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他被杀时年仅13岁,让日军全军覆没,发小为他守墓58年

洞察军事 2023-09-21 01:43:31

导语: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涌现了不少历史人物、英雄,他们通过文字跃然纸上……我们忘不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我们忘不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我们忘不了三国赤壁,魏蜀吴三分天下;我们忘不了唐诗宋词的中国盛世……现在让我跟着文章回到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我国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侵华日军非常残暴,对各地实施杀光、烧光、抢光政策。为了抵抗日军,我华夏儿女中诞生了不少英勇抵抗日军的英雄,由于年代和条件原因,很多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没能留下,非常遗憾。但是,他们当时的牺牲永远留在了他们所保护的人的心里,可能再也没有人能听到他们的故事,但是他们是真真真正正地存在着,存在于广大国人心中,存在于精神之中,成为中国的脊梁,国家永远不忘!人们永远不忘!精神永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年仅13岁的小英雄,可能这个年纪,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可在那个全民抗战的年代,上到六十岁老太太,下到八九岁的小孩,早就开始了保卫国家,甚至付出了生命。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深记于他们的牺牲,甚至为此守墓多年!英雄难忘,难忘英雄!

可能很多同学已经猜出了,是的,他就是我们小学课本里的小英雄----王二小。他真名闫富华,因为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称为王二小。和大多数当时的小孩一样,他的家境也不是很好,但这丝毫不影响想为中国抗日贡献的心。

连年战争,良田荒废,自然灾害频频,底层人们过得相当苦。只能吃野菜、啃树皮,甚至煮皮带吃……和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家里好的都给了孩子,王二小的妈妈和哥哥什么都给王二小,造成自身营养不良,相继病倒了,随后相继离世。王二小一下成了孤儿,村民们都很爱戴王二小,不忍他受苦受难,就给了王二小一头牛,让他平时放牛去了。

后来,村里来了八路军驻扎,可把王二小高兴坏了,没事就去找他们玩,八路军同志们都听说了王二小的故事,对他偏爱有加,批准他加入八路军儿童军,这下他离抗日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他开心极了。

一次放牛,他与玩伴史山林在山坡发现了日军即将进村,时间非常紧迫,给他们通报的时间非常少。二小灵机一动,自己留下来引开日军,让史山林去告诉八路军。最后日军发现了他,让他带路进村。王二小不把他们往村里带,而是将他们带入八路军的伏击圈。等日军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此时日军气急败坏,用刺刀残忍的杀害了王二小,当时他只有13岁。

八路军同志目睹了王二小的牺牲,义愤填膺,奋勇歼敌,最终全歼日军,让其全军覆没。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王二小的玩伴史山林,得知他的牺牲非常难过,为此动容,以致于到现在他也依然为王二小守墓,这一守就是整整58年!但是,他也感慨于此,王二小是为抗日而死,死得光荣!死得伟大!

令人感动的,不止他们的情谊,还有我们的先烈为中国之独立所表现出来的敢于牺牲、敢于抗争的精神!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积弱的中国了,而是一个强大富强的中国,我们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要好好生活,为国家奉献。

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日军灭绝亚洲大陆延续了几千年



核心提示:此役,唐军大获全胜,400多艘日军战船被烧毁,日本海军基本全军覆没。白江之战后,周留守部队见大势已去,只好举白旗,全部投降唐军,其余日军除一人投降外,其余逃回日本。百济宣布正式灭亡。从此,日本的势力在朝鲜半岛消失了几千年。


文章来自《这才是日本史》作者:何伟岩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1936年,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位名叫的中国学者给他的儿子起名为傅。有人问他为什么给儿子起这么个名字,他动情地说:“中国第一个能在朝鲜对日本兵打歼灭战的人,是唐朝的刘!”


