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为啥清朝能给无条件投降的明军发军饷,而明朝却死活发不出来

历史战争 2023-09-21 01:21:13

1644年,随着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上吊自杀,宣告着明朝的灭亡。从如今来看,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发不出工资。

在攻入北京城的4年前,李自成从商洛山起兵,沿途十多万明军,顺风而降,将山西以西的明朝领土拱手相让,相信李自成自己也没有做好进入北京的准备,哪怕抵达了京城之外,他依然向城内的崇祯发去消息,表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

而也正是在当年,清军入关,作为少族,满清本来也没有统一中原的能力,八旗部队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人,结果投降的士兵却成为清军的马前卒,吴三桂的4万关宁军,左梦庚在内23名将军的80万部队,清军挑选了4名士兵,三万人马,却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明军的战斗意志为何如此薄弱?

归根结底在于发不出工资,早在万历时期,就设置辽饷,来维持辽东的军事需要,等到崇祯年间,一年已经需要消耗400两白银,此时又凭空增加了 “剿饷”(用于镇压农民起义)和“练饷”(用于操练地方武装),三者加起来已经超过明朝收入的一倍有余。

对此崇祯是如何做的呢,在他一朝,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农民无地可种,再加上自然灾害,民不聊生,结果崇祯不拿东林党为主的商人和地主收税,反而大规模的拖欠军饷,裁撤边军和驿站,最终导致流民继续增多,比如李自成,就是昔日驿站的一员。

而剩下的边军,基本上也是无军饷可发,在明廷灭亡的前一年,孙传庭带军出关,结果士兵竟然沦落到靠树皮野草和青柿子充饥的地步,很难想象这是国家的正规军。

等到清军入关,他们迫不及待地投靠了满人,原因自然也很简单,人家能让自己吃得饱饭,还有工资拿。

不妨来看个例子,天聪八年(1632年),长明军山穷水尽,只能投降清朝,“降者中有都司一员,男丁六百人,妇女幼童五百口,牛二百头,马五匹”。而另外一边的石岛明军听闻长山归顺后,也发起了投降,男女加起来一共3871人,吃饭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为了安顿这些投降的士兵,皇太极如何做的?他召集满汉蒙大臣开会,让诸个大臣出粮纳捐,并命八贝勒先出粮四千石作为表率。

而在宣府大同之战中,明军俘虏了为皇太极作战的数十名汉人士兵,询问他们为何要给外族卖命,没想到这些士兵却回答:“诸夷赏了我等每人南朝女人一个,牛羊八只、女一头···”

为啥清朝能给无条件投降的明军发军饷,而明朝却死活发不出来?

不妨来看看清廷入关前所采取的这些措施,首先关外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动乱和灾荒,条件比较稳定,到了天命十一年,皇太极继位后颁布《满汉别居令》宣布“满汉一体毋致异同”,下令将大多数汉民庄丁由庄田抽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而当后金进军辽沈之后,更是注重农业问题,女真人并非游牧民族,皇太极特意下令,禁止修筑城墙,而是要“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用来支撑前线的军费,除此之外,他还颁布法令,保护土地牲畜和粮食种植,提出“农时不可失”,“废农事者罪之”,这才有了强大的后勤能力。

皇太极对异族的拉拢和安抚也是相当出色,这才让蒙古和部分明军将领臣服,从孔有德、耿仲明再到尚可喜,这些自愿来投靠的将领纷纷封王封侯,被授予庄田、奴仆、马匹,剩下的人也就望风归顺了。

明朝连强大的元朝都推翻了,明朝为何抵挡不了清朝军队?

无非就是社会环境不同,我们都知道元朝的时候统领中原的可不是汉族,因此当时朱元璋喊出的口号是?驱除鞑虏?,可以说当时响应的百姓是非常的多,因为当时百姓们更想的则是一个属于自己汉人的王朝,所以朱元璋的士兵战斗力才会比较强大;但明末的时候则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到了末尾,往往都会有各种问题的,无非就是天灾人祸,可以说明末的时候很多百姓都吃不起饭了,活活饿死的可以说也是非常的常见,那么百姓都吃不起饭了当然要造你的反了,因而可以说农民起义比较多,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清军的实力比较强大,八旗兵可以说战斗力比较凶悍,不是明末时期的军队可以抵挡的,所以明朝才会灭亡。

