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个仁宗,元朝也有个仁宗,两个仁宗对太后都孝顺,但元仁宗在孝顺中却忍受着巨大的侮辱,被人当作笑柄。
传言,仁宗的母后答己与五朝元老铁木迭儿有染,把铁木迭儿捧上宰相的位置。
元仁宗虽然不信这种传言,但是,太后答己多次包庇、提拔铁木迭儿的行径,群臣有目共睹。这让他即愤怒又痛苦,不知该怎么做?
元仁宗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元成宗的哥哥的儿子,谦恭仁让,性情懦弱。
元成宗没有后代,仁宗距离大都近,在他母亲答己(不是妲己)的活动下,他被推举为继承人。可是,仁宗的哥哥海山却不同意,1个月后,他从战火纷飞的边疆提兵3万匆匆返回大都。
本来以为皇位不保的海山,发现弟弟竟然没有继位,心中乐开了花。
原来,元仁宗饱读汉家经书,遵循“恭谦忍让”的礼法,一直在等哥哥回来把皇帝的宝座让给他。
海山可不会和这个书呆子弟弟客气,直接踏上皇帝的宝座,是为元武宗。
命里无来莫强求,仅做了三年皇帝,元武宗海山就病逝了。
这下子元仁宗没法推脱了,只好硬着头皮做了皇帝。其实,只要有一点进取心和责任心的,没人会放着大把的权力不抓,任由自己随波逐流的。
登基后的元仁宗发现了忽必烈遗留下的制度弊端:落后的奴隶制和先进的封建制并存。这是一颗随时让帝国崩溃的炸弹,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大元帝国将像秦帝国一样迅速烟消云散。
元仁宗也烧了三把火,试图把这颗“种子”烧成灰烬,根除后患。
第一件事,元仁宗把哥哥武宗正在建设的中都给停了。元武宗是个好大喜功的武夫,喜欢享受,虽然在位才3年,但元朝的国库几乎被他挥霍了一半!
第二件事,元仁宗把武宗时期的绝大部分蒙古、色目大臣罢免了,包括宰相。下狱的下狱,抄家的抄家,罪名都是实打实的,确凿且详尽,没一个被冤枉的。
第三件事,元仁宗把当初被忽必烈遣散、依旧活着的汉人官员全请了回来。这是元成宗在位13年都没敢做的事,他1年的功夫就做完了。
前文说过,元仁宗是一个性情懦弱、恭谦的人,怎么一登基就杀伐果断了呢?
其实,这都要归功于一个汉人儒生。
在仁宗和武宗小时候,他们家就来了一个儒生叫李孟,是他们的爷爷真金介绍来的。不过,元武宗海山好武,很早就去了边疆建功立业,只剩下仁宗跟着李孟学汉学、学权谋。
渐渐地,李孟凭借才能成为他们家的首席谋士,而仁宗也真心诚意地把李孟当作老师。他的母亲答己能为儿子争取到皇位,就是李孟在后面策划的。仁宗让位给哥哥海山,也是李孟看出海山寿命不久,让他暂时蛰伏的。
所以,这个李孟十分厉害,为了实现远大抱负,竟然隐藏在仁宗家里17年。
不仅懂权谋、阴阳、汉学,还有一肚子的文韬武略。更难得的是,他一直想把仁宗培养成一个对汉人有归属感的异族皇帝!
在李孟的辅佐下,元仁宗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全盘推倒哥哥的旧政,朝廷气象一新。
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元仁宗任命汉人李孟、宗人完泽为正副宰相。可是,太后答己却站出来发话了,她说:“儿子,你能有今天全靠你叔叔铁木迭儿,他可是我们家的钱袋子呀!”
金庸先生曾说:“封建社会最肮脏的地方是皇宫和妓院。”
太后答己的丈夫28岁就去世了,空闺寂寞,谁来替补?年轻力壮的铁木迭儿出现了,而且带来大量搜刮的钱财。答己的春天来了,她自然要回报铁木迭儿以锦绣前程。
尽管元仁宗不情不愿,可生性懦弱的他在纯孝的教育下,无法反抗,也不敢反抗。即便是满腹经纶的李孟,也不能阻止他“尽孝”。
于是,铁木迭儿登上了正相的位置,李孟屈居为副。
不过,铁木迭儿除了会搜刮钱财、肆意妄为外,实在没有其他本事。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李孟虽然为副相,但治理元朝的指令都是由他和元仁宗商量后直接铨发的。
夺贵族爵位、重建国子监、削减庞杂的怯薛军、重开有利于汉人的科举......李孟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大力砍除忽必烈留下的奴隶制度,全面转向更先进的封建制度。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仁宗初政,风动天下”,特别是仁宗的“自今勿限资级,果才而贤,虽白身亦用之”政策,更是对汉人和南人的利好。这种打破蒙古、色目、汉人出身的政策,一出炉便受到汉人的热烈拥护,天下为之振奋。
就在仁宗如火如荼推行新政的时候,李孟也悄悄把矛头对准了太后的老情人—铁木迭儿。此人是蒙古贵族的代表,他若不除,新政推行起来要大打折扣。
李孟绝对是宰执之才,有方略、有权谋,还有智慧!
