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割据一方的汉室宗亲心机不输曹操,曾和马超之父起兵谋反未遂

宠物大事说 2023-09-21 01:01:59

自古以来,皇上这个位置不知引得多少人一直惦记,其中三国为乱世,更兼当时汉末王权衰弱,于是自然有着很多人动起了不一样的想法。曹操董卓袁绍之辈大家都十分熟悉,此处并不多做评价,今日我们要讲的也是三国一位企图登上皇位的人物,他居然还是一个皇室宗亲。

此人名叫刘焉,是汉鲁恭王的后代,跟刘备一样,也算得上是皇室宗亲。但刘焉混的倒也算还行,起码不像刘备编草鞋为生。刘焉年轻就在竟陵当官,后来更因为是皇家子弟所以官至中郎,后来他又离职开始教书育人的生涯,没过多久,又回到了朝廷当官,他做过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的太守还做过太常卿。由于他常年在中层工作,更兼自幼在民间长大,且做过不少次父母官,所以刘焉对当时的百姓疾苦是十分了解的,他深深地知道朝廷的腐败无能,他渴望去做些什么,改变什么。于是他上书给皇帝,建议皇帝把太守,县令,刺史这些地方父母官都让有贤德的清官去做,这样百姓的日子会好很多。可当时时政不佳,皇上早已是自身难保,又何谈去管天下百姓,于是刘焉的建议被搁浅下来,再也无人问津。

后来,黄巾军成立,号召天下饱受疾苦的百姓,一时之间仅得到仅万人支持,于是他们先杀了时任绵竹县的县令李升,一批人就把那当做据点开始继续发展势力,进而不久后攻破益州,又再入蜀郡,一时之间黄巾军竟是无人能敌,势如破竹。后来贾龙打败了黄巾军,并把他们赶走,而益州刺史死后,刘焉就去继任刺史之位,贾龙更是率人马迎接刘焉。

刘焉当上刺史之后,决定要对百姓好点,于是他就安抚百姓,并且给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一时民间对刘焉可谓是赞不绝口,而实际上这时候的刘焉就已经有了反叛之心,他安抚百姓也是为了日后能得民心好进而得天下,此等心机倒也算的上是个人才。

当时刘焉先是悄悄的杀了朝廷的来使,然后切断了两地的栈道,并且欺骗朝廷说来使是土匪所杀,后来刘焉为了培养自己的威信也为了积累财富,杀了一大堆益州本地的富豪地主,后来因为贾龙对他不满,他又杀死了当初前来迎接他的贾龙,这等心狠手辣便是比起曹操也不遑多让。

刘焉此时已经十分膨胀,他还制造了不少御驾,幻想着自己已经当上了皇帝,而且还说自己是圣人,皇上听说以后有些生气,就让刘焉的儿子刘璋去劝劝他老子,可刘焉根本不听劝,还把刘璋留在了身边,不让他再回宫中。

后来,马超的父亲马腾谋反了,刘焉觉得这是个大好时机,连忙联系马腾,一起谋反,谁知道密谋泄露了,马腾更是大败而归,刘焉自己的儿子也被朝廷抓住,定罪而死。刘焉这下没了辙,开始慌张了起来,当时据说刘焉所在的城池内的房屋被天上的雷劈着了,满城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刘焉只得将住所迁到成都,他因为谋反失败,又因为天雷的惊吓,最后背上长疮而死。

曹操和诸葛亮渭水一战典故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时间
渭水之战(公元211年)准确说应该是三国时期。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十六国时期,北方各政权,时兴时灭,虽称十六国,实际上还未计及冉魏、西燕、代、北魏,吐谷浑、柔然等政权。各政权统治者素质多与三国时不同,故在谋略运用方面不及三国。少数民族多为全民皆兵、骑兵为主,所建政权,为保持民族特点,多实行两种军事组织体系。随着战争发展,中原地区到处建起坞壁城堡,使骑兵难以攻坚,加之需扩充兵力,步兵渐多,但骑兵仍是主兵。少数民族本为轻装骑兵,采用机动战术。但在坞堡林立的中原,与用传统方阵战术的汉族军队作战,加之此时已有了马蹬,所以两种战法开始结合,出现了以密集方阵作战为主的重装骑兵,并出现了以掠夺人口、物资、摧毁敌方战争潜力的破坏战略。
东晋仍沿袭魏晋兵制,部曲私兵更为发展。因位于江南,水军发达,不仅有了载乘2000人的连舫,并开始用指南针导航,还发明了接舷战时重型兵器拍竿等。

历史背景
自刘备袭取益州(治今成都市)(参见益州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开始形成。三国为自保及发展,不断争夺战略要地:孙、曹争夺淮南,在合肥(今合肥市西北)(参见合肥之战)、皖城(今安徽潜山北)(参见皖城之战)、濡须坞(今安徽无为东北)五战,互有胜负;刘、曹争夺汉中(今属陕西)(参见汉中之战),经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一战,曹军败退长安(今西安西北)。随后又发生三家争夺荆州之战。荆州蜀将关羽,乘刘备攻占汉中、孙权进攻合肥之有利时机,北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参见樊城之战),企图夺取曹军占据的荆州二郡,为实施诸葛亮两路出兵恢复汉室的战略计划作好准备。
而孙权却与曹操联合,乘关羽后方空虚用吕蒙袭占江陵(参见江陵之战),俘杀关羽。刘备为夺回荆州,东进攻吴,在夷陵之战中败于吴将陆逊。孙权夺取了蜀占荆州四郡,并控制了上游,获得战役上的胜利;曹操运用谋略实施离间,拆散了孙、刘联盟,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唯刘备丧地损兵,成为三角斗争中的失败者,战略地位大为削弱,已无力实现两路出兵恢复汉室的战略计划。
曹操死后,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刘备、孙权亦相继称帝,三国鼎立局面于是确立。魏文帝曹丕曾两次攻吴,均因水军不强,难越长江天堑。蜀昭烈帝刘备死后,诸葛亮迅速恢复蜀、吴联盟,摆脱两面作战的不利局势,尔后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参见南中之战),巩固后方,积极准备北进。五次由祁山(今甘肃东南部渭水、西汉水间)攻魏,均因魏军采取坚壁拒守方针,无功而返(参见诸葛亮攻魏之战)。
此间,孙权与蜀呼应,曾三次在淮南攻魏,亦均无功而还。大将军司马昭掌握魏国大权后,开始筹划统一全国。

