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在淮泗县豆瓣集到三岔之间的路段,新四军二师五旅十四团和淮泗县县区武装共同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军民斗志,巩固和发展了淮泗根据地。这场战斗在历史上被称为“三岔打鬼子”。
淮泗县从东南到西北长120多华里,东西宽60多华里,全县人口三十多万。1942年初,新四军二师五旅十四团来到这里,同淮泗人民一起坚持抗日斗争。十四团以营为单位,分兵发动地方群众,用小股拉练形式侦察敌情,同时与地方情报站取得联系,逐步掌握敌人的活动。农历三月下旬,十四团截获情报。
情报称,日寇强征十七只民船,准备从淮阴向宿迁装运粮食、棉花,运送队伍包括鬼子二百多人,伪军三、四百人,并配以精锐武器。经过研究,十四团军政委员会决定把豆瓣集到三岔之间约两里多路的地段作为伏击区,打一次伏击战。在淮泗县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民兵和干部、群众悄悄地在伏击区的运河航道上打下了两道梅花桩,又用树枝、碌碡等设置了障碍。农历3月27日夜,十四团各营向指定地点集结。一营、二营由几十里外的南裴圩集、顺河集避开村庄,由田间小道穿插,十分隐蔽地进入了伏击阵地。三营从十多里外的三棵树悄悄地向三岔方向运动。拂晓之前,十四团顺利地完成了伏击部署。
二十八日上午十时左右,敌人船队驶过豆瓣集,到了三岔。由于船只被梅花桩所阻,一部分鬼子胁迫伪军下河拔桩,清除障碍;一部分鬼子则离开运河大堤,到南面一里路左右的废黄河沿岸村庄骚扰抢劫。这时,预先埋伏好的新四军和地方武装,向岸上日伪军猛烈开火,使敌人抛枪弃弹,窜到两家农民墙头圩子里顽抗。这一战,日军死伤百余人,被活捉两人,消灭伪军一个中队,俘虏了几十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从此,日寇不但不敢轻易派出小股来袭扰淮泗,而且再也不敢从运河里运送粮棉等物资了,地方伪顽也纷纷逃匿,淮泗县抗日根据地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2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陆游: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