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死得有多惨?答案就在杨贵妃身上,她的结局遭遇“下手重”
《红楼梦》很多借前人故事埋伏线索的事例,有些古人堪称主角一般经常神龙见尾。其中苏轼、秦观、西施、王昭君、杨贵妃的出场最多。尤其杨贵妃,关乎贾府抄家的重要线索、贾元春之死。甚至史湘云的人生悲剧,薛宝钗的命运多舛都与之有些关系。本文将要说一下杨贵妃与贾元春之死。
元春之死,根据金陵十二钗元春判词和[恨无常]曲子推测,死状极惨又不甘。而她的死,就与杨贵妃有关。
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梦游太虚幻境”,就像脂砚斋说得那样,他一入房中就已入梦,预示秦可卿的房中就是现实中的太虚幻境。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曹雪芹详细描述的秦可卿房中陈设,每一样都对应贾宝玉梦中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其中对应贾元春的,正是那个“安禄山掷伤太真乳的木瓜”。
“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典出野史传说。据说安禄山为获得唐玄宗信任认杨贵妃为母。那一日安禄山醉酒后,将“木瓜”掷出砸在杨贵妃胸上使之受伤,也就有了野史中这段香艳的“禄山之爪”传说。
“禄山之爪”影射安禄山造反谋逆野心。他最终不臣不恭,悍然造反,大唐盛世由此而终。而杨贵妃也因安史之乱死于马嵬驿之变。
“木瓜”非现在食用的番木瓜,《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曹雪芹借“禄山之爪”,影射了两点。一,皇帝对贾家有提携恩宠之恩,贾家本应投桃报李。结果却不臣不恭,像安禄山一样谋逆野心。
二,皇帝与贾元春一日夫妻百日恩,晋升她贤德妃。虽然有政治目的,却让元春受益,应该感激皇帝恩宠。可贾元春却对皇帝颇有怨怼。不但听从太上皇旨意省亲,更对皇帝怨念深重,张口就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皇宫不得见人,可见她多么不愿意置身其中,更不愿意侍奉皇帝。
而贾元春无疑影响了贾家的政治立场,贾府最终跟从北静王谋逆,根源和贾元春与皇帝离心离德一样心有不甘。
杨贵妃作为伏笔贾元春之死的重要线索,元春之死就要从杨贵妃身上找答案。
元春省亲当日点了四出戏,其中《乞巧》出自长生殿,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
杨贵妃如何死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带着杨贵妃急忙逃往西川(四川)。结果太过慌张又惶急,禁军物资不够又赶上阴雨。后有追兵,前途渺茫,军士就在马嵬驿发生了哗变。
军队威逼唐明皇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和红颜祸水杨贵妃。杨贵妃因此被唐明皇赐三尺白绫由高力士缢死。
事实上,马嵬驿之变背后是太子李亨与唐明皇的不同立场。杨贵妃和杨家不过是斗争牺牲品。事后唐明皇继续入川,而太子去了灵武不久称帝,遥尊唐明皇为太上皇。李白有诗被史湘云作为酒令说出“双悬日月照乾坤”,说得就是当时两皇并立的故事。
马嵬驿之变有三个矛盾。
一,唐明皇与反叛者安禄山的矛盾。
二,唐明皇与唐肃宗的父子矛盾。
三,唐明皇对杨贵妃和杨家的舍弃。
贾元春和贾家的结局与杨贵妃极为类似。要知道杨玉环本是儿媳妇却跟了唐明皇。就像贾元春本是儿媳妇,却对太上皇的旨意言听计从,贾家更是太上皇老臣。太上皇省亲旨意一出,贾家欢呼踊跃,丝毫不在乎皇帝的立场。都与杨贵妃娘家类似。
禄山之爪,借杨贵妃身上集中的几个矛盾,最终被唐明皇赐死,杨家因此灰飞烟灭,伏笔元春判词图画中的“弓”。将贾家对皇帝不臣不恭,皇帝对贾家“鸟尽弓藏”的意图表达清楚。双方最终“虎兕相逢”,贾元春和贾家覆亡“大梦归”,皇帝削藩夺爵成功,铲除了身边隐患。
可怜贾元春也像杨贵妃一样被皇帝下旨,由太监夏守忠三尺白绫勒死。夏守忠谐音“下手重”,当是贾元春的送命人。
另外,不光杨贵妃伏笔贾元春之死。“榴花开处照宫闱”典出五月榴花神潘淑。孙权皇后潘淑也是卷入皇权争夺被孙权密令宫人将之缢死。
杨贵妃、潘淑都被皇帝下旨缢死,贾元春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收藏
