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和刘少奇都是毛泽东的爱将。
在历史上,两个人之间却有过隔阂。
他们为什么会有隔阂呢?
高岗后来在《我的反省》中有一个解释:
“对刘少奇产生隔阂,大概始于1947年。当时赵德尊去平山开土地会议。我们让他向刘少奇汇报东北的情况,其中包括对东北工作方针的争论、彭真等人的错误,以及根据中央决定对东北局进行调整等情况,希望少奇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少奇听了汇报后,不说东北争论的是与非,只说‘要注意团结,不要落井下石。过去满洲党和朝鲜党就是因为不团结,结果被敌人搞垮了’。赵德尊回来传达少奇的谈话后,我们很不理解:明明是纠正错误,怎么说是‘落井下石’、‘不团结’?因此认为少奇对彭真等人的错误有些袒护,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此对少奇产生了隔阂,但这只是工作上的问题。”
事实上,高岗等人在东北土改中倡导的“贫雇农打天下坐天下”的做法,是“左”的,不正确的,而彭真不仅没错,反而恰恰是正确的。不久,东北土改的“左”倾做法,就受到毛泽东的批评,被纠正过来。
毛泽东处理爱将之间的矛盾坚持一个原则:就事论理、讲原则、对错——他的这个做法,也赢得了部下们的爱戴。这在《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该书记述了记述了毛泽东处理个人关系的原则,尤其是他与解放军众将帅之间的个人关系,是一部精彩的毛泽东领袖史。该书为读者喜爱的年度畅销书,一直名列畅销书排行榜上。
中共党史出版社“大河向东系列”2《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也已经出版上市。
54门大炮代表当时参加新政协的54个单位和方面的人士,28响代表全国领导人民经历了28年的奋斗。
在开国大典的时候,五十四门礼炮响了二十八响,54门大炮代表当时参加新政协的54个单位和方面的人士。
28响礼炮表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奋斗,才使国家独立,人民翻身当家做主,才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的开国大典。从此咱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兴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扩展资料:
在外交场合中,迎送国家元首时鸣放21响礼炮,政府首脑鸣放19响,副首脑鸣放17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君主获得子嗣时也要鸣礼炮表示庆祝,通常是王子鸣101响礼炮,公主鸣21响。俄罗斯帝国例外,皇子鸣放300响礼炮,公主鸣放101响。
此外,许多国家在君主加冕、总统宣誓就职、元首诞辰和去世、或举行盛大国事庆祝活动时,也有鸣放礼炮的习惯,比如美国总统就职和去世时各鸣礼炮21响,英国君主诞辰时在伦敦的伦敦塔内鸣礼炮62响,其他地方鸣炮41响。
—开国大典
—礼炮
1942年4月,山东中共分局朱樊村迎来一位“贵客”,他的样貌不显,身材瘦高,只穿了一件灰扑扑的旧中山装和一双简单的黑色粗布鞋, 在一众警卫员细心地护送下,低调入住王氏旧宅。
他自称名胡服,是中共一位政委,奉领导命令来此工作。
他对住所的要求不高,自己住在宅院正厅右侧的房间里,用两块门板当床,包裹和换洗衣服做枕头。正厅则用作会客和饭厅,左侧的房子由保护他的警卫员居住。
胡服在山东一待便是数月时间,期间始终忙于紧张工作。他先后同当地不同领导谈话,又深入民间考察群众真实生活,并耐心聆听各部门和老百姓的意见,召开扩大会议,把隐藏在山东内部的问题彻底解决。
月余后,警卫员们护送胡服回到延安,才在别人的口中听到他的“真正身份”,原来他即是暗中接到毛主席密令,至山东力挽狂澜的刘少奇。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派刘少奇到山东?刘少奇又在山东做了什么?答案要从1937年说起。
那一年,震惊华夏的“7·7”事变爆发,日本人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携手抗击外敌,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战火。
就在大家抗日热情高涨之际,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传出:山东省政府及军部等官员面对日军进攻,竟不战而逃,使得整个山东几乎沦陷。
当此危难关头,几遭破坏的中共组织挺身而出,高举抗日大旗与敌人对抗。1938年,中共领导派遣115师主力入驻山东,与原本的山东纵队联合作战。
但谁也没有想到,恰是115师的加入,令山东局面产生负面变化,险些带来严重后果。
115师的师长林彪因病在苏联疗养,彼时执掌115师工作的是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他们听从党中央指示,向山东群众下达“减租减负”的命令。
可偏偏山东分局的领导朱瑞并不同意,觉得他们这些干部本来就借住在地主家,再施行减租等政策,过于不讲良心。
产生分歧的双方各自写了一封见解送到延安,希望中央领导能出面解决此事。领导确实很在意这件事,及时下达命令,让129师的副师长徐向前到山东处理该问题。
徐向前马不停蹄赶到山东,来不及歇上一口气,便立刻召集所有领导,整合115师与地方部队,组成“山东第一纵队”。
整合的结果并不理想,哪怕现在115师领导与地方部队领导同处一个战队,可他们依旧“各自为政”,并在短时间内“吃空”聚集地青驼。徐向前无奈,只能再次紧急分开两者,将一切恢复原样。
1940年,中央调走徐向前,山东当局的问题依然存在,抗日救国运动难以展开。
