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大清国里度天子,寿王殿里烧皇上——清代禅僧茆溪森

文正斎 2023-09-20 23:35:16

茆溪森(1603-1667),名行森,号茆溪,字慈翁,广东博罗人,顺治朝国师玉林琇的大弟子,世称慈翁和尚。他本姓黎,出身豪门,其父黎绍爵,明万历时,累官至刑部侍郎。茆溪森出家前,曾以恩荫入国学。明崇祯三年(1630),二十七岁时,生过一场大病,病后“为恶梦感发”,因此决心修道。这年秋天,他借口入京应试,行至中途,即遁入空门,投宝公剃落。后来,他参博山,不甚投机,复走越州(今浙江绍兴)云门寺,参雪娇圆信,圆信许其入室,称他为“岭南长子”。顺治四年(1647)八月,圆信示寂之后,茆溪森又至湖州(今浙江吴兴)报恩寺参玉林琇,俩人一见如故,十日后即命居首座。

顺治十六年(1659)三月,玉林琇应召,顺治帝从其语录中得悉茆溪森偈语,极为赞赏。四月,玉林琇南还,福临对他说:“和尚语录中,付门人茆溪之偈最好,送和尚还山之舟,可载京一面。”六月中,玉林琇回至湖州,即令茆溪森随舟入京。此后,将近一年半时间,他便一直在京说法,经常与顺治帝接触。在顺治帝召见过的和尚中,他与福临接触最多,相处的时间也最长,且奏对默契,宠眷始终不衰。顺治帝曾多次有意封他为禅师,只是由于茆溪森考虑师弟不便并受封号,奏辞甚力,故而作罢。这里说的偈语是指以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形式与内容,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中,顺治帝爱妃董鄂氏去世,使得顺治帝“寻死觅活”,久而不能自拔,以致后来他完全沉迷于释道,成天与茆溪森等僧人厮混一处。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他除了召见、或遣使探问这些和尚之外,竟曾三十八次亲自到他们馆舍相访,有时甚至还作彻夜交谈。所以到十月中,他索性请茆溪森为其净发,决心“披缁山林,孑身修道”。当玉林琇闻讯赶到皇宫时,见顺治帝果然成了光头和尚,震惊惶恐之下,对自己的徒弟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取来干柴,当场要把茆溪森烧死。顺治帝见状被迫放弃了当和尚的想法,答应重新蓄发,不再出家。茆溪森这才得以尊师命,怏怏辞归。

顺治十八年(1661)元月初二,顺治帝因患天花去世。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要森和尚为其办理佛事,特传诏命说:“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秉炬法语,如善果、隆安法喜有素,可胜此任,若森和尚不日能至,法次长于两寺,可转命也。”二月初二,顺治帝梓宫移至景山。不久,茆溪森兼程赶抵北京。四月十七日,福临火化,他到景山寿王殿为之秉炬说:“释迦涅盘,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又“顾左右曰:‘大众会么’,寿王殿前,官马大路,遂进炬。”这里说的“秉炬”为禅林葬仪行事之一。系秉持火炬行荼毘(火葬)之意。葬仪时,导师秉炬,以之象徵火葬亡者。

康熙十六年六月二十四日(1677年7月15日),茆溪森在圆照寺示寂。他临终时曾作一偈,略带自嘲,然而颇反映他本人的若干行状和性格,文字亦幽默滑稽,饶有趣味,偈曰:“慈翁老,六十四年,倔强遭瘟,七颠八倒;开口便骂人,无事寻烦恼;今朝收拾去了,妙妙!人人道你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呀呀!总是一场好笑。” 由于茆溪森应召之后,于文字言谈之中,守口如瓶,极少涉及宫中秘闻,故雍正帝于雍正十年(1732),特予褒奖一番,颁谕说:“茆溪森奉旨留京数年,并受封号,奏辞甚力,及阅其语录,正言佛法,并无记载夸张之语,是茆溪森之卓识高见,亦如其师。”“着追封明道正觉禅师,赐祭一次。”雍正十二年(1739),又亲笔书“法轮弘转”匾额,悬于圆照禅寺。

顺治与董鄂妃生死恋

顺治与董鄂妃生死恋

作为青年天子的顺治皇帝,又有了更多的烦恼与不幸了!而这青年时期顺治皇帝的诸多烦恼与不幸,才是导致顺治皇帝最终决定出家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一、青年顺治皇帝的烦恼

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又遇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新的情况:

1。是否汉化的分歧

一个问题就是在国家的大政方针问题上,在执政方针方法策略问题上,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和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顺治这个皇帝,他有两个汉文师傅,他这两个汉文师傅对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所以他自小就接受了汉族的思想,尤其是儒学的理念。也就是说,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对于儒学的理念有极度的崇拜心理!

但是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就不是这样!

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对于汉文化是完全的不接受!在原来顺治皇帝小的时候,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和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两个人经常见不着面,好不容易到了青年天子顺治皇帝自己能够亲政了,与自己的妈妈倒是能够天天见面了??可是两个人一见面就吵,一见面就打??一见面想法就不一样!所以这个就是青年天子顺治皇帝经常因为政见不和而与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产生了分歧!

