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定都天京后,手握实权的杨秀清,为何却斗不过洪秀全

历史的璀璨星空 2023-09-20 22:55:56

杨秀清斗不过洪秀全,是因为他对洪秀全毫无防备,给了洪秀全可乘之机,而杨秀清之所以会对洪秀全毫无防备,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点在于他不能杀了洪秀全,因为洪秀全是整个拜上帝教的教主,而拜上帝教是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如果他杀了洪秀全,那么就等于向世人宣布拜上帝教是假的,太平天国运动就会立马分崩离析。而且杨秀清本人也不能跟拜上帝教脱钩,因为他有“天父下凡”的权威,一旦否定了拜上帝教就等于否定了他自己,杀了洪秀全之后,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因此天京事变之前,杨秀清没有杀洪秀全的动机。

第二点在于他没必要杀洪秀全。因为由洪秀全担任教主不掌握实权,成天待在深宫,而由杨秀清站在前台处理军政大事的这个格局,对杨秀清本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格局,他没有改变的必要。首先权力掌握在了他的手中,洪秀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个摆设;其次洪秀全作为天王是权威,而权威是不自由的,只能在深宫待着,没有任何行动自由。杨秀清作为东王,在权威之下,反而什么事都能干,即便干错了也不会有什么事,因为第一号人物不是是洪秀全;第三,即便那天洪秀全真的让他感到不爽了,他还可以“天父下凡”一下整治洪秀全。

杨秀清与洪秀全,非常类似于日本幕府将军和天皇的关系

更确切地说,定都天京之后的洪秀全和杨秀清,就非常类似于日本古代的天皇和幕府将军,天皇作为神权的代表被将军供养了起来,而将军则掌握了实权实际统治日本,这样的格局在日本存在了700多年,为什么将军不推翻天皇呢?就是因为没这个必要,这样的格局对于将军来说反而是最好最舒服的。

正因为他既不能杀了洪秀全也没必要杀了洪秀全,所以杨秀清对洪秀全是毫无防备的,他也根本想不到洪秀全会杀了他。直到杨秀清被抓的时候,他也没想到是洪秀全要捉拿的他,还以为是韦昌辉在搞叛乱,很可能直到死的那一刻,他才明白背后的始作俑者是洪秀全。在这种情况下,毫无防备的杨秀清自然会大概率被洪秀全干掉了。

一般我们认为洪秀全杀了杨秀清,是因为杨秀清的权力太大,威胁到了他的地位,洪秀全在杨秀清咄咄逼人的形势下出于自卫才杀了杨秀清,不过根据我以上的分析,其实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至少洪秀全并不是出于自卫。而要彻底弄明白其中的缘由,杨秀清为什么能掌握军政大权?洪秀全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杀了杨秀清,我们还要从天平天国的组织架构说起了,只有明白了天平天国的组织架构,站在洪秀全和杨秀清这两个人具体的立场,我们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太平天国组织架构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起源于拜上帝教,而拜上帝教其实就是洪秀全屡次考秀才不中,有次从一名传教士那里拿了本《劝世良言》,说白了这就是一本基督教的宣传小册子,洪秀全在看了这本小册子后就有天发了疯,产生了臆想症,臆想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肩负着来到人间传播福音的使命,由此创立了所谓的拜上帝教。

他的运气非常好,第一个信徒是善于传教的冯云山,在吸收了第一个信徒冯云山后,两人便从广东来到广西开始了传教生涯。不过他们刚开始的时候事业并不顺利,洪秀全便放弃了传教,独自回到广东继续科考去了,而冯云山则留在广西继续传教。后来冯云山就来到了广西桂平县,在紫荆山区找到了杨秀清一伙烧炭工传教。由于当地的烧炭工出身于社会最底层,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听说拜上帝教是出来解救他们的苦难的,便纷纷入教,拜上帝教才有了最早的一批烧炭工信徒,大约有1000多人。后来洪秀全考试不顺,便来到广西找冯云山,当他来到紫荆山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教会竟然发展了起来,自然就非常乐意地当起了教主。

▲拜上帝教能传播起来,完全在于冯云山的功劳

后来拜上帝教逐渐发展壮大,便开始到处活动,而这些活动自然惊扰了当地的官府,很快冯云山就被官府抓走了,洪秀全一看情况不对,也脚底抹油跑回了广东。这个时候拜上帝教就处在了一种群龙无首的局面之中,如果不迅速聚拢人心,这个教会就很可能会分崩离析,或许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杨秀清站了出来,某一天他在烧炭工中突然口吐白沫然后倒地不起,接着醒来后就“天父下凡”,以天父的名义将众教众重新聚拢了起来。后来,另一个烧炭工的领袖萧朝贵也有样学样,来了个“天兄下凡”,收拢了另一批教众,在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带领下,拜上帝教又重新发展了起来。后来杨秀清等人就派人到广东把洪秀全又请了回来,当洪秀全来到紫荆山的时候,发现这个时候自己多了个“老爸”和“哥哥”,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之后杨秀清筹措了一笔钱,把冯云山从官府的大牢中捞了出来,拜上帝教又重新回到了发展的轨道上了。