刘打歼灭战的地方叫白村河。村上河是朝鲜半岛金雄的一条支流,流入大海。


从古至今,日本一直试图干涉朝鲜半岛局势,并最终获得了一些影响力。它还能在朝鲜问题上说几句话。


等到钟哥成为大哥的时候,朝鲜半岛正在上演三国演义,热闹非凡。


这三个国家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其中高句丽疆域最广,实力最强,而且是充当老大,经常派人在边境武装狩猎。狩猎对象从活着的动物到野生动物都有。打猎,还要搞个篝火晚会,放把火,烧个房子什么的。所以三国关系很紧张。


百济无法忍受被骚扰。最后她干脆抱了高句丽的大腿,和它结成战略伙伴,联手去新罗打猎。新罗受不了了,就去抱中国唐朝的大腿,成立了新的唐朝军事联盟,对抗高句丽和百济。


与唐朝新罗关系不错。而离日本最近的是百济。


朝鲜半岛局势复杂,矛盾迅速升级。


65年,新罗首领金春秋向唐朝报告高句丽、百济联军悍然入侵,请求支援。


这时,唐朝正处于唐高宗统治时期。先是派人调停,告诉高句丽和百济要和平不要战争,睦邻友好,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然而,没有人听。唐高宗生气了。


当调停失败后,皇帝派程明贞、苏、薛等将领攻打高句丽,企图牵制其军队,以减轻新罗的压力。


然而唐朝的这一招却完全没有奏效。高句丽被牵制住了,但它的弟弟百济根本不听招呼,继续进攻新罗。


60年,新罗再次向唐朝紧急求援,请求唐朝出兵紧急救援。


随即派出维和部队,以左无为将军苏为沈丘路行军总管,率领水陆大军13万,从成山渡海援助新罗。


后来,唐朝在百济设立了金雄等五个总督办事处,刘仁源将军率领他的部队留在后面。


虽然百济正规军已被消灭,但仍有游击队在行动。在百济鬼室大臣富士通的带领下,百济游击队风起云涌,一个接一个,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场面相当壮观。


唐军主力北上攻打高句丽,留守人员寥寥无几。所以百济游击队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参与者越来越多,游击区也越来越大。


人多,枪多,军力强,队伍不好带。石复信觉得游击队缺乏荣誉感,需要找一个有百济皇族血统的形象代表来更好地管理队伍。


想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在日本生活了近30年的百济亲王福张玉凤。


事实上,傅是作为人质来到日本的。百济一直和日本关系很好,日本应该可以释放他。


于是,伏辛在《鬼屋》中上书日本当局领导人,要求归还伏,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派部分军队去朝鲜半岛帮助百济。如果你成功了,你会有一定的物质资源,会让你和国家一起幸福。


长兄太子是在找借口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扩大日本的国际影响力。


现在有理由介入了。大哥太子很高兴,赶紧发出了开战的动员。


为了指挥方便,长兄钟太子带着母亲齐明帝来到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的北九州的,成立战时指挥部,统筹战争事务。他于661年3月抵达斋藤优子,但齐明帝因长期压力和过度劳累,无法忍受旅途的颠簸,于7月去世。


形象代言人又死了。虽然当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钟哥还是不想马上当皇帝。于是他把自己的葬礼送给母亲,同时以摄政的名义领导国家大事,史称“便衣与制度”。


正式当皇帝,要等到七年后,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形象代言人的时候,仲达大哥就放弃了幕后黑手的身份,也就是皇帝的位置,为天之皇帝。


反正朝鲜半岛的事情暂时放下了。


九月,各种事情终于搞定了。于是,日本派出由狄京槟榔和朴城田来金率领的5000人的军队,护送傅回百济。


鬼阜新游击队的大本营就在周柳城。位于白村河口的周柳城,是一个非常容易逃离的地方。在选择大本营的时候,鬼屋福新应该是看过风水的。


当然,62年初,傅在周留城被正式任命为百济的国家领袖。作为友好国家,日本更积极地向朝鲜半岛派遣国际救援力量。


到663年,日本已经分四批出兵,达到5万多人,都算是当时日本一流的精锐部队。


从661年开始,在日军的支持下,百济游击队仿佛打了鸡血,突然兴奋起来。


唐军主力忙于与高句丽作战,无法有效支援留在百济的唐军。刘仁只剩下一万多人,唐军,包括几千战斗力很成问题的新罗盟军。他们都被金雄府城的百济游击队包围了,形势非常危急。


60岁的刘奉命率领数千唐军渡海支援部。这老人家真不是盖的。他一下船,就不搞奠基仪式了。他扑向被围困的鬼房里的阜新游击队,一记组合拳下来。鬼屋的福新被打得眼睛里都是小星星,只好命令游击队退出围攻。