举报
《红楼梦》中贾府的女儿们都很不平凡。贾元春作为贾府的嫡女,自然相貌有才就不用说了,气质非常贤惠贤惠,是封建女性的典范。所以贾元春早早选择了做宫中女史,注意女史和嫔妃的区别。女史只是宫中仆从。是给嫔妃或者皇太后的。她主要负责写文件和负责礼仪。说白了就是高级宫女;说得好听点,是宫里一个有档次的女官。
按照明清选女年龄,假设贾元春十六岁入宫。书中还提到,宝玉三四岁的时候,袁春还在政府里教他的弟弟,和他母亲结婚时,宝玉的年龄大约是十二三岁,所以贾元春冯飞的年龄应该在20到25岁之间。宫中多年默默无闻的女史贾元春突然上天,封了贤妃,对于贾府来说可谓是喜事啊!
其次,如果她的才华无与伦比,皇上肯定早就注意到她了。根据她为大观园写诗的水平,她的才华应该在三春之上,林雪之下,所以贾元春不受才华青睐。第三,靠家族势力更可笑。贾府入宫就走下坡路,就请她帮贾府。她不仅不能提供帮助,而且她的叔叔、兄弟、儿子和侄子也胡作非为,不得不依靠她来寻求庇护。
但如果皇帝不喜欢她,只是把她当棋子,那么她在后宫里就不爱她了,连自由都没有,只有假名,生孩子就很难了。看着探亲的那个夜晚,元春泪流满面,哽咽着,悲伤着,就像你要去哪里。可见,宫中的日子并不好过。
默默无闻多年,突然得到了一个很高的职位,一定也是一棵大树刮起了风,她意识到自己处境艰难,根基不稳,所以行事非常谨慎。结合她的归宁,她提醒大观园太豪华了,进一步说明贾元春在宫里也很低调,所谓盛极必衰。那么,贾元春是怎么死的?
《红楼梦》第十六回,赖大熙说:“奴才们只侍候在外,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消息。后来夏太监出来打招呼,说我们大姨妈被封为凤枣宫史,贤妃被封侯。后来我师父出来就这么跟我说了。现在师傅又去东宫了。赶紧请女士们谢谢。”说明贾元春和王子腾已经失势,或者王子腾代表的四大家族在朝廷上选错了队伍,或者触犯了皇帝的忌讳,所以皇帝准备将他们连根拔起。
不久,元春突然病逝,贾府得知她病危。宫里给的官方说法是贾元春被封为贵妃后太胖,有时会有痰病(肺病)。前天感冒了,又生病了。我甚至不能吃药。太医无奈,只好做好善后准备。可见,这明显是被谋害的。贾府衰败的原因是男人不值钱。如果元春不封公主,不建大观园,也许贾府就不会太显眼,就不会卷入权力的漩涡,就不会被接管。只是他们自大奢侈,内心囊空,逃避不了自我消费的命运。
读过《红楼梦》的人肯定对贾元春不陌生,贾元春是贾宝玉的姐姐,是贾府兴亡的代表人物,虽然她出现的不多,却无处不在,是决定贾府命运的人物。她在后宫辉煌的时候,贾府也是最繁华的时候。她死后,贾府也跟着她去向了陌路,那么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而且悄无声息呢?贾元春被处死的原因是他死于宫廷争斗。
贾元春入宫已经快20年了,但是只受宠三年就在宫中去世了,听到她去世的消息真的很令人惊讶,但是在她去世之前,却暗藏玄机,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
后宫三千佳丽,贾元春有幸得到了皇帝的恩赐,突然获得了荣耀和财富,又突然被悄悄处死,就像一场梦,她无缘无故地死了,然后她的娘家贾府也被摧毁了。事实上,是有原因的。
贾元春是被贾府拖垮的,并不是因为她在宫里失宠,虽然后宫有很多佳丽,但皇帝不可能永远爱一个人,但即使不爱,也不会沦落到被赐死的地步。根本原因在于贾府势力的不断壮大。在古代,人们都知道外戚当权干涉朝政,皇帝也知道贾府的居心不良,担心皇位得不到保障,贾元春之死可以打击贾府的嚣张气焰。
事实上,贾元春的判词中:“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相逢,必然会遭遇生死抉择。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贾元春当时还没有给皇帝生下一个半儿半女。在古代,母凭子贵,没有孩子的妃子很容易被牺牲,没有孩子在宫里自然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贾元春在受到宠爱后很快就失宠了,甚至死在了皇宫里。
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总的来说,是贾元春的外戚势力太大了,历史上政治上有很多外戚的例子。《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可以说是极其富有,身价超过了半个国家,自然,皇帝害怕这个家庭。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开始疏远贾元春,也为她的死埋下了伏笔。
