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康熙七年浑河水淹紫禁城皇宫午门冲塌一角

年代回意 2023-09-20 20:13:58

定河历史十分悠久,据专家通过对永定河冲积物的研究发现,永定河最早的沉积物——泥砾岩形成年代距今约300万年。就是说,永定河差不多已有300万岁的年纪了。

在满清王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永定河先后共发生过四十多次水灾。尤其是在康熙朝初期,永定河洪水泛滥对京城的危害曾震撼朝野。

康熙帝玄烨亲政后,曾把“三藩、河务、漕运”作为其时三件大事,并亲自书写成条幅,悬挂于宫中大柱之上。

史料介绍,康熙七年(1668)七月初十,浑河(永定河原名之一)冲决卢沟桥岸,“直入正阳、崇文、宣武、齐化(朝阳)诸门。午门浸崩一角。”

据清彭孙贻《客舍偶闻》记载:宣武门一带水深5尺,洪水漫过了城壕,吞没了桥梁,声如雷鸣,势如峡泻。有一个卖菜的人,被激流冲过城门,人和货担转瞬即逝。还有一个乘骆驼过城门的人,驼足不胜湍急,被冲入御河,人浮水抱树幸而得免,驼驼淹死水中。“宣武、齐化诸门,流尸往往入城”。卢沟桥以下的长辛店、良乡、涿州、霸县、雄县、献县等地也都被洪水淹没,洪水持续20多天后才退去。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最大的河流。此河全长747公里,古称㶟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旧名浑河、无定河,又称“小黄河”,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尤其在流经北京附近时,河水常常淤塞成灾。

正是因为由于这条河迁徙无常,才被百姓称为无定河,它历史上曾留下多条故道。其中离北京较近的大型故道有三条:

第一条古故道由衙门口东流,沿八宝山北侧转向东北,经海淀,循清河向东与温榆河相汇;

第二条西汉前故道自衙门口东流,经田村、紫竹院,由德胜门附近入城内诸“海”,转向东南,经正阳门、鲜鱼口、红桥、龙潭湖流出城外;

第三条三国至辽代故道,自卢沟桥一带,经看丹村、南苑到马驹桥。这一故道历时900余年,

康熙三十七年(1698)二月,于成龙以总督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管直隶巡抚。正值此时,浑河水发,与永定府南之河水汇流于一处,泛涨之势凶于猛兽,旗下及民人庄田都被淹没,百姓苦不堪言。

焦急的康熙帝亲自巡视浑河水灾,立即下令时任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管直隶巡抚的小于成龙领衔治理。

临危受命的于成龙改变以往的治河办法,注重浑河的全流域治理。他全程监督,招募十几万民夫,三个月时间共疏浚河道145里,筑南北堤180余里,并在芦沟桥附近的良乡到东安,开掘了一条200里长的新河道,使原来的斥卤之地,成为膏腴良田。

当年7月,小于成龙疏请将霸州等处开挖的新河命名为永定河。康熙皇帝斟酌再三,挥笔将整个浑河干流赐名为永定河,题额建碑,首次敕封永定河神,永定河之名由此诞生。

(康熙帝剧照)

然而,永定河并不像康熙帝赐名希望那样从此安定。由于堤防的不断加高,自上游而来的大量泥沙淤积于河槽中,导致河床也急剧抬高,堤防仍不断决溢。如同黄河一样,永定河下游成了一条地上悬河。乾隆朝之后,永定河水患显着增多。嘉庆六年(1801年),永定河与大清河、子牙河洪水遭遇,群流贯注天津,大片城乡被淹没。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永定河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才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3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