2。包办婚姻的不幸

青年天子顺治皇帝亲政以后的第二个方面那就是婚姻、家庭的不幸。

家庭不幸咱们前面其实说了一点。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也有一些展现、有一些描述,说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如何如何喜欢董鄂妃,后来董鄂死了。然后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就心灰意冷了。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要说,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在家庭婚姻方面的确存在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在《清史稿?后妃传》当中也有一些记载。

我们知道,顺治皇帝在生前的生活还是挺丰富的:两个皇后,15个妃子;然后他们生了一大堆的孩子。按理来说我觉得他这个小家庭婚姻照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还是挺幸福的。

但是问题在于,青年天子顺治皇帝的第一个皇后是他母亲孝庄皇太后的侄女!问题还在于,这门婚姻是由摄政王多尔衮作主决定定婚、聘娶、然后命令他册为皇后的。因为顺治皇帝仇恨多尔衮,也恨他的妈妈跟多尔衮的关系,所以连带着也就讨厌他的正宫皇后??其是也讨厌科尔沁蒙古人??青年天子顺治皇帝连带着对科尔沁蒙古都一律讨厌。所以青年天子顺治皇帝最后想了个办法,就把这个皇后给废掉了。

青年天子顺治皇帝的另外一个皇后是前面我们刚刚介绍的这个皇后的侄女!在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废掉了前面的这个皇后以后,当时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说我们的科尔沁有的是姑娘,于是又给青年天子顺治皇帝找了一大堆的姑娘??你挑吧??反正这个皇后必须要从我们科尔沁蒙古的姑娘里面选出。没有办法,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又从众多的科尔沁蒙古的姑娘中间挑了一个??结果又是刚才那个皇后的侄女!青年天子顺治皇帝一看,我还是不喜欢!我还是每天都在想如何废掉这个皇后!但是由于这个皇后非常的聪明??我不得罪你、我也不惹你,最后没有让这个青年天子顺治皇帝抓住这个皇后的什么把柄,所以她在那个位置上还是呆下来了!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在婚姻问题上,你别看他有很多老婆,但是他并不幸福??因为他们之间没有感情!

在这种状况下,他的心就会很乱。在经过一番混乱之后,这时候青年天子顺治皇帝该碰到董鄂妃了。尽管是从他弟弟那儿硬抢来的。

问题在于,造成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顺治皇帝企图出家的导火线的董鄂妃,她是个什么人呢?这个董鄂妃与顺治皇帝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3。董鄂妃与董小宛

这个董鄂妃,在之前我们讲的《孝庄真相大揭秘》当中也涉及到了一点点。董鄂妃原来是顺治皇帝的弟弟博果尔的媳妇。之后的事情是让我们很多人都没想到的,顺治皇帝的弟媳妇居然跟顺治皇帝产生了这么深厚的感情。那么后面传传传啊,有很多人把董鄂妃和秦淮八艳跟什么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她们并列的董小宛说成了这是一个人。

其实,董小宛与董鄂妃这不是同一个人,董小宛比顺治大14岁。人家是一个秦淮八艳是一个风尘女子,再恋也不会恋到一个风尘女子。

根据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记载,董小宛原为江南名士冒辟疆之妾。江南名妓知书多艺,倾慕东林,如李香君与侯方域、柳如是与钱谦益、卞玉京与吴伟业、顾眉生与龚鼎孳,都是佳人配才子。冒辟疆初识董小宛在1639年,那一年董小宛15岁,顺治帝才1岁。1641年,冒辟疆又邂逅陈圆圆,称其?令人 *** ?,于是疏远了董小宛。1642年,陈圆圆被周奎购京师,冒辟疆重逢董小宛。1643年,董小宛19岁,入冒辟疆家,为其妾。董小宛?却管弦,洗尽铅华,精学女红?,一心一意做良家妇女。1645年,董小宛21岁。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渡江,破南京。冒辟疆在逃难中患病,?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1647年,董小宛23岁。冒辟疆再病,?勺水不入口者二十余日?。?姬当大火烁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董小宛二度侍疾。1649年,董小宛25岁。冒辟疆患病,董小宛三度侍疾。1651年,董小宛27岁,病死。在现在的江苏南通如皋县里面还有他们当年的故居。董小宛、冒辟疆的故居叫水汇苑那也是一个旅游景点呢。

董小宛比顺治大14岁,同冒辟疆结婚9年未生育,并于1651年已经病死,所以董小宛即董鄂氏之说实属望风捕影,不能成立。

这个董鄂妃,在之前我们讲的《孝庄真相大揭秘》当中,我们介绍过一些,我们说她出生与1641年,自幼体弱多病,原来是顺治皇帝的弟弟博果尔的媳妇。

后来顺治皇帝的弟弟博果尔死了,然后顺治皇帝把这个弟媳妇纳成自己的媳妇了。但是也有人说,好象就是顺治皇帝生抢过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4。董鄂妃与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生抢过来的说法,最早是谁说的呢?是汤若望。

在孝庄秘史里面,这个外国人汤若望既是顺治皇帝的师傅,后来也是康熙皇帝的师傅。所以他这个人回国以后,有一篇回忆录,回忆录当中他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但是他的这个回忆录里面没有博果尔这个名字。

根据《汤若望传》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刮。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底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上文的意思是说,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妻子产生了一种火热的恋情,结果这个事被满籍军人给知道了。所以这个满籍军人回家肯定和自己老婆打架啊,结果就打个天昏地暗,转眼之间这个军人的妻子不干,他就跟顺治皇帝申诉,你看我因为你挨揍了。你说怎么办吧?结果顺治皇帝到了军前把这个军官拽过来劈头盖脸给了一巴掌,暴揍一顿,结果打完了以后,这个满籍军人很生气。然后就一气之下就自杀了??也算是悲愤、郁闷而死吧??皇上咱惹不起啊。然后,在这位军人死了以后一个月,顺治皇帝就把这个满籍军人的妻子纳为贵妃。

从这个记载当中,我们虽然能够感觉顺治皇帝挺霸道,但是这里面他没有记载说这个满籍军人就是顺治皇帝的弟弟博果尔。

后来,著名的史学家陈垣在经过一番考证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认为,这个满籍的军人就是顺治皇帝的弟弟博果尔。为什么呢?他说了是封为贵妃,我们查了一下这个贵妃里面来路不正就只有董鄂妃。因此,陈垣教授考证就认为这个董鄂妃就是原来顺治皇帝的弟弟博果尔的老婆。

