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拥有一个庞大的后宫,子女多达27位,这让他在晚年时,面临着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根据《爱新觉罗宗谱》显示,乾隆皇帝一共生育了17位皇子。由于乾隆皇帝身体健康,活到了88岁高龄,大部分皇子早已夭折或者病逝。到1773年时,乾隆皇帝身边还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位皇子。他们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虽然比不上康熙皇帝的“九子夺嫡”那样壮观,但也称得上“七七星耀月”。
如何在7位皇子里面选择皇位继承人呢?乾隆皇帝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看出身。“子以母为贵”,如果母亲的身份高贵,皇子就获得了加成;如果母亲的地位卑微,皇子就只能往后靠。
这种做法,实在上是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当初,乾隆皇帝一门心思希望立皇后生育的皇子为皇位继承人,先后将富察皇后生育的两个儿子永琏、永琮秘密立储。可惜,永琏、永琮早夭,不久富察皇后又病逝,让乾隆皇帝失去了立嫡子的机会。
在剩余的皇子里面,只有皇十二子永璂生母的身份最为高贵,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位皇后那拉氏。可是,乾隆皇帝并不喜欢那拉氏,对她极为冷淡,在她死去时仅以皇贵妃的身份礼葬,堪称“不废而废”。在这种情况下,永璂绝无可能被立为皇位继承人。
经过反复选择、权衡,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成为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候选人。
永瑆的生母是皇贵妃金佳氏,永琰的生母是皇贵妃魏佳氏(电视剧《延禧攻略》的女主角魏璎珞)。他们生母的身份都一样,而且都很受乾隆皇帝宠爱,在这一点上他们打成了平手。
接下来就要比个人的资质了。在这一点上,永瑆明显好于永琰。
永瑆从小就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娴习诗书,特别擅长书法。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一位书法高手,水平还不低。他非常欣赏永瑆的说法作品,经常去他府第观摩。《清史稿》记载:“(永瑆)幼工书,高宗爱之,每幸其府第。”
乾隆皇帝对永瑆宠爱有加。永瑆14岁时,乾隆皇帝为他选择了一门婚事,即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傅恒的女儿富察氏。傅恒是朝廷重臣,又是乾隆皇帝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的弟弟。这门婚事,堪称亲上加亲。
相比较而言,永琰忠厚老实、资质平庸,在诸位皇子里面不显山不露水。乾隆皇帝对皇位继承人的要求很高,照说应该会选择永瑆。
然而,永瑆“成也聪明,败也聪明”。他没有将这种聪明用在正道上,而是过早地使用在权谋上。《啸亭杂录》记载,永瑆“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驭人”。永瑆对下属过于严厉,“持家苛虐,护卫多以非罪斥革”。永瑆在生活中过于吝啬,“日用菲薄,库积银八十万,莫肯挥霍,一任其子孙盗窃”。凡此种种,都让乾隆皇帝感到不爽。如果这样的人当了皇帝,一定不会是黎民百姓的福分。
反观永琰,虽然资质平庸,但好在身上没有明显的弱点,为人宽厚,大家都能与他友好相处。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就算称不上英明神武,也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守住江山,当一名守成之君。
1773年,年满62岁的乾隆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秘密立永琰为皇位继承人。当年冬至这一天,乾隆皇帝在南郊天坛举行祀天大典时,将秘密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位继承人的决定祷告上天。祷词里提到:“如所立皇十五子永琰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上天潜夺其算,令其短命而终。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惟愿为天下得人,以继祖宗亿万年无疆之绪。”
这段祷词耐人寻味。乾隆皇帝说,如果永琰能够担当大任,就请上天保佑他完成事业。如果他不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也要请上天悄悄终结他的性命,免得他贻误祖宗传下来的大好江山。
一般来说,父辈总是期望后辈能够无病无灾过一生,乾隆皇帝却不惜以自己儿子性命来发誓赌咒,这说明,他对永琰继承皇位后的状态一点信心都没有。
历朝历代的皇权交接,都是一项重大事件,不仅关乎到朝廷的稳定,也影响着政局的走势。这个问题一旦有所差池,势必就是一场血雨腥风。千百年来,虽有嫡长子继承制,但总不乏别有用心之人,比如朱棣,能力强、功劳大,不服正统的建文帝,通过一场?靖难之役?霸王硬上弓。
中原王朝尚且如此棘手,游牧民族的皇权更迭更加混乱,元朝就是例子,皇位的延续性经常中断。带有游牧民族基因的清朝,在皇(汗)权继承方面,同样磕磕绊绊。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通过推举制,坐上头把交椅,说到底还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带有典型的达尔文主义;
皇太极去世后,再次出现权力真空,几位大佬争执不下,只好妥协,让顺治捡了个便宜;
顺治传位康熙,也不安定,连后宫和外国人也牵扯进来,最后皇权还被四大臣代理。要不是康熙有个人手腕,绊倒了鳌拜,皇权还不知会花落谁家;
康熙的传位问题,最具传奇色彩,先是立胤礽为太子,结果大失所望给废了。然后,几位阿哥争得轰轰烈烈,最后雍正虽得手,但同室操戈的残酷性还是让人心有余悸;
雍正传位乾隆,采用了秘密的接班方式,皇位交接才基本稳定,接班人员也完全由帝王决定。乾隆在位六十年,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接班问题。最开始,他立嫡子,但嫡皇子不幸夭折。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乾隆都在观察中。到了晚年,乾隆没有嫡子,面对的选择都是庶子,主要是永琰和永瑆。那为何得天命的是永琰,失天命的是永瑆呢?
