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四川省一个区,人口超20万,名字是皇帝所赐!

情怀历史 2023-09-20 22:41:39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是成都市,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其中,就昭化区来说,人口超20万,隶属四川省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中部,东邻旺苍县,西及西南接剑阁县,东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广元市利州区搭界。地理坐标为北纬31°53′41″~32°23′27″,东经105°33′9″~106°07′20″之间。在古代历史上,对于昭化这一地名,是宋太祖赵匡胤所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首先,昭化区隶属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属盆地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地形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平均海拔900米。地质构造体系属米仓山、龙门山和盆北低山三大地貌交汇地带,大部份地区位于米仓山走廊以南,为典型的侵蚀台阶状中低山形。地势北高南低,延缓下降,江河溪沟纵横,山体切割强烈,地表起伏不平,地貌复杂多样,有河流冲击平坝、丘陵、台地、低山、中山等。海拔在400米至1254米之间。昭化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差异较大,形成了春迟、夏长、秋凉、冬冷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就昭化区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于古蜀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今四川省昭化区一带成为秦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广元市昭化区一带属葭萌县。

西汉时期,该地区仍属葭萌县这一建制。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改葭萌县置汉寿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昭化区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汉寿县置晋寿县,该地区属之。东晋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改晋寿县置益昌县;同时,析晋寿县北境置兴安县。西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44年),改益昌县为京兆县。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京兆县复为益昌县。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兴安县东南建有绵谷镇(治今广元市利州区嘉陵镇)。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以绵谷镇居交通要道,又是兴安县治所,遂改兴安县为绵谷县,今昭化区一带属之。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改益昌县为益光县。

北宋建立后,复改益光县为益昌县;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以宋太祖钦赐“昭示皇恩,以化万民”之意,将益昌县改为昭化县,昭化之名得于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取《易经》“大载乾元”及元“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置广元府路,昭化县属之。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仍置广元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广元府为广元州,省绵谷县入州,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又省昭化县入广元州。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十一月,复置绵谷县和昭化县。洪武二十二年降广元州为广元县(废绵谷县),仍置昭化县,属保宁府。彼时,保宁府辖阆中、南部、苍溪、剑州、梓潼、广元州、绵谷、昭化、巴县、通江二州八县。清朝取代明朝后,广元县、昭化县仍置,属川北道保宁府。

最后,到了1912年,昭化县属保宁府。1913年,昭化县属川北道。1914年,昭化县属嘉陵道。到了1928年,昭化县直属于四川省。1959年3月22日,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广元市,撤广元县,建广元市市中区,并将原绵阳地区的旺苍、青川、剑阁3县划归广元市管辖。1985年9月,将南充地区的苍溪县划归广元市管辖。1989年8月15日,设立元坝区,属广元市。2013年3月12日,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如今,昭化区隶属于四川省广元市。截至2018年底,昭化区总面积达1434.71平方公里,下辖12个镇,总人口约为23.1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昭化区,你怎么看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6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