危机暂时解除了,但形势依然很严峻。战略上,唐朝百济留守军处于被包围的不利局面,兵力处于劣势。新罗向唐军运送粮食的通道已被百济游击队控制,补给困难。事实上,唐骏已经成了孤军奋战。


房子漏雨,下了一整夜,情况变得更糟了。


1962年2月,唐军主攻高句丽平壤,因大雪连绵,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唐高宗下令撤军。


此时的唐军,连厨子和门童都算在内,最多也不过两万多人,其中有几千是新罗军。在虎视眈眈的游击队包围下,主力部队已全部撤往国内,通往新罗的道路也被游击队控制。形势非常严峻。但是,破围退守新罗,相对来说要比留下来坚守更容易,也更安全。


留下来坚守孤城,看起来是死路一条。


可是,刘他不认可这个理由,他无论如何也不去。


他有四个理由:


一是一旦撤军,百济将复兴,然后联合高句丽发动新一轮攻势。唐军多年战争的成果就要送人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就要浪费了。


第二,在这种唐骏似乎在绝地的情况下,t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根据自己多年从政的经验,认为傅这个游击队队长的鬼屋,一定与傅有矛盾。百济游击队是阜新在鬼屋创立的,他一直不愿意交权。


刘的意见得到了唐朝百济留守部队最高领导人刘仁元的支持。于是,他们做了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留了下来。刘仁愿意派人向最高领袖唐高宗报告,同时,开始绝地反击的部署。


刘师傅真是神童。后来的发展完全如他所料。他敏锐的目光穿透了历史的迷雾,准确把握了事件的轨迹。


1962年7月,唐骏主动出击。


唐骏的绝地反击让游击队队长鬼屋福新大为吃惊。游击队措手不及,连续打了几场败仗,损失了几座城市和几万人。就连重要的城市严阵城也被唐军攻占了


真砚城是一个战略要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紧紧扼住新罗到唐军的漕运通道,城的攻克,是刘冒险带领唐辛联军从百济游击队意想不到的险要之地入城,从而锁定了最后的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百济游击队对唐军的围困实际上已经被打破,新罗向唐军运粮的通道已经恢复,战略形势开始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转变。


打了败仗,大家心情都不好,想骂人。因此,《鬼屋》中福新与福的矛盾愈演愈烈。他们互相指责,关系越来越僵,最后,都犯了杀人罪。


游击队队长假装生病,准备带着营养品等傅前来探望,随手往地里扔了点东西。到处埋伏刀斧男,掰下形象代言人的头。


这是个好计划。但是,傅不是傻子。他准备好了。他早就想除掉这个游击队队长,这样他才能成为真正的领袖。所以,他在玩他的计划。如果你埋伏200个剑士,我就拿500个。总之比鬼屋的人数多,我就一举干掉那个装病的游击队长和他的队员。


形象代言人努力,终于成为了第一。


当老板没那么容易。是游击队鬼屋福新创立的,个人威望很高,根基很深。傅毕竟离开百济几十年,在国内也没有什么根基。他的士气突然变得不稳定,游击队中弥漫着不满情绪。


傅宇峰一看不妙,赶紧向日本求助。


日本采取积极态度,很快向百济派出援军,以挽救日益恶化的局势。这批日军,共27000人,是大哥钟太子派出的第三批国际救援部队。他们由茅野直子率领,于663年3月到达朝鲜半岛。


然而,他们的目的地不是百济而是新罗。


日军不战而放正面的唐军,转而强攻新罗,成功开辟第二战场,希望牵制百济的唐军,日军进展顺利,连下沙比奇、怒江城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这下,傅信心大增,立刻开始组织反击。