历史人物
势必要说的历史人物一是曹操,另一个就是马超了,曹操是不用说的,而马超其人,用翻译原文的说法就是:
超,蜀骠骑将军、五虎上将之一。父腾,汉征西将军。年十七,随父腾、韩遂袭长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曹操诱杀腾,超、遂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因操离间超、遂,事败,往汉中投张鲁。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与张飞大战百余合。后受张鲁谋士杨松诬陷,投先主,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先主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西境。后诸葛亮北伐,往扫超墓。
诸葛亮对马超的评价是很高的“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公(髯公指关羽,羽素美须髯,有“美髯公”之称,故诸葛亮以髯公称之)之绝伦逸群也。”而杨阜也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所以也不难理解曹操曾谈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渭水之战
渭水之战是曹操为平定关中,与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也称渭南之战。
借考三国志演义的书目,此战重要的叙述章节是卷十二,而其前因后果则不仅是如此而已,引用史书原文:“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三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会战,陈寿只用了三十多个字就给交差了,实在有点那个,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兵力最悬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明确记载到美国西典军校的中国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指挥员体现出来的战争素养几乎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而整个战役所带来的影响,也决定了后近五百年的历史走向。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是战争史上战术应用的奇迹。而其间表现出的战略战术之绝妙,曹操对气候、士气等战事环境的掌握,及用兵的深谋远虑也绝非史书上那简简单单的三十多个字可以表达的了的。可以说,这场战役虽然不是三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其对三国形势的影响也不及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但其谋运之深远,则远非三大战役可比。

渭水之盟
626年,唐太宗初即位,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10余万人攻占泾州,进至武功,京都长安戒严。
突厥军进攻高陵,被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击败,杀千余人,并俘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颉利又领兵至渭水便桥之北,派亲信执失思力进长安探听消息。太宗指责突厥负盟,囚执失思力于门下省。太宗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至渭水边,隔岸责颉利负约。继而唐大军赶至,颉利见状,请和。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唐给突厥金帛,突厥军队撒离唐境。
这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和刘备是怎样的

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和刘备形象如下:

1、历史上真正的曹操是一位乱世枭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历史上的曹操在政治是很开明,加强中央集权,用人唯才是举,打破士族门第的观念,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其所统治的地区社会和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稳定的发展。

他在政治上的功绩是不可以磨灭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政,对当时的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他先是在徐州战役中击败了吕布,又击败了强大的袁术,还把刘备赶回了长江以南;而后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实力最强的袁绍,一跃统一了中国北方,可谓是百战百胜,是三国前期最大的赢家。

2、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一位仁义明君

刘备成长于市井之中的刘备,个性很独特。他的求权欲望极强,而且抱负非常远大。他不喜欢读书,但喜欢虚心向他人学习,好结交。“喜怒不形于色”,十分谦逊有礼。

他凭着个人魅力集结人才,建立起了一支武装力量,并得到了关、张二人的加盟,三人结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一段旷世情谊。他非常平易近人,常与身份低微的人同席而坐,同盘而食,因此获得很高声望。

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刘备率领他的部属参与到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在兵败的情况下,他以诈死得以存活,被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封为中山安喜尉。

他出身低微又年青气盛,难以跻身权利高层,又忍耐不了仕宦生活的约束,很快便受到了免职的威胁。在得知官位不保的情况下,他不计后果的带领手下痛笞朝廷命官督邮,弃官亡命,以发泄内心的不满。

总之,青年时期的刘备,就是一个怀揣满腔热血豪情,却没有远大的政治目标,具有侠义心肠还有些鲁莽的草根英雄。

中年以后的刘备,为了追逐梦想,到处颠沛流离,备受磨难。尽管如此,他一直没丢失宽厚仁义的做人原则。

有一个关于他“仁德”的经典故事,说一个叫刘平的人和刘备有些恩怨,就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刘备。结果刘备很善待那个刺客,刺客不忍心杀这么仁厚的人,就放弃刺杀并对他告知了实情。

刘备的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善待下属,让他在乱世中,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并逐渐有了自己的威望和名誉。

但是没有强大的社会背景,使得刘备无法如曹操、孙权那样发迹于父兄的基业,而其草莽旷达的个性又使其无法忍受仕宦生活的约束。因此,刘备的创业道路注定充满着坎坷与艰辛。

艰辛几乎伴随了他全部的创业生涯。他曾在十三年中四次失去妻子。不难想象,在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这是何等的耻辱。

还有一件事就是他打仗运气很不佳。有人曾做过统计:刘备参与的战争共有25次,失败16次,胜利9次,其失败的次数,占到总战争64%。

其中,刘备亲自督战或指挥的战争19次,失败10次,占失败数的62%。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刘备在创业史上败多胜少的确是一个事实。

综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刘备。他不是圣人,他的身上既有常人的优点,也有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他宽厚仁义,性格坚韧,但运气不算好。

扩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刘备

-曹操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9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