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是个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他不理朝政,但对女人却有极大的兴趣。他过着糜烂的生活。风流韵事在当时就传出宫外,被老百姓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后宫妃嫔如云,数量多得惊人,不但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还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真正实现了“三千宠爱在一身”。
一、郑贵妃
徽宗宠幸的郑、王二贵妃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内侍官),但生得眉清目秀,善于言辞,非常会讨好赵佶。二妃中尤其宠爱郑氏。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和一位好文艺的皇帝相处,好读书才能有话题,有话题才会更亲近。宋徽宗和郑氏经常“互寄情书”,而赵佶送给郑氏的都是“淫词艳曲”。这些词传出宫外,广为流传。王皇后去世后,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册封郑氏为皇后,算是成功上位了。
二、刘贵妃
刘贵妃纯属以美貌取得宋徽宗的宠爱。赵佶喜欢书画,也爱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刘贵妃出身贫寒人家,但是长得漂亮,号称“花容月貌”。赵佶见了,惊为天人,瞬间将其拉到自己的宫殿里,完事后又瞬间让刘贵妃从才人连升七级而至贵妃。只可惜刘贵妃命不好,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宋徽宗对刘贵妃的死悲痛不已,特赐谥号“明达懿文”,并将其生平事迹编成诗文,令乐府谱曲奏唱。
三、九华玉真安妃
这位美女也是姓刘。
宋徽宗因为刘贵妃的死伤感不已。内侍卫杨戬非常“关心”皇帝的“幸福”生活,为了填补皇帝空虚的内心,他给赵佶找了个美女刘氏。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寒微。但是长得很标致。入宫前又经过特别的训练和调教,所以光艳风流。杨戬夸耀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完全不亚于王昭君”。宋徽宗见了,果然漂亮,一见钟情。
刘氏善于逢迎徽宗,很会化妆,并且喜欢设计衣服。每次设计出来的衣服款式新颖,穿出来胜似天仙,令皇帝神魂颠倒。道士林灵素见刘氏如此得宠,便曲意奉承,称刘氏为“九华玉真安妃”,还煞有其事地将刘氏的画像供奉于神霄帝君之左。
四、李师师
说到宋徽宗宠爱的女人,李师师是无法绕开的。
李师师也是出身贫寒家庭,在她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罪入狱,最后死在狱中。她是由邻居抚养长大的。长大后的她姿色出众,被妓院的老板看重,买了去进行“艺术训练”,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一个媚眼就能迷倒在场的所有男人。她十三岁就挂牌应客。在繁华的汴京城里拥有大批粉丝。上至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下至三教九流、草莽英雄,无不拜倒在她的裙裾边,以一登其门为荣耀。
李师师的大名传到宋徽宗耳朵里,令他心痒痒的。也穿越高墙红瓦飘到了宋徽宗的耳朵里。经高俅和杨戬两人“介绍”,宋徽宗终于“临幸”李师师的“闺房”。李师师跳了一曲舞,“轻歌曼舞舒广袖,婀娜多姿展腰身”,就这样把这位风流皇帝的魂给勾住了,从此“常往斯斯住处跑”,演绎出很多传奇故事。
金人的铁蹄破碎了赵佶的美梦,宋朝的两位皇帝徽、钦二宗先后做了俘虏。宋徽宗于1135年死于五国城,终年54岁。
公元1100年,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病死。宋哲宗死前,并没有安排好皇位的继承事宜。只能由皇帝的母亲、宋神宗的正宫娘娘向太后,召集几位朝廷重臣讨论选择继位新君这一重大问题。 这位向太后出身名门,是宋真宗朝名相向敏中的曾孙女,与宋神宗结为夫妻后,二人感情极好。公元1085年,宋神宗崩于福宁殿。向皇后与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一起,策立赵煦为帝,就是宋哲宗。后来,宣仁太后命人修缮庆寿宫给向太后居住。向太后坚决拒绝。原因是,庆寿宫在宣仁太后住所的东面。按照帝国的习俗,东面为上。向太后不肯乱了婆媳上下之分。 哲宗即位后,挑选皇后,并为诸弟娶妻。向太后告诫向氏家族的女子,不要汲汲于富贵,不得参与其间。家族中有求官者,也一概拒之门外,不肯通融。因此,这位正直而贤淑的太后,在朝野上下臣民之中相当有威望。由于哲宗病逝时无子,向太后认准了端王赵佶仁孝端正,且有福寿之相,因而坚决主张由赵佶继位。 谁知,向太后的主张,遭到了宰相章的 *** 。