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明朝拥有着强大的火器却打不过清军,最后还被灭国了,但却能推翻元朝,着实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其实元朝的统治者不是汉人,当时汉人可以说地位也是比较低的,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汉人百姓可以说无时不刻都想着有汉人王朝的出现,可以说朱元璋恰恰就是那个秉承着天命出现的男人,他当时以驱除鞑虏的口号来反抗元朝的统治,使得当时百姓们是纷纷响应,因而自己手底下的士兵们可以说对此也是发挥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明末时期的社会背景却与明初的时候不同,明末的时候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因为明朝中后期可以说很多君王基本都不出皇城的,所以对于民间百姓基本都是靠大臣们讲述,因而可以说被蒙骗了,再加上当时是贪官污吏满地,所以可以说出现了多起农民起义事件,可谓是内忧外患,再加上清军入关以来,无论是官吏还是地主豪绅很多都投靠了过去,导致偌大的明王朝在一夕之间彻底的崩塌了,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唏嘘。

明王朝的灭亡除了内部环境之外,还有就是清军八旗骑兵可以说战斗力也是非常的强大,而明军却很多都没有经过啥训练了,基本也都荒废了,再加上很多军队军饷不是被克扣就是发不出来,导致战斗力战五渣,所以综合起来明王朝灭亡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朱元璋不用一粒米就能养兵百万,为何崇祯却无钱发军饷呢?

如果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人,也都基本上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关于明朝的兵制问题。

总的来说,明朝的兵制和唐朝的兵制相差不大,朱元璋在平定天下的时候,就曾定有“卫兵制度”,这其实也就相当于是唐朝时期的“府兵制”。那什么又是府兵制呢?

我们知道,在唐朝以前,中国的兵役制度可以说是遍及全民众,也就是呈现一种“兵农合一”的状态。按照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说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与国防武装的紧密联系。但是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兵役制度就改变了。

唐朝所实行的“府兵制”,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兵农合一”的制度。但是这跟汉朝的“兵农合一”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来说,汉代的兵农合一,是“寓兵于农”,也就是“全农皆兵”,简单来说就是把国防武装力量寄托于农民的生产集团,当然了,生产集团同时也是武装集团。

而唐代的兵农合一,则是“寓农于兵”,也就是在武装集团上寄托以生产,而不是在生产集团上寄托武装。所以这也从汉代时候的“全农皆兵”变成了“全并皆农”的状态。唐代的这种兵役制度在当时就叫做“府兵制”。

但是严格来说的话,这种兵役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首先来说就是它不能在国家危难,需要大批量的士兵打仗时做到及时输出,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士兵的军事素质普遍都很低下,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在玄宗之后,这种兵役制度就完全不行了,渐渐地也就转变到了“募兵制”上来,也就是要给来当兵的人发放工资。

明朝的兵役制度跟唐朝的也是相差无几,只是名称上不同而已。所以在明朝时也存在着“兵区”,也就是今天的“军区”。大的兵区叫做“卫”,小的兵区叫做“所”。而明代时期的卫所,实际上就相当于唐代的“府”。因为这种兵役制度几乎不花钱,所以朱元璋才敢说:

“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

那么,具体是怎样表现的呢?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卫所制度”了。当时的每一个兵区,设在一个府里的叫“所”,连着两个府的叫“卫”。大约以五六千六百人左右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八人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如果国家要出兵打仗,那么便由从朝廷派出一个将军,叫做“总兵官”,而他所带的部队就是“卫所”的军队。当仗打完以后,总兵官就得把兵权交出来,军队又回归原来所在的卫所。

平时这些卫所里的士兵都是自己种田以自足,国家不要他们交税。所以朱元璋才说,他养的百万大军不需要百姓的一粒米,但其实这种制度跟府兵制一样。那为何到了后期的崇祯皇帝时期就不行了呢?

其实这也很容易解释。对于朱元璋时期的这种兵役制度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国家在和平的时候,是不需要军队的,军队充其量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既然都不需要军队去打仗了,那么为何还要花钱养着他们?所以这种兵役制度才得以延续着。

但是我们也说了,这种兵役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在国家有战事的时候,需要兵源的输出。当然我们也说了,这些兵平时都是务农干活,军事素质早就不行了,战斗力更不用说了。所以国家想要维持稳定和平,就必须改变其兵役制度,即募兵制,开始用军饷来招募军队。

但这样一来朝廷就得花钱,就得多出一份支出。而我们也知道,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吏治腐败,贪污受贿的官员数不胜数,皇帝没钱养兵马也是正常的。万历时期都还捉襟见肘,更别说崇祯时期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