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大明第一功臣,堪称当代萧何,奈何终不得善终!

洪都烟客 2023-09-21 01:39:32

李善长被公认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在朱元璋的队伍中一直扮演着萧何的角色,在大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朱元璋曾评价他说:“萧何不一定比得过他。”

李善长早年是个书生,极爱读书,为人有谋略,因而在投奔朱元璋后得到重用。李善长还曾拿刘邦激励朱元璋,刘邦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起于微末,刘邦气量大、看得远、会用人、不乱杀人,仅五年便平定天下,建立大汉王朝,李善长劝朱元璋多学学刘邦,平定天下,早日成就霸业。

李善长的这番话说得很合朱元璋心意,自此朱元璋多了一个同是农民出身的皇帝为榜样。而李善长也日渐得到重用。

李善长的确是有萧何的风范,调解诸将矛盾、考察人才、裁决政事、办理后勤,样样都做得不错,因而他在朱元璋集团实际是个二号人物,如果说朱元璋是董事长的话,那么他就是CEO。

不过话说回来,人无完人,李善长虽然是位能人,但他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待人苛刻,爱嫉妒,特别是在他位极人臣之后,日渐傲慢,朱元璋也慢慢对他不满,朱元璋虽赐给了他免死铁券,但最后还是难逃一死。可惜啊,有萧何的处事风格,却没学到萧何为人的本事,终不得善终。

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将领

在得到天下之后,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明朝这么多功臣里面,最突出的人是徐达。他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第一将,也是大明功臣之首,能得到朱元璋的重视,徐达他的能力必然不会太差,其实他加入朱元璋这边也是有些晚,早年间徐达的家庭条件也不是非常好,等他出山参加起义军的时候,已经是22岁了,他与朱元璋相见的时候非常晚,但徐达他的能力异常突出,很快就在起义军里面打出了名。

他对朱元璋可是忠心耿耿,在朱元璋被孙德崖军队抓走的时候,徐达站出来表示要拿自己换回朱元璋。他后来成为朱元璋的心腹大将,此后他南征北战,帮助国家立下不少的功劳,也成功把北方给夺了回来,之后徐达带兵多次攻打北元。他的军功在这些大臣里面是第一,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好的。但是徐达的死比较突然,有一种最常见的说法,是他当时背疽复发,不能吃鹅,朱元璋却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便死了。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很明显不是这样的,首先蒸鹅是否会导致伤情严重,这在后来的《本草纲目》里面写得非常清楚,蒸鹅不会对伤口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徐达他留守北京时,身体就有些问题,在战场上受伤是很正常的。蒸鹅致死这个说法来源并不可靠,《明史》没有记载这件事,而是在徐祯卿《翦胜野闻》和王文龙《龙兴慈记》,这两本书里面记下了这件事。

这种记载来自野史,不可靠。那么徐达他真正死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感染,那么他的死亡与朱元璋是否有关系呢?我觉得应该没有关系。朱元璋他开始大规模除掉功臣,主要是由于党争这些事情,徐达在朝中做得非常好,没有涉及到党争,这就使得胡惟庸被杀的时候,他没有受到牵连。而朱元璋对徐达的品行也是非常赞赏,他曾称赞道:“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

被皇帝这么评价,其实也挺危险的事情,可徐达做事小心谨慎,从来没有涉及到党争或者是皇位之争中。因此朱元璋没有理由要杀掉他,但有一点,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朱元璋就把他召回到南京,回来之后他也就病死了。在他回来之前,徐达的身体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这还并不好说,但他死的时候已经是五十四岁,这在古代也算是不小。朱元璋为何会把他召回来呢?我认为徐达当时的身体必然是出现问题了,而朱元璋让他回来,并不是要杀掉他。


因为北方受到战乱的影响,条件比较差,况且他们还面临着北元的压力,徐达在那里生病,确实是没有条件去及时治疗,让他回到南京可以走水路,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在南京他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可惜的是,徐达回来之后也没有撑多久。

他被召回来后很快就死去,很难让人相信朱元璋与这件事是没有关系的,但我认为,要是以朱元璋那样的性格,根本就不会出现有什么人死因不明的情况,老朱这一辈子可是杀了无数的人。 但他行事还是非常果断,不偷偷摸摸地,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否则他怎么可能对自己的亲家李善长这些人下杀手。杀掉大量功勋之后,他还直接就把这些人写到了书中来昭示他们的罪行,朱元璋要杀人,从来不会搞得那么偷偷摸摸,也不会一点理由都没有。徐达的死确实是有些奇怪,他长期是在军队里面,按理说身体应该是非常不错的,在他死后,朱元璋也非常伤心,还直接就赐给他们徐家三代来为王爵,这个待遇就确实是很好。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是谁