应该说大哥太子还是有一定的战略素养的。不知道这个时候《孙子兵法》有没有传到日本。他实际上用的是围魏救赵的战术。年轻人,有前途。


不过玩《孙子兵法》还是要看人的。


刘老人,是一个从0755到79000砸了好几本书的人。他完全不为所动。你玩新罗,你玩得慢。我不急,就小心翼翼的闪腰。


此时,派孙率领的七千唐军及时赶到百济,与刘会合。与此同时,新罗王率领新罗军赶了过来。时间,士气,士气。


手里的枪多了,腰也变得硬了。刘决定直取黄龙,攻打周的柳城。


勇敢,精神,奔向白村河。


整个战役部署如下:刘仁源、孙、新罗王率军由陆路进攻;刘和杜双率领唐水师和新罗水军从


8月中旬,唐、辛联军的总攻开始了。周留成的外围据点很快被拔了出来,唐新联军逼近周留成。


周柳城作为大本营,对百济和日本至关重要,不可救。


日本紧急派了一万名士兵渡海去帮助卢渊。百济游击队和陆上日军也迅速向周柳城附近集结。


63年8月27日,双方军队在白村河河口相遇,随后爆发激战。新战机冲锋在前,发动迅猛突击,打乱了日军和百济联军的阵脚。唐军主力随后杀了他们,势不可挡。在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下,日军和百济联军很快就彻底崩溃,到处都是伤亡。


陆地战争之后,接着是水资源战争。


这是一场正面交锋。从双方实力来看,唐军有水师7000多人,战船170艘,日本海军有1万多人,战船1000多艘。


从数量上来说,日本海军远远优于唐海军,1000艘对170艘,差距巨大。


但是,打架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


起初,刘看到日本水军舰队像蝗虫一样拥挤时吓了一跳。所以我们采取了保守的密集防守战术,等待日军进攻。


日本水军见唐战船少,以为是软柿子,冲上去捏。谁知当他努力的时候,发现自己受伤了,才知道手里拿的是刺猬。


日军在三次进攻中都被打退了,并且沮丧地回来了。但是他们不服气,这是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实力的结果。于是我们为第二天的天水大战做准备,采取了“猪对猪”的战术。全军奇袭,不讲队形,不讲组织,冲上去打垮了唐军密集的防守队形。


但是,经过第一天的战斗,我们的老刘已经摸清了日本水军的虚实。


日本海军舰艇很多,但都是几十人的船。唐朝的水师船虽然只有170艘,但都是大船。唐骏的船都是渡海而来,却没有小船。基本上都是五齿楼船、斗船等中大型船舶。标准装备,如横刀、弩等,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武器。唐代横刀也是日本刀的模仿对象,称为仿唐大刀。此外,唐军配备了大量火箭弹和煤油,可以轻易杀人放火,烧船烧人。它实际上是一种海军武器。


在水战方面,日本水军的主要作战方式还停留在单纯依靠舰艇逼近的层面,即在逼近时,登上敌舰挥刀砍杀,肉搏取胜。其远程攻击能力很弱,使用的弓箭多为竹制,质量较差,杀伤力有限。而且水师船只都是小船,就算能靠近唐军战船,船舷高度差太大也跳不过去。要上去,只能搭梯子或者用绳钩。这个难度真的很大,因为唐骏不会让你随便爬的。


对于第二天的战斗,刘师傅对战术胸有成竹,就等着日本水军送死。


第二天,日本水军全军出动,无组织无纪律,冲上去。海面上停满了船,船上坐满了狂吠的日本兵。


刘和依然是防守阵型,不过和第一天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在这个队形中,中国军队向后站立,翅膀向前伸展,呈半月形。这其实就是一个套索,就等着日本水军把头伸进来。


日本水军凶猛地向前冲,而唐军的两翼分别向其左右移动,让其冲向中国军队。当日本海军在唐郡袭击钟君时,他意识到自己被唐郡的海军包围了


唐军战船勇猛无比,根本打不过身边的人。更远的地方,弩和炮艇铺天盖地;近了,弩和火箭密集射击;接近,打了棒子,油更是让日本水军绝望。


日本海军的船只是无助的,在fac中他们基本上无能为力


对于唐骏来说,战斗相对轻松,基本都是打移动靶。唐军逐渐从外围挤压日本海军,日本军舰数量太多,立刻挤成一团,动弹不得,从移动目标变成固定目标。


日本水军伤亡惨重,败局已定。


傅玉凤比较灵活,留在辎重船上,从精神上鼓励日本水军。我见情况不妙,赶紧换了一条轻舟,跑开不见了,最后跑到了高句丽。


此役,唐军大获全胜,400多艘日军战船被烧,日本水军基本全军覆没。


白江之战后,周留守部队见大势已去,只好举白旗,全部投降唐军,其余日军除一人投降外,其余逃回日本。


百济宣布正式灭亡。从此,日本的势力在朝鲜半岛消失了几千年。


庄,刘!熊,我是大唐!

