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省的博物馆中,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能够被称为镇馆之宝的,通常都是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宝级文物,非常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在河南博物院同样也有一件镇馆之宝,被称为“中华第一剑”,是名副其实的绝世神器,这就是“玉柄铁剑”。这件国宝的发掘过程也十分传奇,比现代的盗墓小说中的情节还要惊险刺激。
1989年1月,一伙盗墓贼盯上了三门峡市的虢国墓,这里埋葬的是虢国的国君虢季。在先秦以前的国君墓里,大多都有丰厚的陪葬品。盗墓贼为了得到墓中的宝藏,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和现在很多盗墓小说中的情节一样,这伙盗墓贼在古墓上方专门盖了一座小院。白天装作普通居民,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趁机挖掘盗洞。
就在盗墓贼快要得手的时候,被当地的公安抓了个正着。根据后来参与抢救性发掘的考古专家回忆,那时候的盗墓贼胆子非常大,而且还装备有武器,当公安突袭盗墓贼的四合院时,双方还发生了交火,场面堪比现在的盗墓大片。在公安的强烈攻势下,最后盗墓贼只好从地洞中逃走。
文物保护部门听说虢国墓疑似被盗的时候,考古专家们的心都要凉透了。历来被盗墓贼光顾的古墓,通常都会被一扫而空。值钱的文物被盗墓贼偷走,不值钱但是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则被破坏的一干二净。专家最后决定,为了保护虢国墓中的剩余文物,将要对虢国墓开展抢救性的保护挖掘工作。1990年2月,文物保护部门的安排下,考古专家们就进驻了虢国墓的地面遗址。
当考古专家来到古墓遗址时,发现遗址上面已经被挖成了一个大坑,在坑底还能看到盗墓贼遗留的盗洞。这个盗洞的出现让考古专家们心里又是一惊,因为盗洞挖的太专业了,一看就是老手所为。这样一来,墓中是个什么情形,考古专家们心里也没底。只能期待奇迹出现,墓中还能剩下一些东西。
尽管专家们的心情十分忐忑,还是小心翼翼的顺着盗洞开展了挖掘工作。虢季墓的规模相当大,专家们清理了上层的几个墓室后,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文物。看来这些墓室应当是已经被盗墓贼光顾了,里面的文物也早已被洗劫一空。对于这样的结果,专家们的心里都充满了苦涩。难道每次都要被盗墓贼捷足先登吗?不死心的专家们随后对盗洞周围进行了详细的排查,一寸一寸的搜索可能遗漏的线索。
令考古专家们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沿着盗洞往下挖了不到30厘米时,一个巨大的墓室出现在了他们面前。这可真是苍天有眼,如果盗墓贼再往下挖一点,那么这个巨大墓室中的珍宝必然也难以幸免。随后考古专家们对这个墓室进行了详细发掘,通过对墓中文物的分析,得知这个墓穴就是虢国国君虢季的墓,也是整个虢国墓葬群中最有价值的一个。
在这个墓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和青铜器,但是最有价值的却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废铁疙瘩”。当考古学家清理堆放在墓室角落里的兵器时,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玉质的把手。按理说玉器是不会和兵器摆在一起的,所以这个突然出现的玉把手就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当专家们顺着玉把手往下清理的时候,才逐渐发现了它的珍贵之处:这是一柄铁剑!这样的发现令专家欣喜若狂,虽然这个铁剑早已锈成了一堆废铁,但是它却是这个墓中最有价值的文物,比那些青铜器和玉器还要珍贵万分。
众所周知,青铜器一般都比铁器的价值大。为何虢季墓中出土的铁剑却能比青铜器更珍贵?甚至一柄小小的铁剑,居然还被称为“神器”。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事实上,专家说的一点也没错,“玉柄铁剑”的历史意义确实非常重要。
铁器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虢季墓的时间是西周晚期,距今已经有2800年的时间了。在2800年前,因为工艺的缘故,人类大多数都是使用青铜器的。“玉柄铁剑”的发现,把我国使用铁器的时间提前了数百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被称为“中华第一剑”、“万剑之祖”也并不为过。而且玉和铁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材质,把这两种材质组成一把锋利的宝剑,对工艺方面的要求非常苛刻。“玉柄铁剑”的发现,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文明工匠精神的最好证明!如此珍贵的文物,怪不得能成为镇馆之宝了。
一个一个的说: 先说第一个: 1.没有被发掘的最著名的陵墓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秦始皇陵全景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层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这座水墓是江苏虎丘水墓。墓主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著名的吴王夫差的父亲。夫差,就是那个拘禁了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的国王。
阖闾墓内这么多宝物,众人皆知,但却无人能够盗出。原因是因为它特殊、高级的防盗技术:阖闾墓修建于虎丘池水下面,一潭清水成为最好的防盗屏障,池水底部连通狭小地洞,通往墓葬。
千百年来池水没有干过,墓地也没有人找见过,秦始皇、项羽等多次兴师动众寻找挖掘,均一无所获,有的根本怀疑阖闾墓只是一个传说,根本不存在。
直到1955年,苏州政府和考古界人士合作,用现代化的工具抽干虎丘池内的池水,池子底部露出唐伯虎等名家真迹,进行河道清理后,更惊喜地发现虎丘池底部有一个“人”字形洞穴,内部又深又窄,往洞内10余米处,突然宽阔起来,洞尽头有石块封堵,从石块的形状和摆放来看,不像天然石块,有着明显的人工痕迹。
