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928年,夏明翰在英勇就义前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光耀千秋的明志诗。90多年来,这首壮怀激烈的诗已然成为共产党人的正气歌,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青年。 1900年,夏明翰出生在他父亲任知县的湖北省秭归县。当时的夏家,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夏明翰的童年是跟随祖父、祖母在湖北、江西等地度过的。夏明翰12岁时,全家回到湖南衡阳老家,夏明翰的进步思想,离不开母亲的教育和培养。 在那个年代,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不仅知书达理,更难能可贵的是思想开明。陈云凤能诗善文,武艺高强,1922年当选为衡阳县参议员,成为衡阳县历史上第一个参政的女性,她在就职典礼上还表达了向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陈云凤反对强迫儿女死读“四书”“五经”。她支持儿女们冲破封建传统,自己选择人生之路。 夏明翰在童年时代就养成了善良、刚强、自立、向上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养成了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他不以“夏府少爷”自居,经常做些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扫地、挑水等等。 1920年秋,夏明翰在长沙结识了毛泽东。第二年冬天,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2年,夏明翰根据党委的指示,组织了长沙工人大罢工。在罢工斗争中,他结识了一生挚爱——坚毅、果敢的湘绣女工郑家钧。 1923年,在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游行中,郑家钧为了保护夏明翰,自己中枪受伤。郑家钧住院的时候,夏明翰代表党组织经常去看望她,两个人关系越来越亲密,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走到了一起。 那年农历九月底,郑家钧生了一个女儿,夏明翰给她取名“赤云”,寓意着女儿将继承他们的革命事业,让红旗插遍世界。 1928年初,夏明翰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日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 夏明翰不仅是侠肝义胆、铮铮铁骨的汉子,也是一个重情重义、感情丰富的平常人。临终前,敌人扔给他半截铅笔,但他拒绝写下敌人要求的“自首书”,而是分别给母亲、大姐、妻子写了遗书。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夏明翰想起了母亲的慈爱,家庭的温暖,他为不能奉养母亲而内疚,也为牵连大姐多次入狱受苦而内疚,对妻子女儿,更是依依不舍,于是提笔写下这首诗: “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在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夏明翰的女儿)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我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写罢遗信,夏明翰意犹未尽,他在信末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带着血迹的吻印,表达了对妻女无限的爱恋与思念。 夏明翰慷慨就义后,郑家钧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和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边为党工作,一边顽强地将女儿抚养成人。解放后,她也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从不向党和国家要求照顾。逝世前,她还在遗嘱中写道:“死后不收花圈,不收祭帐,不要浪费国家一分钱。”郑家钧一辈子都牢牢记着丈夫的遗言:“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我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9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