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是徐达,徐达从小便与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尽管徐达出身农门,但是他能文能武,样样精通。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元末明初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朱元璋正是由于聚集了一群百年难得一遇的将帅奇才,才得以推翻元朝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在诸多明朝开国功臣中,最突出的无外乎四个人——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朱元璋对他们也都有极高的评价。以下一一解读。
一、李善长
朱元璋评价李善长时说:“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人们常把李善长比作汉初的萧何,但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的能力甚至在萧何之上。
朱元璋最早封赏的“明朝开国六公”,其中五个都是武将,而李善长是唯一的文臣,而且在最初的排名中,李善长位列第一,可见李善长在朱元璋眼里心中的无上地位。
可惜的是,大明王朝建立后,李善长虽然成为开国宰相,位极人臣,但他最终却未能平稳落地,而是在退休19年后,以77岁高龄被朱元璋处死,他“开国第一功臣”的名号也顺延给了大将徐达。
二、刘伯温
朱元璋评价刘伯温时说:“吾之子房也。”“子房”是张良的字,刘伯温与张良一样善于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朱元璋认为,刘伯温对于他的辅佐作用正如张良对汉高祖刘邦的辅佐作用。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影视作品中,总喜欢把刘伯温和李善长弄在一起相提并论,而且,往往刘伯温是主角,而李善长是配角,但这与历史真相其实有很大的出入。
刘伯温虽然和李善长一样都是朱元璋身边的重要文臣,而且同时位列“明初三杰”之中,但此二人的真实历史地位却是天差地别。李善长不仅是开国宰相,而且封韩国公,禄四千石,而刘伯温只是封了个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
人们之所以会有如此错觉,是因为民间传说刘伯温“神机妙算”,在后世的知名度比较高。
另外,刘伯温虽然早早就告老还乡了,但他仍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以至于死因成谜,有人认为他是病死的,有人认为他是被胡惟庸毒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朱元璋下令毒死的。
总之,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与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判若两人。
三、徐达
朱元璋在评价徐达时说:“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寥寥数语却不难看出徐达在朱元璋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朱元璋心中,徐达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功绩堪称古今第一人,同时,徐达又文韬武略,是举世无双的全才。
徐达应该是明初最受欢迎的武将了,不仅朱元璋欣赏他,后世历史爱好者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还给了他“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之美誉。
但遗憾的是,徐达和刘伯温一样,最终都是死因成谜。
对于徐达的死,有一个最广为流传的说法,说徐达在54岁时患上背疽,当时认为患上背疽不能吃鹅肉,否则就会死。然而,朱元璋在得知徐达病情后偏偏赏赐给了他一只蒸鹅。徐达心领神会含泪吃下蒸鹅,并于当晚暴毙。
当然,以上只是民间传言,没有得到证实。不过无风不起浪,从这个传闻中至少可以得到一条讯息,那就是徐达晚年很可能也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二人的关系很微妙。
四、常遇春
朱元璋在评价常遇春时说:“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朱元璋评价常遇春的这句话画面感非常强,只言片语间读者似乎已经看到了鲜衣怒马的常遇春冲锋陷阵的场景。在朱元璋心中,上阵杀敌,所向披靡,堪当第一先锋者,军中上下无人能及常遇春。
毫无疑问,常遇春是明朝最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其历史功绩甚至可以与徐达和李善长相媲美,但是,“开国六公”中却没有他的位置,原因很简单,封六公是在洪武三年,而常遇春洪武二年就暴卒于北伐途中,年仅40岁。
常遇春早亡,朱元璋深感遗憾和怀念,所以在封赏“开国六公”时将他的长子常茂列入其中,但实际上,常茂的功绩比起其他五个人相差甚远,他完全是沾了父亲的光,郑国公的爵位也算是继承父亲常遇春的。
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朱元璋分别用一句话给予了他们各自评价,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只可惜,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一切都是泡影,朱元璋终究是爱他的江山、爱他的儿孙,超过了爱这些曾经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0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