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做为华夏大地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皇帝,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第一次实现了华夏统一,为中华民族的版图奠定了基础;他废除分封制度,以郡县制取代,奠定了规范的行政管理基础;要求同书同文,车同轨并且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总之,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秦始皇的丰功伟绩:那就是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他率先使用了领先其他文明上千年的管理思想。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把秦始皇称为千古一帝,那什么乾隆康熙都得靠边站。可是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虽然秦始皇的功绩被人们认可,但是我们好像听到更多的,是他的负面新闻。
比如贪图享乐,劳民伤财,焚书坑儒。这些行为,显得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昏君。那问题来了:秦始皇真的有后人记载的那么昏庸吗?
有这种思想的人,我认为完全可以这样想一下:如果他真的是一个贪图享乐的皇帝,你觉得他能有这种伟业?好好当个小诸侯贪图享乐他不香吗?我们来看看秦始皇究竟背负着哪些被人误会的“骂名”。
贪图享乐,劳民伤财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因为“秦始皇建了阿房宫”。根据民间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每消灭一个国家就会在阿房宫附近建起一座该国家都城的宫殿。
阿房宫和秦长城、秦直道、秦皇陵并称为“秦始皇四大工程”。再说阿房宫之前,我们还是要说一下秦朝的观念。
秦始皇的观念是外扩观念,热衷于追求极致。比如至高无上的地位,极致的版图面积,和庞大奢侈的宫殿等等。
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秦始皇要到处打仗了,为了扩充边域呀!也能知道为什么秦皇陵和长城都那么雄伟了,就是因为“太大了”。他们不惜动用大量劳动力来把标志性建筑塑造出非常宏伟的风格。
那么根据秦始皇这个价值观,我们好像也可以接受“阿房宫”存在的这件事了,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怎么看都是秦始皇的风格。
而且还有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录,听起来,秦始皇建阿房宫的事就更板上钉钉了。然而最新的考古证据表明:阿房宫真的只是一座普通的宗庙建筑而已,根本没有娱乐功能。
而且,阿房宫还是一座未完工的工程。
民间记录里的“项羽火烧阿房宫”也根本没有实际性证据,因为专家在调查阿房宫地址时,并没有发现火烧迹象。这个说法的由来是因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根本没有提到阿房宫,所谓的项羽火烧阿房宫只是后人自己添油加醋的想象。目前我们发现的阿房宫遗址,还在地基阶段,根本没什么大型建筑。可见秦始皇最终并没有开始建造阿房宫。那关于秦始皇在阿房宫肉林酒池的传闻,更是空穴来风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了吗?除了建造阿房宫,另一个让大家诟病的事情是“焚书”事件。“焚书”和“坑儒”,也是被儒家弟子们拿来吐槽秦始皇的最主要的事。
然而事实也并非如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发布的指令是“封锁书籍”。只留下医学和秦史相关的书。这些被封存的书是保留在宫殿内的。
后人指责秦始皇烧书,是连着“坑儒”这件事一块甩给秦始皇的黑锅。秦始皇上位后,和其他所有皇帝一样都追求“长生不老”,在那个封建迷信,方术横行的年代,召集了大量民间术士去为自己练就长生不老药。
这其中有一名术士叫做【徐福】,花费了秦始皇大量经费但是最后也没给秦始皇炼出来丹药。秦始皇这时候才意识到上当了,于是下令要除掉这些封建迷信的方术。
把所有歪门邪道的书都烧了,然后把方术士也集中活埋了。所谓的“焚书”指的是烧掉了那些没有意义的欺诈性质的书籍,“坑儒”指的是活埋那些招摇撞骗的方术师们。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因为当时正在统一文字,封存起来部分书籍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在刚刚稳住局势的秦朝,消除方术,避免百姓被蛊惑也有利于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本来秦始皇是保存着这些书籍的,后来是项羽把这些书烧了。后人又把焚书这个锅甩给了秦始皇,而且把“坑儒”解释成了打压儒家弟子。
项羽灭掉秦军后,把秦始皇典藏的历史书籍全部烧毁了。说来也奇怪,其实项羽做的事,才更值得被吐槽,偏偏后人就抓着秦始皇不放。
秦朝时期的很多历史典籍,都已经永远消失了。留存下来的大都是建筑遗迹,关于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秦朝到底经历了什么,秦始皇到底是不是葬在了兵马俑底下这件事我们都不能下定论!