露珠说红楼(二十):贾元春究竟是怎么死的
文/第一滴露珠
贾元春,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位置排第三,仅次于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一直想写一写元春,却觉得不好写,因为元春的结局是个谜,有关她的判词又过于隐晦,所以对于元春最后的死因,多年以来一直是一个谜团,众说纷纭,下面,说一下露珠个人的看法。
我们来看一下元春的判词:
“二十年”,据我的理解,是说元春在宫里一共待了二十年,如果她是十四、五岁入的宫,那么她死的时候不过才三十四、五岁。
“榴花开处照宫闱”一句比较好理解,是暗示元春封妃的时间,是在石榴花开的时候。
关于元春的妃位,开始说她被封为“贤德妃”,按说应该是妃子位,但后来又称她为“贵妃”,须知贵妃可比妃位要高一个等级,也许曹雪芹又是为了混淆年代,所以故意混写的,因为唐宋二代,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称四夫人,而清代贵妃位居皇后和皇贵妃之后。妃子的封号一般都是一个字,而元春的封号却是两个字,显见的曹雪芹为了规避文字狱,防止朝廷的迫害,写到宫廷事的时候,各种名称都是故意含混其辞的。
“三春争及初春景”,意思大概是若论身份地位,迎春、探春、惜春三个比不上大姐元春。
“虎兕相逢大梦归”,最后这句最有争议。因为不同的《红楼梦》版本中,有的写做“虎兕”,有的写做“虎兔”,这两个词用在这一句里,似乎都讲得通,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是“虎兕”。虎是指老虎,兕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状似牛的猛兽,可以看作是比喻两股政治暗流,朝廷上的两派势力,当这两派势力缠斗在一起时,元春的噩运便来临了。
这两派势力,我的推测是皇帝和太上皇的矛盾。不知读者注意了没有,第十六回中,通过贾琏之口,提到了太上皇,说皇帝打算准许后宫妃子的娘家女眷每月进宫探视,“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就这点小事皇帝还要“启奏”太上皇,足见太上皇虽然退位了,依然手伸得很长。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太上皇”其实是最尴尬的一个身份,不光太上皇尴尬,皇帝更尴尬,群臣也尴尬,太上皇是曾经的皇帝,那么,到底该听当今皇帝的,还是听老皇帝的?这样,群臣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两派,一派尊皇,一派尊老皇。
皇位是一个梦魇,历来为了争夺皇位,父子兄弟可以反目成仇互相残杀。惟我独尊的感觉大概太好了,孤家寡人做得太久,早已忘了什么是亲情了,所谓“父慈子孝”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的。皇帝一般都是当到老,直到自己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才传位给儿子,出现太上皇只能是两种情况,要么是儿子提前夺了权,要么是迫于某种情势,不得不做姿态让位。
后面还有两回,提到了一个老太妃,老太妃病重,于是宫里的妃嫔们就要轮流伺候,连娱乐都不能有了,老太妃病死了,宫里便颁旨: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三月不得婚嫁。这旨你都不知是皇上颁下的,还是太上皇颁的。一个太妃死了,都要如此兴师动众,可见这位太上皇是不甘寂寞,时不时就要刷下存在感的。这也足以证明这位太上皇手里仍然握着不小的权力和人脉,否则,如果皇帝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那么,他有一万种理由和借口让太上皇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掉。
我们再来看有关元春的曲子【恨无常】:
