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古典四大名着之一,它是元末明初文学家罗贯中的代表作,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初建的那段历史,天下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形成了三分局势,里面的每一个英雄人物都有血有肉,忠奸分明,让不少读者对三国那段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信看过此书的读者,都会对书中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印象深刻。所谓“卧龙”,指的是发自于琅琊阳都的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他自号卧龙,故而世人称其为卧龙先生。诸葛亮善谋,是三国英雄里面“智慧”的代表,还未曾出山之时,与茅屋之内便有着安天下之计。
当年刘备军中缺少谋士,屡战屡败,求贤若渴的他找到了诸葛亮,为了请其出山,不惜委身三顾茅庐,留下了“隆中对”这一千古佳话,这才有了后来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所谓“凤雏”,指的是荆州襄阳庞士元,即庞统。他出生于公元179年,只比诸葛亮大两岁,这二人可谓是绝代双骄,诸葛亮善守,庞统则善攻。夺取益州一役,庞统为了让刘备有借口入川,不惜以身殒命,年仅36岁,就于乱军丛中中箭身亡。
卧龙与凤雏,堪称当世奇才,刘备能够得到这二人靠得就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即仁义。在刘备来之前,诸葛亮不愿出山,庞统则因面向丑陋,而在江东遭受冷眼。唯有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一心一意想着兴复汉室,在那样的乱世当中可谓一盏明灯,照亮了蜀中人前行的道路。
历史是残酷的,刘备虽然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夺得天下,这又是为何呢?他忽略了后半句。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解释,前面说了着名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并不完整,还有后半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后半句的大致意思是说,子初和孝直这二人,如果有一人死去,那么刘备兴复汉室的目的就很难实现。
对于这个解释,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毕竟有了得到卧龙凤雏就能够得到天下的大前提,子初和孝直若亡一人又未尝不可失天下。实际上,大家仔细想想,这句话本身是存在问题的,没有人能够彻底的预测历史进程,就算是得到了卧龙、凤雏这样的奇才,只能说大大的增强刘备军队的实力,而失去某些人而无法兴复汉室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可以打个恰当的比方,这就和你成绩特别厉害,还未高考之前别人说你一定能够考上名校一个道理,而现实情况对于你而言,只是说你有很大可能,并不代表拥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刘备无法兴复汉室原因是有很多的,导致他无法达成目的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后期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不听诸葛亮的意见,执意进攻东吴,却落得个火烧连营的结局,几乎丧尽了蜀汉国力,再也没有与魏吴争雄的实力了,而他本人也在不久后于白帝城死去,悲伤而又凄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5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