最铁血的师长,被俘后连杀3名日军,牺牲后村民冒死救下他的遗体

1902年,在四川安岳县龙台乡的一户黄姓贫苦农家里,诞生了一位男孩。男孩出生在这个贫苦家庭,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点希望,父母于是给他取名为泗光。5岁那年,黄泗光不幸患上了天花。在那个时代,患上天花等于宣判了死刑,但黄泗光却顽强地活了下来,由于脸上留下了患病的伤痕,家乡人都称其为“黄麻子”。

黄泗光是全家唯一的希望,父母吃尽苦头也要让儿子出人头地,于是从小就将他送入了龙台乡小学念书。黄泗光进入龙台乡小学后,老师为他取了一个学名—— 黄永淮 。从此,黄泗光便一直使用黄永淮这个名字。黄永淮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优异。

黄永淮

1926年秋,黄永淮在当地富户、堂叔黄爵的资助下,考入了黄埔军校第5期。1928年夏,黄永淮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府警卫团当见习排长。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能得到这样的安排,绝对是当时最好的出路。可见,黄永淮的确是当时毕业生只能的佼佼者。

1929年,警卫团扩编为警卫第一旅,黄永淮升为连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黄永淮跟随第一旅赶赴河南,参加了此次大战。战争结束之后,警卫第一旅调回南京驻守,被扩编为警卫第二师。此时的警卫第二师已经脱胎换骨,全师全部采用德械装备,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是拱卫首都的劲旅,这样的部队在古代称之为御林军。1931年12月,警卫第二师改编为第八十八师,黄永淮仍任连长。

黄埔军校的刺刀训练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黄永淮跟随八十八师参加了淞沪抗战。在坚守闸北一线的战斗中,黄永淮率领部下奋勇杀敌,给予了日军极大杀伤。在此次战斗中,黄永淮以出色的拼刺技术,连挑了三个日本兵,赢得了全团官兵的高度称赞。1933年,黄永淮因为战功升任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第524团第3营营长。第二年,又被提拔为第524团团附。

1937年8月13日,著名的淞沪会战爆发,日军海陆空联合大举进攻上海,第八十八师率先进入阵地,与日寇进行殊死战斗。黄永淮率领所部依旧坚守闸北,给予了登陆的日军陆战队极大杀伤。在决战的前夜,黄永淮写下了一副对联自勉: 踏平三岛方雪恨,罢官归耕夙愿成。

谢晋元

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中国80多万守军抵挡不住日军30余万人的进攻,最终不得不奉命撤退。第八十八师大部跟随主力撤退,但仍然留下了一部分兵力继续坚守闸北。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最初想让黄永淮率部留下,但就在下命令的前夜,黄永淮被一颗子弹从左眼角斜射入,身负重伤,被送进医院连夜抢救。

由于黄永淮负伤,孙元良不得不让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担任此要务,率领黄永淮的部下坚守闸北。谢晋元得到命令后立刻率部进驻四行仓库,一直坚守到最后,谢晋元因坚守四行仓库成为了名扬中外的民族英雄,而人们却并不知道还有黄永淮这样一位英雄。

四行仓库保卫战

1942年,河南周口警备司令吕公良奉命将周口警卫团扩编为新编第29师,由于急需指挥人才,于是黄永淮被调往周口,担任了新编第29师的副师长。据后来幸存的营长李树森回忆,黄永淮副师长生活极为俭朴,训练士兵极为严格,而且很有方法,大家都很拥戴他。

另外一名老兵连长张访朋也回忆道:黄永淮副师长最厉害的是拼刺刀,两三个人近不了他的身,他的拼刺简单实用,没有花里胡哨的多余动作,往往一上去就是一刀致命,军中士兵很多人都学了他的拼刺技术。

1944年初,日军调集了华北占领军、关东军14.8万精锐发动了“一号作战”计划,也就是豫湘桂大会战。日军自北南下,率先兵锋直指河南,发动了豫湘桂大会战的第一期作战。日军进展极快,一周之内攻下河南9座县城,日军很快就攻到了河南战略要地许昌城外。

当时为保住许昌这战略要地不失,作战部特制定了用2个师坚守许昌,再在外围布置7个师牵制的战略。但是命令传到战区副总司令汤恩伯的手上时,汤为保存实力,仅仅派出了新编第29师去坚守许昌城。

