在湘漓走廊上的湘江与漓江之间开凿灵渠,而作为粮道使用,这肯定需要重军把守,也就是说,“一军守九疑之塞”的九疑之塞就是位于越城岭下的湘漓走廊之上,这条湘漓走廊要塞从全州的北部黄沙河、庙头到南部兴安灵渠长达90公里,足可驻扎十万秦军。据专家考证,今全州凤凰镇建安司附近的左家坪、咸水镇梅子坳等地有古墓群,均为秦汉时期中原军队在此战死的将士。

秦始皇令史禄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后,秦军就可从湘江经灵渠,进入到了漓江、桂江,即到达九疑山之南,这一带天气炎热,民众从事陆地的活少而从事水中的活多,他们的穿戴“短绻不绔”“短袂攘卷”,便于船上生活。这与《淮南子·原道训》所描述“九疑之南”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完全一样。

湘漓走廊上的越城岭在湘江以西,全州境内的越城岭又处湘江源的西北,这与《山海经》记载的舜帝葬地方位:“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九疑山,舜之所葬”即湘水发源于舜帝葬地东南方的一个地方,也就是说舜帝葬地在湘江源的西北山岭中的九疑山的描述是完全吻合。

那么湖南宁远县九嶷山可能是舜帝葬地吗?九嶷山之南是萌诸岭,那里绵延数百里都是大山,民众生活不可能是“陆事寡而水事众”。郦道元《水经注》称宁远县九嶷山“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这一描写与秦军“守九疑之塞”的交通要道完全不同,也与“九疑之南”的当地人“短绻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的船家生活完全不同。再则,从潇水到贺江的潇贺古道是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才开凿的,当时叫做新道,也就是讲,在这条新道开凿前,即使有路,也是民间小路,是没有可通行十万大军的大道的。还有,即使秦军要守住这一条小路,也不需要十万大军,就算确派十万之众守这一小路,那曾经驻军十万的“九疑之塞”又在宁远县九嶷山的哪个位置呢?

由此可见,秦置五岭之戍的九疑山不应该在湖南宁远县的九嶷山,而在湘江以西的今广西全州的西北山岭。进而说明湖南宁远县九嶷山不应该是舜帝的真身葬地,舜帝的真身葬地应该是在全州的西北山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2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