通过种种迹象的印证,虎丘池内真的可能藏有大墓,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并未进行挖掘。
关于阖闾墓的传说,要从他的儿子吴王夫差说起,夫差虽然十分残暴,但却是个大孝子,他老爹死于为吴国争地盘的途中,夫差为了弥补老父亲,就在虎丘这个地方,因山就水,派10万民工,用3年时间挖山,在地宫里用几层青铜器打造成棺材,安葬了父亲。
吴王夫差是个十分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利用自然的天然优势,为我所用,这样墓道,是最难打开的。
后世帝王实际真的应该学学吴王的智慧。像秦始皇陵,其规模和花费远大于阖闾墓,其人工巧思也让人叹为观止,但却没有阖闾墓这种借势来的巧妙。
如今,虎丘剑池成了著名风景、人文景点,每天到这里来参观的人很多,但阖闾却能安详地,不被打扰地沉睡于地宫之内。
中国最牛的四大古墓,考古学家也拿它们没办法,尤其是秦始皇的!
1.成吉思汗墓
勇士们,让我们,跨上马吧!”这是当年一代帝王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出征时说的一句话,如今却激励着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们进行“寻找成吉思汗”之旅。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几乎搜遍了整个蒙古大草原,有的动用地雷探测器甚至卫星摄影技术,然而都无一例外地空手而归。
据元末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为保密起见,除马匹踏平墓地外,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时,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为向导,如果母骆驼在一个地方久久徘徊,哀鸣不已,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
这种“密葬”方式当时很普遍。不仅成吉思汗,蒙元所有君主的墓地,到现在一个也没有发现。
朱耀廷介绍说,按照蒙古族的传统,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让后人发现,对于后人来讲,应该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孙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发掘。按照传统观念,蒙古人认为,挖掘土地会带来坏运气,而触动祖先的坟墓会毁灭他的灵魂。
2.秦始皇陵
该不该惊醒地下的君王新中国成立后对帝王陵寝是否开掘争论不绝,文物总局强调“保护第一”
技术不过关,眼下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既然如此,不如在地下的自然保存。最难保护的如丝绸、壁画、漆器,青铜器好一点,但也会生锈。有机物的保存最成问题。发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破坏。”
秦陵史料记载中有“始皇陵,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将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主,度不灭者久之”。国家文物局的精神是一般不主动发掘,抢救性发掘为主。中国最牛的四大古墓,考古学家也拿它们没办法,尤其是秦始皇的!
3.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乾陵。这也是乾陵至今没有被盗的根本原因。
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在中国历史上,盗墓这事,早已有之,这么久的岁月以来,梁山上就不乏盗墓者的身影,这梁山都快被挖走了一半,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乾陵地宫。
乾陵本身是一个大山,最外层是土,当然容易挖动,但土层里面是整齐的大石块砌成,石块相邻两面之间除黏结物以外,有圆锥形空洞,两个石块相邻面的圆锥形空洞相对,并用金属熔液浇灌,冷却后将石块一一固定在一起,一层又一层,也不知道有多少层,所以盗贼只好望洋兴叹了!中国最牛的四大古墓,考古学家也拿它们没办法,尤其是秦始皇的!
4.秦公大墓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曾在陕西省凤翔县建都,长达293年,在雍城遗址之南的南指挥镇有秦公陵园,共发现43座规模较大的墓葬,其中的秦公大墓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最大的土圹墓。是整个秦公陵园中最早发现、唯一发掘的最大墓葬,故称秦公一号大墓。
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
一、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
二、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
三、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
四、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
五、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
由于盗扰,主棺椁中只发现了一些人骨残骸,所以墓主人到底是谁,这个众说纷纭。从发现到发掘结束耗时10年,也是迄今我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中国最牛的四大古墓,考古学家也拿它们没办法,尤其是秦始皇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8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他们的名字我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