至于韦昌辉,其实是当地的一个有钱人,因为是外来户所以经常受当地人的欺负,洪秀全多次帮助了他,最后韦昌辉也觉得只有投靠洪秀全自己才有出路,就变卖了全部家产支持了拜上帝教,金田起义的时候所用的兵器就是由韦昌辉打造的,韦昌辉等于是带着资金加入了太平天国的创业团队。而石达开则是当地客家人的领袖,能文能武,带着自家的族众加入了太平天国创业团队,属于带着人马入股。

由此,太平天国的架构才正式形成:洪秀全作为教主,是精神领袖,但他缺乏行动和组织能力,再加上其教主的特殊身份,所以一般远离具体事务并保持神秘性是最好的选择;杨秀清和萧朝贵是具体负责行动和组织的领导人;冯云山没有实权,基本可有可无,就做些思想动员工作;韦昌辉是资金入股,石达开则是人员入股。

太平天国组织架构的问题杨秀清属于天才级别的人物

杨秀清这个人虽然没读过书,在金田起义之前也没有多少见识,但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天才就是天才,按照后来李秀成的评价就是“天纵英才”。他在宏观上非常有战略眼光,在微观上也非常善于耍一些小伎俩。比如他在众人中找了很多姓杨的人当了兄弟,这些人便成了他的眼线,为他提供各种情报。有了这些情报,在高级将领聚会的时候杨秀清便突然来了个“天父下凡”,然后当着众人的面说某某某,你勾结清妖,然后还拿出了证据。又说某某某,你作战不力,贪生怕死,那天你打仗的时候临阵脱逃了等等,说完就把这些犯事的将领拖出去斩了。这就使当时很多人相信杨秀清的“天父下凡”是真的,因为天父无所不知。在战略上来说,当太平军打出广西后,洪秀全认为要往海边打去投靠英吉利,虽然洪秀全不知道英吉利在哪,但杨秀清却看得很清楚,他知道要往东打下南京。因为江南向来是清廷的赋税重地,这个地区的赋税占了整个清朝的三分之一,只要占据了江南,清朝就会陷入财政危机,而他们占了这个地方,就能慢慢地跟清朝耗,直到把清朝耗死。当年朱元璋也是占了南京后开展北伐,最终灭了元朝,这出戏杨秀清要再演一次。

由于太平军在作战的途中先后损失了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这就改变了太平天国的组织架构。从籍贯上来说,只有洪秀全和冯云山是广东人,在冯云山死后,就只有洪秀全是广东人了,他要做好自己教主兼天王的位置,就必须依靠杨秀清这些人去领导以广西人为主的太平军。而杨秀清这些人呢?他们也需要洪秀全坐在教主的位置上当好精神领袖,离开了洪秀全,他们也成不了事,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当然在萧朝贵死后,杨秀清就等于独揽了附体大权,能有效地制约洪秀全了。

大多数时期,洪秀全作为教主是非常神秘的

后来到了定都天京后,组织架构的问题就来了,虽然对于杨秀清来说,当时的状况是他最好最舒服的状况,但对于洪秀全来说,却是一个难受的状况。杨秀清代表世俗权,而洪秀全代表的是神权,神权被世俗权架空,这就自然是洪秀全所不能容忍的了。那么神权为什么会被世俗权架空呢?这就是我下面要阐述的问题了。

如果洪秀全不除掉杨秀清,自己最终会被彻底架空洪秀全的神权代表的是理想主义,比如《天朝田亩制度》,就是给人们画了个大饼,“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放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如果真的要做到“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就难免会走入吃大锅饭的格局,干好干坏都差不多,哪怕干的再差也能吃的饱,干的再好也得不到什么,这样的话所有人都不会努力干活了,所以“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主张说说是可以的,做却是做不起来的。杨秀清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不了,所以在实际行动的时候,也就没有实行这个制度。