那么后来故事正常发展下来,他们顺治皇帝和董鄂妃他们两个人感情很深。然后人们就是说董鄂妃她死了,然后顺治皇帝悲愤之下看破红尘于是出家去了。

问题在于,董鄂妃为什么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死掉了呢?董鄂的死,与顺治皇帝的死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5。董鄂妃之死

根据史书记载,碰到董鄂妃之后,青年天子顺治皇帝的生活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历史上有特别明确的记载,说青年天子顺治皇帝自从碰到了董鄂妃之后,恶习尽改,专宠一人??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

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对于董鄂妃的职位的升迁是非常快,而且典礼的形式非常重:青年天子顺治皇帝是在1656年旧历的8月纳董鄂为妃的,一个月以后就封董鄂妃为皇贵妃。

当年还有一个封董鄂妃为皇贵妃的正式典礼。而且这个结婚大典上,青年天子顺治皇帝还下令全国所有罪犯一律放掉??大赦天下。

从1656年他们两个人结婚,到1660年董鄂妃去世,两个人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其实是短短的四年。在这短短的四年中间,先后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

先是董鄂妃生了一个孩子??男孩儿。青年天子顺治皇帝企图立这个男孩儿为皇位继承人的,结果这个男孩儿命不好??不足百日夭折。这个男孩儿夭折以后,董鄂妃自己感觉对不住皇上,所以每天都瞎在琢磨??没病也得琢磨出病来??最后董鄂妃在1660年的8月份也就死掉了。

董鄂妃到底是死于什么病呢?根据史书记载,结合我们的判断,这个董鄂妃应该是死于当时最为厉害的一种病??天花!

问题在于,对于自己最喜欢的妃子的死,青年天子顺治皇帝会有什么反映呢?

二、顺治皇帝出家原因大揭秘

1。顺治皇帝的反映

顺治皇帝得知董鄂妃去世的噩耗,痛不欲生,?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顺治皇帝辍朝五日,追谥其为端敬皇后。并在户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皇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后由张宸具稿,?皇上阅之,亦为堕泪?。以顺治皇帝名义亲制的董鄂妃《行状》数千言,极尽才情,极致哀悼,历数董鄂氏的嘉言懿行,洁品慧德。

在这种情况下,大情圣、青年天子顺治皇帝终于决定随同茆溪森和尚出家。后来茆溪森临终时作偈语说:?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就是说的他度顺治皇帝出家一事。

问题在于,青年天子顺治皇帝终于决定出家之后,他会去哪里出家呢?会是五台山么?

2。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的传说

民间盛传,说顺治皇帝爱美人不爱江山,董鄂妃死了以后,顺治皇帝就跑到五台山出家去了直到很多年以后,顺治皇帝在五台山老死!

更有甚者,还有的人说,康熙皇帝即位后不久,这个孝庄皇太后还带着康熙皇帝去五台山。去五台山,名上是拜佛??按道理讲,这个拜佛完全可以在北京??北京也有很多寺庙,那么为什么偏偏不远千里要跑到五台山呢?有的人就说,是不是顺治皇帝在这儿修行啊,孝庄皇太后带着自己的孙子去见他爹去了。

关于这种说法,后面还有神的呢。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咱们不是讲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奔西安了嘛。人家说在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顺路路过山西五台山的时候,在五台山下山西地方的 *** 官员要接待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他们要吃饭啊。结果当地的人没有上好的茶杯、茶碗、茶盘子之类的。就从五台山的寺庙里面借了几套完整的几套用具,结果慈禧太后一看这碗不对,碗底下写着宫廷。是宫中御用的,怎么这一套都是宫中的。这慈禧太后找人鉴定了一番,说这就是顺治皇帝用的。

神了吧,那么说到这儿,看来这五台山顺治皇帝终老这一说难道是真的啦?

这可不对,不能因为那儿有他的东西就说他死在那儿了。这个东西其实是皇宫里面赏赐给五台山的寺庙的??不仅仅是五台山的寺庙有,其他的寺庙也有很多这样来自皇宫里面东西!

因此,顺治皇帝在五台山老死这种说法直到今天被传为美谈,这是为什么?因为人们都把顺治皇帝当成了一个大情圣??一个空前绝后的情圣皇帝,说顺治皇帝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皇家那些皇子皇孙当中好象没有这么重感情的,都很无情好不容易出了顺治皇帝这么一个重感情的人,人们还不好好表扬顺治皇帝一番?但是,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这一说呢?顺治皇帝是否终老在五台山呢?这里,就要看看顺治皇帝的师傅是谁了!

3。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说法考证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顺治皇帝本身早就因为我们上述所说的种种问题而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在董鄂氏死后,他更是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

有记载统计,顺治皇帝在董鄂氏死后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38次到高僧馆舍,相访论禅,彻夜交谈,完全沉迷于佛的世界。

顺治皇帝命当时的一个著名的得到高僧茆溪森(就是电视剧中的行森)为他净发,要放弃皇位,身披袈裟,孑身修道。茆开始劝阻,他不听,最后就剃成和尚头了。

也就是说,这个茆溪森应该是顺治皇帝的师傅。

茆溪森是从哪里来的呢?浙江!浙江有一个地方叫武康,武康有一个叫金车山的地方??现在这个地方属于浙江的德清,顺治皇帝的师傅叫茆溪森就是那儿的和尚。

茆溪森和他的师傅??电视剧里面的玉林琇那都是当时得道高僧,他们一般不会上五台山去挂单的??上那儿做客当一个客座教授什么的倒可以。所以如果说顺治皇帝老死在宫廷之外,也不应该是五台山。而应该是现在浙江德清的金车山。

在电视剧里面,茆溪森和他的师傅玉林琇意见也不统一??一个是劝顺治皇帝出家,一个是不要顺治皇帝出家。那么事实上真实这两位师傅情况是如何的呢?