“无常”在过去是死的委婉说法,也有世事多变命运难测的意思。“眼睁睁”似是说死不瞑目,“荡悠悠”则好似在说心里有未了之事不愿辞世。“望家乡,路远山高”似乎是在暗示元妃死时离父母很远,看来元妃死时不在宫里,应该是在外地,也许是在跟着皇上狩猎或出巡的时候出的事。因为元春如果在宫里,那么荣国府在京城,离得很近,不应是“路远山高”,若是家乡是指贾家的故乡金陵,那似乎是离得挺远,但下一句“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又没了着落,因为元春的爹娘都在京城。所以结合整句来看,家乡就是指代元春的父母,指代荣国府。
元春死之前毫无征兆,荣国府完全不知情,所以元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并提醒爹娘“需要退步抽身早”,意思是让贾府避开矛盾斗争,只可惜她的话永远无法传到父母耳朵里了。
其实在元春死之前,前八十回中已经有一些征兆了。第七十二回中,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打发小太监来荣国府“说话”,其实就是打抽丰,找贾府“借银子”。贾琏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便让贾琏躲起来,自己应付。
小太监说,夏爷爷因为看中了一处房子,短二百两银子,所以来“暂借一二百”。通过小太监之口,我们知道,之前夏太监已经借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去了,一直未还。凤姐回复道:“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显见的,夏守忠要去的银子其实远远不止一千二这个数。
小太监走了后,贾琏出来抱怨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这些宫里的大太监为什么敢明目张胆地跑到荣国府要银子?当然就是元妃在宫里失了地位和实权的缘故。试想如果元妃在后宫里大权在握,八面玲珑,那么这些奴才们怎么敢跑来勒索贵妃的娘家呢,巴结还来不及呢。如果元妃在皇上那里还是得宠的,那么一定是得罪了太上皇那边的势力。
那么元妃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死于意外?死于暗杀?还是被赐死?赐死的方式呢?毒酒、白绫、匕首,到底是哪一样呢?
其实书中早有暗喻和提示。且看元妃省亲那一回,元妃点了四出戏,第二出点的是《乞巧》,选自昆曲《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的经典作品,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元妃点这出戏,暗示着她以后的结局也会像杨贵妃一样,在某种情势的逼迫之下,被迫自缢而死。写到这里,忽然想到“眼睁睁、荡悠悠”正是吊死的状态呢。
元妃就这样去了,虽然有千般无奈万种不甘,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她创作的灯谜,正预示着自己的命运:
这首诗前三句很有气势,正符合元春贵妃的身份和地位,但最后一句一语成谶,不幸地预见了元妃和贾府虽然一时赫赫扬扬,但终不免一切成灰成空的命运。
露珠说红楼(十九):曹雪芹借《红楼梦》为“情”正名
露珠说红楼目录
判词里,"画着一张弓",表明元春之死,是与战争紧密关联的。我们联系庚辰本十八回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知元春之死,犹如历史上的杨贵妃之死,是死于战争,死于政敌,并死于远离京城的荒郊野外。
看看元春的判词还有红楼梦的12首曲子,就会明白元春是死在宫外的。《长生殿》第三十七出,杨玉环鬼魂解下胸前香囊一个,命马嵬土地放于冢内。"香橼",其用意理当与"香囊"相同,是令读者通过"香橼"联想到"香囊",继而联想到杨贵妃之死。这样,作者就把贾元春之死与杨贵妃之死,两者紧密地相连在了一起。言下之意,贾元春之死,类似于杨贵妃之死。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的榴花开处照宫闱: 中国古代以石榴为多子吉兆.所以元春可能怀孕生育甚至生下皇子是有可能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戳锅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