又如太平天国实行的禁欲制度,也就是男女严格分营制度,在这个制度下一家人不能团聚,老公要见老婆也只能跑到女营的外面隔空喊话。禁止男女私会被列在了太平天国禁令的第一条,任何人犯了这条,哪怕是广西出来的老兄弟也会被处斩。为了加强这个制度,太平天国还把这个制度上升到了宗教道德层面,称为淫乱。这个制度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前是必要的,因为太平军在行军过程中都是拖家带口的,如果允许一家人住在一起,那么在打仗的时候男人必然会先想到保护自己妻小,作战的时候士气就会很快崩溃,只有实行了男女禁欲分营的制度,才能保证征战途中太平军的战斗力。但是这个制度也是灭绝人性的制度,在定都天京之后这个制度也没了存在的必要,杨秀清作为世俗的领导人,就必然要废除这个制度了。

再如,因为拜上帝教信的是耶稣基督(尽管他们信的不是真正的基督教),他们就不允许信别的神,别的宗教,在太平军所到之处就到处砸毁了寺庙、道观,但是却没有砸毁文庙。因为杨秀清知道,统治国家需要儒家,在武昌的时候,杨秀清还曾亲自去拜过文庙,其实就是告诉儒家读书人,太平天国是重视儒家的。后来杨秀清在他的东王府还请了一百多个儒生帮他处理各种公务,杨秀清对这些儒生也非常重视、尊敬,他能有效地运作整个天国的军政事务,也是非常仰仗这些读书人的结果。但洪秀全就不同,他代表的神权就必须剔除拜上帝教以外的所有信仰。洪秀全曾把所有的书籍收集起来,搞了个删书局,将其中与拜上帝教观念不合的文字全部删除。比如唐太宗宋太祖这些历代帝王,洪秀全认为自己身份高贵,这些人没资格当帝王,都被他改为了候,于是在太平天国的书籍中,你会经常看到唐太候、宋太候这些非常搞怪的称呼。

由于神权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世俗代表的是实际的状况,在太平天国的实际运行中,杨秀清作为一个明白人自然知道治国是不能按照洪秀全那一套去胡来的,如果杨秀清没死,能一直活下去,那么到最后他必然会架空洪秀全,因为任何事情都要,而且只能按照杨秀清世俗的那一套去搞。这样的话,太平天国最终就会形成一套类似于日本天皇与幕府将军的一套体系,洪秀全继续代表神权当教主,但不干预政事,而杨秀清则代表世俗,管理国家军政大局。

所以当我们理解了太平天国的组织架构,以及这个组织架构的矛盾后,再把洪秀全和杨秀清带到这个环境当中,我们会发现天京事变的时候,杨秀清对洪秀全毫无防备就自然能说得通了。毕竟杨秀清是个非常精明的人,任何对他有威胁的人他至少都会有所防范。洪秀全能对杨秀清突袭成功,完全是杨秀清想不到并且大意了,而洪秀全又不讲武德的结果。

对于洪秀全来说,他的神权体系完全没有可行性,时间拖的越长,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他,不会为他所用,他就会被杨秀清彻底架空。要想夺得大权,真正地当天国老大,就要乘着自己还有权威的时候,在杨秀清还没有彻底架空他的时候来个绝地大反击,一举夺回大权。

诛杀杨秀清的行动即便失败,被杀的也只是韦昌辉、秦日纲等人

同时在这场事变中,洪秀全还有一个别人都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即便行动失败了,也只是执行行动的韦昌辉和秦日纲被杀,但杨秀清仍然是不会杀他的,最多就只是把他软禁。这也跟日本历史上的天皇和幕府将军一样,虽然历史上天皇多次要除掉将军,但每次失败后,将军也没有把天皇怎么样,只是加强了对天皇的管控而已。

杨秀清确实是明白人,但洪秀全不是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叹杨秀清确实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去做,他知道不能杀了洪秀全也知道要保留洪秀全。但洪秀全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他不知道杨秀清不会杀了他,也不知道杀了杨秀清的后果将会是拜上帝教信仰的崩塌。“天父下凡”是假的,那么拜上帝教也是假的,既然拜上帝教是假的,那他就是个大骗子了。杨秀清的悲哀在于,他选错了主公。

在杨秀清死后,韦昌辉、秦日纲先后被杀,石达开出走,洪秀全基本还是在当他的教主,不太管事,跟以前差不多。对于国家大事,文的交给了洪仁轩,武的交给了陈玉成和李秀成,但这些人明显远不如杨秀清,既没有杨秀清的精明果敢,也没有杨秀清的雄才大略。最为要命的是,经过天京事变,拜上帝教的信仰在太平军心中崩塌,在天京事变之前,虽然太平军也遭遇过失败,但很快就能再次振作起来,也很少有人投降清廷,更没有成建制的叛逃事件。但是在天京事变之后,人心散了,太平军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甚至成建制的叛逃,太平天国的事业最终在洪秀全这个教主的胡来下,也最终走向了终结。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6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