咱们先说让他出家这一位,这个历史上让顺治皇帝出家这一位叫茆溪森,这个茆溪森开始是坚持要动员顺治皇帝出家的,后来自己又想过闷儿来了??顺治皇帝出了家以后,天下人都出家了,我们和尚吃谁去啊。所以这个茆溪森又不让顺治皇帝出家了,但是顺治皇帝非得要坚持出家。所以在这个无可奈何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又请来了玉林琇??也就是说茆溪森的师傅??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玉林琇要算是顺治皇帝的师爷。

当时在浙江玉林琇来了以后,立即就扭转干坤了!

玉林琇来了以后一看形式不好,他马上跟皇太后说:皇太后你甭管了,这件事情,您交给我吧!说话间,这个玉林琇先命人在皇宫之中架了一堆柴火;然后让茆溪森坐在柴火堆上,周围浇着汽油;再然后,玉林琇拿着火把??当时这火把一举起来,顺治皇帝就急了!算了算了我还俗了,我不出家了。

后来茆溪森临终时作偈语说:?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就是说的他同顺治的特殊关系。

4。顺治皇帝出家的史料

关于顺治皇帝确曾出家这件事情,我们引用下面的几段史料加以证明:

其一,著于康熙十九年的《续指月录?玉林琇传》说:玉林琇二次到京(时为顺治十七年,第一次到京为十五年),?闻其徒茆溪森为上剃发,即使众聚薪烧森。上闻,遂许蓄发,乃止。?

其二,《玉林年谱》载:?十月十五日,到皇城内西苑万善殿,世祖(顺治)就见丈室,相视而笑。?顺治再次申明想要出家的意愿,经玉林琇力劝,顺治才作罢。所谓?相视而笑?,自然是一个光头皇帝与一个光头和尚的缘故,因为顺治虽允蓄发,此时尚未长起,便觉可笑。

其三,《汤若望回忆录》内有这样一段话:?此后皇帝便把自己委托于僧徒之手,他亲手把他的头发削去,如果没有他理性深厚的母后和若望加以阻止时,他一定会充当了僧徒的?。

其四,康熙年间杭州圆照寺所刻塔铭中有茆溪森临终偈语一首:?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

我们的话讲到这里,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顺治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死在五台山。死那儿都行,就是不能死在五台山。

问题在于,顺治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与他的出家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三、顺治皇帝死亡真相大揭谜

1。孝庄皇太后是否毒死了顺治皇帝

《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说的是,顺治皇帝非常喜爱自己的妃子董鄂妃。但是,这个董鄂妃的命却相当的不好,先是自己的儿子不满百日就死了,然后自己也因为感染天花而死!在这种情况下,顺治皇帝想到了出家。

这样,就出现了下面一段对话:

顺治皇帝对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说:?儿臣想禅让帝位皈依佛门!?

孝庄皇太后教训她的儿子顺治皇帝说:?荒唐!?

顺治皇帝对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又说:?母后,您要是不准儿出家,您就杀了儿吧,儿用这一腔血,还了24年的母子缘分!?

孝庄皇太后对她的儿子顺治皇帝说:?你喝了它吧!明日,额娘会诏告天下,说顺治皇帝骤染恶疾龙御归天!?

顺治皇帝对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又说:?遵旨!?

这个时候,他们身边的太监说:?主子,那是毒药!?

在历史上,发生上述这种事情,那是不可能的!再怎么说,那个顺治皇帝,他也是孝庄皇太后的亲骨肉,那有亲妈给亲儿子下毒酒的,这太不可相信了。

您想想当年为了小小的福临能够登上皇位,孝庄皇太后他废了多大的力气,所以说孝庄皇太后给年轻的顺治皇帝下毒,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此,这绝对不是什么大义灭亲,而是《康熙王朝》的编剧按照自己的想法编造的。

问题在于,顺治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与他的出家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顺治皇帝离奇死亡揭秘

顺治皇帝原来是那么死心塌地的要入佛门的一个人,难道他会就此善罢甘休了么?

不会的!顺治皇帝后来找了一个他最为贴心、最为喜欢的这么一个太监??吴良辅。顺治皇帝让吴良辅替自己出家了??就在今天北京的天宁寺。

几天之后,顺治皇帝他就死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暴病能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天花!对于人们来讲,天花在那个时候是一种不治之症,如果活下来了只能说你是侥幸??一般都得死掉的。

前面我们介绍过,董鄂妃郁郁寡欢,身体渐渐的不行了。然后突然间董鄂妃染上了天花,然后顺治皇帝这样一个大情圣肯定天天要去照顾董鄂妃。

结果顺治皇帝被传染上了天花!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顺治皇帝自己也就得了天花而死!

关于顺治皇帝患天花导致死亡一事,我们这儿可是有确凿的历史史料:清曾经禁止民间炒豆,此外还有更直接的证据:

顺治皇帝病危时,翰林院清孝陵掌院学士王熙起草《遗诏》。《王熙自定年谱》记载了这件事情:正月初二日,顺治帝突然病倒,病情严重。第二天,召王熙到养心殿。初六日子夜,又召王熙到养心殿,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王熙退到干清门下西围屏内,根据顺治的意思撰写《遗诏》,写完一条,立即呈送。一天一夜,三次进览,三蒙钦定。《遗诏》到初七日傍晚撰写与修改完毕。当夜,顺治就去世了。

顺治皇帝临终前说:?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秉炬法语

顺治皇帝死后被火化,由茆溪森和尚主持。二月初二,顺治梓官移至景山寿皇殿,停放百日之后于4月17日,由茆溪森和尚在景山寿王殿为顺治遗体秉炬火化。第二年5月,顺治的?宝宫骨灰坛,由辅政大臣等护送,与董妃的?宝宫?(董妃于死后?三七?火化)一同葬入遵化清孝陵。

顺治皇帝的尸体为什么会被火化呢?