永瑆是乾隆的十一皇子,很有才华,算得上一位才子。他能吟诗作赋,喜欢书法,平时跟汉人文人相互切磋,与铁保、翁方纲、刘墉并称四大家。但他有个缺陷,受汉文化影响过大,弓马骑射水平有所欠缺。清朝皇室,对皇子的要求是文武双全。乾隆这个人,本就自视甚高,对子孙的要求也比较严,而且比较反对满人严重汉化,一旦皇子有个明显的缺点就会被他指责。
此外,作为帝王,乾隆需要的是有政治才干的人治国,而不是醉心文艺的才子。历史上,搞文艺的帝王,比如李后主、宋徽宗等人,只会误国误天下。因此,永瑆的?才艺?,在乾隆眼里就成了不务正业。
永琰是十五皇子,生母是魏佳氏,也就是《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原型。魏佳氏出身并不高贵,是内务府包衣,但乾隆对她异常喜爱,短短十年就为乾隆生了六位子女。生母受宠爱,作为子女的永琰肯定也能沾光。此外,从目前留下的画像来看,永琰中等身材,高矮适中,不胖不瘦,皮肤白皙,五官端正,是一位标准的帅哥,也是清代帝王中最上相的一位。乾隆用人有个特点,明里暗里都会有点以貌取人,永琰的这些特点也是其加分项。
要说才能,永琰也称不上优秀,但他有一个过人之处,?以勤学而闻名?。也就是典型的学霸,经常挑灯夜战,还手不释卷。而且他品格端方,生活简朴,待人宽厚平和。朝野上下,很有有关于永琰的负面新闻。连出使大清的朝鲜使者,也对永琰赞不绝口:
?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皇子见存四人??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李朝实录》?
和其他皇子相比,永琰的缺点最少,所以,乾隆选择了他。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乾隆亲笔手书,写下密旨,立十三岁的永琰为储君。当然,立了没对外公开,也不代表永琰可以高枕无忧,乾隆还在会多方观察。
经过二十二年的观察,父子关系相处比较融洽,乾隆既挑不出永琰多大毛病,也看不出其他皇子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通过了观察期,提前解密遗诏,并将皇位禅让于永琰。
永琰是一位四平八稳的皇子,做皇帝后也没有很大建树,称不上优秀,只能算中规中矩。在选择范围有限的情况下,乾隆传位永琰,无异于短中取长。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清朝历史上的第5位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继承人,然而对比乾隆皇帝、雍正皇帝、康熙皇帝,嘉庆皇帝显得资质平平,他最大的特点也许就是平庸,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选择这样的继承人呢?
在嘉庆皇帝之前,乾隆皇帝先后选中了2个继承人,不过这两位被选中的皇子都死了。第一位是孝纯贤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永琏,因清朝没有立过嫡长子为太子,乾隆便选了将永琏做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虽已不公开立储君,但永琏实际上就是储君,但永琏在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伤心的乾隆按皇太子的规格将永琏下葬。
之后孝纯贤皇后又生了七皇子永琮,永琮也就是嫡长子,乾隆再一次选中了这个新的嫡长子,但是永琮在2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乾隆觉得自己过于着急要立嫡长子为储君,心里十分自责,便推迟了立储君的时间,而且也不再固执于立嫡长子为继承人。
失去了2个儿子之后乾隆本来就很伤心,不久之后孝纯贤皇后也去世了,乾隆与孝纯贤皇后的感情深厚,她的去世无疑雪上加霜。这时候乾隆认为大皇子永琮和三皇子永璋对于孝纯贤皇后的死表现得不够哀伤,对他们十分的不满,斥他们昏庸不可继承大统。
永琮、永璋这两位皇子受到乾隆皇帝斥责之后心中充满恐惧、忧郁,惴惴不安的两人先后离世。乾隆又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不过也是于事无补。
此时皇五子永琪已是最佳的人选,他文武双全,品行端正,乾隆有意地培养他,更立他为荣亲王,可惜的是,永琪也英年早逝。
乾隆皇帝一共有17个皇子 ,英年早逝就有很多个,还有2个过继给了宗室,等到他不得不立储的时候,可供选择的皇子其实只有几个。
皇子十二子永璂为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乾隆与皇后交恶,永璂自然也不在乾隆考虑范围之内。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七子永璘两人都办不成大事,整天惹事生非,品行不端,乾隆心生厌恶也没把他们放在考虑范围之内。
乾隆最后考虑的两个人分别是:皇十一子永瑆与皇十五子永琰。
永瑆聪明多才,做事也颇有主见,但是做人不够大气。而永琰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特点,平庸,他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但是他也没有可以让人指责的过失。平庸老实的永琰比起聪慧的永瑆,自然是前者更听乾隆的话。综合下来,乾隆皇帝将帝位传给了永琰。
所以说乾隆皇帝将皇位传给嘉庆皇帝其实是在无奈之下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1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