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刘邦的诗都是四句,只有一首写了三句,最后一句为何不敢写出来

原始人侃历史 2023-09-21 01:22:03

可能读汉史太投入了,以致于突发奇想地认为仅有三句的《大风歌》不完整,想给《大风歌》续写一句类似“非刘氏兮莫封王”。其实大可不必,刘邦是楚国人,他的《大风歌》自然属于楚辞,不用往四句上凑。即便是仅仅三句的大风歌已经称奇后世,让后代多位帝王欲之不能。

史料中一共记载了刘邦所作的两首诗,一首是《大风歌》,另一首是《鸿鹄歌》,都属楚辞范畴。

《大风歌》在历史上是一首着名的诗,创作背景:汉十二年,刘邦镇压了英布反叛回京途中,顺路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沛县所作。“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下》。

这里说的“十二年”,即刘邦入关、立为汉王以后的第十二年,打败项羽,即皇帝位之后的第七年,公元前一九五年。这时候,他击败了淮南王黥布的叛军,命别将追杀,自己则便道回乡,召父老兄弟欢聚。酒酣之时,一面击筑 (一种弦乐器) 伴奏,一面唱出了这首歌,又挑选出一百二十个青年人合唱。他情感激动,“乃起舞,慷慨伤怀……”。这一切,对于了解他当时的心态,从而领会这首歌的内涵,是很有帮助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高度凝练的三句诗,其意境宽广恢弘,又恰似霹雳弦惊,给人心灵以震撼。对于《大风歌》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这也可以说是助刘邦夺得天下,天赐之良机。刘邦从更深层次揭示,风起于秦的暴政,这才是“乱”因。同时,刘邦在胜利后仍能保持着高度的清醒,他不仅有荣归故里的豪迈,更有着对于守成的危机感。他警示自己,也警示他的子孙继任者,如何避免“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的结局。

对于刘邦的诗,小编评价好不具代表性,我们看看中外名人对它的评价

南北朝时期大文学家刘勰评价说:“高祖《大风》、《鸿鹄》(刘邦传世的另一首诗)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意思是说,刘邦的两首诗《大风》与《鸿鹄》,写得率真本色,是纯天然的好作品。宋代陈岩肖说:“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而气概远大,真英主也。”南宋朱熹更是感叹:“汉高祖《大风歌》是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也。呜呼,雄哉!”

刘邦在战争年代不尊重儒生是出了名的,因为他曾经认为天下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儒生们论出来的,他不喜欢只会空谈的儒生。所以才有拿儒生的帽子撒尿的不雅举动流传后世。但是刘邦非常重视张良、郦食其、随何、叔孙通甚至“四老”这样有真才实学的才子。他亲莅曲阜祭祀孔子,这是孔子第一次受到的最高规格礼遇。刘邦称帝后,他成功地将儒学价值融入汉朝政体中,成为中国各代从打天下到治天下思想转变最快的开国皇帝,刘邦创下了两汉四百多年强盛时期良好开端。

英国的历史学家约瑟.唐恩比在评价世界历史人物时说:“人类历史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毛泽东主席称刘邦“是封建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

刘邦平生只作诗一首,为何这一首却流传千古?

刘邦所作的诗,虽然只有一首,且这首诗极其简短只有三句,却足以表明刘邦在得到帝位之后归乡的真实心境,是对刘邦一生的真实总结和真实写照,而帝王向来是众人所极力研究的对象。刘邦从一个泗水亭长一路奋斗一直到登上皇位统一天下,这样的一个人更加能引起众人的兴趣了,他所作的有且仅有一首的这首诗也就能流传至广。

这样一个人的心路历程,更是大家所感兴趣的范围和重点所在。能够从平民登上帝位,这是多少人即便穷极一生也无法企及的。而且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而且看不到,这就更加吸引到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了。而且古人作诗言简意赅、讲求意境,刘邦的这首诗就符合这样的标准, 加之这首诗格韵优美,也就符合时人的审美,能够千古流传也是意料中的事。

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刘邦前半生征伐沙场的真实写照。 强秦的暴政就像吃人的机器一般,压得广大人民群众喘不过气,于是有了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瞬时间风云变幻,推翻暴秦的声音像风一样席卷了整个中原大陆,百姓的呼喊贯彻天地,就连天上的云也看不过去忍不住掺一脚被这股强风拉扯了进来。刘邦就是被裹挟在这样的风云当中一步步走来,最后蜕变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刘邦富贵荣华之后对自己一路走来的肯定。由一介平民到贵为天子,这是其他人体会不到也不能理解的心境。位居高位的他看到了乡亲的眼中透露出了羡慕,羡慕当中还隐藏着一丝畏惧。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刘邦在取得帝位之后,面对茫茫大地自己却无法获得安全感的心境。

刘邦本来没什么文化,为什么一首《大风歌》流传千古?

《大风歌》一诗,把整个秦末汉初的时代特点,寥寥几笔就全勾勒出来了。秦末汉初,天下动荡不定,农民起义及诸侯争霸风起云涌。但是,笑到最后的是刘邦。“威加海内”“衣锦还乡”,刘邦在这里,把四年楚汉相争的历史过程,以及他内心成功的喜悦和自得心情,表露无遗。

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明白,统一并非是结束,而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等待他的还有最严峻的考验。诸侯王们拥兵自重,随时有造反的威胁。同时,匈奴又在边关虎视眈眈。但是,刘邦却并不敢让这些诸侯们去抗击匈奴,因为抗击的结果,是可能造成新的分裂。所以,刘邦才说:“安得勇士兮守四方。”

刘邦虽然没读过书,但他一定唱过民歌。民歌相当于那时候的流行歌,在那个年代是深入人心的,大家都在唱的,也是那时候常有的音乐形式。一些娱乐行业,也常常唱那样的歌。刘邦作为一个整日在街头混的人,甚至也经常光顾娱乐场所,他当然熟悉那样的歌。

有人会说,就算刘邦会写歌词,但《大风歌》第一句明显是借鉴了《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呀。其实,这是误会,在当时的楚歌里,赋比兴的手法太普遍了。屈原能够写出《楚辞》,就是他学习借鉴了民间楚歌传统的结果。

说白了,刘邦就是用民歌唱出了他真实的心声,这个歌“天然去雕饰”,因而成为千古名诗。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9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