两种原因:一是因当时满清入关才十几年,仍遵循满族故土先祖火化之旧俗;二是因顺治好佛,而僧入圆寂后需火化,故清廷为这位?行痴?皇帝举行了佛法所崇的火葬葬仪。

《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里面还有一个镜头让我难以忘记!就是在顺治皇帝非得要出家的时候,孝庄皇太后给顺治皇帝下了毒!历史上有这种可能没有呢?

完全没有!

顺治皇帝死了之后,按照孝庄皇太后的懿旨和顺治皇帝的遗嘱,由顺治皇帝年仅不足8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玄烨继承皇位,年号康熙。康熙王朝真的来临了!

?

《康熙王朝》真的开始了!

顺治皇帝不治而亡是什么原因?

顺治皇帝不治而亡藏多少隐情?

顺治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
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八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
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为什么关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数字敷衍了事,甚至对死因只字未提? 面随顺治死因存在的种种疑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研究专家李国荣决定,从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中,解开这个困扰史学界多年的谜题。
作为记录顺治皇帝生平最权威的档案——《清世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顺治死前的最后记录。顺治患病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到初六顺治已经是病入膏肓。《清世祖实录》中用了200多字记载了顺治死前的活动,而描述他的死亡却仅有11个字,时间,地点,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线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清朝皇室家谱《玉牒》中也仅仅只是记录了顺治驾崩的时间,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谈。
同样让人费解的,是顺治临死之前留下的遗诏。因为在整篇遗诏中,顺治开列了多达十四条的朕之最。为什么顺治会对自己平生所为如此内疚自责?这样的自责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离开人世时最后的心情。
相传,顺治皇帝迷恋上了一位江南名妓董小宛,而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对此极为不满,设计害死了董小宛。然而就在董鄂妃死后刚过百天,宫中传出顺治驾崩的消息。短短一百天里,贵妃去世,天子驾崩,为什么这一切如此巧合?
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吴梅村,写下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诗中写道:“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当时顺治皇帝与董小宛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不免猜想,吴梅村在诗中所写的陛下,会不会就是顺治皇帝。此外,诗中还写道: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 。千里草——草下千里重叠,这分明是个董字。于是,人们更加确信诗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而陛下,无疑就是深爱着董小宛的顺治皇帝。反复研读吴梅村的诗句,人们对其中的一句诗,百思不得其解:“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据吴梅村笔记记载,诗中的清凉山,指的就是佛教圣地五台山,顺治生前从未到过五台山,为何诗中会说顺治“日往清凉山”?
根据清宫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顺治皇帝14岁那年,在遵化打猎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在山洞内静修的法师。从这以后,顺治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顺治十四年,在太监的精心安排下,20岁的顺治在京师海会寺,同高僧憨璞(pú)聪见面。憨璞(pú)聪对佛法的阐释深深触动了顺治。从此,顺治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顺治崇佛已久,而且早有出家之意,董鄂妃死后,他曾经一度伤心欲绝,无心朝政,病逝于养心殿也许仅仅是个对外托词,顺治并没有死,而是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了。
据《起居注》记载,康熙即位后不久,孝庄皇太后曾多次带着他上五台山礼佛。此类活动本可以在北京举行,可他们偏偏不远千里来到五台山。如此看来,顺治在五台山出家修行,也许才是隐藏在礼佛背后的真相。
庚子之变的时候,慈禧太后西逃,当地要接待她,就从五台山借了一些用具。有人说那些用具跟宫廷用具相似,可能是顺治当年用过的。
如果将这些细节综合起来,关于顺治死亡之谜似乎可以还原成这样的一个过程:孝庄害死了董小宛,顺治心灰意冷之下,以病逝为托词,到五台山出家为僧。而孝庄唯恐此事为天下人所知,于是便假借顺治之名,伪造遗诏。遗诏中的种种自责,无疑也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莫虚有的罪名。
对于这样的说法,李国荣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从顺治的感情基础和思维方式分析,遗诏中的自责并非不合情理。顺治入主中原以后,面对着一切都感到陌生。因此,他必须尽量的去熟悉与适应这一切,甚至背离他自身原有的一些传统习俗。这就使他陷入一种困惑与矛盾之中,在他内心深处常常有几分自责的成分。同时,顺治受到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影响,曾经一度笃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忏悔的性格。在位期间,他屡次下诏白责,并要求各种文书不能称自己为“圣”。
在顺治朝的翰林院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李国荣找到了关于遗诏撰拟的记载,没有想到,在书中还意外的发现了关于顺治死因的线索。书中写道,在王熙应召进入养心殿以后,病榻上的顺治帝对他说,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所谓的痘就是天花,顺治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只有五天的时间。他的病症与天花病极为相似。那么顺治皇帝会不会就是天花病死去的。
重新审视之后,顺治出家的说法又有疑点浮出水面。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详细追忆了自己和董小宛的相识:己卯初夏,他和董小宛第一次见面。己卯——也就是明崇祯十二年,这一年董小宛16岁,而顺治才两岁。
董鄂妃并非董小宛,她也并非使孝庄设计害死的。事实上,董鄂妃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夭折,悲痛不已,因伤成疾而去世的。据僧人传记《续指月录》记载,爱妃辞世,顺治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顺治十七年十月,高僧茆溪森为顺治在万善殿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然而之后的记载却将故事引向了出人意料的结局。顺治皇帝剃光了头发要出家了,这个消息激怒了孝庄,她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师傅,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到北京后,听说弟子茆溪森为顺治剃发,当即叫人架起柴堆,要烧死茆溪森。顺治得知这件事情后,无奈之下只好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
