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揭秘三星堆:遗址中四个奇异特征,高度吻合商周时灭字之意

百家杂评 2023-09-20 21:02:55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文明“一醒天下惊”,在轰动世界之余,也引发人们无限遐想,其中之一就是辉煌的三星堆文明到底为何突然消失?

目前,主要流行四种说法,即外敌入侵灭国说、内部政变夺权说、洪水摧毁说、迁移国都说(国都迁移到金沙遗址)。四种说法哪一种才是真相?透过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文物的坑洞奇异特征与商周文献记载,三星堆文明极有可能是外敌灭国,而外敌或许就是周国。

01:“祭祀坑”中四个奇异特征1999年,《三星堆祭祀坑》一书出版,详细描述了三星堆挖掘报告。今年3月,三星堆再度挖掘祭祀坑,引起全民关注,于是“三星堆祭祀坑”一度登上热搜。

之所以将三星堆文物坑洞命名为“祭祀坑”,原因在于坑洞中发现的青铜器等,都有火烧之痕迹。我们都知道,祭祀祖先神灵时,往往要用火将祭祀品烧掉,这是上古就流传下来的习俗,至今民间仍在流行。

然而,三星堆文物坑洞的情况,除了火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奇异特征很难用“祭祀”来解释,比如专家发现的这三个:一,三星堆文物坑中有水浇过的痕迹;二,祭祀神灵的物品非常严肃,应该保存完整,这样神灵才能享用,为何要将之砸碎而埋下?三,既然是祭祀物品,还应该有人、畜、车马、酒器等供神灵日常使用的仆人与生活物品,为何却几乎都是青铜神像、青铜神树等?

因此,三星堆祭祀坑之说值得商榷,坑洞里的情况反而更像灭国绝祀的景象,即属于“灭国坑”。

02:甲骨文或揭开了真相之所以说极有可能是“灭国坑”,而非“祭祀坑”或“亡国坑”,是因为三星堆坑洞中的上述特征,非常吻合甲骨文中的“灭”字本义。

甲骨文中的“灭”字,左边是“火”,右边是“戌(xū)”,火戌合而为灭(烕)。火能烧尽众物,其作用不言而喻。“戌”的甲骨文像兵器之形,本义是斧类宽刃兵器,是兵戈、战争的象征。因此,三千年前商朝人眼里的“灭”,除了征伐之外,还要用一把火烧掉。

春秋战国时期,“灭”字出现一定变化,古人在旁边增加了三点水(灭),于是灭字变成了从水、从火、从戌,即大军征讨、以火燎之、以水淹之。

三星堆的坑洞,神器被毁而埋之,水浇火燎之迹宛然,无疑正是“灭”字本义之体现。因此,如果以“灭”字来衡量三星堆坑洞,那么就极有可能是“灭国坑”。

03:周朝文献中的“灭国”单纯从文字角度来看,“三星堆灭国坑”之说有些勉强,但周朝文献记载的“灭国”要点,却进一步表明三星堆坑洞就是灭国坑。

《谷梁传·庄公十年》记载:“三月宋人迁宿。”传曰:“迁,亡辞也。”说明宿国亡国了,“迁”只是一种含蓄的说法。但这里有一个细节,文献上为何用“亡”而不说“灭”呢?原因很简单,古代“亡”与“灭”的内涵大不相同。

甲骨文“亡”字从刀,刀刃露出短竖之处,表示刀刃锋芒,本义是锋芒,假借为逃亡。因此,亡国的话还可以保存祭祀,武王克殷之后并未断绝商朝祭祀,由殷商后人建立的宋国以奉商朝宗祀,这是中国优雅的政治传统,就是“二王三恪制”。而与“亡国”相比,“灭国”就要狠了无数倍,属于国家之间最顶级的征伐结局。

晋朝范宁注解《谷梁传》这一段话时指出:“经不言灭者,言灭则弑其君,灭其宗庙社稷,就而有之,不迁其民。”也就是说,用“灭”意味着弑杀其君王,断绝其宗庙祭祀,占据其土地,拥有其民众。

《左传·文公十五年》云:“凡胜国,曰灭之。”魏晋杜预解释是“胜国,绝其社稷,有其土地。”所谓胜国,就是今日所胜之国,下场是被“绝其社稷”,别人占据她的土地。《周礼·地官·媒氏》说:“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东汉郑玄注解指出:“胜国,亡国也。亡国之社,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东汉时期,亡与灭的意思已经统一,但郑玄提出的“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是指让亡国之神与天地之气隔绝,永世不能复活,具有迷信色彩。

由于灭国过于残暴,违背当时的政治传统,得不到道义支持,因此大国灭亡小国之后,往往不愿透露实情。《周礼·春官·丧祝》说“古者不灭国,有违逆被诛讨者,更立其贤子弟,还得事其社稷”,孔子主张“兴灭国,继绝世”,但春秋有百余诸侯国,最终到春秋晚期时只留下十余个国家,而《春秋》一书中只言灭国三十一,为何?原因就是灭国不得人心,所以很多灭国行为都被掩饰了过去。

因此,商周灭国的本义是:占据其国土,拥有其民众,断绝其宗庙社稷,让其祖先不再得到血食祭祀,断绝其亡国之神与天地的联系。对比三星堆坑洞,神器被砸碎、水浇火燎而埋之,其实应该就是让其永远无法得见天日,断绝与天地之气的沟通,这样就彻底灭亡一个国度。

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刘毓庆据此认为:“与其说是‘祭祀坑’,不如说是‘灭国坑’,因为这表现出的是一种国灭祀绝的迹象。”如果三星堆遗址的坑洞属于“灭国坑”,就是外敌入侵古蜀国的所作所为,那么这就解释了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之谜。

问题在于,谁灭亡了三星堆文明呢?以当时势力分布来看,最可能的是陕甘一带的周国,或许周国灭亡了三星堆文明,扶持其部分势力建立了金沙遗址文明,让川蜀成为周国势力范围之一,于是古书上才有周国“三分天下得其二”之说,古蜀国才会参与武王伐纣之战。

参考资料:《刘毓庆:是“祭祀坑”还是“灭国坑”——三星堆祭祀坑献疑》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