这位后来名声很糟、被认为是奸臣的宰相认为:赵佶太轻佻,不适合做皇帝君临天下。正在此时,宰相的反对派知枢密院事曾布当场厉声指责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言外之意是说他目无尊上,别有用心,居心叵测,搞得这位宰相乖乖闭上了嘴。 就这样,后来证明绝不仅仅是“行为轻佻”的赵佶,变成了宋徽宗。那位被认为是奸臣的宰相章,不幸而言中——赵佶不光是不适合做皇帝。那些自以为不别有用心的人们,包括当时人们很尊敬的向太后和后来同样被列入宋朝奸臣行列的曾布,为帝国选择的,根本就是灾难与死亡。所谓轻佻云云,显然太看轻了这位皇帝祸国殃民的本事。 宋徽宗赵佶生于1082年。据说他降生之前,他的父亲宋神宗曾经来到秘书省,观看过那里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画像,对这位亡国之君的儒雅风度极为心仪,随后就生下了宋徽宗。并且,史书很认真地记载说,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宋神宗梦见李煜前来谒见。这使稍后一点的人普遍相信:宋徽宗赵佶是由李煜转世托生的。 今天,熟悉中国文学艺术史的人,会发现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惊人的相似: 他们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才华横溢,文采风流;不同的是,在诗词曲赋上,赵佶略输文采;在书法绘画上,李煜则稍逊 *** 。 在治理国家上,他们同样弱智,同样昏庸,同样不管别人死活,只顾自己享受快乐,极其可恶;不同的仅仅是祸害人的程度与范围而已。 他们同样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国亡在了宋徽宗赵佶的祖先宋太祖赵匡胤手里,赵佶的北宋帝国则亡在了金国女真人的铁蹄之下。 最后,他们的归宿也同样悲惨不堪。李煜成为俘虏后,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妻子被赵家天子屡屡召去侍酒侍宴侍寝;宋徽宗被女真骑兵掠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边时,除了年老色衰的之外,几乎所有妻子女儿都被女真人瓜分,沦为姬妾;失宠后,再沦为奴婢侍女。 正如《宣和遗事》中所说:“这个官家,才俊过人,善写墨竹君,能挥薛稷书;通三教之书,晓九流之典;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假如赵佶真的是李煜托生的话,他倒是确实为李煜报了亡国灭家的一箭之仇——让赵匡胤开创的北宋江山断送在他的子孙手中,这是中国人特别津津乐道的轮回报应。 奋发有为 从现有资料上看,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个纨绔子弟,这从他的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与诸多艺术成果上可以看出。他在当皇帝之前,是一个好学上进,相当讨人喜欢的好青年,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的口碑很不错。据说,他从小就举止不凡。当时的皇家贵戚子弟大多喜欢追逐声色犬马,唯独宋徽宗每日沉浸在笔研、丹青、图史、射御之中,这显然是一些相当正派健康的嗜好。因此,到十六七岁时,他已经“盛名圣誉布于人间”,就是说,不但知名度不低,美誉度也非常高。 他也并不昏庸。从他当政之初的情形判断,的确称得上出手不凡。当时,他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 *** 冤狱,贬窜奸佞,提拔贤良,一时间,很有除旧布新的气象。他曾经发布一份诏书,相当谦恭地希望天下人能够畅所欲言地品评朝政,其诚恳平和、推心置腹在历代帝王诏书中十分少见。从这份诏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青年天子涉世未深的坦诚、带有理想化浪漫气息的良好愿望,读来很是感人。 宋哲宗在位时,也曾经发布过一份让天下人上书言事的诏书,献言者数以千计。结果,章做宰相后,断章取义地摘录这些上书,凭只言片语来整治上书者,搞得人们怨声载道。宋徽宗为了解除人们的顾虑,下令撤消了专门从事罗织罪名的办事机构,这显然是一个极为开明,大受欢迎的举措。 在徽宗初政中,已经在哲宗朝当了六年宰相、在徽宗朝继续当了九个月宰相的章遭遇重大打击。 这位章是苏东坡的老朋友,年轻时以富有才华,豪爽大方出名。他们两人曾经一起结伴外出远游。在前往芦关的深山老林里,马上就要到达黑水谷的时候,他们碰到一处万丈深渊,下面急流咆哮,上面只有一架独木桥。章提议两人过到对面的峭壁上去题字留念,苏东坡不肯,章若无其事地走过深渊上的独木桥,然后把长袍掖在腰间,抓住一根老藤荡到急流对岸,在峭壁上写下“苏轼、章游此”六个大字,然后从容回到此间岸上。苏东坡对此的反应是,拍着对方的肩头说:“今后你这家伙会杀人不眨眼。”章问:“何来此说?”苏东坡回答:“不在乎自己性命的人,肯定不会拿别人的性命当回事儿。” 以王安石变法为契机,章渐次成为变法派的主力战将,苏东坡则立即加入到反对变法的阵营,并以自己如日中天的文名与官声,成为令变法派特别难受的主要对立面之一。章做了六年宰相,果然以无情地不给任何人包括自己留退路,证明了苏东坡当年的判断不错。在章那里,人们才终于明白,什么叫政治迫害,什么叫政治谋杀。 于是,这位以不择手段地打击反对派着称的宰相,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徽宗初政的第一个被清算对象。最后,他被流放到雷州岛。这位前宰相从此再也没能返回京城,悄无声息地死在了贬居之地。