从种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患天花而去世,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顺治患病去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然而清宫档案为什么对顺治的死因只字未提,讳莫如深,难道顺治死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顺治皇帝不治而亡藏多少隐情?
顺治真的死于郑成功的炮轰?
顺治死后,朝廷依照他的遗嘱,将他葬在了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顺治十四岁那年的冬天,顺治在遵化躲避天花时发现并确定下来的。一代天子,竟为天花所迫,不得不离开皇宫,将自己放逐于北方的寒山冻水之间。对于天花,当时的人们几乎是谈之色变。为了不引起朝野的恐慌,清朝正史中有意隐去了顺治死于天花的事实,也是在情理之中。
顺治年间,一个叫张宸的官员在个人笔记中记载,正月初七这一天,朝廷传谕民间不许炒豆,不许点灯,不许倒垃圾。这些禁忌只有在皇帝“出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因此,史学专家们更加确信顺治皇帝就是因为天花死去的。
王戎笙,中国社科院明清史研究专家,10年前,他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顺治遗诏的学术论文,从而引发了历史学界对顺治死因的再度关注。《张氏医通》中这样描述天花的症状:痘疮成浆之时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应,自语呢喃,如邪祟状。从天花的病症推断,顺治临死前根本不可能神志清醒,他也就根本不可能亲自口授遗诏。那么,王熙在《自撰年谱》中所记载的,顺治临死前口授遗诏,开列自己的十四条罪状,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谁来继位和辅政大臣两大难题,这些事情又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王熙自撰年谱》中记载,顺治是在初七清晨子刻驾崩的。而据《平圃杂记》所载,张宸是在初八上朝时,才得知顺治驾崩的消息。不仅顺治驾崩时间的记载相差了整整一天,顺治哪一天得病,史料上的记载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清实录》中记载,二那天,顺治感到身体不适。《平圃杂记》中却说,初二顺治到悯忠寺看太监吴良辅剃度。而据《自撰年谱》记载,王熙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天进宫请安,但是都没有说顺治生病。而且初三这天,顺治还和王熙讨论事情。
天花发病初期,体温急剧上升,之后便是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如果顺治真的染上了天花,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初二发病初期,冒着高烧到悯忠寺看太监吴良辅剃度。就算是回来之后才发病,第二天,恐怕也很难在就关系重大的事情和王熙谈论。而且让人们感到费解的是,为什么王熙对于讨论的内容,仅仅用了——俱不敢载四个字简单代过。如果说王熙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苦衷,为什么他要如此遮遮掩掩,闪烁其词。
究竟是为什么,史料在这么多关键之处的记载,会有如此之多异常明显的出入,这似乎很难用记述者的失误来简单地下结论?会不会是顺治皇帝的死亡另有隐情呢?
1992年,一个普通的下午,居住在厦门的郑万龄,在家中整理父亲留下的遗物。郑家是郑成功的后代,郑万龄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不少和先族相关的书籍。然而,就在整理的过程中,一本书吸引了郑万龄的注意……
郑万龄发现的手抄本叫《延平王起义实录》,这本书就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郑成功的戎马生涯。2004年4月20号,《厦门晚报》的头条新闻——顺治被郑成功毙于厦门,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而这个惊人的消息就是来自《延平王起义实录》的一段记载:有人密报郑成功,高崎之战中,顺治皇帝在厦门思明港被炮击没,清军将领达素不敢对外公布这个消息。
此外,手抄本上还有一段关于太师郑芝龙被害内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顺治帝死因:太师郑芝龙降清后,屡次写信劝儿子郑成功投降都以失败告终,但顺治并未将他治罪。顺治被炮毙于厦门后,辅臣苏克萨哈与郑芝龙有仇,向康熙建议:“郑成功可以用炮击死我们的先皇,皇上难道就不能处死他的父亲吗?”康熙采纳了他的意见,即位不久后,郑芝龙就被处死。
民间传说,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岛抗清,顺治皇帝御驾亲征,来到厦门。郑成功的部队沿岸与清军激战。就在这一次的激战中,顺治皇帝被郑成功炮轰而死。港中江鱼因食皇帝肉而形变,成了无鳔江鱼。如今这个笼罩着浓郁神话色彩的传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顺治皇帝真的死在厦门海战当中了么?
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认为,顺治很有可能亲征的。而且清兵统帅达素之死,也存在着颇多疑点。《延平王起义实录》中称,顺治被炮毙后,达素畏罪自杀。在今人研究郑成功的另一部重要史料——《海上见闻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十月清调达素回京问罪,达素在省吞金而死。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逼迫达素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清史专家何龄修仔细研究了厦门文史专家提供的种种史料,提出了质疑。在记录郑成功事迹的《先王实录》里边没有这种说法。而且郑成功本人在出兵恢复台湾之前的讲话中,也只提到去年打败达素军队一阵,并没有说打死了顺治。不仅如此,南明大臣张煌言在给永历皇帝的所有奏报中,也从来就没有过关于顺治被郑成功炮毙的片纸只言。显然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此外,清军与郑成功的部队激烈交战是在五月,那么顺治被炮毙的话,不能超过五月,因为五月以后没战事了。但是到了顺治十八年正月,新皇帝才即位,这也就意味着皇位虚悬半年,权力真空必将导致政治混乱,这种情况在极权统治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发生。
《延平王起义实录》带给专家们的,依然是一片茫然和疑惑。顺治是否御驾亲征来过厦门?又是不是真的死于郑成功的炮轰?除了一份家传的手抄本和一个遥远的传说,专家们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力的佐证。而也就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答案的迷失让顺治死于厦门的说法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究竟是什么夺走了一代天子年轻的生命,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确却的答案。人们只能依靠着史料中的零星记载,尽可能去还原那段历史本来的面目。从各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死于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依然不是最终的定论。顺治神秘的死亡也许就在紫禁城的静默中永远被尘封了。然而,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诸多难以猜测的谜题,才会显得如此耐人寻味。

