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急匆匆的走进了紫禁城,在这里他对溥仪下达了最后通牒:马上退位!在国内外的压力下,溥仪被迫退位,民国政府才得以成立。
虽然清朝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清朝之前的那些大臣和士兵还是实打实的在那里。特别是还有9位位高权重,手下有着重兵的封疆大吏,手上拥有重兵的他们,会选择放弃自己的权位吗?说出来你可能会怀疑。
清朝为了更加高效率的戍守面积巨大的国土,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把个地方都分配给具体的官员,其中手握当地兵权的总督就是当地最大的官了。特别在兵荒马乱的清末年间,清朝的文官体制早已失效,失去了文官制约的总督俨然成为了土皇帝。
清朝总督很多,但真正强大有着大量部队的只有九位总督,也就是所谓的“封疆大吏”。作为清政府最为倚重的打手,清朝灭亡的消息对其中有些人却并不是什么坏消息。
比如说当时主管河北河南,守住天子脚下的直隶总督张振芳,他就乐见清廷倒台,如果清廷不亡,他这辈子也不过是当个总督,他积极响应新建立的民国政府,仍然在袁世凯手下任河南都督,等于是没有任何损失。1915年,他还想要拥护袁世凯称帝,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会面临失败,很快袁世凯称帝就宣告失败,张振芳也被关押,但是他很快就被释放了,仍然担任盐业银行的董事长。
而想要复辟清廷的人也有,毕竟他们在清朝能做封疆大吏,清朝没了有可能封疆大吏都没法做成。当时管理江苏安徽和江西的两江总督张勋,他就满脑子想着要复辟清廷,在清政府倒台后,他和他的军队仍然没有剪去辫子,被称为“辫帅”。1917年当袁世凯称帝失败而死后,张勋直接发动了政变,拥立宣统皇帝登基,想要重新复辟清廷,结果被北洋军阀段祺瑞在天津击败。1923年张勋郁郁而终,他一生对清廷忠心耿耿,但他复辟的行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功的,属于悲剧。
同样属于复辟派的,还有陕甘总督升允,他作为满人,自然是无法坐视自家江山崩塌,带着兵一路向着京城猛推,但半路上就听到溥仪退位的消息,指挥不动士兵,只好放弃。后来他一个人躲在租界里面,天天就谋划着各种复辟的阴谋。1931年病逝。
除了这些接受现实,选择找机会复辟的,还有几位是不愿意相信清朝覆灭的,闽浙总督松寿,他誓死抵抗民国统治,在听到溥仪退位的消息之后,指挥军队疯狂反抗,但是清朝气数已尽,他的反抗很快就被瓦解,最后选择吞金自杀。而云贵总督李经羲的选择就比较温和,他虽然不动武,但是也不怎么配合,最后被全家送出国居住。
还有两位是选择了接受现实,不再顽抗的,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没了官做,直接就找另外一份工作上班,跟着锡良当了军阀,他一生中为了守卫西藏国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同样没有抵抗的还有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一心编撰史书,现在看到的清史稿就是由他编撰而来,也算是不忘旧恩了。湖广总督瑞澄是跑的最快的,起义爆发就跑路,1915年就病死了。
但还有一位封疆大吏就走上了不归路,那就是两广总督张鸣岐,他为了复辟清廷,居然选择卖国求荣,在后来和日本人合作,卢沟桥事变之后就投敌去了伪满洲国,当了汉奸,他的所谓“复辟梦”注定失败,1945年8月15日,在遭受了两颗原子弹打击后的日本投降,张鸣岐眼看自己的阴谋覆灭,一个月后病死。
这些封疆总督们,大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满脑子都是复辟,从来没有为当时的民众所想,他们的失败可以说早已为定局。
改朝换代,不仅仅是皇帝、后妃的命运转折,对于高官大臣们来说,这也是难逃的一劫??要不隐名埋姓解甲归田,要不劫后余生被明主赏识再度重用,要不惨死刀下,要不以死殉国??今天要说的这九位封疆大吏便是清朝的总督,他们在面对清朝灭亡之时,也有着不同的命运。
东三省总府赵尔巽,他本人是非常反对共和的,也是一个有骨气的清臣。辛亥革命之后,这些高官大臣王公贵族们都选择前往青岛,赵尔巽已经做了挺久的高官,虽然有些本钱,但蜗居在青岛小宾馆的生活让他透不过气。后来他便联合其他几个官僚组成了?十老会?,常常聚在一起回忆过往,互相安稳。这个时候袁世凯也在尝试着到处拉拢人才,于是就派人找到了赵尔巽,赵尔巽不愿当袁世凯的顾问,但当袁世凯邀请他主持修订《清史》之时,他却同意了。他对清朝廷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心编书,不作他想。但由于常年忧郁,积劳成疾,赵尔巽死于任上,第二年清史出版。
云贵总督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因为支持袁世凯称帝,所以在袁世凯死后不得不退居天津。后来因为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政治斗争升级,他也曾做过一周时间的国务总理。晚年他住在苏州,宅邸名为?蜕庐?,可见他在这一场场朝堂风雨之后终于还是想通,最后他病逝在上海,人们都称其为短命总理。不过李经羲还有一事值得说道,他曾经对朱德元帅和蔡锷有过知遇之恩。
四川总督赵尔丰和赵尔巽是兄弟,赵尔丰在位之时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他曾经镇压了西藏的叛乱军,粉碎了英国操控西藏的计划,阻止了西藏的分裂。因为武昌起义之时,他下令屠杀革命人士,所以后来被公审处决,算是极为总督之中下场最为凄惨的一个。
直隶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的亲戚,也是因为家族关系,等到袁世凯离职之后,他才坐上了这个位置,也算是一心一意跟着袁世凯干事业的。袁世凯去世之后,他依旧不死心,还在联络张勋搞复辟。失败后被判重刑,后来借钱消灾逃过一死,也算是安安分分度过了下半生,一直活到了七十几岁。
两江总督张勋是极为旧臣之中最忠于满清的忠臣之一,清朝灭亡之后,他到死(1923年)都留着辫子,并且不允许部下剪辫。他对清朝的复辟始终不死心,一次次失败之后,他最终只能躲在天津。去世之时,他叹自己无力回天,只得独善其身。张勋固然固执保守,但是也算是忠臣了。
闽浙总督松寿是个悲壮之人,他出身满洲贵族,对清帝忠心不二。在清朝灭亡之时,他还在誓死抵抗,在无力回天之时吞金殉国。
陕甘总督升允的命运就比较复杂了,他在光绪帝时就已经是陕甘总督,因为反对维新变法被强制撤职。在武昌起义之后,清帝又想起了他,将他重新找了回来,继续做他的陕甘总督。即便清王朝如此待他,他还是极为忠心的,一直在为清帝寻找出路,试图辅佐清帝复辟。九一八事变之后,升允忧心过度而亡。
以上两位总督的事迹还是比较触动人心的,但也有胆小无能之辈。湖广总督瑞澄就是大清的掘墓人之一。他出身满洲正黄旗,少年时就是出了名的京城恶少,在起义前,他明明得到了起义者的名单,却敷衍了事,加速了武昌起义的进程。事发之后他丢盔弃甲逃到日本,等到风头过了才偷偷回到上海。
两广总督张鸣岐是个左右摇摆的汉奸,晚清两广地区本就是多事之地,张鸣岐以钱财向袁世凯买了这官做做,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溜须拍马无所不作。袁世凯死了之后,他躲在天津安分了一段时间,九一八事变之后迅速投靠日本人,为人所不齿。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0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