如果你还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昏庸,劳民伤财的暴君,那请思考一下:他如果昏庸的话,怎么可能被世世代代铭记?
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首先使用商鞅变法让国家强大,在使用远交近攻的手段将六国逐个击破,最终才得以统一六国。
西周灭亡后,中国历史在春秋五霸之后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这样一来,西部的秦国就占了上风。秦始皇,又名嬴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他在公元前246年继承了王位,在公元前237年,22岁开始统治。军事上,他制定了正确的“分裂、分裂”战略。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秦王嬴政发动了一场统一战争。
秦始皇首先消灭了周朝,并把汉朝的贵族和皇室都派到了咸阳。韩国是六国中最弱的国家,又与秦国联系在一起。它的崩溃为秦军入侵古关提供了条件。
公元前225年,秦国的将军王官征服了梁国,魏国灭亡。韩、赵、魏原是一个国家,即晋。晋国原本是春秋时期最弱的国家。不幸的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被分为三个:韩、赵、魏。他们互相猜疑,最终被秦国一个个打败。
在秦国小公面前,秦国很弱小。在历史上,它虽然太大(秦穆公帮助晋文公登基,成为春秋时期的五个统治者之一),但大部分时间都很弱小(类似于燕国,略强于韩)。它因人才匮乏、文化落后而受到东方诸侯的鄙视。
秦孝公是秦朝的大宗师,谥号“孝”,在先秦时期,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秦孝公征召东方的魏阳(商鞅,因变法成功,封“商鞅”)进行大改。鞅法家思想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改革者,鞅政治改革是最重要的两个点“到”和“战争”,粮食生产和战争可以计算信贷,落后的奴隶制度的废除,根据信用的大小,所有平民有机会获得冠军,由于秦国人热心。
战争十分激烈,所谓的“秦瑞士”,留在后方务农,以供养军队。在农业时代,战争主要依靠“人”和“粮”。把这两件事做好,秦国的国力和战斗力终于爆发了,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国。
如果了解秦国的发展史,就不会说出这种话了,周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秦国的缘故,?哪怕历史上没有秦始皇嬴政,秦国也一样会统一六国。秦始皇登基之后,其他的国家已经被秦国前几代秦王折腾的不像个样子了,为秦始皇铺好了路。
秦国先祖本来是个小部落,地处西戎地区,帮助商朝镇守边关,到了周朝时期,秦非子因为给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封了王,成为附属国,也就是当时的汉中地区。但当时该地区并非无主之物,虽然名义上是周朝的国土,但实际上经常受到西戎的侵略,第一代秦王什么都没干,整天就研究着如何与西戎干仗了。因为汉中地区距离中原地区较远,远离其他诸侯国和周天子,当时没有人重视秦国,算是偏居一隅。
经过几代秦王的努力,秦襄公于公元770年被周平王封为诸侯,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而这个过程整整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公元前905~公元前770年)。等到秦穆公时代,西戎已经被秦国打的害怕了,几乎占领所有的汉中地区,但并未向中原地区扩张,而是往我国西南方向发展(公元前316年),也就是现在的云贵、四川等地。此时,秦国位列春秋五霸,之后进入衰落期。
等到了秦孝公时期,秦国出了个牛人叫商鞅,在他的指导下,秦国开始富国强兵,慢慢的让秦国逐渐壮大;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登基,他在位期间一举灭占领巴、蜀、苴等国和地区。之后又持续的与魏国、晋国交战,还联合韩国、魏国攻打国齐国和楚国等。此时秦国国力还算强盛,有了入主中原的想法。当时秦国入主中原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全国。
之后经过往后几代秦王的努力,秦国逐渐蚕食中原地区的国家,顺手灭掉了周朝,等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的国力已经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抗衡了,本来楚国是有资格与秦国争夺天下的,但因为低估了秦国的实力,且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最终被秦始皇统一了中原。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不能算作是他自己的功劳,与秦始皇上几代秦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0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