大清帝国的帝王们都是怎么死的

努尔哈赤一生戎马驰骋44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可谓历史上的常胜统帅。但他占领广宁后,年事已高,体力衰弱,深居简出,怠于理政。他对宁远守将袁崇焕没有仔细研究,对宁远守城炮械也没有侦知实情。他只看到明朝经略易人等因素,而未全面分析彼己,便贸然进兵,图刻期攻取。但是,宁远不同于广宁,袁崇焕也不同于王化贞。努尔哈赤以矛制炮,以短击长,以劳攻逸,以动图静,吞下了骄帅必败的苦果。后金有一位叫刘学成的人,上书分析宁远之败的原因。他说:“因汗轻视宁远,故天使汗劳苦。”刘学成直言陈明:天命汗努尔哈赤骄傲轻敌,致使兵败宁远。

胜利会腐蚀聪明,权力会冲昏头脑。天命汗晚年,被胜利和权力腐蚀了聪明,冲昏了头脑,犯下错误,吞下苦果。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的宁远之败,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所遭遇到的最重大挫折。此后,天命汗郁郁寡欢,陷入苦闷。八月十一日,在沈阳东40里的叆福陵隆恩门(àI)鸡堡忧愤而死。《左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努尔哈赤以兵马起家称汗,又以兵败宁远身死,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皇太极52岁在沈阳皇宫中深夜睡觉时贸然猝死,死因很可能是心肌梗塞。有人说他因战败被气死了,这不大可能,他虽然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被袁崇焕两次打败,但后来出奇兵包围北京,使反间计让崇祯杀了袁崇焕,因该说最后的胜利者。

治是个既任性又脆弱、既多情又哀愁的人。他接连受到情感上的打击——爱子夭折、宠妃死亡、出家不成,他极度忧伤的精神垮了,他骨瘦如柴的身体也垮了!董鄂妃死后刚过百天,“痴情天子”顺治,因患天花,终因医治无效,崩于养心殿。

有人说,顺治并没有死,而是出家了。这不符合事实。从现有材料来看,顺治还是死了。顺治帝患天花有历史记载,清廷还曾禁止民间炒豆。还有更直接的证据。顺治病危时,翰林院清孝陵掌院学士王熙起草《遗诏》。《王熙自定年谱》记载了这件事情:正月初二日,顺治帝突然病倒,病情严重。第二天,召王熙到养心殿。初六日子夜,又召王熙到养心殿,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王熙退到乾清门下西围屏内,根据顺治的意思撰写《遗诏》,写完一条,立即呈送。一天一夜,三次进览,三蒙钦定。《遗诏》到初七日傍晚撰写与修改完毕。当夜,顺治就去世了。顺治临终前说:“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秉炬法语……”顺治帝死后被火化,由溪森和尚主持。四月十七日,溪森和尚在景山寿王殿为顺治遗体秉炬火化。溪森死后,他的门人编辑他的语录《敕赐圆照溪森禅师语录》记载了这件事。所以,顺治帝确是死了,而不是出家了。

顺治帝死后,按照皇太后的懿旨,顺治帝的遗嘱,由8岁的玄烨继承皇位。玄烨就是康熙大帝,下面就要讲到他。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属马。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

属相:马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享年:68岁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陵寝:景陵(清东陵)

父亲:福临母亲:佟佳氏,后尊为孝康章皇后

初婚:12岁结婚配偶:16人,皇后赫舍里氏

子女:35子,16女继位人:胤禛(雍正)

最得意:14岁智擒辅臣鳌拜最失意:三丧皇后

最不幸:幼年丧父、丧母最痛心:储位两立两废

最擅长:学习

死因:众说纷纭

胤禛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据《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三天,可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于是,胤禛死因之谜,朝野众说纷纭。

一说,胤禛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都有雍正遇刺身亡之文。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吕四娘拜师习武,勤学苦练,尤长剑术,技艺高超。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或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雍正的剑客,后离去,培养了女徒吕四娘。这个民间传说,流传200多年。到1981年,曾发掘雍正泰陵地宫,未打开,即作罢。但民间传言雍正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这些传说,都是无中生有,纯属野史逸闻。学者认为,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就连吕留良父子坟墓,都加以监视,吕女不可能逃脱。所以,吕四娘行刺雍正说,实属子虚乌有,绝不可信。

二说,胤禛是被宫女缢死的。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年),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绳缢杀,气将绝,被救活。这个逸闻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组,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磔(ZHé)死。显然,雍正帝与嘉靖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勒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三说,胤禛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据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来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这是编造的故事,纯属无稽之谈。

四说,胤禛是服丹药中毒而死的。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桥年),得了一场大病。大臣说“皇上下颏偶有些微疙瘩”,是甚么病,说不清楚。胤禛曾向心腹密臣发出谕旨,要他们推荐好医生、道士:“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后来李卫密荐道士贾士芳,到北京为胤禛看病。后将贾道士处死。胤禛对道士、丹药感兴趣,特为紫阳道人重建道院。胤禛还曾延请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到圆明园炼丹,以求吞服灵丹妙药,长生不老。

胤禛死后三天,他的儿子、新君乾隆帝下令驱逐张太虚等道士,并严谕他们不许透露宫中只言片字。乾隆帝对圆明园中道士的严厉态度,可能同其父食道士烧炼的丹药致死有关。近人金梁(息侯)在《清帝外纪·世宗崩》中说:“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杨启樵教授认为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有学者则认为:“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然而究属推论,未可成为定谳。”或谓:“这类宫闱秘事,要确证论定,难得过硬资料。”

五说,胤禛是患中风而死的。郑天挺先生认为,雍正“是中风死去的”。这个重要论断,需要史料证明。

雍正皇帝死因,是个历史之谜。

雍正皇帝自从登上皇位,就传闻不断。甚至他的死,也显得扑朔迷离。雍正的一生,留给人们许多话题,也留给研究者许多课题。他死之后,其子弘历即位,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