虽然铁木迭儿有太后的强力支持,但李孟以忽必烈都中过招的“钩考”为名,把铁木迭儿做过的坏事全抖搂出来,逼着铁木迭儿自请辞退。为了避免仁宗受到贵族势力的直接报复,李孟也辞职了。
两个宰相同时辞职,谁也说不出话,太后答己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可是,元仁宗实在是一个愚钝的学生。没有老师的帮助,他一个人推行新政步履维艰,不到一年又把老师李孟请来了。
李孟无奈出山,帮助仁宗把有权势的蒙古诸王打发出京城,又把权势滔天的近侍赶出皇宫,全部换成汉人儒官。
当年,元朝的第一次科考隆重开幕,录取进士56人,其中40人全是汉家子弟!
曾经写出《山坡羊》的张养浩,就是这一届科考的座师之一。汉人学生考中后来拜谢恩师,他却闭门不见,说:“诸君子但思报效,奚劳谢为!”
仁宗和李孟都很开心,新政初见成效,大批的治国人才即将入朝,这将为大元帝国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惜,两个人都高兴地太早了,太后和铁木迭儿的报复即将到来!
就在元仁宗春风得意之际,太后出手了!
她堵住元仁宗,以不孝为名大骂他坏了良心,竟然把跟铁木迭儿斗得两败俱伤的李孟请回来。仁宗性情懦弱,又想行“孝道”,只好把铁木迭儿请回来。
铁木迭儿回来,还带着一批有实力的蒙古贵族一同入朝。
不过,学聪明的铁木迭儿这次开始要实权、要做事。恨不得马上打发他的元仁宗就让他去江南督办田粮税收。
不安好心的铁木迭儿来到江南,一边以收税为名大肆搜刮钱财,一边下令手下人残酷打压汉人的反抗。铁木迭儿做的这一切,尽管也传到仁宗的耳朵里,却都被太后压了下来。
铁木迭儿把江南各地百姓打压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有司绳以峻法,民多虚报以塞命,其后差税无所于征,民多逃窜流移者。”
仁宗刚推行的新政就这样被铁木迭儿完全破坏了,更严重的是,江南各地频频燃起汉人反抗的火苗。
虽然终于扑灭了火苗,可面对满目苍痍的江南,心灰意冷的仁宗恢复了怯懦的本性。
他无力反抗自己的母后,又不能惩罚肇事的铁木迭儿和其他贵族,唯有借酒消愁,麻醉自己。恩师李孟多次劝导,也不能激起他的雄心。
铁木迭儿搜刮来大量的钱财,博得了老情人答己太后的欢心,也聚拢了更多有实力的蒙古和色目贵族。随着势力越发强大, 铁木迭儿就越嚣张,不仅在朝内广布党羽,还怂恿太后干预朝政。
在太后和铁木迭儿的双重打击下,朝内的汉人官员纷纷请辞,渐渐只剩下懦弱无能却又坚持仁孝侍母的元仁宗。
但凡男儿都有血性,被铁木迭儿欺压到头上的元仁宗终于忍不住发怒,派亲信捉拿他。可是,狡诈的铁木迭儿竟跑到内宫,躲在情人答己的裙子下,逃过一劫。
至此,元仁宗终于发现了母后和铁木迭儿那点众人皆知的事,惩罚不得,竟然气得急病卧床。
受此奇耻大辱,太后还不知收敛,元仁宗渐渐病入膏肓。
而他的母亲-答己太后却视若罔闻,不仅公开包庇铁木迭儿,还亲自降旨拔擢老情人为太师,把持朝政。同时,还秘密商量着下一任继承者的人选。
母亲,本来代表着圣洁、无私和富于牺牲精神的母爱。但在政治上,有很多母亲却代表着蛮霸、恐怖和冷血。
从汉朝的吕雉,北魏的胡太后,唐朝的武曌,到清朝的慈禧无不如此。答己虽不如她们狠毒,却更无耻,对于儿子毫无体恤,一味以私欲而乱政。这是仁宗的悲剧,更是元王朝的悲剧。
1320年7月,年仅36岁的元仁宗撒手人寰,铁木迭儿在朝中开始了“大血洗”。凡是元仁宗重用过的,不是被罗织罪名杀害,就是被收入狱中折磨,侥幸逃脱的寥寥无几。
元仁宗自幼受儒家文化影响,和他的叔叔元成宗一样,立志做一个真正的汉人皇帝。施仁政、行孝道,这是封建王朝汉文化的精髓,也是王道。可是,对一个性情懦弱的人来说,这种仁义道德反成为了一个桎梏,让仁宗施展不开手脚,郁郁而终。
至此,元朝最后一个自救的机会被长头发的太后亲手掐灭了,大元朝终于进入风雨飘摇的时代!
前情回顾:
1、西方史学家拒绝承认忽必烈是蒙古大汗,为什么?承认就输了
2、元朝有没有“四等人制度”,北大历史系教授:金庸问过我这个问题
3、元成宗铁穆耳:一点不像成吉思汗的后代,却开启了元朝最好的时代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9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铜陵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