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气数已尽呢?我认为君臣上下,不同心不同德,那就是气数已尽。
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入了宫中,南明朝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谁也没想到清军来得如此快,而且手段极其惨烈。原本朱由崧对长江天堑还有点想法,可是清军眨眼之间就已经渡江了,镇守江边的明朝水师全军覆没。眼看着清军即将打进南京城,朱由崧该何去何从?
朱由崧和首辅大臣马士英相约,凌晨逃离南京城。
在大批汉奸的帮助下,清军的人马饮马长江,声势如虹。眨眼之间就要打到南京城下了,值此生死关头,朱由崧将马士英拉过来开了一个小规模的会议。
参与这次会议的只有内阁首辅马士英以及朱由崧所信任的几个宦官,他们商议于当天凌晨逃出南京城,到浙江避难。
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毕竟南明王朝眼看着就要败亡了,现在退守浙江还有一线生机。可是问题是这次会议的内容他们压根就没打算告诉任何人,这天夜里皇帝带着内阁首辅马士英还有太后和宦官们,就匆匆逃出去了。
第二天早上城里的大臣还打算上朝商议该怎么办呢,发现皇帝没了!不仅皇帝没了,管事儿的内阁首辅也没了!整个南京城乱成了一团,不过大致分为两大派系。
南京城中分为两派,一派宣布降清,一派搬出了牢狱之中的朱三太子。
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跑路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东林党的那些大臣们自认为自己算比较卑鄙了,没想到朱由崧和马士英还要卑鄙。
所以以东林党作为代表的一帮文官集团,宣布投降满清政府。这也是他们认为唯一的办法了,弘光帝朱由崧就像过家家一样,把整个南明朝廷给抛弃了,即使再去找到他,又能怎么样呢?反正汉奸已经够多了,真的不多他们这几个。
但是还有一帮人却有不同的想法,那就是普通民众。这帮人认为既然朱由崧跑了,那原来自称自己是崇祯朱三太子的那个人,就完全可以登基做皇帝了。所以这帮人冲入了死牢,将所谓的朱三太子找了出来,宣布立他为皇帝。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成不了气候,可也能看得出,当时的百姓还是心向大明的。
没几天功夫,多铎的大军就已经进入了南京城。他们将朱三太子的那些人马驱散以后,正式接受了南明政府的投降。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算,南明就已经灭亡了。
弘光皇帝独自逃往黄得功处,马士英却带着太后直奔杭州而来。
原先大家伙儿都是商量好了一起出城逃难的,弘光帝为此特意吩咐马士英的儿子马銮带上八千名士卒沿途护驾。可是走到溧水的时候,皇帝的大驾居然遭到了当地士兵的抢劫。混乱之中,弘光帝在马銮的保护下,直奔黄得功处避难。
而马士英在混乱中则带着邹太后朝着杭州进发,这个时候的马士英和周太后并没有多少人马保护,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弘光帝抛弃了马士英和周太后。
这件事在混乱之中是很难分辨清楚的,结果是皇帝和太后失散了。杭州虽然距离清军比较远,但是没什么士兵保护他们。反倒是弘光帝去的黄得功处,倒是有三四万人马镇守在芜湖。在弘光帝看来,这是他唯一的屏障。复国大事,他已经不敢去想,现在能够活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部下投降满清,黄得功战死沙场,朱由崧被抓到了清军大营。
黄得功本身还没收到南京吃惊的消息,所以皇帝突然跑过来让他大吃一惊。这个时候弘光帝跑出来,那就等于是放弃了南明政权。如果当时能够坚守南京,吩咐天下兵马勤王的话,南明还有一线生机,可是现在连皇帝都跑了,南明压根就没有希望了。
看到朱由崧狼狈的样子,黄得功尽管有些瞧不起他,但是还是决定忠心到底。他是一个忠心的大将,可是他手下的部将们却未必都忠心。
多铎得知弘光帝逃亡芜湖以后,立刻率领大军前来讨要朱由崧。其中带头的部队就是刚刚投降的刘良佐大军。刘良佐是四镇军阀之一,他的投降为以后南明若干投降的军阀起到了一个典范作用。
在刘良佐的诱惑之下,黄得功的部下田雄和马得功决定投降满清。所以当黄得功出战满清大军的时候,没想到背后的自己人朝他放来了暗箭,结果黄得功喉管中箭,黄得功无奈之下只好自刎。
黄得功死后,朱由崧失去了最大的屏障。在同一天,弘光帝被汉奸田雄抓了送到了清军大营。没多久就被处死了,宣告了南明弘光政权的灭亡。
总结:马士英和朱由崧事先难道没有商量好逃到哪儿吗?