同年,日军为巩固“后方”战略,加强对华夏各根据地的“扫荡”力度,山东首当其冲,只1941年一年,就经历29次大规模“扫荡”。因而,消弭山东地方部队和115师之间的矛盾成了中共非常重视的难题。
当然,这种问题与个人矛盾无关,而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及方针、政策的不同认识所产生的分歧,总体来说,只要统一双方思想,提高双方认识,即能解决问题,把他们重新拧成一股有效打击敌人的坚硬“绳索”。
1942年3月初,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在华中的工作基本完成,中央特地发去电报,告知山东问题。刘少奇非常重视此事,安排完手头工作后,便立刻动身前往山东。
他不知道的是,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十分关心他的安危问题,在他启程3天后,不知他行程的毛主席曾给他发了一份电报,叮嘱他:
“山东至今尚无回电,请你直接向其询问详情,务必保证路上无危险再动身。”
在前往山东的路上,刘少奇一边思考如何解决那里的问题,一边不忘细心考察沿路情况。他每每路过一个地方,都会不顾疲劳和安危地出门走走,与当地的老百姓聊聊天。
他最常问的问题是: 村里人口几何?地主、农民分别多少,土地多少,地主家的租金和粮食又怎么算? 老百姓如实回答,他的心中就有了数。
经过多次深入探访,刘少奇慢慢总结出一些经验:各地的情况相差不大,农救会的作用不显,减租减息的甜头尚未被老百姓尝到,某些老百姓不信地主“慈善”,会减少农民的粮食与利息。
他对随行人员说: “看来农民群众对减租减息的渴望很强烈,咱们的运动完全符合人民的希冀啊。”
22天后,刘少奇抵达山东的革命根据地朱樊村,入住王家旧宅。他并不在乎居住环境,只随便叠了几件换洗衣服当枕头,又让警卫员拆了门板拼成简易床,简单收拾一下,就立马投入紧张工作。
刘少奇叫来山东分局的书记朱瑞,与他进行3天谈话。又喊来115师的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谈了1天1夜。
然后同山东纵队的黎玉说了一天话,主动听取各部门领导的建议,翻阅山东党刊与党报,并一如既往深入群众,不断走访、调查,对山东根据地的难题有了更深层次认识和全面的解。
半个多月后,刘少奇召开山东分局扩大会议,与朱瑞等人交换意见,开诚布公谈看法作总结,在几个关键原则问题上达成初步一致共识。
为推动全面工作的展开和进步,刘少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作关于群众运动的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减租减息视作山东工作中心,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它去做。
他白天参加会议,晚上阅读资料,时常熬到凌晨才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负荷,脸色变得十分不好,说几句话就要咳嗽一声。
警卫员很担心他,他却笑着摇头表示: “没事儿,就是有点儿上火,过几天便好了。”
在刘少奇的努力下,山东工作的转机很快出现。5月初,山东分局郑重决定,将认真执行减租减息运动,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经多方积极配合,人民群众有了喘息,更真实地感受到党组织及革命与他们的关联,极大程度激发抗战热忱,令根据地所在村落慢慢转变成坚实堡垒。
6月初,毛主席再度致电刘少奇,让他全权代表中央常驻山东,统筹全局。7月9日,毛主席第三次发电报给刘少奇,指出目前山东面临的重要性问题。
这份电报即是传说中毛主席特意叮嘱,暂无须向任何人提及的绝密电报,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两部分:
电报的最后,毛主席表示,山东任务由刘少奇全权负责,执行任务期间以他的安全为重,请他必须斟酌形势后再决定,中央将在他决定后,予以他指挥山东和华中全局的权力。
可以说,这份电报不只给了刘少奇极大鼓舞和底气,而且一展属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透过眼前黑暗,突破迷雾看见了黎明以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方针,对新四军的未来作出有效的新战略思考,将山东问题升华到事关新四军、中共未来的更深层次问题。
7月下旬,山东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刘少奇请示中央后,重新启程往延安行进。他根据现实需求,把原本的百人团精简成18人,装扮成老百姓,由便衣警卫一路护送。
他们途经沭河、临沂、滕县等地,在枣庄西南短暂休整,准备穿越津浦铁路。不料行至铁路前3百米左右时,一辆日军巡逻车忽然从临城驶来。
它停在刘少奇一行人躲藏地点附近一段时间,胡乱打了一会儿机枪,又向沙沟开去。待到道路重归平静,刘少奇等人才匆忙沿着小河往涵洞小跑,穿过铁路离开干沙河,顺小路向微山湖附近前进。
因彼时日军正在“扫荡”,一行人只能在湖中心小船等了一周有余,后敌情缓和,方联系丰县骑兵,在他们的护送下穿过河西,抵达鲁西区。
那里是一片沙土地带,百姓生活困难,当地负责人又缺乏改善环境的办法,与人民群众关系疏远。
刘少奇得知此事后,不顾危险决定暂停行程,把当地负责人全部叫到住所,给他们出主意。
在他的帮助下,当地负责人想尽办法动员群众种植瓜果蔬菜,与他们同甘共苦,解决了此处难题。
此后,刘少奇离开山东,于当年12月顶着寒风安全回到延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9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这些关于清明的事儿,一定讲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