在清朝皇帝中,可以作为英杰人物来论说一番的只有四位皇帝——清太祖天命大汗努尔哈赤、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极、清圣祖康熙大帝玄烨和清高宗乾隆大帝弘历。

乾隆帝,名弘历,属兔。25岁登极,在位60年,太上皇4年,享年89岁。乾隆的祖父康熙实际执政53年,乾隆实际执政63年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出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

属相:兔卒年:嘉庆四年(1899年)

享年:89岁执政:实际掌权64年

谥号:纯皇帝庙号:高宗

陵寝:裕陵(清东陵)父亲:胤禛(雍正)

母亲:钮祜禄氏,后尊为孝圣宪皇后初婚:16岁结婚,配偶富察氏

配偶:29人,皇后富察氏子女:16子,8女

继位人:颙琰(嘉庆)最得意:“十全武功”

最失意:皇后怒断青丝最不幸:生母身世有异说

最痛心:两后不幸死去最擅长:诗文、书法

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得非常冠冕堂皇。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

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狩时遇疾,卧床调养,并无甚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一日,热河上空骤变,雷鸣电闪,顿时寝宫即遭雷击,致使嘉庆帝“触电”身亡。

第二种说法似乎浮躁,说嘉庆帝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劲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他们追踪围猎多日,虎熊全无,只猎获一些野兔,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甚少见。嘉庆帝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狩。回来路上恰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惟独皇帝被击中落马。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惊恐呆然。

第三种说法有些荒诞,说嘉庆帝长期嬖宠一小太监,经常寻欢作乐,引起近侍大臣们的非议,驻山庄以后,更加变本加厉。帝之寝宫设于“烟波致爽殿”,殿后有一座小楼,名“云山胜地”,据说此楼正是皇帝与小太监幽会场所,某日,他们正在此寻欢,忽然道道闪电劈开云层而下,一个火球飞进小楼,在嘉庆身上炸开,顿时毙命。

清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生,属虎。他39岁登极,在位30年,享年69岁。
姓名:爱新觉罗·旻宁出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

属相:虎卒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

享年:69岁谥号:成皇帝

庙号:宣宗陵寝:慕陵(清西陵)

父亲:颙琰(嘉庆)母亲: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

初婚:13岁结婚,配偶钮祜禄氏,配偶:20人,皇后钮祜禄氏为元妃

子女:9子,10女继位人:奕(咸丰)

最得意:林清事件鸣枪殪敌最失意:鸦片战争失败

最不幸:母亲早故最痛心:签订《南京条约》

最擅长:节俭

1860年9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22日咸丰帝不顾几天前"亲统六师"与敌决战的"上谕",仓皇从圆明园出走,逃往承德。在避暑山庄,咸丰屈服于列强的军事压力,先后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尽管国土沦丧,咸丰仍然沉醉于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之中,以致身体日渐衰弱。1861年8月22日,咸丰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病死。死前,咸丰口授遗诏,立5岁的载淳为皇太子,并选定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赞襄政务"。这引起了慈禧、奕?等人的严重不满,双方权力斗争日益激烈。经过一番严密的安排,11月2日,慈禧与奕?一起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迅速铲除了肃顺一伙势力,从而开始了其长达48年的"垂帘"之制。因此年系农历辛酉年,故史称"辛酉政变"。

同治帝载淳,6岁登极,在位13年,19岁病死。年号初定为“祺祥”。“辛酉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当时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意为共同治国。

光绪帝的死因,主要有两说:一说是患病正常死亡;二说是被人下毒致死。

光绪正常病死说。有人认为:根据光绪37岁时的病案,遗精已经将近20年,前几年每月遗精十几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经常是无梦不举就自行遗泄,冬天较为严重,腰腿肩背经常感觉酸沉,稍遇风寒,耳鸣头疼。光绪一直身体不好,体弱多病。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光绪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等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死亡的直接病因。光绪的御医六人,每日一人轮诊,各抒己见,治法不一,也耽误了医治。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日,脉案记载: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严重。在治疗上不论是寒凉药,还是温燥药都不能用,处于无药可用的地步,宫中御医们束手无策。五月初十日脉案记载:调理多时,全无寸效。七月十六日,江苏名医杜钟骏看过光绪的病症说:“我此次进京,以为能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今天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无错。”九月的脉案记载: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失调。十月十七日,三名御医会诊脉案记载:光绪的病情已经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一致认为光绪皇帝已是极度虚弱,元气大伤,病情危重。十月二十日,光绪的脉案记载:夜里,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十月二十一日,脉案记载:光绪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口倒气。傍晚时,光绪死。

有的学者根据清宫医案记载认为:光绪帝从开始病重,一直到临终,病状逐渐加剧,既没有中毒的迹象,也没有暴死的症象,属于正常死亡。

光绪被人毒死说。这里面下毒者又分解为慈禧、李莲英、袁世凯等多种说法。

其一,说慈禧临终前派人毒死光绪。《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等书里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唯恐自己身后光绪重新执政,推翻前案,倒转局势,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害死。《我的前半生》一书载述:“有一种传说,是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人们普遍认为:年仅38岁的光绪,反而死在74岁的慈禧的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会是巧合,而是慈禧处心积虑的谋害。

其二,说李莲英毒死光绪。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里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怕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掌权,对自己不利,就先下毒手,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其三,说袁世凯毒死光绪。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帝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又说: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太后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了毒,将光绪毒死。

其四,说不知姓名之人毒死光绪。曾做过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民国间杂志《逸经》上著文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皇上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表明: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人们总觉得他死在慈禧前面,而且只比慈禧早死了一天,这件事太奇怪了!是慈禧手下的人最后几天在药里下了什么东西?但所有这些猜疑,到今天为止,也只是猜疑,因为至今没有确凿史料证明光绪是被害死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7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