这件事其实是有本身的疑点的,因为马士英和朱由崧是当天夜里一起逃出来的,事先是商量过逃亡的事情的,所以他们没有理由不商量好逃亡的路线吧?
朱由崧一股脑地带着人马逃到了兵强马壮的黄得功处,而马士英却只带着太后和家眷逃到了无兵把守的杭州城。
所以我认为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朱由崧逃跑的时候,压根就没打算带上马士英。他或许发现马士英本人的无能,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黄得功了。
朱由崧决定将朝中大权都交给黄得功,可是如果带上马士英的话,那黄得功还得听马士英的话。朱由崧应该察觉南明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党争的原因,所以这一次的逃亡他选择孤注一掷,希望能够得到黄得功的支持。
结果马士英发觉后,也已经无可奈何,到了杭州以后,当地的官员都要见皇上,马士英只能告诉他们弘光帝御驾亲征去了,马上就能凯旋。这种骗人的把戏是瞒不了多久的了,因为没两天时间,弘光帝遇害的消息就传到了杭州。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纵观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我个人认为崇祯是一个正面的皇帝。他虽然没能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但好在也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让大明王朝又苦苦支撑了十几年。可能他的运气差点,他在位期间,可以说是明朝自然灾害最多的时候,加上内忧外患,最终不能够将大明这家公司开下去,也纯属正常的情况。
我之所以认为崇祯是正面的形象,都是因为他做了下面这些事:
一、铲除阉党魏忠贤魏忠贤是明朝势力最为庞大的太监,当时皇帝称呼自己为万岁,而魏忠贤就敢称呼自己为九千岁,而且还为自己修建了生祠。魏忠贤在这期间,可以说是把持着整个朝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在朝堂之上,魏忠贤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他却也成为了民间老百姓最为痛恨的一个人。
所以崇祯在上台之后,便迅速地清除了魏忠贤的势力,并且将魏忠贤处死。这个过程崇祯确实为国为民除去了一个大害;但却也因此失去了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助手。
二、崇祯自身节衣缩食崇祯从自己堂兄手中接过的大明江山,已经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但崇祯也不想让大明的基业,就此断送在自己的手中,这样自己也无颜去见列祖列宗。于是便效仿明太祖朱元璋的工作狂模式,不仅自己勤勉与朝堂之上;就连自己和家人也开始带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据说崇祯的皇后,还会自己缝制衣服,而且崇祯和皇后的衣服上,还打有补丁。这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着实少见,可惜他的勤勉,并未能挽救这个没落的帝国。
所以综合上面的情况看来,我个人觉得崇祯还是一个正面的形象,相比明朝中期那些不靠谱的皇帝,崇祯已经做的很好了。最后在城破时候,还能践行?天子守国门?的誓言,这更说明他是一位好的皇帝。
1、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为陈氏。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2、明惠帝朱允_,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一直是个迷:建文帝继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吹过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对当时的政治实行改革,实行惠民政策,重视农桑。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软弱,也最终在削藩的斗争中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对此,也成为后世史学家们猜测争论的话题。
3、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4、明朝第四个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5、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号。明宣宗又称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为宣德炉。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6、明朝第六位皇帝:明朝皇帝朱祁镇生平简介,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11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_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八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死后葬于十三陵之裕陵。
7、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皇帝简介,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英宗放回后被其冷落对待,这是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宪宗时尊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藩王的墓地。南明时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8、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宪宗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9、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明武宗朱厚照的荒唐一生。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孝宗嫡长子,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共16年。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10、明朝第十位皇帝:明世宗,年号嘉靖。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孝宗的孙子。由于武宗荒淫,没有留下子嗣,孝宗则是单传,只有武宗一个孩子,因此,孝宗一脉到了武宗驾崩也就断了香火,皇位继承人就要从最近支的皇族中选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兴王朱佑沅被确定为最近支的皇室,当时兴王已经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儿子朱厚骢来继承皇位,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11、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岁登基,是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_(公元1537年-1572年),明世宗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不得父皇宠爱。登基后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不理朝政。朱载_在位6年,病崩,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
12、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_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3、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朝皇帝朱常洛年号及简介,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14、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少少文化,好木技。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16岁即位,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后因意外落水成病,1627年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_皇帝,葬十三陵之德陵。
15、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亡国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已处于朝不保夕的地步。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5岁,在位17年。庙号思宗,后改毅宗、怀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