宋徽宗天子风流
《宋史》这样评价过一位皇帝“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位皇帝便是宋徽宗,那位与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一道,在靖康之变后被金军俘虏至金国的皇帝,那位身死异地的皇帝。
《宋史》说:“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虽然不能肯定的说,只要不立宋徽宗为王,宋朝就一定不会灭亡,但是说宋徽宗不适合当皇帝那却是妥妥的。
宋朝的经济极为发达,百姓生活富庶,更不用说皇室贵族了。宋徽宗从小就养尊处优,生活奢侈,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宋徽宗降生前,宋神宗曾经“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只看这一眼,便可知宋徽宗生就了一副风流性子,且文采风流。观其一生,不得不让人感叹,宋徽宗实在不该为王,而应该闲散的过完他的一生,当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宋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即使后来他当了帝王,也没有放弃他的这些喜好。要说宋徽宗有哪些政治成就,还需要细细想一下,但若说其艺术成就,那就是响当当的了。
首先从书法上来看,宋徽宗开创了一种新的书体——“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富有鲜明个性。宋徽宗赵佶有许多书法作品流传于世,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宋徽宗喜画,尤擅花鸟画,历代评论赵佶绘画作品的,皆认为其花鸟画的艺术成就最高。赵佶的花鸟画,以写实的绘画手法,巧妙构图,独具匠心。一位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外国专家曾把赵佶花鸟画的写实技巧称为“魔术般的写实主义”。宋徽宗赵佶的画,“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讲究形神兼备。
宋徽宗不仅自己沉迷于艺术,也极为重视艺术文化的发展,在宋徽宗当政期间,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宋徽宗本人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且极好收藏。因为其社会地位的原因,他甚至一时带动了宋朝的艺术发展。他收藏古玩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极大的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甚至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
宋徽宗后宫有封号的妃嫔及女官共143人,无封号的宫女多达504人,尽管有这么多的娇花,但是所谓“家花不如野花香”。宋徽宗有个外号叫“青楼天子”,因为他时常微服私访,出入青楼,寻找 *** 。
在他还是一个王爷的时候,就已经时常出入青楼,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青楼女子,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青楼女子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当了皇帝之后,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是他仍然时常搜罗美人。据说有一位妃嫔刘氏,原为一酒家之女,生的花容月貌,好似昭君再世。宋徽宗,一看上刘氏便神魂颠倒,将其诏入宫中、宋徽宗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刘氏因为宋徽宗的宠爱,甚至还得了一个“九华玉真安妃”的称号。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6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