日军从黄河铁桥渡河

新编第29师刚刚组建不久,全师三个团有一个团在上个月的战斗中减员严重,只有两个团有战斗力,全师三千余人要对付日军一个整编师团(日军第37师团),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命令已经下达,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全师还是奉命坚守许昌,阻击日寇。

1944年4月,日军第37师团主力将许昌包围。4月30日凌晨,日军师团长长野佑一下达了进攻命令。新编第29师奋起抵抗,惨烈的许昌保卫战正式打响。新编第29师虽然人少,但个个都是热血勇士,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伤亡。

日军

激战中,黄永淮师长在第一线指挥,日军的轰炸机、大炮整日整夜进行轮番轰炸, 许昌城内变成了瓦砾一片。当天下午4点钟,日军集中12架飞机、数十辆战车、数十门大炮对南门进行集中轰炸。日军以凿击式炮击进行轰击,一炮接着一炮对着一个点打,直到将厚厚的城墙打穿一个大洞。

傍晚7点钟,日军的坦克从缺口处开进了城里。新编第29师官兵拿起大刀、步枪与鬼子进行近身肉搏,不少士兵绑着炸药包冲向鬼子战车,与日军的坦克同归于尽。黄永淮的侄子黄正道当时是一名连长,在日军冲破城墙后对黄永淮说: “叔叔,再见,我走了!”

黄正道带着他的第一连冲向了城墙缺口,他们第一连守住缺口长达2个小时,杀退日军5、6次进攻,全连最终被日军用大炮轮番轰炸,倒塌的城墙将全连官兵埋葬,全连壮烈牺牲,无一人幸免。经过一天血战,新编第29师挡住了4倍于己的强敌,但在外无援兵,内无兵力可守的情况下,吕公良师长不得不下令突围。

突围过程中,吕公良师长、黄永淮副师长与幸存的官兵从东门突出了城外。当他们冲到城东大坑李、十里庙之间的一条路上时,遭到了关东军第3联队的伏击。日军第3联队联队长小野修下令攻击,一场恶战打响了。激战中,第85团团长杨尚武、第87团团长李培芹相继中弹牺牲。

坚守城池

5月1日清晨,黄永淮率领突围部队来到小王庄的烟墩郭时,突然遭到日军迫击炮的轰击。日军将突围部队藏身的地方进行密集轰炸,不少突围的士兵壮烈牺牲。就在此时,一发迫击炮弹落在黄永淮身边不远处。他虽然迅速躲避,但炮弹的爆炸还是将他震得昏死过去。随后,日军出动大量步兵搜索了黄永淮副师长等人藏身的小土坑,黄永淮在昏迷中被日军俘虏。

日军将黄永淮用绳子捆住,押在一辆牛车上送去于庄。在押送的过程中,一路颠簸的牛车让黄永淮醒了过来。到了于庄之后,黄永淮发现日军正在惨无人道地杀害战俘,黄永淮心中十分愤怒。趁着日本兵前来解绳子的空隙,黄永淮立刻夺下日本兵的刺刀,一刺刀就杀翻了一个鬼子。

日军虐待战俘

押解的日军猝不及防,黄永淮又一刺刀刺进了一名鬼子的胸膛,结果了这名鬼子。另有一名鬼子冲了上来,黄永淮迅速抠动扳机,一枪将这名鬼子的脖子打穿,结果了这名鬼子。这一幕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发生,当目瞪口呆的鬼子回过神来时,纷纷朝黄永淮开枪射击。黄永淮寡不敌众,身中10多枪后倒在了血泊之中,壮烈牺牲,时年42岁。

黄永淮牺牲之后,于庄一位姓袁的村民晚上悄悄将他的遗体收敛,埋入了家的祖坟之中。日军撤走后,这位村民才将一张桌子劈开做成墓碑,上面写着“黄永淮之墓”几个字。

黄永淮牺牲后,于当年被追认为陆军少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黄永淮的家人才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来到于庄找到了守墓人老袁,这才将黄永淮师长的遗骸迁回老家,让他魂归故里。

三八式刺刀

黄永淮是最铁血的师长,被俘后他痛杀三名日本兵,坚决不做亡国奴。虽然他的事迹一度鲜为人知,一直默默无闻,但他的铁血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他的不屈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参考文献: 《一位鲜为人知的抗日英雄:黄永淮》、《正面战场·中原会战》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0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